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1 孩子“自卑”到“自信”的距離,只差一個“暗示”,你做到了嗎?

文|文兒

前段時間朋友見面,她一臉擔憂的說,孩子好像有點自卑。去學校參加親子活動的時候,小朋友要上臺表演節目,別人家孩子都喜氣洋洋,昂首挺胸的,只有她家孩子,站在角落,畏畏縮縮,手腳都放不開。

這也是在對比之下,朋友才有這方面的意識,平時只有孩子自己在家裡,也沒感覺到。這下讓朋友覺得很內疚,是不是對孩子太忽視了。

之後在陪伴孩子的時候,尤其是外出跟人交流時,朋友都會多注意一些孩子的舉動和反應。結果就發現孩子一出門,見別的大人或小孩子時,都不願意多說話,總是低著頭待在自己身邊。由於平時別人都會誇孩子穩重聽話,朋友也沒放心上,只當是在外怕生比較靦腆,還總是附和別人,沒意識到有什麼不對。

朋友現在算是發愁了,特別擔心孩子的性格,自大點還能敲打敲打,自卑只能慢慢鼓勵著。幫孩子克服自卑,雖然是一個努力的過程,但只要家長找對方法,這個事也很容易。

孩子“自卑”到“自信”的距離,只差一個“暗示”,你做到了嗎?


孩子“自卑”到“自信”的距離,只差一個“暗示”,你做到了嗎?

一、你給孩子什麼“暗示”,孩子就會朝什麼方向發展

“暗示”是心理學中經常被運用的一個心理策略,也是在心理諮詢中被諮詢師普遍運用的一個心理療法。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願望、觀念、情緒、判斷、態度影響的心理特點。

這個心理現象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所處可見,可以說我們無時無刻不在被外界以及自身所暗示影響。我們所受到的影響,有自身的,也有外界的,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

也就是說,當你刻意的給孩子一些積極的心理暗示,孩子就會被這種暗示所影響,從而向好的方面發展。相反孩子一直處於一個較為消極的環境之中,自身也會被影響,變得消極。《心理學大辭典》上解釋,暗示是用一種間接的方式,通過信念和意識來影響他人的行為和心理。所以說到底,暗示其實是人內在的一種情感和信念。

因此,面對孩子的自卑情緒,如果是由家長在旁有了消極的暗示,那麼只需要家長轉變方式,讓孩子感到被肯定就能解決。如果孩子的自卑是因為自我暗示,那麼家長就要在一旁進行較強的他人暗示來干預孩子的負面心理。

在對孩子的教育心理學上,最為著名的“暗示”就是“羅森塔爾效應”。這個心理學效應直觀的向人們展示了“暗示”對於孩子的作用。

孩子“自卑”到“自信”的距離,只差一個“暗示”,你做到了嗎?

二、什麼是“羅森塔爾效應”?

羅森塔爾效應”是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做出的一個實驗得來的。理論主張的是兒童在被賦予了更高的期望之後,他們會表現得更好的的一種現象。其中的期望是對孩子的行為產生巨大影響的因素,好的,積極的期望讓孩子發展的更好;壞的,消極的期望則會影響孩子產生壞的結果。

這個心理學效應其實就是考察心理暗示對於孩子的影響外界對孩子的期望就是一種強有力的暗示行為

在羅森塔爾的實驗中,把教師和學生作為實驗對象,進行一項“預測未來發展”的實驗,來測試教師對於學生成績的影響。羅森塔爾對教師稱,這個測驗可以預測學生未來是否有成就,但事實上這個測驗並沒有這種能力。

目的是為了把結果名單交給老師,讓老師相信這個測驗,從而在平時表現出對名單中學生的看重和期望。結果表明,通過這種暗示的老師,繼而去用積極的期望暗示學生之後,名單上的學生成績都在一段時間後,有了普遍提高。

這個實驗表明,在老師積極的期望下,學生感受到了這種被肯定的態度,產生了一種被鼓舞的力量,於是學習的勁頭兒就更加足,直到取得好的成績,去表示並沒有辜負老師的期望。

孩子“自卑”到“自信”的距離,只差一個“暗示”,你做到了嗎?


三、在積極的期望暗示之下,孩子的潛力能夠被最大化的開發

心理暗示有著強大的力量,積極的暗示能夠給孩子強有力的激勵和鼓舞,從而滿懷信心與力量。這也就是為什麼針對兒童,我們總是提倡鼓勵教育,不建議用打擊的方法教育孩子。畢竟各方面發展都不成熟的孩子,對於自我的認知都是來自於外界,這個時候用一些強制受挫的方法,只會讓孩子對自己產生否定的想法。

孩子內心很脆弱,生活的力量大部分來自於親人的肯定和鼓勵。學會正向的誇獎孩子,對孩子表示肯定,孩子在這種暗示之下,也會對自己持肯定的態度“我能行”。如果不停地用消極的語言方式打擊孩子,否定孩子,不僅起不到激勵的作用,孩子會真的認為“我不行,我很笨”。

正向的期望暗示,首要的還是給孩子一個信念感,有一個情感上的支持。這種無形的精神力量,就像是一個開啟孩子潛力的鑰匙,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家長一定要學會對孩子“積極暗示”。

孩子“自卑”到“自信”的距離,只差一個“暗示”,你做到了嗎?


四、家長如何對孩子進行“積極暗示”?

1、對話上創造一個積極的肯定環境

拋棄言語冷暴力,是家長第一要學會的事情。雖然很多家長都意識不到自己的言語方式有什麼不對,但是孩子受到的大部分傷害都來自於家庭中父母的言語暴力。

不像打孩子這樣的暴力行為,傷害性的言語就像是一根根針,不斷地扎入孩子的內心。這種痛苦要比打在身上的暴力更嚴重,並且傷痛遺留時間要更久遠。

由於孩子和家長的親密關係,從家長那裡得到認可就成了孩子最重視的事情,從家長那裡被認可產生的力量也是巨大的。所以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家長不要總是在對話中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要多鼓勵,並適當在話語中表示出對孩子的肯定。

不需要家長對孩子有很誇張的讚揚,只需要在交流中透露自己對孩子的認可,把

“我就知道你不行”換成“我相信你可以的,你有這個實力”。孩子感受到了這種期望,處於積極的氛圍中,也會想要加倍努力,取得好的成績展現給家長。

2、對孩子進行具體的誇讚

孩子的情緒不像成人那樣,能夠保持一定的平穩。遇到一點小挫折,就會感到巨大的失落,取得一點好成績,就會覺得無比的興奮。應對孩子大起大落的情緒起伏,家長的作用就是儘量幫助孩子保持平衡。

尤其是孩子的自卑情緒,一般都是根據一個小缺點就延展成對自身整個人的否定。當孩子陷入這種情緒中時,家長除了要對孩子進行安慰,還要抓取孩子擅長的、做得好的一點進行鼓勵。

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的,你有你擅長的,我有我擅長的,要讓孩子正確認識到自身的優缺點,長短處。幫助孩子正確認識自己,才能在人際交往中保持自信,有利於孩子性格的健全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