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你認為中國父母在教育上普遍都存在哪些問題?

逐光girl


這個問題或許會引發很多許多家長的議論,我們大多數都是教育的受益者,教育帶來的好處不僅改變了個人,家庭,社會,更改變了人類社會的發展方式。教育不再是少數人的教育,是大家的教育,他打破了以往的社會階級打破了以往的命運,只要你努力就會成功。學校作為教育的重要載體,家庭教育其實也不可或缺,我的觀點如下。

1、家庭教育的困境

① 有大多數家長未受到良好的學校教育,結合自己的人生閱歷,發覺人生可以因學校教育而改變自我改變家庭改變未來,讓自己的孩子不再吃一種看不見的苦,行不歸路。

② 不懂怎麼去教育自己的孩子,所以普遍讓其自身發展,學校教育也就承接著一種使命,去教育孩子,讓孩子們自身選擇未來,所以家長們更願意將教育期望寄託在學校。
③ 希望孩子不在起跑線上輸,渴望望子成龍,不再像自己一樣去感受社會帶來的壓力,還要堅持生活,去面對年齡帶來的階級固化,所以更期待學校教育帶來的對自己孩子的期望。

2、學校教育提供一個公平的起跑線,育人不光靠家庭教育,更大來源於學校教育的授課,間接的將社會信息化思維提供給孩子們學習和參考,用所學的知識去改變人生的道路和思考方式,讓孩子有其他路可以走,對未來充滿憧憬和對其自身的交代。

3、家庭教育實則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和學習環境,這個很重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古代有孟母三遷,斷織教子,說明了環境的必要重要,同時也說明了教育也可以說是一個家庭的全部希望,改變家庭乃至改變整個家族的命運,家族因為有了孩子的成就,而變得輝煌,為後代提供一個優秀的家庭教育。

4、強國必先強教育,國家重視,為此國家對教育進行改革和優化,出現了一些優秀學府:985、211。它們為祖國培養了頂級人才,在未來教育必將是一個國家的核心競爭力,所以每個國家都在加大對學校教育的投資。

學校教育作為國家未來戰略佈局層面級的發展問題,具有權威性和可見性,是一個永遠升值的股票,家長們更加放心的投資和期望,人類的進步要靠學校教育作為依託,所以學校教育也就承擔起整個人類的發展和未來,再窮也不能窮教育,再苦也不能苦孩子。

但是,作為家長,自身也應當盡到自己家庭教育的義務,讓孩子享受全方位的教育關懷,只有這樣,孩子的未來才會更成功!

後續關於孩子的升學規劃分析文章將會在專欄發佈,敬請關注教育升學規劃小博士。


交大升學小博士


解決對策之我見:一是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讓孩子適當有自我行為,逐步形成孩子的獨立性,(自我)保護性,融合性。二是先成人再成材,或齊頭並進,在健康成長中逐漸成為有用之才。三是讓孩子融入社會社會這個大家庭,而不是思想偏執,害人害己。四是從小培養孩子的責任心,既然來到了家庭,走向了社會,對家庭負什麼責,對社會負什麼責,不是為了自私自利而生存生活。五是讓孩子多參加一些有益的社會公益活動,從小體驗出自己的生存價值,培養自豪感。六培養自己的孩子知理知法,孝敬父母,愛護長幼,長此以往,形成孩子固有的正能量的性格,終生受益,綿延幾代!


用戶6417028716


“父母在教育上普遍存在的問題”,我僅從自己所處的時空範圍看,覺得是“追風現象”,也有人叫“跟風現象”和“一窩蜂現象”:

1、早在新世紀剛開始,家長熱衷於讓孩子擇校進城,追求優質教育。那時農村很大一部分人,並沒有孩子進城的條件,綜合考慮,明顯弊多利少。比如:有一家三代人,距縣城二十餘公里,老漢有病在家,兒子媳婦子在外打工,孫子在城裡唸書。老婆子就早上坐公交進城給孩子做飯,晚上坐公交回來給老漢做飯。如此,老漢只能維持不要餓死,孩子學習也沒保障。那為什麼也進城呢?老婆子說,隔壁子的孩子進城了,她家孩子不進城,別人看不起,心裡還不塌實。



2、興趣班如火如荼,方興未艾。實際好多家長心裡也沒數,別說家長,就連孩子自己也不知道他的興趣愛好是什麼!那又為什麼要參加興趣班的培訓呢?並且還同時參加幾個!因為,同事朋友家的孩子都參加了,不把孩子送去培訓,家長心裡慌著能受得了嗎?

3、利用假期給孩子補課,尤其到了高中,家長花重金把孩子送到省城去,最好還選個“軍事化管理”的私立培訓機構。效果怎麼樣呢?一般有這種做法的都是針對學習自覺性差的孩子的。那都是家長的無奈之舉,也是家長學著別人的樣子尋求奇蹟發生。



4、還有買複習資料,孩子的書包都是家長爭先恐後地填著鼓起來的。不填又實在不行,人家的孩子都成績那麼高,誰甘心自己家的孩子落在後面呢?

行成的原因實際很簡單,就是“看戲效應”。前排站起來了,後排只能站起來,第三四排還要站在凳子上,否則就只能看人的後腦勺,甚至只能看人家屁股了,這誰肯幹!這樣後面的人,有實力的往前擠,沒實力的乾瞪眼。最終,大家這戲大家都看不好了。這樣一想,家長也是沒辦法,眼前只能是各顧各家的孩子啊!


大厚真金


1、給孩子提供保姆式的服務。

2、任何事情都大包大攬,把孩子侍候得像公子哥、大小姐。

3、過度的寵愛與溺愛。

4、無原則滿足孩子的任何要求。

5、沒有理性的思考,行為方式只憑本能與感受。

6、“家不是講理的地方”造成了嚴重的家庭災難與社會危害\r\r前兩年在北京野生動物園,不管不顧、任性胡為下車的女士,造成了她自己母親的死亡。\r最近上海出現的跳橋事件中,母親在川流不息的橋中間就能夠不管不顧,任性停車的行為。這種素質行為你會認為出事是偶然事件嗎?\r。。。。。。。。。。。。。。很多的事例。\r希望女人少用"家不是用來講理的地方。"這句話已經傷害了不少家庭,不少孩子,不少自己。就因為"家不是講理的地方,"造成了一些無知的女人,不但在家裡習慣了不講理,到社會上去也不講理,自認為女人就不是講理的動物!由此造成了中國今天的不少的家庭與社會問題。

由此帶來的後果是,孩子的綜合品質不高,生活生存能力差,容易出現眼高手低,出現高不成低不就的人生。

根本教育,優秀品質與你同行。



家庭婚姻與孩子


中國的父母在教育上存在的問題還是比較多的,只是父母可能沒有發現。但是我們是孩子,我們自己心裡面很清楚。

1:很多父母要孩子按照他們的想法來,比如家長要求孩子去學這樣學那樣,學很多的東西,家長的心是好的想讓孩子多掌握一點才能,但是他們真正的瞭解過孩子喜歡這個嘛,他在學習這個東西的時候心裡面是怎麼想的,對所學的東西討厭不討厭。這些方面很少有家長想到的,他們只知道給孩子報那些培訓班。這樣做反而適得其反,孩子喜歡的事情可能就沒有去學,一直在學家裡面給安排的自己又不敢興趣,但是又不得不去學,只好去應付一下了。

2:總覺得自己是孩子的家長,好像地位就比孩子高很多。其實這種想法是錯的,非常不利於家長與孩子相處。會讓孩子和家長產生一定的距離。只要一旦產生了距離,那麼孩子有什麼事都不會和你說,你也不會成為孩子最信任的人。家長就應該在陪孩子玩的時候不要總拿出一副家長得架子在那兒,陪孩子玩的時候就是他的朋友,是孩子最好最信任的朋友。

3:每天都很忙,早出晚歸,有時候孩子可能幾天看不見父母,因為孩子晚上睡覺的時候父母還沒有回家,第二天孩子去上學了父母卻還在睡覺,他們可能覺得只要給孩子足夠的錢就可以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父母的關愛和錢比起來孩子會更需要父母的關愛和陪伴。現在很多家張是越來越忙,陪孩子的時間是越來越少了,導致很多孩子非常叛逆,孩子叛逆他們只會覺得是孩子的錯,他們基本上不會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其實這些問題就是出在他們的身上。

4:現在科技是越來越發展,很多家長一回家就是手機不離手,手機就像是沾在他們手上一樣,拿不下來。各自玩各自的。既然是在家裡面就少玩手機,多陪陪孩子。別讓孩子覺得手機比他重要,只要孩子有這想法的時候那麼你的教育就太失敗了。

多抽出時間陪孩子吧,趁現在孩子還沒有長大,孩子會慢慢變大的。


ZJY小張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人民群眾生活條件的大幅提高以及國家的獨生子女政策的影響,一個家庭只生一個孩子,父母接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現在的家庭越來越重視孩子的家庭教育,這是很好的一個現象,這是社會的重大進步,但同時也出現了很多問題,那麼中國父母在教育上普遍存在著哪 些問題呢。

1. 父母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沒有學習系統性的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識,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

2. 中國父母都有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思想,結果孩子的教育變成了一個家庭的比拼,購買學區房,不管子有沒有興趣,給孩子報了很多校外興趣輔導班,給孩子造成沉重的負擔,讓孩子覺得很累

3. 只重視孩子的成績,忽視孩綜合素質的培養,認為孩子只要成績好就是好孩子,其他都的無關緊要,以後走上社會自然都會了

4. 過於溺愛孩子,對孩子的愛沒有原則,讓孩子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對孩子什麼都管,包辦了孩子的一切,孩子沒有機會鍛鍊,最好孩子什麼都不會,對父母的付出看成理所當然

5. 沒有給孩子更多的陪伴,其實這是很大的誤區,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就是陪伴,特別是父親的陪伴能決定孩子的高度,而是給孩子很好的物質條件,以為這樣是愛孩子。

我是侯媽,專注親子教育。如果你在家庭教育方面有問題要諮詢,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給我私信,我會給你回覆的。


侯媽家庭教育


我認為中國父母在教育上普遍存在的問題有〈一〉現在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中國父母無原則的一味寵愛自己的孩子,成為新中國有史以來最嬌養的一代,已經達到了生在福中不知福的溫室中的鮮花。以前物質條件貪乏的年代孩子們從小就必須跟隨長輩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傳承了中華民族的吃苦耐勞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從勞動的實踐中懂得了粒粒皆辛苦的道理,而現在呢,請家長們實事求是的續寫吧!毎個人的孩子生下來僅是一塊〈鐵〉,必須千錘百煉才成鋼啊!只能享受不願吃苦的孩子長大後難以承受社會的無情的錘煉,由家中的寶貝成為大社會的負擔。〈二〉只注重智力教育化大錢去參加補習班,只想著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而實行嗔鴨式的教育,不注重家長的以身作則的道德品質的教育,安排適當的時間作體能訓練更沒有培養孩子們的自覺鍛練身體的習慣,只有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孩子才有可能成為祖國的棟樑材。家長們都有體會但你們付於實踐了嗎?!〈三〉嚴師出高徒,不配合老師的從嚴教育,隨意指責老師的善意批評與教育使老師們無法發揮他們的應有的作用。細節問題還很多不必累述,請家長們自己反思吧這樣也許更有意義!一言以蔽之,孩子們是祖國與家庭的希望,孩子們是中華民族復興大業的傳承人重任在肩,全社會特別是教育部門與孩子的家長們應該如何保證祖國繁榮富強永遠立於不敗之地,已經成為人人必須關注的重大的社會問題了!


kyju-liu


這個問題有代表性。

1:“棍棒出人才”的傳統思想根深蒂固。特別是學歷低的家長。

2:溺愛。與傳統思想相反。這些家長不知道哪學的家庭教育知識,一口一個現代化教育。學了點皮毛就班門弄斧。多發生在高學歷的年輕父母。

3:思維錯誤。過分關心孩子的成績,不重視家庭和生活。凡事以孩子成績為導向的家長,都不是好家長。望子成龍的人,最後都變成蟲。可悲呀!

總之,中國的孩子,要麼天天捱打,要麼在家做土皇帝。

做孩子的朋友,這句話沒錯,錯就錯在一千個人有一千種理解,朋友沒做成卻變成奴隸。孩奴!

建議那些不知道在哪學的偽育兒知識的家長,去看看《教與痛點》公眾號寫的文章。三到十七歲都可以看。

“教與痛點”的文章,有一點,要吐槽一下,他們口號說的是“讓家庭教育通俗易懂”,但是沒生活,沒經歷過的人,還真的不一定能看懂。

就說到這裡吧。


學生問答君


確實,當前中國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或多或少都存在問題,否則,《虎媽貓爸》這樣的電視劇也就不會那麼火了。我也試著列舉幾種,各位看官可以看看能否在裡面找到自己的影子。

一、不能給孩子平等地位。總覺得孩子小,經歷少,眼界不夠寬,判斷能力不強,還沒有能力決定自己的事情,於是父母什麼事情都替孩子來做決定,總是以一種居高臨下的態度對待孩子,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事情,常用的話是“你該怎麼怎麼樣”或者“如果你不怎麼怎麼樣就會怎麼怎麼樣”這類的話。比如給孩子報課外興趣班,父母就會給出一堆理由。事實上,這是完全站在家長自己的角度來考慮問題,至於孩子怎麼想的,反而成了次要的。

二、給孩子太多的壓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根深蒂固,自己沒有實現理想的家長,把希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即便是自己很成功的家長,也都對孩子有更高的期望。結果呢,就免不了通過自己的言行把一些本不該有的壓力傳導到孩子身上。當前的主要表現有:拿自己的人生給孩子上課,跟別人家的孩子來作比較,給孩子訂過高的目標,報過多的課外班,等等。

三、不能夠以身作則。所有的要求,都是隻針對孩子提出,家長卻我行我素。比如要求孩子早點睡覺,自己卻熬夜;要求孩子不玩手機,自己卻毫無節制;要求孩子好好學習,自己卻從來不看書不學習;要求孩子講文明懂禮貌,自己卻說髒話、亂丟東西,等等,孩子都是有樣學樣的,如果家長自己做不好,提再多的要求,也是沒有作用的。

其實,還有很多的問題,就先列舉這些吧。我自己作為家長,也有著這樣那樣的毛病,希望家長們一起反思,一起改進,也希望孩子們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挑戰寫作


缺乏性教育,這真的是普遍的問題!

回答出來面對“性”這件事情絕大多數國人是比較隱晦的,好像說出“性”這個字都是一種羞恥的事情。我們對“性”的態度需要更端正。

有調查顯示,在中國,有9.5%的女童和8%的男童都曾遭到過不同方式的性侵害,總數高達2500萬人,而且多數都是熟人作案。



無論父母多麼努力,也無法做到24小時、無縫隙貼身保護,孩子總有獨處、落單的時候,所以,教會孩子自我保護、遠離性侵害更關鍵。

猶記得初中上生物課,老師講到男生遺精、女生月經的內容時,講臺下發出同學們嗤嗤的笑聲。



今年3月初實行了好幾年的小學生性教育課本《珍愛生命—小學生性教育讀本》。被網友批:“內容太直白、尺度太大,作為一個成年人都看不下去,怎麼好讓小學生看!” 以至於一些學校將該系列讀本收回。



性教育真的太重要了!你嫌對孩子性教育太早,壞人不會嫌你的孩子太小!我們對於性的印象就是保守,不願在公開場合談論性和隱私。



但是我們現在必須認識到,性教育之所以重要不是為了我們自己。而是保護那些無辜的孩子,他們那麼小那麼可愛,來到這個世界上不是為了承受傷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