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歷史上參戰人數過百萬的戰役有哪些,為什麼有這麼多人?

淺讀歷史


看了看其他答主的回答,我不禁有些失望。歷史上參戰人數過百萬的戰役與我們所有人都有關,那就是三大戰役中的淮海戰役!

淮海戰役簡介

淮海戰役又被稱為徐蚌會戰,顧名思義,主要發生在徐州、蚌埠地區,這片區域正是當時國軍大部分主力部隊的駐紮區域。

戰役於1948年11月6日開始,1949年1月10日結束,史料記載,徐州剿匪總司令部劉峙指揮中華民國國軍五個兵團部、22個軍部、56個師及一個綏靖區共55.5萬人被消滅及改編,解放軍總共傷亡13.4萬人。

雙方參戰兵力

一般歷史上記載國共雙方參戰兵力,多為概數,即我軍60萬,國軍80萬,總人數達140萬。但是人民解放軍還發動了400萬的民眾支援,因此陳毅元帥曾經說過“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

根據史料記載,雙方詳細兵力見下所述:


我軍方面:
(兩大野戰軍,23個縱隊,63-66萬人加40萬民兵 )

總前委:
鄧小平、劉伯承、陳毅、粟裕、譚震林
華東野戰軍(十六個縱隊加四個旅,40多萬人)
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陳毅(豫東戰役後一直在中原野戰軍司令部任副司令員)
代司令員兼代政委粟裕
副政委譚震林
參謀長陳士渠
政治部主任唐亮
副參謀長張震
政治部副主任鍾期光
後勤部長劉瑞龍
第一縱隊司令員兼政委葉飛(第一、第二、第三師)
第三縱隊代司令員孫繼先、政委丁秋生(第八、第九師)
第四縱隊司令員陶勇、政委郭化若(第十、第十一、第十二師)
第六縱隊司令員王必成、政委江渭清(第十六、第十七、第十八師)
第八縱隊司令員張仁初、政委王一平(第二十二、第二十三師、二十四師)
第十縱隊司令員宋時輪、政委劉培善(第二十八、第二十九師)
特種兵縱隊司令員陳銳霆(炮一、炮二、炮三團、工兵團、騎兵團、坦克大隊)
兩廣縱隊司令員曾生、政委雷經天
第35軍軍長吳化文政委何克希(第103、104、105師)
魯中南軍區司令員傅秋濤
蘇北軍區司令員管文蔚、政委陳丕顯
冀魯豫軍區司令員趙建民、政委潘復生(獨一、獨三旅)
江淮軍區司令員陳慶先、政委曹荻秋(第三十四、獨立旅)
山東兵團
司令員許世友(未參戰)
政委譚震林(兼)
副司令員王建安
參謀長李迎希
政治部主任謝有法
第七縱隊司令員成鈞、政委趙啟民(第十九、第二十、第二十一師)
第九縱隊司令員聶鳳治、政委劉浩天(第二十五、第二十六、二十七師)
第十三縱隊司令員周志堅、政委廖海光(第三十七、第三十八、第三十九師)
魯中南縱隊司令員錢鈞、政委張雄(未參戰)(第四十六、第四十七師)
渤海縱隊司令員袁也烈(新一、新十一師)
蘇北兵團
司令員韋國清
政委陳丕顯
副政委吉洛(姬鵬飛)
參謀長覃健
第二縱隊司令員滕海清、政委康志強(第四、第五、第六師)
第十一縱隊司令員胡炳雲、政委張藩(第三十一、第三十二、第三十三旅)
第十二縱隊司令員謝振華、政委李幹輝(第三十五、第三十六旅)
中原野戰軍(七個縱隊加三個旅,近20萬人)
司令員劉伯承
政委鄧小平
副司令員陳毅、李先念
副政委張際春
參謀長李達
第一縱隊司令員楊勇、政委蘇振華(第一、第二、第二十旅)
第二縱隊司令員陳再道、政委王維綱(第四、第六旅)
第三縱隊司令員陳錫聯、政委彭濤(第七、第八、第九旅)
第四縱隊司令員陳賡、政委謝富治(第十、第十一、第十三、第二十二旅)
第六縱隊司令員王近山、政委杜義德(第十六、第十七、第十八旅)
第九縱隊司令員秦基偉、政委李成芳(第二十六、第二十七旅)
第十一縱隊司令員王秉璋、政委張霖芝(第三十一、第三十二、第三十三旅)
豫皖蘇軍區司令員張國華(獨立旅)
豫西軍區司令員 曾希聖、政委張璽(獨立旅)
陝南軍區司令員 劉金軒、政委汪峰(獨立旅)

國民黨軍方面:(編制總兵力在80萬左右,但是由於部分部隊分散,戰時未及時歸建,因此實際大約有65萬左右)

第二兵團
(在陳官莊地區被殲)
司令:邱清泉
副司令:舒適存、譚輔烈、王長海、高吉人
參謀長:李漢萍
副參謀長:董熙
第六兵團
(增援黃維的部隊)
司令:李延年
參謀長:樑棟新
第七兵團
(在碾莊地區被殲)
司令:黃伯韜
副司令:黃國樑、唐雲山
參謀長:魏翱
第八兵團
司令:劉汝明
副司令:田鎮南、曹福林、米文和、劉汝珍
參謀長:朱秀德、楊然
副參謀長:楊然、李誠一
第十三兵團
(在陳官莊地區被殲)
司令:李彌
副司令:趙季平、陳冰、李九思
參謀長:吳家鈺
副參謀長:周羽皋
第十六兵團
(在陳官莊地區被殲)
司令:孫元良
副司令:曾蘇元
參謀長:張益熙

副參謀長:高健、熊順義


結論

從題主的要求來看,淮海戰役是最符合題主要求的,雙方參戰兵力就算保守估計都達到130-140萬!!


青年史學家


古代史上參戰人數過百萬的說法基本不怎麼可信,真正雙方參戰人數過百萬的戰役要到近現代。

抗戰中的武漢會戰、豫湘桂戰役

抗戰中1938年6月份到十月份的武漢會戰,中國軍隊和日本侵略軍參戰總人數過百萬。中國軍隊參戰總兵力約110萬,侵華日軍參戰總兵力約25萬人。

中國軍隊雖然作戰英勇,給日軍造成了不小的傷亡,但日軍還是達成了戰略目標,佔據了武漢。

抗戰中1944年4月到12月的豫湘桂戰役,也是一場雙方累計參戰兵力過百萬的戰役。中國軍隊累計參戰兵力超過100萬,日軍累計參戰兵力約40萬。

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各戰場都節節勝利之時,由於國民黨政權的無能,卻造成中國戰場上的一場空前慘敗。中國軍隊兵力總損失高達五六十萬,日軍成功實現了打通大陸交通線的目的,佔據了河南、湖南、廣西等地的大片中國領土。

解放戰爭中的遼瀋戰役、平津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

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解放軍和國民黨軍在東北戰場進行了一場戰略決戰,史稱遼瀋戰役。遼瀋戰役解放軍參戰兵力約70萬,國民黨軍參戰兵力約55萬人。遼瀋戰役解放了整個東北,解放軍傷亡6.9萬人;國民黨軍損失47.2萬餘人,其中傷亡5.68萬人,被俘虜32.43萬人,其餘部分損失則是國民黨軍戰場起義。

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解放軍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部隊在北京、天津等地徹底殲滅了國民黨軍傅作義集團,史稱平津戰役。平靜戰役解放軍參戰兵力約100萬人,國民黨軍參戰兵力約52萬人。解放軍傷亡3.9萬人;國民黨軍損失52萬人,其中傷亡2.1萬人,其餘則被俘或者接受改編。

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解放軍華東野戰軍、中原野戰軍以徐州為中心,同國民黨軍進行戰略決戰。解放軍參戰兵力約60萬,國民黨軍參戰兵力約80萬。解放軍以劣勢兵力,殲滅了大部分參戰國民黨軍。

解放軍傷亡失蹤13.6萬人,國民黨軍損失55.5萬人,其中傷亡17.1萬人,被俘虜32萬人,投誠3.5萬人,起義改編2.8萬人。

1949年4月21日至1949年6月2日,解放軍發起渡江戰役,成功擊垮國民黨的長江防線。渡江戰役解放軍參戰兵力約100萬人,國民黨軍參戰兵力約70萬人。

解放軍傷亡6萬餘人,國民黨軍損失43萬餘人,其中傷亡2.1萬人,被俘虜31.5萬人,起義3.5萬人,投誠6.7萬人。

一戰、二戰的歐洲戰場,參戰過百萬的戰役眾多

一戰、二戰的歐洲戰場,由於列強工業化程度高,能動員的兵力遠高於中國戰場。雖然歐洲列強人口比中國少,但能參戰的兵力其實比中國高很多。

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歐洲戰場參戰兵力超百萬的戰役很多,僅略舉幾例。

1916年2月21日–12月19日的凡爾登戰役,法軍和德軍各自投入兵力均超過100萬,總參戰兵力高達200多萬。法軍傷亡約50萬,戰死15.6萬,德軍傷亡約40萬,陣亡14.3萬。

1940年5月10日—1940年6月22日的法國戰役,德國以不戰優勢戰鬥力稍強的兵力短時間內滅亡了法國。此戰德軍參戰總兵力約157個師300萬人,法軍及其盟軍參戰總兵力約330萬人。德軍傷亡15.5萬人,法軍及其盟軍傷亡35萬人,被俘190萬人。


仁勇校尉


在中國近代史上,有七次大戰役,參戰人數超過百萬。

1,淞滬會戰:1937年8月13日,國軍80萬人,日軍30萬人 。

這場戰役持續了三個月,國軍以傷亡30萬人的代價,消滅日軍4萬餘人,粉碎了日軍“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此戰中,蔣介石動用了江浙地區的所有中央軍嫡系部隊,德械師,中央軍校教導總隊和稅警總團也都參與了這場戰鬥。(由於中國運力有限,中國軍隊實際到前線40萬人。)另外,中國空軍200多架飛機,和海軍約40餘艘海軍艦艇也參與了這場戰役。

本次戰鬥的指揮官有:司令長官:馮玉祥(後由蔣介石兼任);副司令長官:顧祝同。下屬將領:張發奎,劉建緒,朱紹良,張治中,朱紹良,廖磊,陳誠,薛嶽,羅卓英。

本次戰役中,中國軍隊陣亡校尉級以上軍官近千名,其中少將以上高級軍官14人。

2,武漢會戰:1938年6月至10月,國軍110萬人,日軍30萬。

這次會戰,戰場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是抗日戰爭戰略防禦階段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殲敵最多的一次戰役 。

在經歷大小數百次戰鬥以後,國軍以傷亡40餘萬的代價,斃傷日軍25.7餘萬(日方統計不到4萬人),消耗了大量日軍。這次戰役後,抗日戰場進入了相持階段。萬家嶺大捷是這次戰役的亮點,抗日名將薛嶽指揮國軍在萬家嶺,巧設"口袋陣",打死打傷侵華日軍106師團萬餘人。

3,豫湘桂戰役:1944年4月至12月,中國軍約130萬名士兵,日軍41萬士兵。

1943年,日軍為了打通中國大陸交通線,發動了貫穿中國河南、湖南和廣西等地區的“一號作戰”。此次戰役,國軍損失50多萬軍隊,日軍傷病10餘萬死2.4萬。

豫湘桂戰役是國軍在正面戰場上的第二次大潰退,也是日軍最後一次主動進行的大規模會戰。國軍的腐朽在這場戰役中,全部暴露出來。不過,日軍也是強弩之末。不久,又撤出了豫湘桂戰役佔領的大部分地區。

4,遼瀋戰役:1948年9月,東北野戰軍70萬人,國民黨軍 55萬人。

遼瀋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三大戰役"之一,東北地區是全國唯一一個人民解放軍軍力超過國民黨軍隊的地區。也是因此,遼瀋戰役是國共決戰的第一個戰場。

東北野戰軍的指揮官是林彪,羅榮桓,劉亞樓。國民黨一方是東北"剿總"總司令衛立煌,廖耀湘,杜聿明、鄭洞國、範漢傑。

此戰歷時52天,東北野戰軍以傷亡6.9萬人的代價,殲滅國軍47.2萬餘人。其中俘虜32.43萬人,國軍少將以上高級軍官186名。國民黨損失各種火炮4709門,輕重機槍13347挺和其他槍支175361支。

5,平津戰役:1948年11月29日,解放軍100萬,國民黨軍52.1萬。

1948年,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第二、第三兵團共一百萬人,聯合對國民黨傅作義集團發動了平津戰役。解放軍的指揮官是林彪、羅榮桓、聶榮臻;國民黨是傅作義,陳長捷,衛立煌和郭景雲。

此戰役,以北平和平解放結束。國民黨軍隊52萬餘人被殲滅和改編。

6,淮海戰役,國民黨稱"徐蚌會戰":解放軍60萬加40萬民兵,國民黨軍:理論滿編80萬,實際50多萬。

華東野戰軍、中原野戰軍在以徐州為中心,對徐州剿匪總司令部劉峙指揮中華民國國軍五個兵團部,共計55萬人進行圍殲。此戰中,解放軍以傷亡十餘萬的代價,殲滅國民黨55萬人。

解放軍的指揮官是鄧小平、劉伯承、陳毅、粟裕、譚震林、許世友等。國民黨指揮官為

劉峙,杜聿明、黃維、孫震、劉汝明、馮治安、韓德勤、李延年、邱清泉、胡璉、黃伯韜等。

7,抗美援朝: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拉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

直到1953年7月,雙方簽訂《朝鮮停戰協定》,志願軍最多時出兵135萬人(以輪戰方式先後入朝參戰的各種部隊共計190萬;韓軍和聯合國軍最多時出兵120萬。雙方大戰3年,中朝軍隊傷亡百萬人(死亡人數 148793人)的代價;美聯社公佈的"聯合國軍"傷亡總數是147萬餘人(美軍自己統計美軍作戰減員共計142091)。

此戰中,中國共計消耗560餘萬噸物資,軍費25億美元;美國消耗物資7300餘萬噸,軍費400億美元。

抗美援朝證明:列強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以霸佔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鐘山風雨起蒼黃,

百萬雄師過大江。

宜將剩勇追窮寇,

不可沽名學霸王。



在抗日戰爭中出現過三次中日雙方參戰人數超過百萬的大型會戰,分別是1937年的淞滬會戰、1938年的武漢會戰和1944年的豫湘桂會戰(日軍稱為一號作戰);在解放戰爭中國共雙方戰略決戰的三大戰役: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和平津戰役中參戰人數也超過百萬,上述戰役的特點是普遍歷時較長,是在廣大區域內進行的大兵團會戰。

而在短時間內結束戰鬥,且在相對狹小地區內完成百萬規模戰役集結的只有人民解放軍的渡江戰役,其中解放軍投入總兵力120萬人,國民黨軍隊約70萬人。



三大戰役結束後,長江以北的中原、華北和東北地區盡為解放軍所控制,國民黨較為精銳的黃埔系中央軍損失殆盡,仍然相對完整的只有西北地區的胡宗南所部,蔣介石因此被桂系逼迫下野。但是蔣介石一邊將李宗仁推到前臺進行和談,一邊在幕後著手成立11個編練司令部,準備將軍隊重新擴編到350萬人左右(至1949年2月,國民黨軍雜七雜八加一起只剩204萬人)。

因此,渡江戰役是不能拖延的,同時,解放軍沒有海軍和空軍,面對國民黨軍隊的“立體防禦”,必須一次性投入足夠的兵力,從而保證迅速完成登岸和突破。



(湯恩伯)

蔣介石嫡系湯恩伯的“京滬杭警備總司令部”負責防守長江下游地區,共轄19個軍60個師約35萬人,可以看出每師兵力平均只在5000人左右,戰鬥力直線下降,二線預備隊是福州綏署朱紹良的兩個師1萬人;而桂系白崇禧的“華中剿總”負責防守長江中游地區,共轄12個軍37個師約32萬人,編制還算完整,二線預備隊是長沙綏署程潛的9個師約4萬人,上述兩部總計兵力約72萬餘人,另附空軍、海軍和130多輛坦克,仍具有一定的戰鬥力,解放軍集中絕對優勢的兵力是十分必要的。

在杜聿明集團還沒有被完全消滅前,西柏坡已經電示淮海戰役總前委繼續行使渡江戰役的指揮權,集中二野和三野主力突破長江下游防線,而以第四野戰軍一部前出至江漢地區,牽制白崇禧集團,口號是“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



解放軍渡江戰役的具體佈署為:二野的第3、第4、第5共三個兵團9個軍35萬人組成“西突擊集團”(劉帥指揮);三野的第7、第9兵團7個軍30萬人組成“中突擊集團”(譚震林指揮);三野的第8、第10兵團8個軍3個獨立旅35萬人組成“東突擊集團”(粟裕指揮),這是名符其實的百萬雄師。同時,第四野戰軍先遣兵團(蕭勁光)的兩個軍以及江漢軍區、桐柏軍區等地方部隊約20萬人,進至武漢以北地區,策應主要突擊地段的作戰。

1949年4月20日下午6時,渡江戰役打響,22日大舉渡江,23日南京解放。



國民黨軍的江防防線傾刻間土崩瓦解,最先登岸的是三野27軍聶鳳智部,他口授了一封著名的電報:“我們已勝利踏上江南的土地”,4月21日,朱總司令發佈《向全國進軍令》,命令中第二條有“特別注意緝拿匪首蔣介石”。


度度狼gg


一、歷史上參戰過百萬的戰役應該是不多的,歷史上很多都是號稱百萬的,比如前秦對東晉的淝水之戰是號稱百萬,曹操對孫劉的赤壁之戰也是號稱百萬,但其實都沒有這麼嚴重!人數雖然會很多,但過百萬只是虛張聲勢,嚇嚇人罷了!

古代史上戰爭頻發,多數老百姓都收到戰爭迫害,不是餓死,就是戰死,人數是很少的,上百萬人數的戰役自然少之又少。典型的一個就應該是長平之戰了。

長平之戰

長平之戰是戰國時期秦國與趙國之間進行的一場載入史冊的大戰,也是中國古代軍事史上最早、規模最大、最徹底的大型殲滅戰。此戰趙軍約四十五萬、秦軍約六十萬,總人數超百萬。由於紙上談兵的趙括指揮不當,趙軍不敵白起帶領的秦軍,45萬幾乎被全殲(一部分被殺,投降的被坑殺),秦軍則傷亡過半。由於此戰的加成,白起也是成為了殺過百萬人的人屠了。

之後最接近百萬的戰役沒有,戰爭倒是有那就是秦滅楚之戰,秦王翦出六十萬,楚國自衛近四十萬。

自此中國古代幾乎沒有上百萬人數的戰役,連人口基數這麼大的中國沒有,在古代人數更少的其他地方自然也是沒有的。

二、百萬戰役多出在近代,近代經濟越來越發達,人口也越來越多,世界逐漸連為一體也讓人的交流越來越密切,國家組合起來攻擊別的國家也越來越普遍,聯合起來上百萬也就簡單了。

索姆河會戰

一戰時期,英法聯軍對德國的大戰。英法有86個師參戰,德軍有67個師參戰,當時一個師大多有有一萬五以上人數,所以雙方都有近百萬人數,單傷亡就達到120萬。

凡爾登戰役


此戰號稱一戰絞肉機,英法和德國雙方共投入200萬部隊,傷亡70萬左右,是一戰最大戰役。

列寧格勒保衛戰

二戰轉折點,蘇聯參加人數多達九十三萬人,德國也有七十二萬人之多,加起來多達百萬。最終德國傷亡約三十九萬人,而蘇聯最終勝利了,也付出了傷亡三十三萬人的代價。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該戰役是近代歷史上最為血腥的戰役,雙方傷亡估計約二百萬人,參與該場戰役的人數也比歷史上的其他戰役都來的,光傷亡就過百萬了。

這場由蘇聯對德國的大戰,蘇聯參戰人數多達250萬人,而德國加上附庸國也有近200萬人。蘇聯犧牲了一百萬多人,德國也付出了八十五萬人的代價。

諾曼底登陸戰役

英法美聯軍對德國的大反攻,單盟軍就有約290萬之多,德軍有38萬。

三、近代中國作為抗日的前沿上百萬戰役也有不少。

淞滬會戰


中日雙方在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它是整個中日戰爭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一場戰役。國軍八十萬,日軍三十萬,中國傷亡30萬人,日本傷亡4萬餘人。中國雖然戰敗,但粉碎了日軍“三個月滅亡中國”計劃。

武漢會戰

這是抗日戰爭戰略防禦階段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殲敵最多的一次戰役,國軍動員110萬,日本有35萬。中國40餘萬死傷,日本25.7萬死傷。

解放戰爭的三大戰役也都是破百萬的,遼瀋戰役:共軍70萬,國軍55萬。淮海戰役:共軍60萬,國軍80萬。平津戰役:共軍剛經過遼瀋戰役取勝合計百萬人,國軍近60萬。


夏目歷史君


但凡投入總兵力在上百萬人規模的戰役,一般都是拿民族、國家、軍隊做一次豪賭,真正實現了全國總動員。贏了,民族復興、大國崛起、軍隊彪炳史冊。輸了,那就是國家民族危在旦夕。

列舉幾個,

1、長平之戰

戰國末期兩個秦、趙兩個強國之間的一次對決。沒有任何一個史書或是觀點證明這是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趙軍兵力接近50萬,秦軍兵力不詳,但是有一點可以證明那就是秦國為了打贏這一仗徵召國內15歲以上男人全部參軍。作為頭號強國的秦國,其兵力自然也在40萬以上。秦國都全國動員了,那麼趙國自然也是全國動員。所有的男人都出去打仗了,國內的生產自然就全成了女人的事,根據那會兒的生產力水平,國家為了打仗,基本上把國內的生產全停了。此戰最後以趙國大敗、全軍覆沒而告終,昔日東方強國一下子處於滅亡的邊緣。而戰勝國秦國也因為損失過半失去了滅趙的最後力量。

2、淝水之戰

公元383年,遊牧民族——氐族剛剛統一中國北方、建立秦帝國不久,隨即發動了對南方漢族人統治的晉王朝的戰爭。這些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野蠻人徵召北方各族人民當兵,蟻聚90萬大軍向南開進。晉王朝以訓練有素的8萬精兵迎戰,一戰就將其號稱“投鞭斷流”的百萬秦軍擊敗。稱霸一時的秦帝國也隨之瓦解。

3、隋煬帝三次進攻高麗

隋朝第二任皇帝隋煬帝楊廣為征服朝鮮半島的高句麗王朝,發動三次大規模討伐戰爭,前後動員兵力在150萬左右,千里遠征。結果三次全部以慘敗告終,強盛一時的大一統王朝——隋朝隨之滅亡。

4、蘇德戰爭中列寧格勒、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庫爾斯克、柏林之戰雙方參戰兵力全都是數以百萬計。兩個國家、兩個民族、兩個政黨、正義與邪惡,為了各自的生死存亡真正做到了舉國動員、殊死相拼。


大將軍威武K


偏師奇兵,盧庫拉斯智滅亞美尼亞二十萬

阿萊西亞,凱撒大帝圍潰三十三萬高盧人

高加米拉,亞歷山大痛擊五十萬波斯大軍

上帝之鞭,天驕阿提拉聚五十萬出征高盧

壯哉羅馬,埃提烏斯合六十萬眾御之沙隆

困獸猶鬥,殷紂王發七十二萬拒武王於野

赤壁遺恨,曹阿瞞八十三萬水陸盡沒於火

王志在遠,波斯王徵五百萬人伐不臣希臘

天兵天將,我大明七十萬之師討逆臣安南

膽大包天,叛賊安南集七百萬烏合抗天命

恭迎佛珠,緬甸三千萬聖師討伐無道天朝

上古神戰,阿三募天下過億之兵爭天奪地

一廓巴尼,四十二方神教兵眾衛我佛聖王


大德大威寶寶龍龍


投入兵力最多的戰役要在蘇德戰場上找:

莫斯科保衛戰——蘇軍125萬vs德軍100萬;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雙方投入兵力超過200萬;

庫爾斯克戰役——蘇軍191萬vs德軍91萬;

柏林戰役——蘇軍262萬vs德軍80萬;

……

蘇德戰場還有許多戰役規模宏大,持續時間很長,已經難以計算大體的投入兵力規模了。

相比之下,中國戰場上的大型戰役無論是規模還是烈度無法與蘇德戰場相提並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