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0 和我一起去西汉吃鸳鸯火锅吧!

和我一起去西汉吃鸳鸯火锅吧!


中国人自古就喜欢吃火锅,2007年初在南水北调工程、湖北郧县境内上宝盖遗址上发现的一只陶质火锅,与现代鸳鸯火锅设计完全一样。经鉴定,此火锅系西汉时期炊具,可见当时的鄂西人也吃火锅了。

在西汉时期,一种青铜染炉非常流行,以至于在许多地方都有出土。这种染炉分为三个构造:主体为炭炉,下部是承接炭灰的盘体,上面放置一具活动的杯。它曾让几代学者对它的用途迷惑不解,直到今天,考古界才确定它就是一种类似现代意义上的“小火锅”。

和我一起去西汉吃鸳鸯火锅吧!


说到火锅,不能不提中国人涮火锅的“标配”——豆腐。这一国民食品传说起源于西汉淮南王刘安在八公山炼丹时的“无心插柳”。由于美味又廉价,它逐渐在民间流行起来。在河南密县打虎亭东汉墓东耳室南壁的画像中,一些学者认为,其中正描绘了民间制作豆腐的场景。

古代中国人怎么吃火锅,喜欢吃什么火锅?商周时期或吃“小火锅”,战国墓内发现“狗肉火锅”如果追究火锅的源头,当从商周时期的青铜鼎说起。鼎是商周时期人们做饭做菜、祭祀最常用的炊具——即今天的锅。

和我一起去西汉吃鸳鸯火锅吧!


鼎与锅的不同之处在于,鼎有三足,不需要另置灶台,可直接置于地面,做饭时将木柴放在腹下燃烧就行,不少鼎出土后,腹下有烟熏火燎的痕迹,就是这种原因,而这正是火锅的加热特征。这种鼎,其实就是一种火锅,将炊器与盛器结合到了一起。

和我一起去西汉吃鸳鸯火锅吧!

汉代人已吃“鸳鸯火锅”,染炉将调料加热后涮蘸到了汉魏时期,人们吃火锅更为普遍了。从考古发现来看,此时已有各式各样的火锅,火锅的材质也不局限于青铜一类,出现了铁火锅、陶火锅等;除了吃分餐制形式的“小火锅”外,那时人们还吃起了可以放不同料汤、烧煮不同口味的鸳鸯火锅。


古人发明发现了火锅,至今延续下来,并成了中国人最喜爱食物之一,这似乎也可以成为我们继承下来的非物质遗产之一吧,真想回到西汉和古人们涮着火锅把酒言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