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 只要下決心去槓桿,就不要怕趟債券違約“雷區

如何在去槓桿中順利趟過“雷區”

據券商中國報道,2018年以來,已有17只債券發生違約,涉及10家公司,包括凱迪生態、四川煤炭、大連機床、丹東港、億陽集團、中城建、神霧環保、富貴鳥、春和集團、中安消等10家公司,涉及債券餘額145.64億元。

只要下決心去槓桿,就不要怕趟債券違約“雷區

分析認為,由於目前已經出現違約的發行人主體有70%都是民營企業,這讓市場對民營企業債更加謹慎,接二連三的“打擊”會否讓機構配置時出現民企“一刀切”的情況,也成為機構間的熱點話題。

聯想到浙江民營企業金盾集團和盾安集團相繼出現董事長墮樓死亡、請求政府化解鉅額債務風險等事件,確實不能不讓人對民企的融資前景表示擔憂,對民企面臨的資金困局表示憂慮。因為,去槓桿和嚴監管,不僅要求企業降低已經出現的高槓杆,而且不允許企業再用不規範、不合理的方式解決資金問題,尤其是通過以新還舊方式擴大債務規模、提高槓杆率。

事實也是,過高的槓桿率以及過度依賴負債進行擴張,已經成為企業發展過程中的巨大隱患,相當一部分企業已經在去槓桿和嚴監管的大背景下,資金鍊接近了斷裂臨界點。就象前面提到的浙江盾安集團一樣,已經揹負了450億元的鉅額負債了,資金金鍊很快就要斷裂了,還在去年3月從大唐集團手上以底價2.2倍的價格(5.57億元)受讓了華創風能的82%股權。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在最近給浙江省政府的報告中,盾安集團竟然提出了託管華創風能的請求。

我們說,在市場經濟下,企業可以依據自身的實際,進行一定的負債擴張,但必須保持適度,而不能盲目擴張。近年來,在銀行融資難度加大的情況下,很多企業又通過發行債券的方式融資,以提高直接融資的比重,也是一種選擇。但是,不管是間接融資還是直接融資,都不能脫離企業實際,超越企業的償還能力。否則,就難免出現風險。

只要下決心去槓桿,就不要怕趟債券違約“雷區

很顯然,那些過度依靠負債進行規模擴張,又沒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已經陷入了負債——擴張——再負債——再擴張的惡性循環,一旦某個環節出現問題,就必然帶來整條資金鍊的斷裂。17只債券出現違約,就是資金鍊斷裂的表現。而從出現債券違約的10家公司的情況來看,沒有一家企業不存在負債擴張的現象,也沒有一家企業在擴張過程中考慮過債務風險問題。如果說在債券發行過熱、債券市場紅火、投資人也盲目陷入債券購買的情況下,負債擴張或許還有點空間,能夠通過以新還舊方式進行債務“置換”,勉強保持資金鍊不斷裂的話。隨著市場監管的趨嚴,去槓桿要求的提高,以新還舊沒有了空間,資金鍊斷裂風險也就不可避免了。

也正因為如此,債券違約已經成為去槓桿之路上的一道“雷區”,而且是一道密度比較大、範圍比較廣、威力比較強的“雷區”,如何趟過這片“雷區”,對於去槓桿的效果影響很大,對去槓桿能否達到預期目標影響很大。因為,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去產能、去庫存已經取得比較明顯成效的情況下,去槓桿也不能成為短腿,而必須下大力氣解決企業槓桿過高的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出現債券違約“雷區”的原因,除了去槓桿的客觀要求之外,與債券到了集中兌付期也不無關係。因為,進入2015年以來,企業債券出現了發行爆發期,各地政府也把企業債券發行的規模和數量作為政績來宣傳。所以,與去槓桿同時到來,也就不可避免地會讓債券違約成為“雷區”。

儘管如此,對去槓桿問題,仍然不能放鬆,不能掉以輕心。雖然去槓桿可能會帶來一些企業的資金鍊斷裂,並出現諸如債券違約這樣的風險。但是,如果再不把企業槓桿問題放到重要議事日程,再不下決心去槓桿,並主動引爆一些債務違約“炸藥”。那麼,債務違約“雷區”將自動爆炸,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

最近剛剛出臺的資管新規,也能對去槓桿發生積極作用。至少,銀行通過體外循環向企業投放資金、信託等不受約束地給企業盲目擴張提供資金等都將受到約束。同時,在去槓桿要求下,債券發行也會越來越規範。那些只有營業收入,沒有核心技術、核心產品、核心競爭力的企業,也會在債券發行上受到嚴密控制。自然,會有一部分企業必須進入債務違約“雷區”。需要把握好的是,不要讓這樣的企業對於整個市場環境帶來衝擊和影響,不要形成連鎖反應。尤其在如何強化企業和投資人責任方面,應當有更加明確的要求。切不能出現企業擴張不顧一切,出了問題把責任推給政府的現象。如果這樣,首先要追究企業重要股東和法定代表人、實際控制人的法律責任。不然,難以遏制住負債擴張、不負責任的歪風。

只要下決心去槓桿,就不要怕趟債券違約“雷區

既然下決心去槓桿,就不要怕趟債券違約“雷區”。在改革過程中,“雷區”有的是,就看如何去趟,如何去排雷了。近三年來,企業的融資規模已經有了明顯壓縮,負債擴張的內在衝動也已經得到了比較好的遏制。很多企業、特別是大企業已經開始收縮戰線、化解債務風險,比較成功的就是大連萬達,通過資金變現,已經讓企業槓桿大大降低,讓企業順利渡過風險期。其他企業也應當主動降槓桿、壓負債,而不是依靠外力強行推動。只有主動降槓桿、壓負債,才能把風險控制在最小範圍。

更多精彩文章,

tanhaojun196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