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 故宫博物院文房四宝:笔砚精良,人生一乐


故宫博物院文房四宝:笔砚精良,人生一乐


| 书画 | 玉器 | 瓷器 | 杂件 | 修复 | 科鉴 |

| 收藏爱好者线下交流阵地 |

//////////

文房四宝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书工具。文房之名,起于我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公元 420—589年),专指文人书房而言,以笔、墨、纸、砚为文房所使用,而被人们誉为“文房四宝”。四宝中以湖笔、徽墨、宣纸、端砚最负盛名。文房四宝不仅有实用价值,也是融汇绘画、书法、雕刻、装饰等各种艺术为一体的艺术品。可称笔砚精良,人生一乐。

文房用具除四宝以外,还有笔筒、笔架、墨床、墨盒、臂搁、笔洗、书镇、水丞、水勺、砚滴、砚匣、印泥、印盒、裁刀、图章、卷筒等物品,称为文房清供,也都是书房中的必备之品。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文房四宝多为清代名师所作,皇家御用,用料考究,工艺精美,代表了我国数千年来文房用具的发展水平和能工巧匠们的创造智慧与艺术才能,是文房用品中的瑰宝。

故宫博物院文房四宝:笔砚精良,人生一乐



毛笔,是一种源于中国的传统书写工具,也逐渐成为传统绘画工具。毛笔是汉族,在生产实践中发明的。初用兔毛,后亦用羊、鼬、狼、鸡、鼠等动物毛。笔管以竹或其它质料制成。头圆而尖,用于传统的书写和图画。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勤劳智慧的汉民族又不断地总结经验,存其精华,弃其糟粕,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几千年来,它为创造汉族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为促进汉民族与世界各族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毛笔是汉民族对世界艺术宝库提供的一件珍宝。


故宫博物院文房四宝:笔砚精良,人生一乐


雕漆紫檀木管提笔,笔管长25cm,笔斗长2.5cm。提笔直管无帽,笔管饰红、酱色雕漆并拼以紫檀木,紫檀斗,笔锋为貂毫竹笋式。此笔反映了明嘉靖年间雕漆的风格。


故宫博物院文房四宝:笔砚精良,人生一乐


白玉光素斗笔,清,长17.8cm,管径1.4cm。笔管为白玉质,质地上好。通体光素无花纹。清代文房用品中,笔管的质地很多,有漆、竹、木、象牙、珐琅、玉等。玉管笔中有光素和雕刻纹饰之分。此件玉笔管虽未雕刻任何纹饰,但玉质上佳,打磨光滑,亦是非常精致的文房用具之一。

故宫博物院文房四宝:笔砚精良,人生一乐


湘妃竹留青花蝶管紫毫笔,清,管长20.1cm,管径1.1cm,帽长9.8cm。清宫旧藏。笔管湘妃竹制。管身雕饰留青折枝花卉,飞蝶轻舞于菊、梅之间,纹饰雅致精细。笔管装紫毫,笔头为兰花头式,此为清代中期以前紫毫笔笔头的常见造型。


故宫博物院文房四宝:笔砚精良,人生一乐


彩漆缠枝莲纹紫毫笔,清,管长18.7cm,管径0.9cm,帽长9.1cm。清宫旧藏。笔头紫毫制,呈兰蕊形,根部装饰浅黄色毫毛,是清代流行的毛笔式样。笔管、笔帽均为竹胎漆艺,黄色漆地上以朱、绿彩绘缠枝莲,莲纹漫卷,疏朗有致。笔管末端及笔帽两端描朱几何图案。笔顶、帽口镶饰象牙。此笔为清代宫廷的御用之物,缠枝莲纹甚为精细,寓意子孙绵长。


故宫博物院文房四宝:笔砚精良,人生一乐


青玉绳纹管提笔,通长28.3cm,斗径2.9cm。笔头为褐色笋尖式。笔管青玉质,浮雕旋转状绳纹。笔斗壁上阴刻四枚荷瓣,宛如荷花盛开,管顶圆雕的荷苞与之呼应。笔头与笔管通过金属连接,笔斗的颈部镶嵌数颗红色宝石及金属装饰。此种工艺富有浓郁的痕都斯坦风格。笔管的玉色较笔斗略显浅淡,但工艺风格与笔斗浑然一体。此笔管乃清宫旧藏仿痕都斯坦玉雕风格的作品,是清代毛笔艺苑中吸取外来文化的典型之作。


墨是中国古代书写和绘画用到的墨锭。墨的主要原料是炭黑、松烟、胶等,是碳元素以非晶质型态的存在。通过砚用水研磨可以产生用于毛笔书写的墨汁,在水中以胶体的溶液存在。


故宫博物院文房四宝:笔砚精良,人生一乐


程君房蟠螭纹圆墨,直径8.8cm,厚1.6cm。墨圆饼式。中部凸鼓,至边缘缓迤圆转。正面雕一螭,随墨形屈卷,张口怒目。腹、尾之隙间刻阳文楷书“君房墨”三字款,近缘处刻阳文楷书“非烟”二字。背面雕4条小螭相互蟠绕,口衔或足踏灵芝。此墨系典型的明代墨品。其以深刀阴雕墨模,刀法简洁流畅,纹饰精美生动,所雕螭体粗健浑圆而不臃,这种饰纹风格被前辈鉴赏家称为“珠圆玉润”,与锋棱峻整的雕刻风格并行于明代晚期。


故宫博物院文房四宝:笔砚精良,人生一乐


程君房云来宫阙墨,长13.9cm,宽5.2cm,厚1.3cm。墨长方形。正面雕云来宫仙境,在树木的掩映中楼阁错落,山高穿云。背面刻阳文隶书“云来宫阙”,镌篆字“程君房氏”印款。墨顶阳文楷书“大国香”。此墨松烟制,色黝无彩。其造型规整厚大,饰纹呈浮雕状,刀法爽利且层次分明。程君房墨品多呈现此风格,此亦为明墨之主要特征之一。


故宫博物院文房四宝:笔砚精良,人生一乐


程君房款癸卯解元墨,明,高7.2cm,宽3.1cm。墨上圆下方,一面有楷书阳文“癸卯解元”四字,上方有一米珠痕,珠已缺;其下为“古歙岩镇程君房制” 楷书阳文。另一面为玉兔蹲卧于树下,其下为阳文楷书“夜光维河,顾兔在腹,冉冉天相,待尔场屋。幼博。”一侧款识“辛丑年造”。“幼博”为程君房的字。程君房,即程大约,又字幼博,安徽歙县人,明代制墨名家。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称:“百年以后,无君房而有君房之墨;千年之后,无君房之墨而有君房之名。”程君房也自诩:“我墨百年金不换。”程君房的墨品精良,墨谱的图式和墨模的雕刻也各尽其美。其著《墨苑》六部十三卷,520余式墨,按玄上、舆图、人宫、物华、儒藏、锱黄等分为六类,其墨样均由当时著名书画家设计,因此精妙无比。


故宫博物院文房四宝:笔砚精良,人生一乐


吴去尘龙九子墨,长10.3cm,宽4.2cm,厚0.7cm。墨长方形,上下边出弧。正面阳刻浮雕9条形态各异的蟠龙。侧面阳文楷书“吴去尘监制”五字款。背面阴文篆书“九子之墨,藏于松炱,本性长生,子孙无边”十六字。此种墨多作礼品用,特别是婚庆时所用。龙九子墨墨质细腻,温如莹玉,为吴去尘的代表作。


故宫博物院文房四宝:笔砚精良,人生一乐


罗小华半桃核式墨,明嘉靖,高4.7cm,宽3.1cm,厚1.1cm,重11.5g。墨为半剖的桃核形。沿剖开的桃核内边缘,一侧有阳文隶书“庚子年甲申月丁酉日记”,另一侧为阳文篆书“西王母赐汉武桃宣和殿”,核心有行书“小华”二字款,可知此为明代嘉靖年间制墨家罗小华所留。


最早的纸在2200年前,西汉初期已有,但还是很粗糙,不被广泛应用。公元105年,东汉蔡伦改进后,被认为是现代造纸术的鼻祖。华夏殷商时期发明了文字,开始用甲骨作为书写材料,春秋时期又发现和利用竹片和木片以及缣帛作为书写材料。但由于缣帛太昂贵,竹片太笨重,于是便产生了纸。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西汉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纸浆纸。


故宫博物院文房四宝:笔砚精良,人生一乐


罗小华半桃核式墨,明嘉靖,高4.7cm,宽3.1cm,厚1.1cm,重11.5g。墨为半剖的桃核形。沿剖开的桃核内边缘,一侧有阳文隶书“庚子年甲申月丁酉日记”,另一侧为阳文篆书“西王母赐汉武桃宣和殿”,核心有行书“小华”二字款,可知此为明代嘉靖年间制墨家罗小华所留。


故宫博物院文房四宝:笔砚精良,人生一乐


赤壁游故事笺,长130cm,宽31.5cm。笺为皮料印花纸,由数张褙厚,表层施粉,呈米色。纸面印宋代文学故事--“赤壁游”图。画面布局平远开阔,人物刻画生动传神。笺上图案采用当时最先进的餖板技术印成。景色由近及远,线条的浓淡变化丰富。印花纸在明清时极为流行,现存作品的共性特征是装饰的图案化,其装饰题材多为云龙、云螭、折枝花、博古图等。此纸以绘画的形式表现苏东坡与黄庭坚、僧佛印泛舟赤壁的典故,文学氛围浓厚,在众多的古纸中别开生面。


故宫博物院文房四宝:笔砚精良,人生一乐


竹纸,明,长56.7cm,宽42.1cm。纸质柔软,单薄,呈现半透明状。由于年代久远,纸张多处有泛黄的迹象。我国竹纸制造业历史悠久,据说东汉时期的蔡伦曾经尝试用竹子制作纸张,并且取得实效。但由于竹纸制造工艺流程较为复杂,需要经过破竹、浸煮、发酵、碾碎、调浆、过帘、烘干等多道工序,因而其大批量生产开始于宋代。至明代,随着制纸技术的进步,竹子用作造纸原料成本低廉,竹纸开始位居纸业制造和使用的主导地位。竹纸有着良好的使用性能,一直受到读书人的好评。


故宫博物院文房四宝:笔砚精良,人生一乐


蜡印故事笺,明,长130cm,宽31.5cm。纸张选用上等坚韧、细帘纹的树皮为料,制作精细,表面少量施粉。纸上砑印“葛巾漉酒图”人物画暗花纹,观赏者可以在侧面或者透过灯光看到花纹。此品为砑花纸的一种,在明、清时期较为流行。


故宫博物院文房四宝:笔砚精良,人生一乐


御制淳化轩刻画宣纸,纵130cm,横65cm。纸为三层托裱而成。其中一层纸刻出龙的图案,再用两层宣纸将其夹托起来,迎光视之,夹层间的龙纹便透现出来。右下角钤“御制淳化轩刻画宣纸”朱文长方印一方。纸质地匀细,宜于书写。此纸不见记载,唯内务府制作,民间不见流传。


砚,也称“砚台”。中国传统文房用具,始于汉代。文房四宝之一。以笔蘸墨写字,笔、墨、砚三者密不可分。砚虽然在“笔墨纸砚”的排次中位居殿军,但从某一方面来说,却居领衔地位,所谓“四宝”砚为首,这是由于它质地坚实,能传之百代的缘故。中国四大名砚之称始于唐代,它们是端砚、歙砚、洮砚,红丝砚。宋代澄泥砚兴起,今日称之为四大名砚的是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加上红丝砚,应是五大名砚。事实上,中国古砚品种繁多,远不止此,如松花石砚、玉砚、漆砂砚等,在砚史上均占有一席之地。


故宫博物院文房四宝:笔砚精良,人生一乐


辟邪盖三熊足石砚,汉,通高14cm,直径14.6cm。砚青灰石制成,圆形高足式,三足熊形,作跪擎状。砚盖圆形,表面琢磨光滑,盖顶雕饰辟邪,体态雄健,四足直立,昂首高视,身饰减地凸起弧线。盖内雕刻螺旋式弧线,雕刻痕迹明显,略显出黑白相间的石质纹理。此砚雕刻技艺娴熟,造型显示出汉代石雕艺术的风格,古朴生动。


故宫博物院文房四宝:笔砚精良,人生一乐


李颢款风字形砚,唐,长20.5cm,宽13.8cm,高4.6cm。砚陶制,风字形。砚面池堂一体,砚首高翘,内凹呈凤池。陶砚两侧出峰,如刀削成,线条平直而流畅,砚素洁。砚底土色凝重,刀削梯形双足,双足间阴刻“李颢”二字楷书,清晰可见。此砚陶土细腻,砚表光滑,砚体薄而轻,砚式独特,颇具唐代风韵。


故宫博物院文房四宝:笔砚精良,人生一乐


箕形陶砚,唐,长12.6cm,宽9.2cm,厚1.9cm。砚陶制,造型小巧,呈风字形。陶色青灰,陶质较细,砚体薄而轻。砚首高翘呈圆弧形,两侧折腰,因似箕形而称箕形砚。砚面下斜形成砚池,砚堂表面光滑,可与石砚相媲美。陶质箕形砚为唐代较为流行的砚式。


故宫博物院文房四宝:笔砚精良,人生一乐


乾隆皇帝题诗端石修褉图宋砚,长25.9cm,高8.4cm。砚为端石,长方形。砚面及侧面周镌刻兰亭集会图景。砚面平阔,上方树林楼阁,曲水环绕,可为墨池。砚背内凹深广,浅雕柳塘群鸭图景。内侧题御诗文“宋时端溪已艰致,刻绘兰亭更韵事,山庄获一已为珍,侵寻逮此凡有四,物聚所好好因文,玩役耳目究增愧,依然墨池坐右军,恧此儒毫以作字。乾隆壬寅仲春御题”并“古香”、“太仆”。壬寅,为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此砚以兰亭修禊图景为装饰题材,极具文人品味,置于文案,满室生辉。砚随形配紫檀木盒,盒面嵌白玉透雕龙穿花纹饰件,应为乾隆时期砚盒装饰特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