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貓眼很多人都不會陌生。大多數人第一次接觸貓眼,是在“美團上買電影票”。
9月3日,貓眼在港交所公佈招股說明書,其中內容讓人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其在線娛樂票務業務市場份額60.9%穩居第一,半年收入高達11.48億元;陌生的,是其娛樂內容服務、娛樂電商服務成長迅速,多元化業務佈局枝繁葉茂。
通覽招股說明書,首要感覺就是貓眼商業模式獨特、業務鏈條完整、收入增速驚人,其次就是強大的股東背景支撐。
但究竟如何解讀它的增長,如何把握它在未來娛樂產業鏈的價值?
有太多的問題需要答案,下面是我對貓眼的一些思考。
增長密碼
從招股書財務數據上看,貓眼的收入增長非常快,但費用控制得卻不錯。
2016年收入13.76億元(同比變動+131%);銷售和行政費用為13.6億元(同比變動-15%),年內虧損5.08億元(上年虧損12.98億元);
2017年收入25.48億元(同比變動+85%);銷售和行政費用為18.01億元(同比變動+32%),年內虧損0.76億元;
2018年中期收入18.95億元(同比變動+104%);銷售和行政費用為13.54億元(同比變動+87%),年內虧損2.31億元;
費用之所以控制得好,我覺得還是規模擴大所帶來的邊際效應。簡單來說,貓眼是個產業共用的互聯網娛樂服務平臺,它最基礎的功能是讓人們可以互不干擾地買電影、演出票,而多供應一個人的邊際費用是零。
當然了,邊際費用為零也是有成本的,如果收入不能提高一樣沒得賺。決定貓眼賺多少錢的是收入和獲取收入的方法。這方面目前來看還不錯,所以近三年貓眼能實現大幅減虧,甚至已經有了經調整的利潤——2017年經調整淨利潤2.16億元。
那麼貓眼收入的快速增長,究竟是哪些原因促成的呢?
(1)中國人文化娛樂消費支出逐漸提升,電影市場是最先爆發的,總票房從2012的171億元到2017年的559億元,複合增速為27%,顯然貓眼得到了行業紅利。
(2)讓貓眼先發制人的產品運營策略,2015年收入僅5.97億的時候豪擲15.21億銷售及營銷費用於用戶激勵,快速佔領了用戶心智,取得先發優勢,隨後幾年市場份額一路領先,收入增速也遠遠大於銷售費用增速,奠定盈利基礎。
(3)隨著市場佔有率上升(目前是60.9%),享受的行業紅利也在提升。每2張電影票中有1張由貓眼平臺賣出,即使服務費維持在3~5元的穩定區間,貓眼票務業務收入規模也在持續上升。
(4)貓眼背後的股東包括光線、騰訊和美團,每個都能提供強大的資源,由於這個涉及具體的經營策略就放到下面講吧。
一個好漢三個幫
工業時代的公司,資產負債表上最重要的科目是資金和資源;
信息時代的公司,資產負債表上最重要的科目是用戶和數據。
用戶方面,2018年中期貓眼的月活用戶達到1.335億,然而這遠遠不是天花板。你知道,美團點評交易用戶4.5億,騰訊旗下微信月活用戶10.58億,QQ月活用戶8.03億。而這倆巨頭,全都是貓眼的股東(騰訊持股16.27%,美團點評持股8.56%),為貓眼提供了一個規模龐大的可轉化用戶資源池。
有投資人這樣評論騰訊的入股,“如果比用戶,那麼互聯網娛樂平臺的流量入口之爭結束於2017年。那時騰訊戰略入股貓眼,微信錢包和QQ錢包直接給了貓眼獨家入口”。
不過要說最厲害的,還是貓眼微信小程序,把微信“社交屬性”像血液一樣輸送到每個產品功能點,貓眼基於用戶的裂變運營,讓其流量結構發生了較大變化。
貓眼微信小程序2017年11月底上線,截止到2018年6月的小程序榜單中排名第14,半年多時間用戶破1.5億,幾乎是最頂尖、最頭部的存在。
除了騰訊的神力支持,貓眼的另一個流量寶庫是美團點評。
根據美團最新披露的招股說明書,其2018年4月止最近十二個月年度交易用戶數為3.4億。而“貓眼logo+電影/演出”掛在美團APP和大眾點評APP首頁上,僅僅排在美團點評主打的美食之後,能獲得如此重要的位置其實是有淵源的。
貓眼最早的雛形,乃是2012年美團電影頻道的電影票團購業務,隨後美團推出可以在線選座的貓眼APP;2015年美團和大眾點評合併時,貓眼整合了大眾點評的娛樂業務;2016年,貓眼從美團點評分拆出來,成為一家獨立運營的公司。
騰訊和美團帶來的用戶增量,可以持續加強在線票務業務,打造出自有的大數據平臺。而另一個股東光線能夠大力支持的,就是數據變現,也就是對於出品、發行等娛樂內容服務的極大助力。
要把娛樂內容服務這一塊講清楚,我們需要了解整個電影產業鏈的全貌,不然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最終還是一頭霧水。
電影產業鏈裡的位置
按我個人的理解,電影產業鏈分為出品、發行、院線電影院、觀影四大塊。
出品方,包括統籌所有人和機構的製片人,出錢的投資人,導演、演員、編劇等組成的製片公司;
發行方,承擔的是電影製作完成之後、放映之前的工作。包括拷貝郵寄電影、申請密匙、安排檔期、宣傳、院線溝通、線下影城活動等;
院線是管理公司,下面的影城基本上是加盟模式,前者承擔對後者的管理培訓工作,包括人員培訓、排片指導、裝修設計等;
觀影就是消費者買票看電影,貓眼的在線票務業務,對接消費者和影城。
假設一部電影總票房是20個億,刨除3.3%的稅金(招股書裡披露的是這個數,其實營改增之後,因為抵扣的原因會有一定出入),以及5%的國家電影行業專項基金,還有18.34億是可分賬票房。
可分賬票房中,出品和發行拿走39%左右,院線和電影院拿走52%,其他拿走9%左右(這個其他主要包含大讚助商,IP導演和演員)。
那貓眼賺的又是什麼錢呢?
在線票務業務賺的是服務費,比如說,一張票50元的票,裡面有3元算服務費,另外47元算入總票房;
娛樂內容服務賺的是出品方的票房分賬或者發行方的發行服務費,出品方通常在一部影片票房的片方分賬份額(通常是39%左右)裡面,按照投資額佔比賺取收益;發行則是在承擔的發行項目上,按照片方發行預算範圍賺取發行佣金。
貓眼為什麼有能力做發行,憑什麼去參與出品(投資),為行業參與者帶來的價值究竟是什麼?
我們上面提到了,歸根到底是因為貓眼平臺的流量資源、龐大用戶規模以及平臺海量大數據。
就比如說分析龐大的用戶數據,得出的“想看指數”,幫助行業從業者在上映前預判市場熱度。數據分析還能幫助影院實現動態排片和智能定價,以實現收益最大化,並助力出品方和發行方實現觀眾影響最大化;
還有行業數字化和升級,包括為宣發方提供SaaS解決方案、數據分析與洞見、宣發及交易處理等;
除此之外還能提供線上線下資源整合,貓眼的內容服務整合了大數據能力、媒體內容覆蓋及合作資源。其技術基礎設施及商務團隊作為底層架構支撐資源整合,並使貓眼處於獨特地位,能更好地識別、捕捉和服務合作伙伴。
海量用戶加上獨特的數據能力,讓貓眼拿到電影票在線票務市場60.9%的份額,以及在線現場娛樂票務市場排名第二的位置。另外,貓眼娛樂內容服務提供宣發支持的電影,佔中國綜合票房的90%。
可以說,貓眼已經是中國最大的娛樂服務流量入口和互聯網娛樂服務平臺,它的價值有多大?
娛樂流量入口級平臺
娛樂流量入口的馬太效應,將越來越明顯。對比貓眼和淘票票,我們能發現,規模和增速差不了太多的二者,業績差異很大。
淘票票(阿里影業)2018年3月31日止的十五個月,收入為33.03億元,銷售費用為32.23億元,佔總收入的98%。
貓眼2018年6月31日止的十八個月(儘量做到同口徑),收入為44.43億元,銷售費用為25.65億元,佔總收入的58%。
歸根結底,貓眼能拿到便宜流量。一個新用戶的獲取成本,行業平均值為5毛錢,貓眼能做到8分到1毛。而淘票票可能需要更多的補貼,哪種模式可持續不言而喻,未來馬太效應會更加的明顯。
當貓眼奠定了在線票務獲取的市場份額、用戶規模的領先優勢之後,相應其在內容服務方面的優勢也會越來越鞏固。
根據艾瑞諮詢報告,中國的電影市場規模已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中國電影市場2012 年至2017 年以29.2%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預計接下來的5年內年複合年增長率將達到20.7%。票房計,中國將於2019 年超越美國成為最大的電影市場。
隨著整體電影市場的發展,貓眼最重要的兩塊業務——在線票務和娛樂內容服務,將會長期保持景氣。
全娛樂領域的輻射效應
互聯網領域一個普遍的規律是,一旦你成功創造了或者主導了一個細分市場,就可能順利打入稍大些的相關市場。比如攜程,最開始從出行票務起家,做大了之後再佈局整個“大出行”,橫向拓展到住宿、旅行社、門票、定製旅遊,如今股價漲了30多倍,市值人民幣1366億元。
同樣的,貓眼從電影票起家做到市場第一,又在整個“大娛樂”產業鏈佈局,在線票務的縱向發展從電影到演唱會、話劇歌劇、休閒展覽、親自演出、體育賽事、音樂會、戲曲藝術等等。票務以外的橫向業務拓展又豐富了影視投資、影視發行、娛樂電商、廣告服務等周邊產業。
龐大的娛樂市場將再次打開貓眼的想象力。2017年,電影的市場規模761億元,而娛樂市場的規模為12,830億元,這中間相差16倍。值得一提的是,隨著需求的增長和內容質量的提高,娛樂市場還在快速成長。
根據艾瑞諮詢的報告,中國娛樂市場於2017年達到1.28萬億元人民幣,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市場。預計中國娛樂市場還將繼續增長,並於2022年達到3.22萬億元。
從700多億的電影領域擴張到3萬億的“大娛樂”領域,套路應該是一樣的。將來的貓眼,是否會複製攜程從前的股價走勢?這是貓眼成長途中的一個看點,讓我們拭目以待。
謹以貓眼目前所處的競爭態勢看,作為領先的互聯網娛樂服務平臺,還是值得長線佈局的。
來源:http://www.gongchang.fund/news-detail-18966.html
風險提示:上文所示之作者或者嘉賓的觀點,都有其特定立場,投資決策需建立在獨立思考之上。富途將竭力但卻不能保證以上內容之準確和可靠,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
閱讀更多 富途證券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