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有没有必要“再平衡”投资?这样做收益更好了吗?

究竟有没有必要“再平衡”投资?这样做收益更好了吗?


上期,我们介绍了买入并持有策略,提到确定好大类资产配比,挑选好的基金,买入并持有,长期看会有不错的回报。


本期,我们在这个基础上,增加“再平衡”策略。那究竟什么是再平衡?它的价值在哪里?这样做能否有更好的收益?这就是本期要回答的问题。


一、为什么要再平衡?


先来看个故事:


小王属于“平衡型”投资者,2011年初开始投资,配了50%的股混基金、30%的债券基金、20%的货币基金。刚开始投资的几年,股市跌跌不休,股票类资产大幅缩水,而后迎来一波大牛市,最高涨到了5000点,股票类资产也因此膨胀,占比一度达到70%。可是,好景不长,股市暴跌,小王的账户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之前赚的收益大部分打了水漂。


这是没有再平衡的情况。如果是再平衡了呢?


当股市涨得好,股票类资产占比较大时,卖出部分股票类资产,买入债券类资产、现金类资产,使得资产配比恢复至初始比例。这时,即使股市大幅下跌,整个组合的风险也降低了。除了降低风险,保持风险敞口一致,可以看到,再平衡的操作其实还是变相的部分止盈


同样,当股市下跌,股票类资产占比较小时,卖出部分债券类资产、现金类资产,买入股票类资产,则是在变相地加仓


究竟有没有必要“再平衡”投资?这样做收益更好了吗?

数据来源:Wind;数据区间:2008.01.02~2020.03.05


投资是反人性的,而再平衡其实就是帮助我们越涨越抛、越跌越买,克服人性中的贪婪和恐惧。


二、再平衡包括哪些?


常见的再平衡方式有两种:


1、时间再平衡


即通过时间来重新平衡资产配置,简单说,就是每隔一个固定时间周期,把资产配比恢复至初始比例,如一年、半年、一个季度。间隔时间太短,调仓太频繁,既增加了交易费用,也没必要。


2、价格再平衡


当投资组合中各部分资产的比例,偏离目标配比的百分比超出合理波动范围后,就进行再平衡。一般,偏离度超过3%~8%就要调整了,风险偏好高、想减少调仓次数的可以到8%~12%


三、收益是否更好了?


权益类以偏股混合基金为例,固收类以债券型基金为例,假设初始配比是5:5,从2004年初开始投资,期初投入1000元。我们采取再平衡策略,看收益情况如何。


1、时间再平衡


假设每年初进行一次再平衡,截至2020年3月2日,总资产为5907.98 元,期间累计收益率490.80%,复合年化收益率11.61%(按同样的测算方法,买入并持有复合年化收益率11.01%)。


究竟有没有必要“再平衡”投资?这样做收益更好了吗?

数据来源:Wind、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数据区间:2004.01.02~2020.03.02


除了收益率,波动性和最大回撤也是要看的。再平衡后,期间最大回撤只有28.22%,年化波动率12.12%。而如果是买入并持有,最大回撤将达到43.96%,年化波动率15.83%。


2、价格再平衡


我们分别测算了持仓偏离度大于3%、5%、8%、10%、12%的几种情况,和买入并持有对比发现:


1)相比买入并持有,再平衡后的波动率和最大回撤大大降低;


2)几种价格再平衡,参数过大或过小(再平衡次数过少或过多),都不好。从近16年的数据回测看,股债5:5的搭配下,偏离度设为8%相对较好。


总结


选到好的资产,买入并长期持有,确实是个既简单又有效的策略。但同时,波动和回撤也较大,这就意味着投资者较难长期持有。再平衡策略就可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并且还可以变相的部分止盈和加仓,从而增厚收益。


两种再平衡方式,具体又是怎么做的?

另外,时间再平衡VS价格再平衡,哪个更好?|

免责条款:本文内容为基于公开资料研究完成,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审慎决策、独立承担风险。

欲知更多的精彩内容,请关注好买商学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