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 投資決策:克林頓花三年時間寫自傳,到底值不值得呢?

美國前總統克林頓退休以後,業餘時間變得非常寬裕。像他這樣的名人,當然會有很多的社會活動,比如說到處做演講、寫自傳等等。

據說,克林頓每年演講可以賺1000萬美元,他的自傳《我的生活》也賣得很好,光是出版社預付給他的錢,就有200萬美元。

但是,克林頓寫這個自傳,花了3年的時間,這3年裡,他自然就沒有那麼多時間來做演講了,那麼,從投資的角度來看,克林頓寫自傳的這個行為,算不算是一筆明智的投資呢?

投資決策:克林頓花三年時間寫自傳,到底值不值得呢?

內部收益率法

說起內部收益率法,我們先來設想一個場景:假如你是一個企業的CEO,這個時候你的助手來跟你說,他有這樣一個投資的機會,他把這個投資機會的未來現金流都做好了預測,擺在你面前,現在需要你決定是不是做投資。你怎麼決定呢?

毫無疑問,你要問你的助手,我的融資成本是多少,對吧?

就相當於我在第一個模塊,已經說過了,我們股權融資、債權融資,把錢融來了以後,它是有成本的。比如你的助手說,“我的融資成本是12%”,這個時候你就需要用到內部收益率的方法去做投資決策了。

內部收益率法其實是衡量這個項目內在價值的一個數值。它不會受到市場利率等外部因素的干擾和影響。唯一能夠決定它的就是這個項目的現金流。

比如說你今天要有一個投資,比如說500萬,那麼,未來每一年你都會有一個收入,200萬等等等等。下一步,你要在算內部收益率的第一個步驟,就是要把每一個未來的現值都把它貼現,然後,用淨現值的方法,把這個公式給它寫出來。

內部收益率實際上就是要求這個淨現值恰好等於0,當這個淨現值恰好等於0的時候,我們倒推出來,分母的那個貼現率,就是我們所說的內部收益率。

所以,內部收益率一定是一個百分比。那麼,我們算出內部收益率以後,就要和我們前面提到的12%的融資成本來做對比。

如果我們的內部收益率,也就是這個項目能夠給我帶來的回報大於12%,那它就是一個好的項目。如果它給我帶來的回報,或者說內部收益率小於12%,那它就是一個壞的投資,我們應該拒絕它。

所以,在內部收益率法裡邊,我們的底線就是我們的融資成本。

投資決策:克林頓花三年時間寫自傳,到底值不值得呢?

如果你覺得剛才提到了太多的數學,這些邏輯你記不清楚,或者是這些數學你很難理解的話,沒有關係,我會在視頻的PPT裡邊給你詳細地展示。

如果你現在沒有時間,或者沒有這個精力去仔細學習這個PPT的話,那麼,關於內部收益率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點,你一定要記住,就是它是怎麼得來的——當一個項目的淨現值恰好等於0的時候,我們倒推出它的貼現率,就是這個項目的內部收益率,而內部收益率對比的底線,就是我們的融資成本。

那麼,如果我們有兩個或者是多個項目,我們怎麼根據內部收益率的方法來決定投資哪一個呢?這又回到我們前面說的基本原則。

首先,這兩個項目的內部收益率必須都要高於底線,才值得考慮。

假如說兩個項目,它的內部收益率都高於這個底線,那我們怎麼做投資決策呢?這取決於這兩個項目之間的關係。如果這兩個項目是獨立的,就像上一節課我跟你介紹的,投資A項目並不影響投資B項目,投資B項目也不影響投資A項目,只要它們的內部收益率都高於我們的底線,這兩個項目我們都可以接受,都可以進行投資。

同時,如果這兩個項目是互斥的,投資了A項目就不能投資B項目,或者投資B項目就不能投資A項目。那麼,很簡單,我們就把這兩個項目的內部收益率做一個排序,然後選擇內部收益率最高的項目就對了。

好,那麼我們來總結一下,內部收益率和淨現值法之間是一個什麼關係呢?你可以這麼理解——內部收益率等於讓淨現值恰好等於0的貼現率。

這句話聽起來似乎有點繞,我們來做一個很簡單的頭腦風暴:假如我告訴你,現在有一個項目,當它的貼現率等於15%的時候,它的淨現值是0。那麼,這個項目的內部收益率是多少呢?

你馬上就可以告訴我,是15%,這就是內部收益率和淨現值法之間的關係。

投資決策:克林頓花三年時間寫自傳,到底值不值得呢?

內部收益率法有什麼缺點?

內部收益率在現實生活當中有很多的應用,我們經常會聽說,某個VC投資,或者說某個PE投資,它的項目的內部收益率是16%、18%,它其實告訴我們的就是,這個項目能夠給我們帶來的價值。

你還記得嗎?在上一講,我曾經給你提到,美國杜克大學兩名教授,對很多的企業的CFO和CEO做過訪談,問他們最常用的方法是什麼。

有意思的是,淨現值法和內部收益率法並列第一,分別有75%左右的CEO、CFO回覆說,淨現值法和內部收益率法,都是他們最常用的投資決策方法。

但是,內部收益率法是一個非常科學的方法嗎?

總結起來,它主要有這樣三個缺點:

一,內部收益率法其實它只是一個百分比,它沒有辦法告訴你現金流的方向。

比如說你有兩個投資機會。第一個投資機會,有一個100塊錢的現金流入,在明年你有一個150塊錢的現金流出。如果你算它的內部收益率,恰好是50%。

第二個投資機會,我現在有一個現金的流出100塊錢,一年以後有一個現金的流入150塊錢,如果你算它的內部收益率,也是50%。

所以,當這兩個項目擺在你面前,如果你看內部收益率的話都是50%,你會覺得這兩個項目都一樣的好。

但是,如果你仔細來看這兩個項目的話,就會發現,其中是有奧妙的。

因為第一個項目,你想想,你現在有一個現金的流入100塊錢,明年有一個現金的流出150塊錢,相當於什麼?相當於你現在借了100塊錢,然後明年你還了150塊錢。所以,相當於你以50%的利息率來借了一個高利貸,對不對?

投資決策:克林頓花三年時間寫自傳,到底值不值得呢?

但是,第二個項目,你現在有一個現金的流出100塊錢,明年有一個現金的流入150塊錢,相當於你借給別人100塊錢,然後換得了50%高額的回報率。

所以,雖然這兩個項目它的內部收益率是一模一樣的,但是,毫無疑問,第一個項目對於你來說是非常差的投資,因為你在管別人借錢,而第二個項目是非常好的投資,因為你把錢借給了別人。

同樣的兩個項目,如果我要用淨現值法來做計算,就完全不一樣了。

假如說我現在的貼現率是10%,第一個項目它的淨現值是多少呢?是100+負150÷(1+10%),我得到的淨現值是負的36.4。而第二個項目恰恰相反,它的淨現值是-100+150÷(1+10%),它的淨現值是正的36.4。那麼,毫無疑問,第一個項目是壞的項目,我們應該否掉它,第二個項目是好的項目,我們應該接受它。

所以,通過這個例子,你就能夠看得出來,內部收益率法沒有辦法區分出我現金流的方向,都是50%,你看不出來。可是,通過NPV的方法,我們一眼就能夠看出哪一個是好的項目,哪一個是壞的項目。

第二個缺陷就是內部收益率它是一個比例,它不能告訴你真金白銀地賺了多少。

我給你舉個例子吧,比如說有兩個投資項目,一個投資項目能夠讓你賺100%的收益率,一個投資項目只能讓你賺10%的收益率,你願意投哪個?聽上去,毫無疑問我們願意投那個100%的收益率的項目,對吧?

好,那我現在再進一步告訴你,那個100%收益率的項目,投資只需要1塊錢,而那個10%的收益率的項目投資需要1萬塊錢,那你做一個簡單的計算你就知道,第一個項目其實你最多隻能賺1塊錢,但是,第二個項目你最多可以賺1000塊錢。

所以,毫無疑問,我們更喜歡第二個項目,即使第二個項目的內部收益率遠低於第一個項目。這個就是內部收益率的第二個弊端,也就是說它只是一個比例,你不能夠實實在在地算出真金白銀地賺了多少錢。

內部收益率法的第三個缺陷,就是有的時候內部收益率是不存在的,有的時候我們又會有多個內部收益率。這是為什麼呢?

投資決策:克林頓花三年時間寫自傳,到底值不值得呢?

數學我們就不多說了,你就記住一個基本的原則——我們平常看到的傳統的項目,現金流都非常的簡單,就是今天我有一個投資,也就是我有一個現金的流出,從明年以後,我每一年都會有一個現金的流入。

因為這個項目開始給我賺錢了。

所以,我今天有一個現金的流出,未來有現金的流入,這個我們管它叫做傳統型的現金流。

在傳統型的現金流裡邊,我們的內部收益率是唯一的,但是,當在非傳統的現金流的這樣的項目裡邊,我們的內部收益率可能就不是唯一的,或者可能壓根兒就不存在。

什麼是非傳統的現金流呢?就是我的現金流的方向改變了不止一次。

我舉個例子,我現在有一個現金流的淨流出做投資,然後未來兩年我賺錢了,有一個現金流的流入,但是,我忽然發現,到第三年的時候,我需要有一個追加的投資,那麼,我又有了一個現金的流出,然後第四、第五年又一個現金的流入。

也就是說,現金流改變的方向超過一次的話,那麼,我們就把它叫做非傳統的現金流。

在這種非傳統的現金流情況下,我們很可能找不到內部收益率,或者我有多個內部收益率。比如說我算出有兩個內部收益率,一個是10%,一個是20%,那我到底應該用哪個來做決策的參照呢?

這時候我們就只能夠用淨現值的方法來做這樣的決策了。

回到到頭提出的問題,克林頓花三年時間來寫這個自傳,到底值不值得呢?

那我們假設在這三年裡邊,由於他寫自傳導致了他演講的收入減少了100萬,每年減少了100萬,那我們來看看他是不是一個好的投資?如果你只算內部收益率的話,這個內部收益率是23.4%,還不錯呀,挺高的。

但是,如果我們用淨現值的方法來看,你就會發現他其實今天有一個200萬的現金的流入,但是,在未來的三年裡邊,由於他的寫作導致了他演講收入減少了100萬,就相當於未來三年它的收入是負的100萬。

假設我們的貼現率是10%,我們就可以算出它的淨現值是負的48.7萬美元。

所以,你看,其實這是一個不划算的投資。

但是,如果你只是用內部收益率來看的話,它就是一個非常划算的投資,是一個非常好的投資。所以,這就是內部收益率的一個重要的缺陷,就是它沒有辦法區分出現金的流入和流出的方向。

投資決策:克林頓花三年時間寫自傳,到底值不值得呢?

我給你總結了內部收益率法的三個不足,所以,當我們在做一個決策的時候,內部收益率法很可能會和淨現值法有衝突,這個時候,你永遠要用淨現值法來幫助你做投資的決策。

為什麼內部收益率法有這麼多的問題,但是,在實踐當中還有超過75%的CEO和CFO用它呢?

其實說句老實話,我們學術界也非常迷惑,我猜想,可能是行業習慣吧。比如說我接觸很多PE行業的基金經理,他們在做投資決策的時候,只考慮IRR,也就是內部收益率。

淨現值法是我們投資的金科玉律,哪怕你的投資經理告訴你,他這個項目的內部收益率,你也一定要追問這個項目的淨現值到底是多少,這樣才能幫助你做出最科學,也是最準確的投資判斷。

怎樣使用實物期權法?

比如說我現在要做一個早期項目的投資,或者說我現在要投資一個醫療行業,那麼,我們知道要發明一種新藥,它中間要經過非常多的步驟,要有在實驗室的實驗階段,要有臨床的第一階段、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一直到藥管局的審批階段。

這個時間非常的漫長,不確定性非常的高,我沒有辦法對未來的現金流做很準確的預測。

我在這種情況下怎麼做投資決策呢?

那麼,它的一個最常見的方法就是實物期權法。實物期權法這個名字非常的拗口,你可能都不知道什麼是期權,什麼是實物。但是,它的邏輯我一跟你說,你就明白了。什麼是實物期權法呢?

說白了,就是等待,就是觀望,就是走一步瞧一步。

那我給你舉一個例子,比如說我現在這個項目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那我怎麼做投資呢?

投資決策:克林頓花三年時間寫自傳,到底值不值得呢?

我就先做一點很小的投資,讓這個項目先運行起來,然後我走一步看一步,看到它下面運行得比較好的時候,我就再給它進行追加的投資。

如果在下一步走得不是很好,我就把這個項目徹底放棄。這個就是實物期權的方法。

現實生活當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比如說我想買一個小的企業,進行收購。

那麼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一筆錢砸過去,把這個公司買過來。但是,如果這個小的企業,它的發展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它比如說在進行一個新藥的研發,它有可能成功賺很多很多的錢,也有可能失敗虧很多很多的錢。

那麼,如果你把錢砸過去,把它買過來,如果它虧的話,那你可能損失就非常的慘重。

所以,一個更好的辦法,就是我們會看到上市公司會成立一個併購的基金。什麼意思呢?

就是我給這個小企業,先投一點錢,讓它先去運行,看看它發展得怎麼樣。如果它成功了,發展得很好,我再把它併購進來,納入到我上市公司的母體。這樣的話,我就能夠大大地增強投資的淨現值。

VC怎麼去做呢?

它一定是先給你投1000萬美元,讓你這個企業先運轉起來,先把你的團隊建立好,把你的實驗室搭建好,然後我給你設一個階段的目標,比如說兩年以後我要求你必須有正的現金流,那麼,你實現了這個很好的階段目標以後,我再給你投第二輪的投資,2000萬,或者說我再給你繼續進行下去等等。

這種分階段注資就是典型的實物期權的投資的方法。

那麼,實物期權的方法在我們現實生活當中也有非常多的運用,比如說一個企業要僱一個新的員工,從來不會一上來就跟他籤正式的合同。我們一般都會有試用期,三個月也好,六個月也罷。

那麼,有試用期的邏輯就是實物期權,因為我招來一個人,我也不知道你到底好用不好用,你努力不努力,我們就先試用一下。那麼,在試用的時候,我其實就保留了一個不把你轉正的權力。

比如說在試用期的六個月裡邊,我們發現你表現得很好,你能力很強,那我就把你轉正。如果在試用期裡邊,你表現得不好,那麼我就請你離職。其實這個就是一個典型的實物期權的方法。

用一句話來總結實物期權的核心邏輯就是等待,而等待是有價值的。那麼,說白了就是不見兔子不撒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