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為什麼韓國電影不談“檔期”?

悅幕中國電影觀察


檔期這個說法應該不是不是太準確吧?應該是是“

為什麼韓國電影沒有賀歲檔,國慶檔之類吧?

韓國人排檔期一樣也要看同時期的各種電影計劃的,如果之間有相互碾壓的趨勢,也會適當的避開。只不過沒有聽說過什麼國慶檔和春節檔之類的說法。

咋們的春節檔是在以前香港地區慢慢發展壯大的,早期成龍的《紅番區》因為當時拷貝的原因在中國分三次上映,首先是北上廣,大賺9500萬票房。想想那是1995年,票房9500萬,不考慮通貨膨脹,這票房碾壓一切啊!那時在大陸還有香港等地,人們過年還沒有在電影院看電影的習慣,而是呆在家裡打麻將喝酒吃飯等等。但是偶然的一個機會,電影人認識到了《紅番區》帶來的票房,於是香港電影人就決定以後在過年的時候放電影,打麻將的大打麻將,吃飯的吃飯,看電影的看電影。

於是後面的周星馳和他的《家有喜事》和李連杰也紛紛加入這個潮流,一試之下,果然效果不錯。那時連成龍都說“大過年的,誰來看電影啊?”,但是大眾思維一打破,還真不是這樣。

後來大陸的馮小剛和華誼兄弟就是在1998年靠《甲方乙方》打開了大陸賀歲喜劇的篇章。讓製片方和馮小剛嚐到賀歲喜劇帶來的成績,大家知道,以後的華誼和馮小剛在中國電影界有怎樣的份量。

大家想想一下也是,正值中國經濟騰飛,老百姓日漸吃飽喝足,需要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了,正好大過年的,也放假了,馮氏喜劇正好適合閤家歡的要求,正中中國人喜慶的氛圍,便延續到今了。

後來的資本看到這塊大蛋糕,不管是喜劇還是各種類型都在春節檔上映,豐富了各種類型,觀眾也能找到適合自己口味的片種。後來這一趨勢也慢慢滲透到五一,國慶,還有適合2.14的特種電影,暑假,寒假都來了,也是中國經濟騰飛的箇中表現。

說中國電影的各種檔期的太多了。再說說韓國電影為什麼沒有這一說。估計第一是韓國人對過春節,人家傳統深厚,寧願呆在家裡也不願出去看電影,只好一大家子團聚了,韓國電影人估計就想安安靜靜的過個年,沒有大肆炒作,也便沒了賀歲一說。

韓國人口(5100多萬)比起我們來,不在一個等級分量上,估計就算韓國各種假日放假,看電影的人數怎麼也跟不上中國的觀影人數。就算是很好的電影《寄生蟲》觀影1000多萬人次。《鳴梁海戰》統計是1700多萬人次,這在韓國已經很高了。拿中國大陸來說,就周星馳的《美人魚》觀影人數達9000多萬人次,這個是韓國和中國沒法比的。所以,韓國不注重這個賀歲檔也是情理之中的。

二來韓國和大陸合拍的片子不太多,在票房方面也是差強人意,比如以下幾部:《晚秋》、《夏有喬木雅望天堂》、《所以……和黑粉結婚了》、《賞金獵人》、《白蘭》、《驚天大逆轉》、《外公芳齡38》、《我的新野蠻女友》。從票房來說,投資人也沒嚐到甜頭,在自己國內也不怎麼吃香,乾脆也就不躺這水了!再說兩國之間對拍電影的理念和制度太大,適合你看的,未必適合我。在韓國能大火的,也未必在中國上映。所以,乾脆就不弄賀歲檔了,自己愛拍啥是啥。


侯爵影視評論


韓國電影沒有像中國電影一樣分“檔期”,除了文化背景有關之外,主要是因為韓國影視文化產業的成熟,不需要“檔期”刺激市場;但也不可一口否認說沒有,只是依賴性很低。

韓國最近幾年逐漸成為日本印度中國等國產電影比好萊塢電影市場份額高的幾個亞洲國家之一。因為韓國本土的民族主義之風強勁,以及政府出臺的電影配額政策保護本土電影,韓國電影在近十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





Cary剪輯


檔期在韓國電影市場也只是單純的日期。

春節檔。 隨著預售開啟,國內春節檔在映前的爭奪已經進入到了白熱化階段。但是對比之下,同樣即將迎來春節的韓國電影市場似乎顯得有些低調,無論是宣傳營銷,還是影片佈局,並未體現更多的“年味”。 翻看韓國的電影上映日曆,1月接下來即將上映的影片雖然多達19部,但進口片佔了近3/4。具體從類型來看,紀錄片、恐怖片、藝術電影都有所涉及,似乎並沒有為了春節檔而專門上映的影片。 此外,除夕、春節當天並沒有電影上映,上映時間最接近的為23日,恰好避開了韓國春節的4天假期。 對於類型片發展相對成熟的韓國市場,檔期對於韓國市場到底意味著什麼呢?

1檔期僅僅是檔期 不單獨劃分。 不同於國內電影市場,韓國電影市場似乎很少會提及“檔期”這一說法。可以看到的是,

韓國電影市場的相關數據都是以日、工作日/週末、月份、年份、歷代、自定區間等為劃分標準。 像是每年由韓國電影振興委員會撰寫的韓國電影市場報告書當中,都是直接針對每一年的韓國電影市場進行各項具體數據的分析,更為詳細的是每一月的相關數據分析。 而韓國電影市場的官方數據則由box office提供,其中涉及到的時間劃分也並沒有關於“檔期”的選項,且時間劃分情況與北美市場的數據展示基本一致。 顯然,韓國電影市場並沒有單獨地對檔期進行劃分。 那麼,對於韓國電影市場而言,“檔期”是無效的說法嗎?答案是否定的。
在韓國電影市場,“檔期”只是一個沒有那麼重要的時期概念,“檔期”只是“期”。 實際上,參照今年的春節期間韓國即將上映的影片信息,對於韓國電影市場來說,這些影片與春節閤家歡屬性的契合度並不高,且19部待映影片中僅有5部是韓國本土電影,而這5部影片似乎並不屬於如今國內春節檔的頭部影片一列。 同時,這些影片的上映時間集中在22日、23日以及年後的29日、30日,雖然很靠近韓國春節的4天假期,但並不像國內春節檔影片集體在大年初一進行“龍爭虎鬥”,似乎並不是為了春節檔而定檔。 不過,韓國電影市場並不是完全不依賴檔期,只是對檔期的依賴性較低,其實影片發行就會對檔期有所考慮。比如,在韓國市場可能最頻繁提到的便是有著較長戰線的暑期檔,翻看近幾年韓國電影市場暑期檔已上映的影片,在這一時間段便會相對較多地上映韓國本土影片。 由此可見,韓國電影市場並沒有單獨劃分出“檔期”這一說法,對檔期的依賴度似乎也僅侷限於影片發行對上映時間的考量這一點。

2檔期難成 本土文化。 雖然兩國有著相近的文化,但“檔期”在電影市場上的不同表現,其實是具體的韓國本土文化所造成的。究其原因來看,這一不同表現主要受兩大方面的影響。 既然是檔期,那背後一定與假期相關。韓國市場對檔期的“不重視”,其實與韓國的假期有很大的關係。在韓國,除了中秋、春節的傳統節日假期有3、4天的連休之外,其他的公休日只有1天假期,較短的假期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檔期的形成。

而傳統節日的時間,則更多地被韓國人用在返鄉和拜訪親朋好友上。 尤其是在韓國,如果公休日並非是週末,無論是週一到週五任何一天,都不會在週末進行調休。這種情況,與今年國內元旦的休假是相同的,也較難形成一定程度上的檔期。 其次是在韓國,週末無條件屬於公休日,從工薪層到快遞員都會休息。包括大型超市在內,都會在週末進行輪休。在這樣的情況下,週末其實是將國內節假日形成的檔期,分解成了一個個更多、更小的檔期。 而對於休沐的韓國人來說,看電影休閒方式算是一項週末放鬆的很好選擇。尤其是,韓國人的觀影習慣早已養成。 此外,
韓國電影市場在進行影片發行時,實際上對假期的屬性考慮並不多,這也使得觀眾對檔期並不會有更多的認知。像是5月5日雖然是韓國的兒童節,但在這一時期針對兒童上映的動畫片數量並不會出現顛覆式的增多,市場仍會為其他觀眾保留一定程度上的票房空間。 這一點,其實在今年的春節檔也有所體現。待映的5部韓國本土影片中,除了韓國市場擅長的類型片之外,還有恐怖片、紀錄片等。 總的來看,雖然兩國文化相近,但在具體的、特殊的韓國本土文化影響之下,韓國電影市場較難形成國內這樣的檔期局面。

3談論檔期的背後產業弊端。 韓國類型片毫無疑問的在整個亞洲處於先進水平。對於成熟的商業電影市場來說,“以檔保片”顯然不能算是一個成熟的市場表現。目前來看,韓國類型片對檔期的依賴性並不高。 舉具體的例子來說,2019年韓國市場觀影人次表現不錯的本土影片《極限逃脫》於7月31日上映,雖是挑了暑期檔上映,但進入9月第一個週末的觀影人次仍舊保持了每天近8萬的數量,在基本擺脫檔期影響力的情況下仍然較好地發揮著長尾效應。 但這並不意味著,韓國電影市場就是健康發展的。目前來看,韓國電影市場已經因為檔期暴露出了極大的產業問題。

眾所周知,由於韓國引進外國片並不像國內那樣複雜。根據韓國電影振興委員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在韓國本土上映的韓國影片為194部,外國片為584部。顯然,對檔期並不依賴的韓國本土類型片並不具備檔期優勢,需要直接跟外國片進行硬碰硬的PK。 實際上,韓國是一個成熟的電影市場,一般不會出現大規模的波動。但2019年下半年,整個韓國電影市場不僅沒能維持穩定,反而經歷了一場倒退。 具體來看,作為韓國本土影片比較看重的暑期檔,2019年7月、8月韓國本土電影的票房佔比都比2018年出現了驟降,甚至13年以來,韓國電影8月的觀影人次首次降到了2000萬以下。 雖然9月勉強保持了基本持平,但10月、11月又再次都出現了不小的下滑。尤其是10月、11月外國片的數量佔比完全壓倒韓國本土影片。可以說,
整個下半年,即便是本土影片佔主動地位的月份,韓國本土電影也都是節節敗退,反而是外國片貢獻了增長。 這背後其實暴露出韓國電影市場極其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實際上韓國電影市場規模並不大,無法依賴整個產業鏈的成熟和資本的高投入不斷加碼與好萊塢大片的競賽,在商業電影的視覺體驗上無法力壓好萊塢大片,《寄生蟲》這樣的電影又無法複製。 此外,在這樣的發展大背景下,雖然有助於某些類型片的成長,但對於整個韓國電影產業來說,卻加快了審美疲勞的到來。
因此,隨著韓國類型片越發展,題材和類型顯得越有限,再加上並不具備一定的檔期優勢,韓國觀眾對本土類型片的接受度已經開始出現被挖掘殆盡的危機。


悅幕中國電影觀察


檔期的事情,其實和很多的因素息息相關。

為避免很多觀眾對於韓國市場不瞭解,就以中國市場為例。中國電影市場,最初也是沒有檔期的概念的。或者說有檔期,也只是學生假期的暑期檔,但是因為之前電影市場的萎靡和學生消費水平的問題,暑期檔並沒有真正成為一個成熟的檔期。

之後,國內第一次掀起的檔期是馮小剛引領的賀歲檔。以馮小剛為導演,葛優為主演,然後搭配當年最紅的女演員,誕生了一部部優秀的賀歲電影。並且以此為契機,開始逐步把賀歲檔做大做強。

然後便是隨著學生消費水平的提高,暑期檔開始迅速成熟起來。

之後隨著國家對於假期的改革,大量的小長假開始施行。人們有了更多的假期和休閒時間。於是國慶檔、五一檔等一系列小長假的檔期,開始被提出和培養。

目前國內的所有電影檔期,還是都跟著假期走的。尤其是在暑期檔,也是好萊塢電影在國內市場最熱的一個檔期,大量大製作的商業片會在暑期檔上映。

所以檔期最終是和假期、消費有關係的。

那麼韓國也是如此,只是韓國的假期和我們國內的不一樣。所以他們更像是我們沒有分檔期之前的時代。


塵緣雜談


隨著預售開啟,國內春節檔在映前的爭奪已經進入到了白熱化階段。但是對比之下,同樣即將迎來春節的韓國電影市場似乎顯得有些低調,無論是宣傳營銷,還是影片佈局,並未體現更多的“年味”。

翻看韓國的電影上映日曆,1月接下來即將上映的影片雖然多達19部,但進口片佔了近3/4。具體從類型來看,紀錄片、恐怖片、藝術電影都有所涉及,似乎並沒有為了春節檔而專門上映的影片。

此外,除夕、春節當天並沒有電影上映,上映時間最接近的為23日,恰好避開了韓國春節的4天假期。

對於類型片發展相對成熟的韓國市場,檔期對於韓國市場到底意味著什麼呢?

1、檔期僅僅是檔期,不單獨劃分

不同於國內電影市場,韓國電影市場似乎很少會提及“檔期”這一說法。可以看到的是,韓國電影市場的相關數據都是以日、工作日/週末、月份、年份、歷代、自定區間等為劃分標準。

像是每年由韓國電影振興委員會撰寫的韓國電影市場報告書當中,都是直接針對每一年的韓國電影市場進行各項具體數據的分析,更為詳細的是每一月的相關數據分析。

而韓國電影市場的官方數據則由box office提供,其中涉及到的時間劃分也並沒有關於“檔期”的選項,且時間劃分情況與北美市場的數據展示基本一致。

顯然,韓國電影市場並沒有單獨地對檔期進行劃分。

那麼,對於韓國電影市場而言,“檔期”是無效的說法嗎?答案是否定的。在韓國電影市場,“檔期”只是一個沒有那麼重要的時期概念,“檔期”只是“期”。

實際上,參照今年的春節期間韓國即將上映的影片信息,對於韓國電影市場來說,這些影片與春節閤家歡屬性的契合度並不高,且19部待映影片中僅有5部是韓國本土電影,而這5部影片似乎並不屬於如今國內春節檔的頭部影片一列。

同時,這些影片的上映時間集中在22日、23日以及年後的29日、30日,雖然很靠近韓國春節的4天假期,但並不像國內春節檔影片集體在大年初一進行“龍爭虎鬥”,似乎並不是為了春節檔而定檔。

不過,韓國電影市場並不是完全不依賴檔期,只是對檔期的依賴性較低,其實影片發行就會對檔期有所考慮。比如,在韓國市場可能最頻繁提到的便是有著較長戰線的暑期檔,翻看近幾年韓國電影市場暑期檔已上映的影片,在這一時間段便會相對較多地上映韓國本土影片。

由此可見,韓國電影市場並沒有單獨劃分出“檔期”這一說法,對檔期的依賴度似乎也僅侷限於影片發行對上映時間的考量這一點。

2、檔期難成,本土文化作祟

雖然兩國有著相近的文化,但“檔期”在電影市場上的不同表現,其實是具體的韓國本土文化所造成的。究其原因來看,這一不同表現主要受兩大方面的影響。

既然是檔期,那背後一定與假期相關。韓國市場對檔期的“不重視”,其實與韓國的假期有很大的關係。

在韓國,除了中秋、春節的傳統節日假期有3、4天的連休之外,其他的公休日只有1天假期,較短的假期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檔期的形成。而傳統節日的時間,則更多地被韓國人用在返鄉和拜訪親朋好友上。

尤其是在韓國,如果公休日並非是週末,無論是週一到週五任何一天,都不會在週末進行調休。這種情況,與今年國內元旦的休假是相同的,也較難形成一定程度上的檔期。

其次是在韓國,週末無條件屬於公休日,從工薪層到快遞員都會休息。包括大型超市在內,都會在週末進行輪休。在這樣的情況下,週末其實是將國內節假日形成的檔期,分解成了一個個更多、更小的檔期。

而對於休沐的韓國人來說,看電影休閒方式算是一項週末放鬆的很好選擇。尤其是,韓國人的觀影習慣早已養成。

此外,韓國電影市場在進行影片發行時,實際上對假期的屬性考慮並不多,這也使得觀眾對檔期並不會有更多的認知。像是5月5日雖然是韓國的兒童節,但在這一時期針對兒童上映的動畫片數量並不會出現顛覆式的增多,市場仍會為其他觀眾保留一定程度上的票房空間。

這一點,其實在今年的春節檔也有所體現。待映的5部韓國本土影片中,除了韓國市場擅長的類型片之外,還有恐怖片、紀錄片等。

總的來看,雖然兩國文化相近,但在具體的、特殊的韓國本土文化影響之下,韓國電影市場較難形成國內這樣的檔期局面。

3、檔期背後的產業弊端

韓國類型片毫無疑問的在整個亞洲處於先進水平。對於成熟的商業電影市場來說,“以檔保片”顯然不能算是一個成熟的市場表現。目前來看,韓國類型片對檔期的依賴性並不高。

舉具體的例子來說,2019年韓國市場觀影人次表現不錯的本土影片《極限逃脫》於7月31日上映,雖是挑了暑期檔上映,但進入9月第一個週末的觀影人次仍舊保持了每天近8萬的數量,在基本擺脫檔期影響力的情況下仍然較好地發揮著長尾效應。

但這並不意味著,韓國電影市場就是健康發展的。目前來看,韓國電影市場已經因為檔期暴露出了極大的產業問題。

眾所周知,由於韓國引進外國片並不像國內那樣複雜。根據韓國電影振興委員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在韓國本土上映的韓國影片為194部,外國片為584部。顯然,對檔期並不依賴的韓國本土類型片並不具備檔期優勢,需要直接跟外國片進行硬碰硬的PK。

實際上,韓國是一個成熟的電影市場,一般不會出現大規模的波動。但2019年下半年,整個韓國電影市場不僅沒能維持穩定,反而經歷了一場倒退。

具體來看,作為韓國本土影片比較看重的暑期檔,2019年7月、8月韓國本土電影的票房佔比都比2018年出現了驟降,甚至13年以來,韓國電影8月的觀影人次首次降到了2000萬以下。

雖然9月勉強保持了基本持平,但10月、11月又再次都出現了不小的下滑。尤其是10月、11月外國片的數量佔比完全壓倒韓國本土影片。可以說,整個下半年,即便是本土影片佔主動地位的月份,韓國本土電影也都是節節敗退,反而是外國片貢獻了增長。

這背後其實暴露出韓國電影市場極其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實際上韓國電影市場規模並不大,無法依賴整個產業鏈的成熟和資本的高投入不斷加碼與好萊塢大片的競賽,在商業電影的視覺體驗上無法力壓好萊塢大片,《寄生蟲》這樣的電影又無法複製。

此外,在這樣的發展大背景下,雖然有助於某些類型片的成長,但對於整個韓國電影產業來說,卻加快了審美疲勞的到來。因此,隨著韓國類型片越發展,題材和類型顯得越有限,再加上並不具備一定的檔期優勢,韓國觀眾對本土類型片的接受度已經開始出現被挖掘殆盡的危機。









宅男看影視


雖然兩國有著相近的文化,但“檔期”在電影市場上的不同表現,其實是具體的韓國本土文化所造成的。究其原因來看,這一不同表現主要受兩大方面的影響。

既然是檔期,那背後一定與假期相關。韓國市場對檔期的“不重視”,其實與韓國的假期有很大的關係。

在韓國,除了中秋、春節的傳統節日假期有3、4天的連休之外,其他的公休日只有1天假期,較短的假期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檔期的形成。而傳統節日的時間,則更多地被韓國人用在返鄉和拜訪親朋好友上。

尤其是在韓國,如果公休日並非是週末,無論是週一到週五任何一天,都不會在週末進行調休。這種情況,與今年國內元旦的休假是相同的,也較難形成一定程度上的檔期。


臘小新


原因有以下幾點:

1.韓國檔期只是檔期,不單獨劃分 ,韓國電影市場的相關數據都是以日、工作日/週末、月份、年份、歷代、自定區間等為劃分標準。

每年由韓國電影振興委員會撰寫的韓國電影市場報告書當中,都是直接針對每一年的韓國電影市場進行各項具體數據的分析,更為詳細的是每一月的相關數據分析。

而韓國電影市場的官方數據則由box office提供,其中涉及到的時間劃分也並沒有關於“檔期”的選項,且時間劃分情況與北美市場的數據展示基本一致。

顯然,韓國電影市場並沒有單獨地對檔期進行劃分。

所以說,在韓國電影市場,“檔期”只是一個沒有那麼重要的時期概念,“檔期”只是“期”。

2. 所有國家的檔期都依賴本土的文化

既然是檔期,那背後一定與假期相關。韓國市場對檔期的“不重視”,其實與韓國的假期有很大的關係。

在韓國,除了中秋、春節的傳統節日假期有3、4天的連休之外,其他的公休日只有1天假期,較短的假期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檔期的形成。而傳統節日的時間,則更多地被韓國人用在返鄉和拜訪親朋好友上。

次是在韓國,週末無條件屬於公休日,從工薪層到快遞員都會休息。包括大型超市在內,都會在週末進行輪休。在這樣的情況下,週末其實是將國內節假日形成的檔期,分解成了一個個更多、更小的檔期。

而對於休沐的韓國人來說,看電影休閒方式算是一項週末放鬆的很好選擇。尤其是,韓國人的觀影習慣早已養成。

此外,韓國電影市場在進行影片發行時,實際上對假期的屬性考慮並不多,這也使得觀眾對檔期並不會有更多的認知。像是5月5日雖然是韓國的兒童節,但在這一時期針對兒童上映的動畫片數量並不會出現顛覆式的增多,市場仍會為其他觀眾保留一定程度上的票房空間。

這一點,其實在今年的春節檔也有所體現。待映的5部韓國本土影片中,除了韓國市場擅長的類型片之外,還有恐怖片、紀錄片等。

特殊的韓國本土文化影響之下,韓國電影市場較難形成國內這樣的檔期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