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 孔子眼中的鬼神--論語貫通54


孔子眼中的鬼神--論語貫通54

在《論語》中,“鬼神”一詞出現了三次。除了“敬鬼神”、“事鬼神”,還有“孝鬼神”一語,見於《論語·泰伯》:子曰:“禹,吾無間然矣。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單一的“神”字用了四次。在兩萬一千字的《論語》裡,確實用得很少。可他信鬼神嗎?

一、“敬鬼神而遠之”,語出《論語》之《雍也》篇。“敬”本身即為信。虔敬鬼神卻又“遠之”,是懷疑和否定式的疏遠嗎?不是。孔子說這話,是要信鬼神,祈禱時務必虔敬;但是,在孔子的眼中,鬼神不是指一個真的神靈,其實是指天道,是規律,人要按規律做事情,人的事情不要去依賴鬼神,那是迷信。敬鬼神而遠之,是明智,是有知,是對天道規律的敬重,是自立自強的人道精神。

二、“事鬼神”,語出《論語·先進》篇:“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這裡也明顯可見孔子是信鬼神的,因為信鬼神才談論事鬼神。對於鬼神與死的態度,孔子一樣強調的是人道的自律自強,天道無親,人的自立自強才是正道。“泰山不如林放乎”,你做人都做不好,鬼神是可以諂媚的嗎?天生育萬物,又哪裡要你去諂媚呢?孔子更強調做人的自助的精神,自助才天助。

三、“子不語怪力亂神”,語出《論語·述而》篇。既然“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做人要有自助天助的精神,又何必講“怪力亂神”,天道在哪裡,祂不會有偏心,你遵循規律,做好自己,才是順應天道,又何必講“怪力亂神”。

綜上,孔子對鬼神是相當篤敬和虔誠的。他強調對鬼神要有敬畏心理,主張生死相通,做人與敬神態度應一致。當然由於鬼神“非窮理之至,有未易明者”,非常人所能知,故有“聖人不語”之說。孔子確實沒有一個系統完整的宗教理論體系,但管中窺豹,通過他的隻言片語,仍可見其鬼神觀念的端倪。我們再來看看他的其他三處言行。

一、“子曰:‘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視之而弗見,聽之而弗聞,體物而不可遺。使天下之人齋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語出《中庸》之第十六章。朱熹引程子曰:“鬼神,天地之功用,造化之跡也。”又引張子曰:“鬼神者,二氣之良能也。”孔子不但信神,而且對鬼神是讚歎有加的,他認為鬼神是造化之主宰,是陰陽二氣的合一。孔子心目中的鬼神不但具有完美德性,而且是肉眼不能見的造物之主。故孔子強調對鬼神應頂禮膜拜,在祭祀時應“使天下之人齋明盛服”。“齋”即是齋戒,“明”,即沐浴。鬼神是聖潔完美的,故要求在祭祀時應沐浴更衣,不食葷腥,可見孔子祭祀之誠意。孔子還引“詩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夫微之顯,誠之不可掩如此夫。’”此處大意是說鬼神的思想是隨時來臨的,是人無法揣度的,故人對神應該畢恭畢敬,怎麼能夠“厭怠而不敬”呢?神雖微妙非常,但它是造化之跡,是為物之體,是不可掩蓋的,故對神須“誠”,“誠者,真實無妄之謂。”可見孔子對鬼神之篤敬與虔誠。

二、“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語出《論語·八佾》篇。這是在講孔子祭祀時的篤敬狀態,好像神就在他身前一樣。他總是親自祭祀鬼神,認為別人代祭等於沒祭,親自祭拜才顯誠意,信鬼神實在虔敬。

三、《論語·述而》:“子疾病,子路請禱。子曰‘有諸?’子路對曰:‘有之。’誄曰:‘禱爾於上下神祗。’子曰:‘丘之禱久矣。’”這裡講在學生請孔子禱告治病之前,他早就禱告過了。這一句又反應孔子對鬼神的另一種態度,他要求的對鬼神的誠敬,對天的誠敬,其實是對自己的內心的誠敬,是一種人道修養的功夫。我已經祈禱很久了,向鬼神祈禱,不是為了求得佑護免去災禍,是祈禱自己的內心。

綜上所述可知,真將孔子當作無神論者看待的人,是無知,對孔子敬鬼神、事鬼神、孝鬼神、德鬼神、禱鬼神等特徵無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