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1 如果當年在聯想倪光南擊敗了柳傳志,現在中國芯片發展會不一樣?

這是一個有太多主觀,而且假設的話題。同樣,這也是一個涉及到,道路選擇,企業發展的目標的話題。

如果當年在聯想倪光南擊敗了柳傳志,現在中國芯片發展會不一樣?

倪光南認為,聯想應該對標英特爾“芯片”技術,希望全力開展“中國芯”工程,走技術路線。而柳傳志則認為,聯想應該發揮製造成本優勢,芯片、操作系統造不如買。

最終的結果選擇很無奈倪光南,無奈出局。聯想從此走上了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道路。這就是被認為中國企業“技工貿”和“貿工技”兩條路線的爭鬥。最後,這場爭鬥以柳傳志勝出告終。1995年倪光南被解除聯想總工和董事職務,聯想ASIC芯片等項目紛紛中止。

如果當年在聯想倪光南擊敗了柳傳志,現在中國芯片發展會不一樣?

倪光南的離開,同樣使得一大批技術人員紛紛離開,從此聯想走上了,以貿易為導向的發展道路,技術性投入,大部分被迫中止。

雖然聯想在以後的發展中,快速增長,但是到現在已經後繼乏力,因為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

作為另一個反面的例子,華為在當年面對幾個國際通訊巨頭的時候,堅持技術導向。將大量資金投入到研發當中,並且一路勝出,最終成為全球最大的通訊產品提供商。

如果當年在聯想倪光南擊敗了柳傳志,現在中國芯片發展會不一樣?

如果聯想當年選擇走技術性的道路,以聯想在當年中國企業中的地位,勢必會推進,中國企業技術創新道路的發展。

為什麼,國外芯片產業,不論是從設計到製造,都在不斷的發展,是因為什麼?是因為從我們市場賺取了大量的利潤,在不斷的投入其中,實際上當年的差距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大,就是因為我們的血不斷的養活了他們,才讓他們茁壯成長。想一想每年幾千億美元來購買芯片,這樣的利潤有多少?

聯想已經自食其果,但我們還要繼續發展,多說無益。希望中國各產業,走上實力為王的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