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7 「公司」均勝電子百億“蛇吞象”併購餘波:股價震盪 財務承壓

「公司」均勝電子百億“蛇吞象”併購餘波:股價震盪 財務承壓

近日,汽車零件供應商寧波均勝電子股份有限公司(600699.SH,以下簡稱“均勝電子”)公告稱,均勝電子已將近期收購的日本高田公司(以下簡稱“高田”)TKTDQ.PK資產與KSS公司整合為均勝安全系統公司。自收購交割日起,均勝安全已獲來自德國大眾等車廠新訂單約50億美元。

時間回溯到去年11月,均勝電子因公告稱將花費超百億元併購陷入“氣囊門”醜聞的高田部分優質資產而為外界所熟知。對於涉資百億元的“蛇吞象”式收併購,近日均勝電子公共傳媒部相關負責人對《中國經營報》記者分析稱:“併購的前提肯定是高田安全氣囊出現了問題,像高田這樣好的公司,如果不是因為召回事件,我們沒有機會購買其優質資產。併購本身也是風險與機遇並存,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憑藉自身努力,很難進入到核心供應商的序列,而併購卻是很好的機會,至於併購中面臨的挑戰則主要涉及到整合、文化以及國際環境等方面。”

記者注意到,隨著收購事項的持續推進,均勝電子出現了營收規模快速增長但盈利水平不斷下滑的現象。數據顯示,2017年均勝電子實現營業收入266.06億元,同比增長43.41%;歸母淨利潤3.96億元,同比減少12.75%。2018年一季度,均勝電子實現營業收入69.85億元,同比增加7.03%;歸母淨利潤0.31億元,同比減少85.04%。

針對此情況,上述公共傳媒部相關負責人回應記者稱:“整合過程中,解決問題需要付出成本,整合對業績的貢獻也需要時間跨度,可能兩到三年之後才會逐漸體現出淨利潤、毛利率等方面的增長。”

「公司」均胜电子百亿“蛇吞象”并购余波:股价震荡 财务承压

百億併購後業績承壓?

近日,均勝電子對外發布了一則資產整合的最近進展。根據公告披露,均勝電子2016年收購美國KSS切入汽車安全領域,2018年4月完成購買日本高田除PSAN業務以外的主要資產。

目前,均勝電子已將KSS和高田的優質資產整合為均勝安全系統有限公司,並設立總部和四大區域(中國、歐洲、北美和其他亞洲地區)進行兩級管理。自交割之日起,均勝安全已獲得大眾、寶馬、福特、日產等全球整車廠商新訂單約50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該消息公佈前一天,之前股價走勢較為平穩的均勝電子卻突遭暴跌,外界認為,這或許與均勝電子耗資百億元收購高田氣囊大部分資產有關。對此說法,均勝電子公共傳媒部相關負責人向記者否認稱:“主要是受到市場大環境影響,跟部分股價遭腰斬的企業相比,我們此前股價一直比較平穩,近期的跌幅也相對並不明顯。”

今年4月,籌劃近一年的收購事項終於塵埃落定,均勝電子斥資15.88億美元接盤高田優質資產。均勝電子方面多次對外強調稱,均勝電子收購的是高田的優質資產,而不是高田公司。“高田氣囊不在我們的收購範圍中,它所涉及的召回問題、賠償問題都與我們無關。”

不過,收購事項對均勝電子業績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數據顯示,2017年均勝電子實現營業收入266.06億元,同比增長43.41%;歸母淨利潤3.96億元,同比減少12.75%;扣非後歸母淨利潤-0.45億元,同比減少111.67%。

均勝電子在2017年年報中表示,2017 年是很有挑戰的一年。“KSS在2016年獲得的近 50億美元訂單在2017年第四季度開始量產,但新產品量產爬坡導致毛利潤率出現下滑;另一方面為高田項目的推進,為交易完成後的順利整合KSS做了大量準備工作,出現了若干計劃外費用;美國政府年底的突然稅改,也超出了我們的預計,帶來了一次性的損失。”

2018年一季度,均勝電子實現營業收入69.85億元,同比增加7.03%;歸母淨利潤0.31億元,同比減少85.04%;扣非後歸母淨利潤0.12億元,同比減少92.18%。不過,一季報預計2018年上半年將實現營業收入220億~250億元,歸母淨利潤4億~5億元。如此一來,2018年第二季度均勝電子的歸母淨利潤將達到3.7億~4.7億元,創歷史新高。

而根據均勝電子6月30日發佈的《關於子公司Joyson KSS Auto Safety Holdings S.A.引進戰略投資者的後續進展公告》,上市公司以5.5億美元出售了均勝安全30.78%的股權。而均勝安全為KSS母公司,以及擁有高田氣囊大部分資產。外界認為,上市公司核心資產由均勝安全持有,出售該部分股權,客觀上反映了上市公司債務壓力較大。

“外界對公司業績承壓的傳聞,我們近日也在公告中進行了說明,公司目前整體生產經營情況正常。公司控股股東均勝集團有限公司資信狀況良好,資金週轉正常。”均勝電子公共傳媒部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作為上市公司,收購對業績方面的影響,半年報中會有所體現,一切以相關信息披露為準。

「公司」均胜电子百亿“蛇吞象”并购余波:股价震荡 财务承压

加碼併購風險潛存

根據《證券市場週刊》報道,從借殼上市開始,均勝電子資本運作金額高達200多億元,按照每次併購時的披露,這些收購資產每年應該可以帶來超過10億元的利潤。然而幾年下來,均勝電子業績卻呈現出惡化。

公開信息顯示,成立於2004年的均勝電子前身是一家以汽車功能件為主業的零部件企業。2011年至今,先後收購了汽車電子公司德國PREH、德國機器人公司IMA、德國QUIN、汽車安全系統全球供應商美國KSS以及日本高田資產(PSAN業務除外)。

“對外併購模式給均勝電子帶來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潛在風險。由於併購帶來的產品線較多,無疑加大了併購後的企業管理難度,這會導致業務的協同效應難以完全發揮。同時,大規模併購產生了大量的商譽,公司面臨著較高的商譽減值風險。此外,併購後的投入和整合需要大量的資金,增加了公司的財務壓力。”聯訊證券分析師王鳳華提出。

據瞭解,自2016年以來,均勝電子加大了併購步伐。2016年4月29日,均勝電子分別以現金14.40億元、1.02億元收購TechniSat Digital GmbH 100%股權、EVANA Automation 100%股權;6月2日,以現金60.91億元收購KSS Holdings Inc. 100%股權。這三項交易合計耗資76.33億元,帶來商譽68.39億元。

併購完成後均勝電子的商譽高達74.68億元,是2016年淨利潤的16倍,一旦商譽有所減值,公司將面臨虧損風險。針對此問題,均勝電子公共傳媒部相關負責人坦言稱:“併購對商譽這塊的影響肯定是有的。”

同時記者梳理發現,2012年~2017年均勝電子的營業收入分別為53.58億元、61.04億元、70.77億元、80.83億元、185.52億元、266.06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為2.07億元、2.89億元、3.47億元、4.00億元、4.54億元、3.96億元;毛利率分別為17.68%、19.09%、19.57%、21.65%、18.85%、16.39%;淨利率分別為3.86%、4.73%、4.90%、4.95%、2.45%、1.49%。

對於公司當前增收不增利的現象,均勝電子公共傳媒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整合過程中,解決問題需要付出成本,整合對業績的貢獻也需要時間跨度,可能兩到三年之後才會逐漸體現出淨利潤、毛利率的增長。”

近年來,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海外併購頻頻,今年1月底,羅蘭貝格攜手金融服務公司拉扎德發佈報告《全球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研究2018》,特意點出了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將面臨的挑戰。據瞭解,由於中國國內市場競爭加劇,中國供應商盈利已經呈現略有下降的趨勢,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在轉型時代將面臨五大變革挑戰:增長停滯、重點技術加速變革、掌握軟件能力成為新興競爭環境下的必要條件,硬件通用化、通用型零部件供應商的估值水平面臨壓力。

“通過外延式發展,均勝電子可以將海外優質資產與公司現有業務資源有效融合,將各項先進技術與中國市場充分結合,大力開拓國內新市場新客戶,努力發揮協同效應,享受產業升級帶來的紅利。”聯訊證券研究報告表示。不過在迎接發展機遇的同時,均勝電子也面臨一些挑戰。儘管併購使得公司的營收規模出現快速的增長,但是公司的盈利能力卻不斷地下降。此外,從短期看,收購後業務之間協同效應並沒有很好地顯現,國內客戶的開拓進度也不及預期。

往期精彩回顧

「公司」均胜电子百亿“蛇吞象”并购余波:股价震荡 财务承压「公司」均胜电子百亿“蛇吞象”并购余波:股价震荡 财务承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