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秦楊原創:賈平凹的後臺

秦楊原創:賈平凹的後臺

賈平凹的後臺

文 | 秦楊

2017年3月,著名演員斯琴高娃在中央電視臺《朗讀者》節目上朗讀了賈平凹老師的散文《寫給母親》,讓現場觀眾潸然淚下。

時隔一年,賈老師親自登上《朗讀者》舞臺,用地道的商州方言回答主持人董卿的提問,並朗讀了他最新創作的長篇小說《山本》後記中的幾段文字,贏得陣陣熱烈掌聲。這段視頻被賈老師的粉絲轉發在微信朋友圈,引起廣泛關注。

作為文壇大咖,賈平凹老師從十七八歲時愛上寫作,已經寫了近50年。他能寫詩,能寫散文,更特別擅長寫小說。時下流行的說法,稱路遙、陳忠實、賈平凹是陝西文壇的三棵大樹,分別代表了陝北、關中、陝南的文化積澱。而賈平凹老師能在商洛這塊貧瘠的土地上成長為參天大樹,更讓人感到驚奇和不易。

作為一名文學愛好者,賈老師的書我讀得最多。其中的原因和大多數文友一樣,既有內心深處對他的崇拜,更喜歡他小說中極具方言特色的敘述風格。

我對賈平凹的瞭解,主要來自五方面。一是通過讀他的作品,思考他關注的社會和人生問題;二是在文學活動現場,通過他的發言體會他的內心世界和精神追求;三是通過有關他的人物專訪,瞭解他的人生經歷和心路歷程;四是從新聞報道中知道他的近期活動;五是通過孫見喜老師寫的《賈平凹之謎》和《鬼才賈平凹》,藉以知曉他的很多生活瑣事和喜怒哀樂。這次看到他亮相央視舞臺,欣喜之餘,腦海中突然冒出一個問題:賈平凹這麼厲害,他到底擁有怎樣的後臺?

後臺,原指戲臺的後半部分,在現實中多半是劇院的化妝間和放道具的庫房。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這個詞竟成了貶義詞,借指一個人背後依靠的某種背景和勢力。但凡當紅影星和影視歌手,要想成名出道,最能決定其成敗的首先是導演,所以才有了潛規則。而要想拍大片,大紅大紫,似乎更應該有大老闆作靠山,否則想要一舉成名,那純粹是痴人做夢。

但當我認真思考賈平凹的成名之路和成功秘訣,我發現如果要說他有後臺的話,其實有這麼兩個。

一個是他的勤奮和堅韌,這是他最大的後臺。縱觀近50年來,他為了自己的夢想,不停地讀書、思考和寫作,並把這一切當成了宿命,似乎他與生俱來就是為文字而活著。他沒有公開炫耀過讀了古今中外哪些書,但從他的作品和言語中能明顯感受到他博覽群書,且涉獵面紛繁龐雜。正因為兼收幷蓄,厚積薄發,所以他說的話才舉重若輕,他筆下的文字才生動傳神、富有靈性和穿透力。

一部《紅樓夢》,包含了太多的文化因素,我在四十歲前讀了三遍,每次都有不同的體會和感悟。而近年來,我從賈老師的長篇小說中,越來越感受到和曹氏相似卻又獨具一格的賈氏敘事手法和表達方式。

縱覽他的作品,不論是《天狗》《美穴地》等中短篇小說,還是《浮躁》《廢都》《白夜》《高老莊》《懷念狼》等長篇小說,都善於揭示人性;特別是《秦腔》《古爐》《帶燈》等長篇小說,更越來越表現出他對現實社會的憂慮和思考。

賈老師的勤奮有目共睹,他每隔一兩年就有一部長篇小說問世。像我這樣懶惰的人,還沒拜讀《老生》和《山本》,常感嘆他的寫作速度早已超過大多數人的閱讀速度。而從事創作幾十年來,他並非一路坦途,但始終不改初心,砥礪奮進,筆耕不輟,這種精神和韌勁在專業作家中是極其罕見的。

秦楊原創:賈平凹的後臺

要說他的第二個後臺,應該是商洛這片文化沃土,這是他創作的素材庫和根據地。在外人眼裡,商洛總給人貧窮落後的印象。但正是商洛的山山水水蘊育了他像大山一樣的性格,在他的內心深處留下堅強、淳樸的烙印。

在他的絕大多數作品中,都有家鄉的影子。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商州的文友都喜歡讀他的作品。在西安定居三十多年了,只要有時間,他總喜歡回老家,喜歡和商洛的鄉黨聊天,喜歡四處去走動,從他熟悉的環境中發現和挖掘有價值的創作素材。

賈平凹是商洛的驕傲,他不僅是家鄉的響亮名片,更是陝西乃至中國的文化俠客。他的成功,絕不是偶然,而是像《西遊記》中的孫悟空那樣,是在經歷了長期的積累和磨礪之後,運足精神和氣力,將自己的熱情和才華像火山爆發般展示給世人。

歷史終將證明,他的存在和他的作品必定會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個奇蹟!

——寫於2018年6月13日

END

王丹輝

,筆名秦楊,男,陝西商州人,生於1973年10月,商洛市作協會員,商州作協理事。

秦楊原創:賈平凹的後臺

力薦摘選自:嘉年華時光,版權歸原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