如何理解古人所說的“君子”與“士”,二者之間有何不同?

張慧


俗人老李,簡單答題。

簡答

君子在德,士在學問,此為二者根本區別。

評價君子的標準在於道德和品行

何為君子?對"君子"一詞的具體說明應該始於孔子。也可以說孔子設立"君子"概念,便是孔子對人格的理想化。他對君子做了很多具體詳盡的要求,諸如:君子以行仁、行義為己任。君子也尚勇,但勇的前提必須是仁義,是事業的正當性。君子處事要恰到好處,要做到中庸。也就是說,做好自己的事,當一個有道德品行的人是孔子對於君子的標準界定。有沒有學識和能力不關鍵,關鍵是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就可以稱為君子。

評價士的標準在於學識

何為士?士有廣義和狹義。

1.廣義上的“士”:士者,事也。任事之稱也。引伸之,凡能事其事者稱士。簡單地說,就是在某一方面具有學識和能力的人。比如:學士、勇士、俠士、武士、謀士、戰士、護士等等。

2.與君子對應的"士",應該是狹義上的“士”,指讀書有學識的人。

也就是說,我們這裡探討的“士”泛指有學識的讀書人。有學識就可以稱為“士”,對道德無要求。

結語

讀書人可稱為“士”,“君子”則是道德高尚,品行高潔之人。


石丞子


“君子”與“士”有明確的定位和階級差異的在先秦時代。

先說統治階級的地位階層:天子、諸侯、大夫,這些人都是有統治權的,大小而已。那麼不同地位的統治階級的兒子稱呼有區別嗎?有!天子的兒子叫“王子”、諸侯的兒子叫“公子”、大夫的兒子叫“君子”。好了,“君子”的出處明確了,定為和階層也就明確了。

“天子、諸侯、大夫”這些人的統治權都是世襲的。問題來了,下一輩誰來繼承?嫡長子——-正妻的第一個兒子。問題又來了,其他兒子怎麼辦?幫助哥哥打理父親留下的家業或者國家,這些人就是“士”,可以理解為現在的高級白領。但沒有地盤也沒有治權,是當時最低級別的貴族,也是最高階層的平民。

秦後進入“帝國時代”,以上的關係自然就不存在了,所以“君子”演變為道德高尚的人格楷模,“士”則轉化為“士族階級”,成為官僚的代名詞。


騏說


個人認為:君子比士要更高一個層次。

單就君子和士來講,這兩個群體都是社會階層較高的人。士和君子都脫離的社會的底層,用現在話講都應該是社會的管理人員。

冠以士字表明其在某一方面達到了很高的長度。比如我們所熟知的俠士,那在俠之道上已然登堂入室,得到了大家的認可。謀士,不是哪個出謀的幕僚都能成為謀士,說明這個人計謀已然達到了影響全局全域全國的程度。勇士,在勇之道上,肯定冠絕三軍才能授予勇士。通過以上詞語我們可以看到,士是在一個領域內做到了頂級,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和認可。

君子相比較於士,我們可以看到君子比士的境界更高。單純在字面意思上,君為一國一域之主,君子那就相當於太子,在地位上就處在金字塔的頂端。不過隨著逐漸的演化,尤其是論語等儒家典籍的推廣和普及,君子更多的被賦予了道德層面的高度。所謂君子,接近儒家世界裡的完人,基本上處於聖人之下,是儒家的一種追求。

我們應該看到,能被成為君子,不單單是他道德高尚,其他方面也要出類拔萃才行。君子是儒家學子的一種至高追求,他集中體現了儒學裡“立功、立德、立言”的人生追求。在層面上講,君子是士的更高級,從要求上講,君子在士的基礎上還要有德行、有仁義、有大局,胸懷天下。

就個人而言,先為士,然後為君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