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大浪淘沙 全民創業的泡沫與陷阱

大浪淘沙 全民創業的泡沫與陷阱

風口四起的今天,創業者一撥接著一撥地出現,而創業大潮中,成功者寥寥,倒下的永遠是大多數。創業有很多種“形態”,人們各種需求日盛的今天,創業者會源源不斷地出現。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只需要一個好故事的資本方、筆下能寫傳奇故事的媒體,和做著一夜暴富的美夢的創業者往往一拍即合。

一、創業潮並沒有消退

談創業,我們首先要分清創業的概念。如果說創業的定義是指,創立一間公司,滿足市場上的需求,尤其是市場上新生的需求,那麼我認為市場上的創業潮不僅沒有消退,而且還在穩步擴大。只要一個國家的經濟在發展,經濟活動在繼續,經濟形態在變化,那麼總是會存在著創業的機會。

1. 新生市場需求

人類社會的公司數量與公司種類,是隨著技術的發展不斷增多的。技術的進步會使本來無法提供的商品供給成為可能,從而衍生出巨大的新生市場,而這些新生市場就需要大量的創業公司來作為供給方。

舉個例子,攝影和照相在數碼攝像出現前是一個相對專業的領域。那時一家人往往逢年過節才去花錢照一套照片以示紀念。如果照片要特殊處理,也只有會沖洗技術和擁有沖洗設備的專業相館可以完成,成本也很高。這些因素決定了從事這個行業的人也相對較少。

但隨著技術的進步,拍照已經沒有了膠片成本,可以海量拍攝,並且圖片處理技術完全數字化了,只要有軟件,都可以近乎零成本處理。這就給喜歡攝影的年輕人大量的創業機會。現在的年輕人開一個提供攝影服務的工作室甚至連租房子都不需要,有相機和電腦就夠了。這也就是為什麼中國的攝影市場蓬勃發展,攝影工作室成了很多年輕人創業的起點。

我們對中國一線城市30所高校進行的調查發現,平均每3800個大學生就會產生一個可以盈利的攝影工作室,他們的起始業務往往就是替同學們拍攝簡歷照、藝術照等。

再如,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也給文娛類創業提供了巨大的機會,甚至重塑了整個創作市場。普通的作家在傳統社會是一個非常苦的行業,因為出版程序複雜繁瑣、成本高。80後的朋友應該都還有印象,語文教科書裡常常用作家在不斷被退稿後還不停寫作最後成功的例子當做勵志的故事。

在今天這樣的勵志故事已經不存在了,因為寫作發表的成本已經幾乎降到了零。任何一個作者都可以在各大創作網站開號發表自己的作品,或者在微信公眾號寫作文章。一千粉絲定理已經基本被事實驗證(創作者,如藝術家、音樂家、攝影師、工匠、演員、動畫師、設計師、視頻製作者只需擁有1000名鐵桿粉絲便能餬口)。

在2016到2017年間,網上付費文學作品創作的市場翻了10倍。由此衍生出的電影電視遊戲市場則更加廣闊。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裡,學文學不值錢的印象正被顛覆,大量的年輕人也因為寫作創業,順利地成立了自己的創作公司。甚至一些從事傳統高收入職業比如法律專業的人,也掉頭扎向了文學創作這個創業大潮。

除了基礎技術突進引發的這類小微創業,針對社會強烈需求而產生的技術創新本身也在穩步地發展。我們的技術團隊根據監控網上的招聘數據得出的結論相信大家很容易認可,即隨著老齡化的加劇,我國的家政服務存在巨大的需求和缺口。

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42.6%的家庭對家政服務不滿(表現為招聘過於頻繁,一個家政人員服務期低於一年),在各省非省會的三線城市,由於薪酬待遇更低,87.3%的家庭對自己的家政服務不滿,平均一個家政服務人員工作期不到9個月。

尤其在糖尿病和高血壓這類慢性病大量出現的今天,家政不僅僅要求服務人員會做簡單的家務,還要他們儘量掌握簡單的醫療常識,在食品準備和藥物協助上對老人病情有所幫助。

但現實的情況是,家政服務人員的受教育程度和學習能力往往有限(尤其在三線城市),他們對老人的疾病反應甚至都不甚敏感。

所以遠程監控家中老人病情的視頻設備等技術隨即應用到了家庭服務上,這個市場還遠未飽和。另一批有技術極客情懷的人,更是直接想通過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來進一步解決這個問題。從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這些都是社會剛需,這些企業也都具有前景。

大浪淘沙 全民創業的泡沫與陷阱

2. 應對人工智能帶來的社會危機

技術的發展並不單單是造福人類,同時也會給人類帶來很多嚴重的,甚至是致命的社會問題。

很多媒體出於流量的目的,經常妖魔化人工智能,說其可能會有一天覺醒,殺死人類,這是無稽之談。人工智能是不是會覺醒然後殺死人類,這不是我們今天討論的範疇。但是在我看來,人工智能對社會的衝擊不是“將要來”,而是已經來了,而且還在加速,只是人們還沒注意到它們。

我每次走到地鐵站一類的地方,看到很多打工的年輕人舉著地產銷售的廣告牌在邀請人去看房,就很心疼,尤其是在大冬天,他們還一直站在那裡微笑著推廣。他們很可能還積極上進地聽著一些媒體人糊弄出來的知識付費的節目在學習。但他們不知道的是,他們之所以業績不好,是因為他們在試圖跟一群利用人工智能的高手競爭,這是一場大刀長矛對飛機大炮的競爭。

微信其實早已開放了廣告系統,對於中國都市人來說,微信是他們注意力停留最集中的互聯網產品,在微信的朋友圈裡,直接根據讀者的興趣精準地塞進地產樓盤廣告,已經是很多先知先覺的地產商開始大規模嘗試的手段,目前這個手段的效果遠好於人工在街上不分人群地發傳單,而且一個城市的廣告投放只需要兩三個這樣的數據分析和投放人員即可。

可想而知,那些少量精通輿情和廣告投放的人員會很容易成為高收入人群,但同時那些大量的靠地面推廣的地產銷售人員都將面臨嚴重的失業。他們多年來積攢起來的“哪裡人多?如何判斷一個人會有興趣聽你的推銷?”這類傳統經驗已經不再有價值,至少在這個行業不再有價值。他們何去何從?

很多人工智能領域的從業者已經預測到,僅現有的、已經成熟的人工智能技術就足以讓就業市場上一半的人失業,之所以目前很多傳統行業的從業者還存在,不是由於他們的能力,而是由於利用人工智能輔助自己工作的高效人群還不夠多,同時還有很多企業還不會利用人工智能。一旦這些技術進一步普及,不單單是中國,全球範圍內的就業問題都將嚴重惡化。

從這個角度講,必須鼓勵年輕人多多尋找和發現那些新的服務、新的市場,來不斷衝抵人工智能帶來的社會危機。這也是中美兩國都在鼓勵年輕人創業創新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

二、媒體塑造下的創業者和創業泡沫

在媒體的語境裡,尤其是中國媒體的語境裡,“創業”特指做一個創業計劃書、講一個好聽的故事,然後就募集大量資金,創業者一夜之間便身價千萬上億的暴富故事。

現階段的中國,功利主義盛行,一夜暴富是無數人的唯一夢想。為了迎合這種心態,媒體自然瘋狂地蒐羅甚至編造這樣的英雄故事。茅侃侃頭上那些“IT京城四少”“23歲身價數億”的光環,實際就是媒體打造的結果。這個頭銜連茅侃侃本人也不認同,他多次解釋當這個光環戴在他頭上時,他只是一個國企的高管而已。

但在中國功利主義的環境下,一群大學生開始主動配合媒體,開始了一系列的表演,期待自己一夜暴富。具體的表現是,在中國每年都在變化的所謂創業“風口”上,每次都聚集著無數年輕人拿著父母的血汗錢揮霍表演,給公司取一個“風口”的名字就開始上創業大賽,接受媒體採訪,到處宣講PPT。

從2014年的O2O,到2015年的P2P金融創新,從2016年的共享經濟,到2017年的區塊鏈,無數大學生被輿論的潮水慫恿著進入了一個個創業咖啡廳、創業培訓中心、創業工廠。

除了極少數真正獲得投資的公司,大部分除了做出了一些沒人用的App和網站外,沒有任何的實際效果。他們在一個“風口”消退後,往往又改頭換面進入下一個“風口”,媒體也因此發明了一個有趣的詞叫做“連續創業者”。他們幻想著一夜暴富,但最後卻成了待宰的羔羊和最後的犧牲品。

他們的第一站往往是各類創業培訓中心。

在鼎盛時期,僅廣州和深圳兩地,知名的創業培訓機構就多達300多家,這些還不包括那些打不起高額廣告,依靠校園地推獲得客戶的小培訓機構。這300多家培訓機構提供了1200多種創業課程。大部分均是毫無創業經驗的“神棍”和江湖騙子在充當導師。這些課程毫無營養價值,甚至大部分對這些年輕孩子是負面影響,但是收費卻十分高昂,大都需要3000人民幣以上,接近一個普通大學一學期的學費。

第二站就是各種創業大賽和媒體的創業節目。

很多創業大賽確實是免費的,但是更多被包裝出來的投資見面會、創業大會卻是收費的。一些夢想一夜暴富的學生在被那些媒體塑造的創業故事刺激後,都花錢去參加這類活動。很多所謂投資大賽上的團隊口口聲聲說是搞互聯網項目的,實際只有一個程序員,甚至連一個程序員都沒有。

第三站就是入駐各類創業中心或者聯合辦公地。

很多創業大賽的參賽學生,都最終進入了各類創業中心,有的有政府補貼甚至免費,但更多是進入了城市裡的聯合辦公地點。三站下來很多學生花了不少父母的積蓄,卻無甚收穫。最為可悲的是,很多這樣的學生淪為了貧困者甚至是灰色產業鏈的從業者。大學生因為錯誤的創業思路而陷入貧困是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現象。

由於經歷了創業的三站洗禮,他們接觸到的媒體和機構幾乎都是忽悠的高手,很多這樣的學生學會的唯一技能就是忽悠。當他們身無長技又對財富極其渴望時,他們發現他們被這些機構和媒體訓練出的忽悠技能想忽悠到投資是不可能的,但是欺騙比他們更為缺乏“科技與互聯網”知識的人卻可以。

於是,這樣的年輕人開始混跡各種傳銷行業,用各種概念對更多的無知大眾進行欺詐,所以才會有頂著 “神奇女孩”光環的知名創業者不斷涉及傳銷創業的事發生。

今年在比特幣大火後的ICO狂歡更是這一類現象的集中爆發。各種創業圈的所謂“大佬”和“老師”爭相出來發行自己的去中心化比特幣,大肆圈錢詐騙,各種創業者也都把自己的公司ICO化,發行自己創業公司的各種幣來儘量圈錢。

還有很多大學生則創辦了很多所謂的網貸代理公司,去鼓勵一些學弟學妹在各種網貸平臺上借高利貸來消費、旅遊、收取提成費用。結果就是很多大學生在大學期間由於貪圖一時的旅遊享樂,不知不覺陷入了校園高利貸的漩渦。

目前國內ICO由於圈錢詐騙的性質嚴重,已經被國家叫停,但是這些特殊的“創業者”帶來的社會問題如何消解,依然值得關注和思考。

大浪淘沙 全民創業的泡沫與陷阱

三、資本在創業大潮中的角色

最近我也關注到很多評論在議論:資本撤資是不是太無情。不過,這些評論沒有看到問題的關鍵。資本從來都是無情的,資本的本質是逐利。創業者的一個必要技能其實是看清你選擇的資本方究竟是為什麼投資你,而不是簡單地以為給錢的都是好人。

不管是中國的股市還是美國的股市,都有很多公司依靠講故事來操作股價。這跟很多創業者想通過講故事拿到投資有相似之處。這些上市公司在收購或投資一家創業企業時,往往不是因為長期看好這個企業的實際業務,而是出於一個“故事”的目的,它們希望用“故事”來調動市場上投機股民喜歡追逐熱門公司股票的特點來操縱股價。這就讓處於研發或者投入階段的創業公司非常危險。

因為一旦輿論上能調動投機股民神經的風口變了,這個創業公司就可能突然斷掉資金鍊。茅侃侃身上的悲劇就在於,當他背後的萬家文化易主,不再支持他時,他不僅沒能夠合理地退出,反而自己不斷借貸陷入了泥潭。

有人投機也一定有人投資,我們應該看到幾乎每一個重大商業創新的背後都有資本的支持,那些健康的,關注真實財富創造而不是利用熱點操作股價的投資,是應該得到認可的。

四、大多數腳踏實地的創業往往不為人知

創業和創新者大部分時候都不是在做一個驚天地泣鬼神的事,很多都是在一個特定的場景下提供一個新的服務而已。自然,這樣的事對於長期渲染一夜暴富的大量媒體人士沒有吸引力。

另一方面,大量整天頂著創業教父或者創業教母光環的媒體人雖然整天滿嘴天下大勢,但其實他們實際的認知水平與普通群眾並無差異,他們也發現不了太多有價值的事情。

一個有趣的事情是,前陣子比特幣大熱,很多媒體都在瘋狂報道。但是作為比特幣“挖礦”機器的最大生產商比特大陸的CEO吳忌寒,卻在微信裡連一個熱門詞都算不上。

吳忌寒是一個真金白銀的億萬富豪,他的公司不是估值過億,而是實際盈利每月過億,整個比特幣礦機市場超過70%的份額在他的公司手上。從財富角度上看他完全符合媒體炒作創業暴富的條件。

由於他本人並不熱衷於在媒體上作秀,所以大量所謂創業的教父教母都沒能發現他的故事。當市面上淘金的人太多時,淘金不一定賺錢,但是賣淘金鏟子的人一定賺錢。這麼一個簡單的道理都不懂,可想而知這些媒體人和創業導師的認知能力有多淺薄。普通大眾指望從他們那裡瞭解到真實世界的創業?不大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