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1 54手枪,中国部队装备最多的制式手枪,至今仍装备部队

新中国成立之时,百废待兴,连一个像样的兵工厂都没有,手枪的自研能力为零,我军官兵使用的手枪主要是战争年代从敌人手中缴获而来的,还有少量的则是用土办法仿制而成。且手枪的口径繁杂、样式各异、工艺粗糙、性能落后、质量难以保证。据有关资料显示,当时手枪的型号多达几十种,产自于二十多个国家:可称得上"万国牌",国产手枪的起步何等艰难可想而知。

54手枪,中国部队装备最多的制式手枪,至今仍装备部队

1951年,随着前一年中苏条约的签订。中国军工系统就开始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仿造苏制托卡列夫军用手枪(TT1930/1933式手枪)。主要是苏联方面提供全部图纸和提供流水线的全部机床,同时培养一批技术骨干。该枪基本就是托卡列夫手枪的简单仿制,没有任何中国自己创新,所以并不能称得上是中国自产的武器,只能算是中国组装。中国方面取名为51式手枪。

54手枪,中国部队装备最多的制式手枪,至今仍装备部队

在1954年定型,因此被称为54式。54的有效射程50米,100米内也能射击。这种手枪受欢迎的主要原因就是结构简单,生产很容易,且杀伤力大。在于子弹是使用铅锌弹,铅芯弹全称为全金属外壳铅芯弹,脱胎于原始燧发枪使用的铅珠子弹,将铅铸造成圆锥型后包覆上黄铜(金色)或者带防锈涂层的钢制外壳(棕灰色)制作而成,比同等尺寸的钢芯弹要重,进入体内后较易发生偏转,动能释放大,对人体内部造成的杀伤力也更大。在击中硬物时子弹会整体碎裂产生弹片,周围运气不好的人也会被伤及。

54手枪,中国部队装备最多的制式手枪,至今仍装备部队

54式手枪装备部队以后,参加了中印边界战争和中越边界战争。总体来说,54式手枪还是能够满足这些恶劣环境下的作战需要。它的射程不错,穿透力强,威力大,在50米内的距离上能够适应战斗中自卫武器的需要,属于大威力军用手枪,敌人士兵中54式一二枪就足以丧命。能够满足军事实战需要,是54式能够在军方使用长达50年的最大原因,当然价格低廉和结构简单容易制造也是重要的原因。1987年54式手枪出厂时的号码已高达35,000,000,足可见其在中国的盛行。至今仍装备部队,是我国生产和装备量最大的手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