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6 三個關鍵詞告訴你,美團今天為什麼會破發?


三個關鍵詞告訴你,美團今天為什麼會破發?



這個中秋不少過的很開心,朋友圈甚至鬧出過年的氣氛,但這其中恐怕不包括:美團點評的CEO王興。

9月24日,美團點評在港股市場大跌4.3%,股價重回69港元的發行價,距破發只有一步之遙,對此外部不少聲音認為:美團點評破發已成定局。

果不其然,9月25日,港股休市,9月26日,一開盤,美團點評股價就下跌破69元發行價,即告破發。


三個關鍵詞告訴你,美團今天為什麼會破發?



雖然美團上市之前,騰訊作為第一大股東又以「基石投資者」的身份掏出了4億美金來為美團上市護盤,但依然沒有改變美團點評如小米般破發的命運。

為何美團點評會在僅僅上市一週之內就慘遭破發呢?作為科技界老司機,倪叔在此為你總結了三大關鍵詞,幫你快速瞭解美團點評破發背後的科技真相。

第一個關鍵詞:早產上市

互聯網創投模式與資本思維,確實是我們身處的這個時代中最神奇的造物。

在互聯網時代之前,人們判斷一家企業的強大與否都看的是它是否賺錢,盈利能力越強,企業實力則越強。但互聯網創投模式的出現則在改變這一本質邏輯,很多看上去無比巨大的互聯網公司,一翻看賬本來看都是鉅虧。

因為互聯網創投模式,玩的就是爆炸式增長,無論是小米,還是美團,這些新經濟的獨角獸從財務數據上來看玩的都是用虧損來換規模,用規模來換估值,再用估值來一輪輪融資換更大的規模與估值再進行下一輪的融資,而在這個不斷“擊鼓傳花”的遊戲當中,完成上市,讓大眾接盤,是總體設計的最後一棒。

美團成立於2010年,而其成立後的8年裡,直到上市它都未完成整體盈利,打開它的財報,你就會發現僅僅過去三年它就虧損了353.02億,而且2018年上半年更是出現了近200億人民幣的虧損,雖然上市前的部分財務數據並未公開,但保守估計從成立到上市,美團的累計虧損至少超過600億元,而這些都是來自資本的支撐,是需要給予回報的。

今年下半年,自小米開始,過去幾年間被資本快速催熟的新經濟獨角獸們突然扎堆開始自降估值,前往香港上市,就是企圖在「寒冬」來臨前為投資人兌現足夠多的財務回報,因而集體被外界評價為:“早產上市”。

但也因為大量經濟獨角獸的來襲,目前,港股市場整體環境並不樂觀。數據顯示,18年以來有156家公司赴港上市,其中上市首日破發的就有46只,佔比30%,截至18年8月,其中有114只個股處於破發狀態,佔比超過73%,其中破發幅度在60%以上的有9只,破發幅度50%以上的有26只。

很顯然,面對洶湧而來的新經濟獨角獸們,港股投資者早已經洞穿了它們高估值上市圈錢的用心,並找到了正確的打開方式,當新經濟獨角獸們選擇了這條“寒冬求生,早產上市”的道路,破發本身就成了無可避免的結局。

在此次扎堆上市的新經濟獨角獸之中,美團點評表現的尤為特殊——直到上市也沒有實現總體盈利,並且在2018年上半年更是出現了近200億人民幣的鉅額虧損,卻要對應540億的高昂市值,歷來就被認為有:定價太貴,估值太高的嫌疑。

富有戲劇性的是在大部分投資者對於美團缺乏足夠的信心的大背景下。9月20日點評上市時,王興以集團CEO的名義發佈了一封內部信。信中講到“無需在意美團短期股價漲跌,要長期有耐心”。

這句話的本意雖然是王興想要各位美團點評的同仁繼續保持初心努力奮鬥,但在投資者看來顯然王興對於美團的破發是早有心理準備的,而“要長期要耐心“這句話,無異於是給投資者綁上了一刻定時炸彈,加速了投資者的動搖與逃離。

果然此言一出,9月24日收盤,美團點評在港股市場大跌4.3%,王興無意中的一句話,成為了美團股價破發的導火索。


三個關鍵詞告訴你,美團今天為什麼會破發?



剝離掉掉戲劇性的外殼,客觀的來說,本質的原因還是美團當下一直不斷虧損的業務現狀,既無法支撐起540億美金的高額估值,無法支撐起一個可以實現盈利,給予投資者高額回報的預期未來。

王興之前一直不著急上市,其實也是非常明白美團的狀態還沒有完全做好準備,而在一場為了給予投資方回報的“早產上市“背後,破發就成了不可避免的結局。

關鍵詞二:揹包理論

自從6月25日港交所披露美團點評上市申請以來,美團點評就始終在輿論的旋渦中掙扎,尤其是美團以540億美元估值超越京東、小米,頗受外界質疑,畢竟美團連續三年鉅虧,雖然業務眾多,但是真正可以稱霸某一個細分市場的卻一個都沒有。

美團做得最好的外賣業務僅僅是和餓了麼分庭抗禮,優勢並不明顯,付出的代價是燒了幾十億元的補貼,而且後續的競爭狀態還在不斷惡化,餓了嗎在融入阿里之後實力大增,一個“夏季戰役“就奪回了數個重要的南方城市,美團要維持住市場份額就意味著不斷的補貼投入,盈利遙遙無期。

外賣之外,第二好的業務美團酒旅儘管在低端酒店市場實現了“逆襲”,但是在高端酒店市場則與攜程不在一個檔次上;

酒店專家、華美酒店顧問機構首席知識官趙煥炎評價美團在酒旅方面的表現。“美團的在線旅行業務上升勢頭比較大,大約佔三分之一,但是在高端酒店領域的發展還有待觀察,整體看和攜程還不在一個檔次上。”

而至於出行領域,美團只是一個外來的挑戰者角色,談不上什麼佔領與顛覆,美團打車鬧了一陣子就消停了,至今還沒有在北京這樣的城市開展任何業務。

正因為美團在團購以外沒有一項業務做到行業壟斷,處於絕對領先的優勢,就導致沒有能力產生足夠多且穩定的利潤,始終與對手處於激烈的競爭狀態,不得不靠補貼、燒錢等方式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這也是導致美團年年鉅虧,遲遲都不能盈利的根本原因。

事實上,在業界關於美團虧損的討論已經習以為常,淪為老生常談了,而針對美團的現狀,有人總結了一套:揹包理論。

這套理論的提出者認為:美團招股書上的故事就是美團我做了一個揹包,把:海量用戶+各種生活服務相關的B端行業都裝在了裡面,雖然我的揹包是破的,我不能盈利,但因為我的揹包很大,所以我很值錢。

但問題是,隨著互聯網人口紅利的消退,本身就是紮根三四線起家的美團已經太多用戶增長的故事可以說了,而在B端行業的選擇上,當它已經把相對良性的行業都做了一遍,開始要把摩拜這種鉅虧的業務都放入其中的時候,那麼就意味著美團的揹包已經沒有再擴大的想象空間了。

而一家既不賺錢,又不佔據市場領先位置,還缺少未來空間的公司,既然要估值540億美金,很顯然這是缺乏理性的。

要知道,540億美金,意味著美團是中國除開的BAT之外的第四大互聯網公司,而且市值遠超小米,京東等老牌上市公司,而即使沒有多麼高深的財務知識,我們僅僅從常識角度來判斷:這是不合理。

以美團同是騰訊系的京東為例,京東與美團同樣講的是中國亞馬遜的故事,但實際上從規模角度來看,論交易額,京東是美團的3.6倍;收入,京東是美團的10.6倍,整體財報角度來看,京東已經實現微利了,而美團依然鉅虧,而且上市之年同步虧損放大8倍,在實力如此懸殊的情況下,美圖的商業價值既然比京東還高30%,如果是你,你願意買哪隻股票?

2018年9月,香港信報稱,香港券商為美團點評IPO預留的保證金額度一直無人問津,尚未錄得任何散戶預定,與年初閱文集團的百倍認購盛況,可說是判若雲泥了。

但與在散戶端的無人問津不同,在美團上市之前,美團的基石投資者們一共認購了15億美元,佔到了美團IPO總規模的三分之一左右,這個比例遠高於小米的十分之一。

而也正是在一幫機構的幫助下,美團最終得以用69港元,4000億港元的市值登錄港股,成為中國互聯網的第四極。

但哪有隻會投入,不求回報的投資呢?沒有對手盤的市值是虛的,唯有退出才能套現獲利。因而對於既不賺錢,又不佔據市場,被資本抬上港交所的美團而言,在上市狂歡過後,資本套現離場,破發是其不可避免的結局。

關鍵詞三:強勢作風

作為千團大戰最後的勝利者,王興在業內歷來被譽為是: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的強者,而此前美團打車憑藉閃電戰快速在滴滴重兵把守的上海打下30%份額,也讓美團被譽為TMD中最能打的公司。

作風強勢,敏捷,迅速是王興及美團的一大標誌,也正是因為這種氣質,使得美團過往在O2O戰場上能夠克敵制勝,成功打下一片江山,美團的強勢作風+速度為它帶來成功這是它硬幣的一面。而硬幣的另一面是,當美團憑藉強勢作風,在江湖上殺伐決斷,跑的太快太遠的時候,很多由速度和力量帶來的問題,就會一一展現了。

如果說,之前所提到的問題都是指向於美團的過去,那麼接下來的討論就會關於未來。如果我們眺望遠方,就會看到在美團540億美金市值的背後,還有諸多隱患,而這些隱患都有可能成為影響美團股價的定時炸彈。

9月4日,美團在香港舉辦上市前的投資者推介會,而戲劇性的一幕是在推介會門口出現二維火橫幅,要求美團向投資者披露二維火案件事實。


三個關鍵詞告訴你,美團今天為什麼會破發?



據瞭解,此次爭端源於二維火指控美團通過一款名為“美團小白盒”硬件非法侵入“全封閉的”二維火智能收銀一體機系統,實時監控該系統運行,並在餐廳食客結賬之際讀取該系統的“實收金額”欄目ID以及數據,惡意劫持二維火用戶第三方支付流量。

據二維火方介紹,美團小美盒子安卓版中有專門針對二維火全封閉式收銀系統的“ErWeiHuoParser”(二維火解析),及其他實現監控、控制、劫取的文件或代碼內容當收銀員點擊收款方式按鈕。


三個關鍵詞告訴你,美團今天為什麼會破發?



此後,據界面新聞報道,9月17日,杭州市公安局拱墅區分局確定就“二維火被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一案進行立案偵查。


三個關鍵詞告訴你,美團今天為什麼會破發?


很顯然,一場訴訟風暴馬上就要向剛剛上市的美團點評襲來。但對於美團來說,可能要解決的麻煩並不止如此。

9月10日,自媒體“Newbilitycar”發佈一篇名為《美團可能面臨近500名老員工的集體訴訟》的文章,引發熱議。

該文章的作者為前美團城市經理劉繼漢,他自2013年起因期權糾紛與美團走上法律訴訟之路,與他聘請同一位律師,案件同步進行的還有曾任職美團媒介經理,因懷孕“被離職”的包亞婷。


三個關鍵詞告訴你,美團今天為什麼會破發?



代理兩人案件的北京康普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吳立宏告訴時間財經的採訪記者,5年來這兩起期權糾紛,歷經仲裁、駁回、起訴、駁回、再起訴、三次開庭,到新增被告,目前仍在審理過程中。從辯護策略和便於計算金額的角度,他們同意將開庭日期放在美團成功登陸港股之後。

而在過去幾年的時間,劉繼漢一直個人公眾哈上分享自己的“期權保衛戰”經歷,並組織了專門的維權群。而據劉繼漢介紹,很多美團前同事“忘記行權”原因是。“離職後美團公司無人通知,或申請後無人處理當再問時被告知,行權已過期、不候。”

據媒體出示的一份美團期權文件影印件顯示,該文件為全英文,約定離職後行權有效期為3個月,公司有權以折扣價在員工離職時以折扣價回購已行權股份。

多名美團前員工向時間財經記者證實,在辦理離職時,美團並未明確告知或提醒期權問題,主動問起的也被各種理由搪塞,往往在6個月之後被告知行權期已過。考慮到維權的不確定性,很多人一度放棄,瞭解到劉繼漢等人的訴訟後才重新關注這一問題。

而據劉繼漢統計,大部分未被通知行權的同學集中在2011、2012的全員持股的期權,通過估算得出,未能正常行權所涉人數大約500人,於是才有了這篇名為《美團可能面臨近500名老員工的集體訴訟》的文章。

當下,劉繼漢與包亞婷的期權糾紛案件依然還在進行中,一場美團對陣美團前員工的大戲即將上演。

雖然這些案件,目前都還尚不能預判其結果與對美團股價的影響程度,但也從側面暴露了美團在自身業務飛速發展的同時,也積累不少問題,而這些問題往往在招股書上很難得到體現。

此前與美團同屬騰訊系,飽受爭議的拼多多在美國納斯達克完成上市,剛開始也是一度業績飄紅,但很快深陷“山寨售假”的漩渦導致了股價連跌,創下了5天連跌27%的記錄,還被美國6家律所聯名起訴,雖然在業績增長的支撐下,股價有所回收,但是因為自身業務存在的問題導致了股價的大起大落,讓投資者們損失不小。

而如今對於連續陷入二維火與前員工糾紛之中的美團而言,這些隱患都預示著後市的風險,在經歷過上市的狂歡之後,誰也難保這些上市隱痛不會浮出水面。

作為既不賺錢,也不佔據市場優勢地位的美團,在大多人看來,本身根基就不足夠穩牢,而往前看有“早產上市”的尷尬,後往看有深陷糾紛的隱憂,對於它的未來究竟是暗是明,誰也說不好。

而對於一個前程未卜的美團而言,破發是一個無可避免的結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