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 投资决策:克林顿花三年时间写自传,到底值不值得呢?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退休以后,业余时间变得非常宽裕。像他这样的名人,当然会有很多的社会活动,比如说到处做演讲、写自传等等。

据说,克林顿每年演讲可以赚1000万美元,他的自传《我的生活》也卖得很好,光是出版社预付给他的钱,就有200万美元。

但是,克林顿写这个自传,花了3年的时间,这3年里,他自然就没有那么多时间来做演讲了,那么,从投资的角度来看,克林顿写自传的这个行为,算不算是一笔明智的投资呢?

投资决策:克林顿花三年时间写自传,到底值不值得呢?

内部收益率法

说起内部收益率法,我们先来设想一个场景:假如你是一个企业的CEO,这个时候你的助手来跟你说,他有这样一个投资的机会,他把这个投资机会的未来现金流都做好了预测,摆在你面前,现在需要你决定是不是做投资。你怎么决定呢?

毫无疑问,你要问你的助手,我的融资成本是多少,对吧?

就相当于我在第一个模块,已经说过了,我们股权融资、债权融资,把钱融来了以后,它是有成本的。比如你的助手说,“我的融资成本是12%”,这个时候你就需要用到内部收益率的方法去做投资决策了。

内部收益率法其实是衡量这个项目内在价值的一个数值。它不会受到市场利率等外部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唯一能够决定它的就是这个项目的现金流。

比如说你今天要有一个投资,比如说500万,那么,未来每一年你都会有一个收入,200万等等等等。下一步,你要在算内部收益率的第一个步骤,就是要把每一个未来的现值都把它贴现,然后,用净现值的方法,把这个公式给它写出来。

内部收益率实际上就是要求这个净现值恰好等于0,当这个净现值恰好等于0的时候,我们倒推出来,分母的那个贴现率,就是我们所说的内部收益率。

所以,内部收益率一定是一个百分比。那么,我们算出内部收益率以后,就要和我们前面提到的12%的融资成本来做对比。

如果我们的内部收益率,也就是这个项目能够给我带来的回报大于12%,那它就是一个好的项目。如果它给我带来的回报,或者说内部收益率小于12%,那它就是一个坏的投资,我们应该拒绝它。

所以,在内部收益率法里边,我们的底线就是我们的融资成本。

投资决策:克林顿花三年时间写自传,到底值不值得呢?

如果你觉得刚才提到了太多的数学,这些逻辑你记不清楚,或者是这些数学你很难理解的话,没有关系,我会在视频的PPT里边给你详细地展示。

如果你现在没有时间,或者没有这个精力去仔细学习这个PPT的话,那么,关于内部收益率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点,你一定要记住,就是它是怎么得来的——当一个项目的净现值恰好等于0的时候,我们倒推出它的贴现率,就是这个项目的内部收益率,而内部收益率对比的底线,就是我们的融资成本。

那么,如果我们有两个或者是多个项目,我们怎么根据内部收益率的方法来决定投资哪一个呢?这又回到我们前面说的基本原则。

首先,这两个项目的内部收益率必须都要高于底线,才值得考虑。

假如说两个项目,它的内部收益率都高于这个底线,那我们怎么做投资决策呢?这取决于这两个项目之间的关系。如果这两个项目是独立的,就像上一节课我跟你介绍的,投资A项目并不影响投资B项目,投资B项目也不影响投资A项目,只要它们的内部收益率都高于我们的底线,这两个项目我们都可以接受,都可以进行投资。

同时,如果这两个项目是互斥的,投资了A项目就不能投资B项目,或者投资B项目就不能投资A项目。那么,很简单,我们就把这两个项目的内部收益率做一个排序,然后选择内部收益率最高的项目就对了。

好,那么我们来总结一下,内部收益率和净现值法之间是一个什么关系呢?你可以这么理解——内部收益率等于让净现值恰好等于0的贴现率。

这句话听起来似乎有点绕,我们来做一个很简单的头脑风暴:假如我告诉你,现在有一个项目,当它的贴现率等于15%的时候,它的净现值是0。那么,这个项目的内部收益率是多少呢?

你马上就可以告诉我,是15%,这就是内部收益率和净现值法之间的关系。

投资决策:克林顿花三年时间写自传,到底值不值得呢?

内部收益率法有什么缺点?

内部收益率在现实生活当中有很多的应用,我们经常会听说,某个VC投资,或者说某个PE投资,它的项目的内部收益率是16%、18%,它其实告诉我们的就是,这个项目能够给我们带来的价值。

你还记得吗?在上一讲,我曾经给你提到,美国杜克大学两名教授,对很多的企业的CFO和CEO做过访谈,问他们最常用的方法是什么。

有意思的是,净现值法和内部收益率法并列第一,分别有75%左右的CEO、CFO回复说,净现值法和内部收益率法,都是他们最常用的投资决策方法。

但是,内部收益率法是一个非常科学的方法吗?

总结起来,它主要有这样三个缺点:

一,内部收益率法其实它只是一个百分比,它没有办法告诉你现金流的方向。

比如说你有两个投资机会。第一个投资机会,有一个100块钱的现金流入,在明年你有一个150块钱的现金流出。如果你算它的内部收益率,恰好是50%。

第二个投资机会,我现在有一个现金的流出100块钱,一年以后有一个现金的流入150块钱,如果你算它的内部收益率,也是50%。

所以,当这两个项目摆在你面前,如果你看内部收益率的话都是50%,你会觉得这两个项目都一样的好。

但是,如果你仔细来看这两个项目的话,就会发现,其中是有奥妙的。

因为第一个项目,你想想,你现在有一个现金的流入100块钱,明年有一个现金的流出150块钱,相当于什么?相当于你现在借了100块钱,然后明年你还了150块钱。所以,相当于你以50%的利息率来借了一个高利贷,对不对?

投资决策:克林顿花三年时间写自传,到底值不值得呢?

但是,第二个项目,你现在有一个现金的流出100块钱,明年有一个现金的流入150块钱,相当于你借给别人100块钱,然后换得了50%高额的回报率。

所以,虽然这两个项目它的内部收益率是一模一样的,但是,毫无疑问,第一个项目对于你来说是非常差的投资,因为你在管别人借钱,而第二个项目是非常好的投资,因为你把钱借给了别人。

同样的两个项目,如果我要用净现值法来做计算,就完全不一样了。

假如说我现在的贴现率是10%,第一个项目它的净现值是多少呢?是100+负150÷(1+10%),我得到的净现值是负的36.4。而第二个项目恰恰相反,它的净现值是-100+150÷(1+10%),它的净现值是正的36.4。那么,毫无疑问,第一个项目是坏的项目,我们应该否掉它,第二个项目是好的项目,我们应该接受它。

所以,通过这个例子,你就能够看得出来,内部收益率法没有办法区分出我现金流的方向,都是50%,你看不出来。可是,通过NPV的方法,我们一眼就能够看出哪一个是好的项目,哪一个是坏的项目。

第二个缺陷就是内部收益率它是一个比例,它不能告诉你真金白银地赚了多少。

我给你举个例子吧,比如说有两个投资项目,一个投资项目能够让你赚100%的收益率,一个投资项目只能让你赚10%的收益率,你愿意投哪个?听上去,毫无疑问我们愿意投那个100%的收益率的项目,对吧?

好,那我现在再进一步告诉你,那个100%收益率的项目,投资只需要1块钱,而那个10%的收益率的项目投资需要1万块钱,那你做一个简单的计算你就知道,第一个项目其实你最多只能赚1块钱,但是,第二个项目你最多可以赚1000块钱。

所以,毫无疑问,我们更喜欢第二个项目,即使第二个项目的内部收益率远低于第一个项目。这个就是内部收益率的第二个弊端,也就是说它只是一个比例,你不能够实实在在地算出真金白银地赚了多少钱。

内部收益率法的第三个缺陷,就是有的时候内部收益率是不存在的,有的时候我们又会有多个内部收益率。这是为什么呢?

投资决策:克林顿花三年时间写自传,到底值不值得呢?

数学我们就不多说了,你就记住一个基本的原则——我们平常看到的传统的项目,现金流都非常的简单,就是今天我有一个投资,也就是我有一个现金的流出,从明年以后,我每一年都会有一个现金的流入。

因为这个项目开始给我赚钱了。

所以,我今天有一个现金的流出,未来有现金的流入,这个我们管它叫做传统型的现金流。

在传统型的现金流里边,我们的内部收益率是唯一的,但是,当在非传统的现金流的这样的项目里边,我们的内部收益率可能就不是唯一的,或者可能压根儿就不存在。

什么是非传统的现金流呢?就是我的现金流的方向改变了不止一次。

我举个例子,我现在有一个现金流的净流出做投资,然后未来两年我赚钱了,有一个现金流的流入,但是,我忽然发现,到第三年的时候,我需要有一个追加的投资,那么,我又有了一个现金的流出,然后第四、第五年又一个现金的流入。

也就是说,现金流改变的方向超过一次的话,那么,我们就把它叫做非传统的现金流。

在这种非传统的现金流情况下,我们很可能找不到内部收益率,或者我有多个内部收益率。比如说我算出有两个内部收益率,一个是10%,一个是20%,那我到底应该用哪个来做决策的参照呢?

这时候我们就只能够用净现值的方法来做这样的决策了。

回到到头提出的问题,克林顿花三年时间来写这个自传,到底值不值得呢?

那我们假设在这三年里边,由于他写自传导致了他演讲的收入减少了100万,每年减少了100万,那我们来看看他是不是一个好的投资?如果你只算内部收益率的话,这个内部收益率是23.4%,还不错呀,挺高的。

但是,如果我们用净现值的方法来看,你就会发现他其实今天有一个200万的现金的流入,但是,在未来的三年里边,由于他的写作导致了他演讲收入减少了100万,就相当于未来三年它的收入是负的100万。

假设我们的贴现率是10%,我们就可以算出它的净现值是负的48.7万美元。

所以,你看,其实这是一个不划算的投资。

但是,如果你只是用内部收益率来看的话,它就是一个非常划算的投资,是一个非常好的投资。所以,这就是内部收益率的一个重要的缺陷,就是它没有办法区分出现金的流入和流出的方向。

投资决策:克林顿花三年时间写自传,到底值不值得呢?

我给你总结了内部收益率法的三个不足,所以,当我们在做一个决策的时候,内部收益率法很可能会和净现值法有冲突,这个时候,你永远要用净现值法来帮助你做投资的决策。

为什么内部收益率法有这么多的问题,但是,在实践当中还有超过75%的CEO和CFO用它呢?

其实说句老实话,我们学术界也非常迷惑,我猜想,可能是行业习惯吧。比如说我接触很多PE行业的基金经理,他们在做投资决策的时候,只考虑IRR,也就是内部收益率。

净现值法是我们投资的金科玉律,哪怕你的投资经理告诉你,他这个项目的内部收益率,你也一定要追问这个项目的净现值到底是多少,这样才能帮助你做出最科学,也是最准确的投资判断。

怎样使用实物期权法?

比如说我现在要做一个早期项目的投资,或者说我现在要投资一个医疗行业,那么,我们知道要发明一种新药,它中间要经过非常多的步骤,要有在实验室的实验阶段,要有临床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一直到药管局的审批阶段。

这个时间非常的漫长,不确定性非常的高,我没有办法对未来的现金流做很准确的预测。

我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做投资决策呢?

那么,它的一个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实物期权法。实物期权法这个名字非常的拗口,你可能都不知道什么是期权,什么是实物。但是,它的逻辑我一跟你说,你就明白了。什么是实物期权法呢?

说白了,就是等待,就是观望,就是走一步瞧一步。

那我给你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我现在这个项目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那我怎么做投资呢?

投资决策:克林顿花三年时间写自传,到底值不值得呢?

我就先做一点很小的投资,让这个项目先运行起来,然后我走一步看一步,看到它下面运行得比较好的时候,我就再给它进行追加的投资。

如果在下一步走得不是很好,我就把这个项目彻底放弃。这个就是实物期权的方法。

现实生活当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说我想买一个小的企业,进行收购。

那么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一笔钱砸过去,把这个公司买过来。但是,如果这个小的企业,它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它比如说在进行一个新药的研发,它有可能成功赚很多很多的钱,也有可能失败亏很多很多的钱。

那么,如果你把钱砸过去,把它买过来,如果它亏的话,那你可能损失就非常的惨重。

所以,一个更好的办法,就是我们会看到上市公司会成立一个并购的基金。什么意思呢?

就是我给这个小企业,先投一点钱,让它先去运行,看看它发展得怎么样。如果它成功了,发展得很好,我再把它并购进来,纳入到我上市公司的母体。这样的话,我就能够大大地增强投资的净现值。

VC怎么去做呢?

它一定是先给你投1000万美元,让你这个企业先运转起来,先把你的团队建立好,把你的实验室搭建好,然后我给你设一个阶段的目标,比如说两年以后我要求你必须有正的现金流,那么,你实现了这个很好的阶段目标以后,我再给你投第二轮的投资,2000万,或者说我再给你继续进行下去等等。

这种分阶段注资就是典型的实物期权的投资的方法。

那么,实物期权的方法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也有非常多的运用,比如说一个企业要雇一个新的员工,从来不会一上来就跟他签正式的合同。我们一般都会有试用期,三个月也好,六个月也罢。

那么,有试用期的逻辑就是实物期权,因为我招来一个人,我也不知道你到底好用不好用,你努力不努力,我们就先试用一下。那么,在试用的时候,我其实就保留了一个不把你转正的权力。

比如说在试用期的六个月里边,我们发现你表现得很好,你能力很强,那我就把你转正。如果在试用期里边,你表现得不好,那么我就请你离职。其实这个就是一个典型的实物期权的方法。

用一句话来总结实物期权的核心逻辑就是等待,而等待是有价值的。那么,说白了就是不见兔子不撒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