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 夏季警惕舌尖上的寄生虫

检验科 侯佳宜

你是否觉得麻辣小龙虾味道鲜美,生吃鱼片原汁原味?你是否特别爱吃田螺、三分熟牛排?没错,这些都是广受欢迎的美食,但是,你知道这些美味背后的风险吗?很多人以为现在卫生条件好了,寄生虫病已经不见了,可以放心吃肉、吃海鲜等生鲜食物。可事实上,“病从口入”这一原则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虽然现在检疫、消毒条件不断提高,但还是有一些寄生虫或虫卵藏在动物体内,哪些食物易滋生寄生虫?

夏季警惕舌尖上的寄生虫

1、小龙虾——肺吸虫病

炎炎夏日,吃小龙虾是不少城市街头一景。“中国小龙虾之乡”湖北潜江市小龙虾餐饮店众多,整个龙虾上市季节可消费4000多吨。但虾、蟹等大多数淡水甲壳动物都可能是肺吸虫的宿主,如果食用方法不科学,食用小龙虾就容易感染肺吸虫病。

肺吸虫的传播需要经过几个环节。首先,受感染的猫科、犬科动物将含有肺吸虫虫卵的粪便排入水中,虫卵在水中孵化成毛蚴,毛蚴在川卷螺、拟钉螺等第一宿主体内发育成尾蚴,被排入水中的尾蚴进入小龙虾、大闸蟹、溪蟹等第二宿主体内,变成囊蚴,感染肺吸虫囊蚴的小龙虾如果在烹饪的过程中没有被彻底地杀死,人食用这样的小龙虾就有可能感染肺吸虫病。肺吸虫主要寄生于人的肺部,轻者可表现为咳嗽、胸痛、咯血,严重的可能引起肺部大出血,使器官阻塞,导致死亡。

专家提醒: 烹饪加工小龙虾一类水产品时应该确保彻底煮熟,吃的时候最好不要吃小龙虾的头部。

夏季警惕舌尖上的寄生虫

2、生鱼片——肝吸虫病

生鱼片(日语中叫"刺身")是日本料理中最有代表性最具特色的食品。生鱼片鲜嫩可口、营养丰富,食者越来越多,假如生鱼片未经特殊处理即被食用,则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甚至惹出“大麻烦”来。因为这些淡水鱼体内常常寄生了肝吸虫病,广东、广西等地淡水鱼寄生虫平均感染率高达六成。肝吸虫主要寄生于人体肝胆管内,损坏人体肝部,患者常感肝部疼痛、腹胀、腹部不适,检查时可查出肝功能异常。

实验证明,处理生鱼片中的寄生虫有两种方法比较有效:一是加热熟食,二是放在零下20℃度以下的环境中经过24小时冷冻。尽管将鱼烧熟后食用是消灭寄生虫最有效的方法,但爱好生鱼片的你显然无法接受。相较之下,冰冻的手段就靠谱多了。据了解,寄生虫对热和低温抵抗力很差,在零下20℃冷冻24小时后可全部被杀灭。

所以,你可千万别被生鱼片餐盘下面的冰块给忽悠了,这只是用来降温、增加口感的,不仅起不到消灭寄生虫的作用,反而可能延长某些寄生幼虫的存活时间。

夏季警惕舌尖上的寄生虫

3、螺——广州管圆线虫病

广州管圆线虫多存在于陆地螺、淡水虾、蟾蜍、蛙、蛇等动物体内,如果人不经煮熟就吃,易患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寄生虫病。人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本虫幼虫的中间宿主和转续宿主而感染,生吃被幼虫污染的蔬菜、瓜果或喝生水也可感染。

有人为了贪食鲜嫩,只是开水汆一下即食,人若生食或吃了不熟的螺肉就可能被感染管圆线虫。一旦感染了管圆线虫,它就会在人体内游走,钻入脑部,病变集中在脑组织,除大脑及脑膜外,还包括小脑、脑干及脊髓等处。轻者临床症状为头痛、头昏、恶心、呕吐,严重的会发生休克、狂躁甚至死亡。

医生提醒,吃烧烤及夜宵注意卫生,不吃生或不熟的淡水鱼、虾,或半生食蛙、蛇、禽、猪等动物的肉类,不生吞蛇胆不饮用生水等。夏季不去溪沟游泳或漂流。分开使用生食、熟食的刀具和盛器等用品。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应当为自己的健康负责,拒绝“危险美食”的诱惑,把好“病从口入”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