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潮汕小吃你吃過幾種,哪一種是你覺得最特別最好吃的?

樂小軒


所謂“小吃”,我覺得就是正餐以外的零嘴兒,也就是“點心”,不止會“點”到肚子裡,也會“點”在心裡,是屬於好吃的食物,是一種享受,甚至可以歸於精神層面的東西。

對於這種正餐以外的東西,你可以選擇吃,也可以選擇不吃,不必在乎其質,只求其美味。從這個角度上看,純粹意義上的美食,就應該是小吃一類的食物。

潮汕的小吃現在可謂聞名海內外,但不知大家發現沒有,這些小吃在潮汕本地紅紅火火,但對於沒去過潮汕的外地人,卻多是聞其名,而難尋其蹤。也許這與潮汕小吃的產品化程度較低有關,許多小吃出了潮汕往往不夠正宗。

不過近幾年隨著飲食界、旅遊界和媒體的不斷挖掘、推廣、宣傳、促銷,經營市場和知名度都有了很大發展,在我國頂尖級的小吃競賽場--中華名小吃認定會上,潮汕小吃已經有十個小吃獲得“中華名小吃”金字招牌。

這十大分別是:牛肉丸、腸粉、蠔烙、腐乳餅、粿汁、春捲、落湯錢、豬腸脹糯米、豬腳圈、炒糕粿。這幾種都赫赫有名,我就不在此贅述,就介紹幾種印象最深的,個人覺得很特別的小吃。

一、樸枳粿。


潮汕的粿品種類繁多,隨便一個潮汕人都能隨口說出很多種粿品來:紅桃粿、甜粿、菜頭粿、韭菜粿、鱟粿等等。

樸枳粿是清明時節必備的傳統糕點,也是潮汕人民的傳統美食,清明節,遠在異鄉、海外的潮汕鄉親回鄉掃墓時都會奉上樸枳粿,這是潮汕緬懷先人的特有方式。

之所以對這種粿印象深刻,是因為總想起那位騎著三輪車,在街頭巷尾叫賣的老人家,雖然聽不懂他說的話,但是覺得這顏色鮮亮,味道清甜的粿,配上老人家特有的叫賣聲,特別富有嶺南古韻。

二、潮汕粽子。


潮汕粽子一出場,全國的甜鹹黨可以歇一歇了,別再爭什麼甜粽鹹粽了,潮汕粽子絕對完爆全場。芋泥、豆沙、鹹蛋黃、香菇、鮮肉、栗子、糯米、蓮子……你能想象到的餡料食材全都有,集軟糯香甜鹹於一體,不同部位咬下去,有不同的味道和感覺……很新奇是不是?是不是再次刷新世界觀了?要不要來一個?!

三、青橄欖。


你沒看錯,不是大名鼎鼎的橄欖菜,也不是南姜和青橄欖混合製成的橄欖糝,我知道這兩種非常出名,只是想單單介紹下青橄欖。

橄欖這一“果中之珍”,在潮汕美食中的地位相當高,無論是做為迎客小吃,還是神臺上的貢品,或者作為禮品走訪親朋好友,都有它的存在。

一粒青色,輕咬一口,先是苦澀,後續甘來,這跟潮汕人喝的功夫茶差不多。在這種苦澀甘來的過程中,大概蘊藏著潮汕人對於滋味和世道人心的某種感觸吧。

而今,不止上了年紀的潮汕人才會吃青橄欖,在汕頭的某間果汁點,最貴的飲料就是青橄欖果汁冰,不添加任何其他水果,這樣一杯幾十元,真的是低調的奢華。懂得點青橄欖果汁冰的人,一定是個外表霸道,內心體貼的人。


我家有個火星人啊


我國廣東的潮汕地區,其小吃美食極具風味特色,接下來我就為大家介紹幾個我認為十分美味可口的潮汕小吃。

糕燒番薯

所謂糕燒,就是潮汕地區的一種烹飪方法,其與我國北方地區的密浸較為類似。糕燒番薯是潮汕地區的特色小吃,糕燒番薯採用優質的番薯,在將其切成塊並雕刻成各種形狀後,先是浸泡洗乾淨,然後將用白糖煮成的糖膠放在番薯塊上,加上蔥花等配料進行糕燒而成。成食的紅薯塊色澤明亮橘紅,吃起來甜香可口,柔韌松爽。

潮州春捲

春捲是潮汕小吃中極富盛名的美食之一。潮州春捲也叫作潮州春餅,其烹飪製作方法精良,系採用精面為原料,將其製作成為薄餅皮,將綠豆浸洗去殼蒸熟之後,加上瘦肉、蝦米、香菇等多種配料作為餡料,包成長方體形狀,油炸至金黃色而成。成食的潮州春捲色澤明亮,呈現出金黃色,看起來就令人食慾大增,外酥脆而裡香嫩,口感極好,是潮汕地區頗受歡迎的小吃之一。

鴨母捻

鴨母捻即潮州湯圓,其主要原料為糯米,湯圓中的餡料材料主要有豆沙、芋泥等,經過水煮之後而成。並且在湯中還會加入白糖、銀耳等物,這使得鴨母捻的味道更加的美味可口。成食後的鴨母捻皮薄滑爽,吃起來口感清甜可口,既是一種美味享受,又富含營養價值,老少皆宜,是潮汕小吃中一道不可多得的美味,十分值得一嘗。

(GSJ)


亞洲食學論壇


好多好多啊,有牛肉丸,牛雜粿條,沙茶粿,蠔烙,菜頭粿,無米粿,紅粿,鼠曲粿,梔粿,草粿,糕粿,甘同粿,芋粿,麥粿,樸仔粿,油粿,魚餃,春捲,鹹水粿……圖片放不上去了😂😂











萌萌吃貨小世界


周星馳的那部電影《食神》,讓大家印象深刻的,一定少不了莫文蔚大力打出的撒尿牛丸。

所謂撒尿,是指潮州牛肉丸汁液豐富,多得要爆的意思,當然有誇張的成分在內,但身邊的很多朋友,對這種食物產生興趣,確實是由此開始的。

訣竅簡單,“手打”二字罷了,電視節目中一再介紹,用兩根三稜鐵棒,當面前那塊牛肉仇人似的,拼命打打打,一打就是數十分鐘,期間血肉橫飛,慘不忍睹,直至肉已成漿,即可捏丸下鍋煮之。

這種丸子類食物最沒花頭,只要按方製作,沒有失敗的道理。也不需要大師傅親自下場,體力活,讓學徒們動手好了。問題在於當今的人工貴,工業發達,什麼都能機器做,年輕一代又不願意吃苦,即使你去潮州或汕頭,亦會發現,真正的手打牛肉丸已屈指可數矣。

那麼超市裡大把堂而皇之地寫著“手打牛肉丸”的商品是怎麼回事?不用說,當然是假貨。

如果你對手打丸沒什麼經驗,也許覺得超市貨也不錯,牛肉的香氣極濃,有些還彈性十足呢,但是接觸過正宗的,回過頭來比較,就能明白了,超市賣的牛肉丸味道古古怪怪,渾身都不對勁。

首先請記住,機器打併不是最要命的,毛病出在所有大批量生產的廠家,都要想方設法地控制成本。按照國家標準,最高等級的特級肉丸,肉類含量不得低於65%,澱粉含量不得高於8%,優級和普通級,則肉類含量愈低,澱粉含量愈高。

你看,特級肉丸,尚有30%的真空地帶,牛肉價貴,良心企業用豬肉、羊肉代替,次一等的選雞肉,再次的把牛血拿來填充。至於牛肉味的問題,加入牛油是家常便飯,更惡劣的,化學品牛肉精出場,分分鐘搞定。

不夠彈牙怎麼辦?下硼砂呀,真的是吃死人不償命。這些事情,不是我信口開河,媒體已曝光多次了。

街頭小食被工業化搞壞,潮州牛肉丸算是代表之一。幸好潮州汕頭,尚有幾家堅守傳統的老鋪,最出名的那家,汕頭的“海記”,相信光顧過的朋友不少。

其實,就像廣州的雲吞麵是由湖南傳來一樣,潮州牛肉丸的發源,也不是本地,最早是廣東的東江客家人在潮州經營。客家人源自中原,《禮記》中記載周代八珍之一的搗珍,“取牛、羊、麋、鹿、麕之肉,必脄。每物與牛若一,捶反側之,去其餌,孰出之,去其皽,柔其肉。”就是肉丸的雛形,至今中原的食制中,丸子菜亦數之不盡。

潮州人吃得精細,將客家人的牛肉丸改了一改,謂之“手打”。美食家張新民老師認為此法獨闢蹊徑,能夠使肉漿保持較長的肌肉纖維,從而在成丸後產生強韌的彈性,是一炮走紅的關鍵。現在大家只知潮州牛肉丸,已沒什麼人記得客家的起源了。

當地人喜食牛肉打邊爐,本來牛腿肉除了少數的“五花趾”和“三花趾”外,其它部分應者寥寥,打成牛肉丸後,大家都要來一大碟,整頭牛,一點也不浪費。

純牛肉丸較為細膩,牛筋丸加了嫩筋在內,口感更佳。追求爆漿的話,手打產生的肉汁之外,還要加入胸口朥,即牛胸處的脂肪,遇熱化為肥油,又香又甜。

煮牛肉丸以牛骨湯為上,中火慢煮,不然不夠爽滑。切記最後撒把芹菜末,這傢伙,才是牛丸湯的靈魂。


豬油幫主老波頭


韓愈被貶於廣東嶺南即先到揭陽後視察潮陽。最後赴當時的福建閩南地區潮州。當時韓愈被貶就職於粵閩三地。現揭陽榕城的韓祠舊址有詳細記載。閩南地區潮州在明朝時期分拆漳州後又分拆龍巖後朝庭將閩南地區潮州永久劃給廣東嶺南揭陽管轄後才正式設立潮州府至清朝政府順治時撤銷潮州府改設潮安縣和饒平縣至1992年12月17日國務院設立新潮州市管轄潮安縣和饒平縣。新潮州市管轄這一區域就是明朝前福建閩南地區的屬地。現在潮州是廣東粵東地區的一個地級市。潮州是正宗的閩南文化習俗。揭陽和汕頭是正統的廣東嶺南文化習俗。閩南和嶺南之間語言雖然相似,但還有不小的差別,民間的習俗也有很多方面的差異。現在福建省龍巖市的林大欽狀元塔石刻記載的福建閩南人氏林大欽的一生和家族史。


用戶9169790809



門衛劉洋


俗話說食在潮汕,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潮汕人,吃過的小吃不計其數。對我來說就沒不好吃的,最好吃要數豬腸脹糯米(這是潮汕的叫法,別的地方叫糯米灌腸或糯米豬腸)了。洗乾淨的豬大腸灌入糯米和香菇、蝦米、蓮子、豬肉等配料後,上鍋煮熟或蒸熟,吃之前再煎一下,切片後撒上花生碎,澆上糖漿,簡直人間美味。微脆的外皮,香軟的糯米,甜甜的醬汁,一口咬下去,口齒留香,叫人慾罷不能


C哩哩642



最愛莫過於:豬腳圈😍


鴨姆捻甜湯😍


潮州花生醬腸粉😍


耗烙😍

更多潮汕小吃美食製作方法,可留意:吃喝玩樂IN潮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