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1 九十年代去深圳創業的人到底有多野?

導讀:那是一個英雄與草莽並存,泥沙俱下的時代。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九十年代,可能大部分人會想到「貧窮、機會、浪漫」等等。

而對於九十年代的深圳,我首先想到的是「野性」。

九十年代去深圳創業的人到底有多野?

那時的深圳,馬明哲剛剛成立平安保險,郭臺銘才開始組建富士康,任正非還在一個小車間裡,思考華為要怎麼才能生存,而馬化騰還在給別人打工。

那時的深圳,是一個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奇蹟的地方,偉人南巡,市場徹底放開,國企下崗潮席捲全國,加上一夜暴富的新聞層出不窮,無數人懷揣著對財富的夢想,奔向了這個令人瘋狂的地方。

那時的深圳,也不是想來就可以來的。作為最早的一批特區,來深圳除了一張身份證外,還需要一張「邊防通行證」

九十年代去深圳創業的人到底有多野?

而這玩意有多難辦呢?

首先,需要在原單位或居委會開介紹信,其次,收集好相關證明文件,最後,到相關部門申請通行證。

而在當時,如果你沒關係沒錢,想要批這個通行證,至少得等三五個月,甚至等上一年也是常有的事。

人可以等,可商機不能等啊。於是熟知關口漏洞的本地人想到了一門生意:將那些想來深圳,又沒有通行證的人聚集起來,然後帶他們「鑽狗洞」。

九十年代去深圳創業的人到底有多野?

是的,你沒有聽錯,鑽狗洞是當時進出深圳非常重要的一個渠道。

雖然那時的邊防巡查很嚴,還用鐵絲牆將整個深圳都圍住了,但本地人會在偏僻的地方剪個小洞,派人守著,然後用麵包車到關口接人,鑽一次 300 到 600 元不等。

有人因此走上了致富路,成為深圳第一批人生贏家,當然,被抓住的話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九十年代去深圳創業的人到底有多野?

在深圳開公司怎麼辦公?

這是所有去深圳創業的人都在思考的一個問題,而正確答案是:拼桌。

不同於現在流行的拼桌吃飯文化,那時的拼桌辦公,更多的是無奈。

1992 年被稱為創業之年,這點在深圳尤其明顯,人人都想當老闆。想當老闆的人太多,辦公樓明顯不夠,所以當時繁華地段的寫字樓很少出租整套辦公室,而是出租桌位,基本上一個桌子就代表了一個公司。

所以那時候的深圳,經常能看到一個小小的辦公室,就有十幾家不同公司的情況。

九十年代去深圳創業的人到底有多野?

但即使這樣,辦公場所依然很緊張,再加上租金太貴。所以就有人想出了拼桌辦公的方式,這些人一般有兩套拼桌方案:

外貿的和內銷的公司共同租一張,內銷的用上半天,外貿的用下半天,因為外貿的生意大多在下午。什麼?兩個都是外貿?那也沒事,桌子中間畫條線,公司名字改短點,不然桌子放不下招牌。

九十年代去深圳創業的人到底有多野?

▲深業大廈辦公桌,月租 600 元左右

當時的深圳,除了一本正經做生意外,也有一些其他發財的機會,當然,隨時可能變成吃牢飯的機會。

九十年代的深圳,實行了一系列免稅政策,進口貨物的價格遠低於內地,這帶來了巨大商機的同時,也讓深圳多了一批靠走私發家致富的人。

只有不敢想的,沒有來深圳不敢做的。

當時的走私猖獗到什麼地步呢?

普通的警察和巡防隊是壓根管不住的,只有動用大威力的軍事武器,才能遏制一下走私行為。要是放在現在,可能也就毒販才有這個待遇了吧?

九十年代去深圳創業的人到底有多野?

▲報紙頭版刊登反走私艦炮

再來說說假貨,從 80 年代中期以來,全國上下造假成風,而深圳人可能就是那個造假造得最嗨的。

用港貨冒充歐美貨在深圳本地銷售,再用深圳貨冒充港貨銷往內地,這都是深圳商人普遍的做法,基本上一趟就有十幾倍的利潤。

九十年代去深圳創業的人到底有多野?

▲羅湖口岸的著名標語

一切向錢看,向厚看,是那時深圳最鮮明的特性,這也在 92 年的股市體現得淋漓盡致。

買到就是賺到,是那時候的深圳人對股票的普遍認知。

1990 年深交所成立,92 年超級牛市出現,此時深圳的股票已經供不應求,政府只好仿照上海,採取抽籤的方式,發售「新股認購抽籤表」,只有 10% 的中籤率。

九十年代去深圳創業的人到底有多野?

按照當時的行情,股民們很容易算出,只要能買到,至少也是 10 倍以上的收益,於是從發售前一週起,便開始有人在站點排隊,直到發售前一天,全市 300 個發售站點就聚集了超過 120 萬人。

九十年代去深圳創業的人到底有多野?

可惜僧多粥少,抽籤表在不到一小時內就全部賣完。

排隊數天還沒買到的人怨氣徹底爆發

,他們認為是有內部人員自我消化了,開始在深南中路聚眾鬧事。

政府出動全市七八千警力,並臨時抽調軍隊,用水炮和催淚彈鎮壓,但也沒起到多大效果,相比現在的某些廢青,深圳群眾的戰鬥力真是高到不知道哪裡去了。

九十年代去深圳創業的人到底有多野?

為穩定股民情緒,當時的市委書記決定將次年的股票額度提前發售,此次混亂才得以平息。

我十分理解這些股民的心情,因為只在上海和深圳兩地發售的「新股認購抽籤表」,在後來又被稱為「九二發財證」

這大概是這個國家第一次批量製造百萬富翁。

九十年代去深圳創業的人到底有多野?

這個時代的商人還特別擅長借雞下蛋。

比如創造了「健力寶」和「李寧」兩個品牌的李經緯,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當年他還是個不知名的酒廠廠長,聽說廣東省研究所研發了一種電解質運動飲料,於是主動尋求合作。

在瞭解到亞足聯主席將在廣州賓館開會後,他跑到深圳百事可樂廠,借了一些空瓶子,灌上配好的健力寶,通過關係放在了亞足聯的會議桌上。

後來他又買通記者,專門抓拍亞足聯主席拿起健力寶喝的照片,然後拿著這些照片找經銷商合作,大肆宣傳。

九十年代去深圳創業的人到底有多野?

通過這樣一系列的騷操作,健力寶成了當時國產飲料第一品牌,也被譽為「中國魔水」。

九十年代的深圳,是一座希望之城,同時也是一座蠻荒之城。

國道私人收費站、冒充外資騙政府投資、冒充內地官員敲詐商人,這類的事件層出不窮。

那時的深圳是瘋狂的,也是野性的。在這種野蠻和瘋狂中,有人撞的頭破血流,也有人蛻變為蛟龍。

無數的英雄與草莽,在那個風起雲湧的時代爭相出場,用他們或文明或野性的方式,為這個城市奠定了最初的基礎,也留下了無數傳奇。

九十年代去深圳創業的人到底有多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