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我們追求的回報率?

投資:我們追求的回報率?

(一)

幹我們這行的,經常碰到一個問題。

這個問題叫:“今年收益率多少?”

從親戚到同學,從上市公司高管到一起拼車去這家上市公司調研的同行,每年會有無數人拿這個問題拷問著我。

從無數次觸及靈魂的拷問中,我總結出兩個規律

大部分人對短期收益率的概念是很敏感清晰的。

好比你說今年賺了20%:

跟我奶奶說,我奶奶會說哦喲蠻好蠻好,存銀行一年才2%;
跟我發小喪彪說,他會虎軀一震,說我投的一年8%的P2P馬上要到期了,我晚上跟我老婆商量一下;
跟我同行Michael說,他會面露輕色,說XX基金的OO年底一把滿倉電動車,幹到45%了;
要是你去營業部大戶室隨便轉轉找個人說,他會打開K線圖告訴你這個股票我兩週前啟動的時候殺進去,已經6個漲停了你說我賺了多少。

規律1:對於100萬在1年後變成多少錢這件事情,所有人都能夠1)有自己的盤算和需求以及2)基於自身所在環境做出衡量和比較。

但是

所有人都會問,今年收益率多少?

很少人會問,過去三年收益率多少?

沒有人會問,未來十年收益率多少?

規律2:對於100萬在較長的時間裡能變成多少錢這個事情,大部分人是模糊的。

只要時間稍微拉長一點比如到五年以上,他們就只能用“賺翻了”、“發財了”這樣的形容詞來描述收益。至於多少錢是“發財”,對應著什麼樣的物質等價,對應著什麼樣的年化收益率,只能用三個缺乏來回答:

缺乏感覺、缺乏尺度、缺乏想象。

其實這也正常,許多人對自己五年後的生活都無法想象,自然是無法想象五年後的財富。

基於以上這兩個規律,我覺得有必要在開始的開始釐清一件事情:長期來說,我們追求什麼樣的回報率?

(二)

小明有100萬,從1995年開始投資A股。他的投資方法是這樣的

1)在每年的第一天,在當時市場上所有可以買的股票裡挑一只,全倉買入。

2)持有到當年最後一天賣出。

3)從1995年到2016年,21年裡重複這個策略。

假設小明的選股水平和運氣,都是市場最中間的水平,因此每一年他的股票獲得的收益率,都是中位數。比如他在1995年1月1號選股的時候,市場上有255只股票,最後這255只股票這一年的收益率拉個名次,他的股票正好在第128個,每一年的情況都如此。

不考慮交易成本,請問以上方法循環操作到2016年底,小明的資金會變成多少?

我拿這個問題問過很多人,最終的結果五花八門,但接近正確答案的並沒有。

正確答案:498萬。

22年時間裡,100萬變498萬,複合收益率是7.6%。


1994年底上證指數647點,2016年底上證指數3103點,毛估估也是5倍左右的關係。小明策略比上證指數還強一些。

很多人會覺得這沒什麼,指數都已經漲五倍了,你漲五倍是應該的。

但你要知道,小明策略的本質是一個扔飛鏢隨機allin策略,這個策略能跑贏以大盤績優為成分的指數,已經充分說明了這個市場有多麼仁慈。

注:這個策略的有效性來源於特有的市場制度,從17年開始有一些扭轉的傾向。小明策略在2017年會虧損21%,使得95年至今的累計收益率低於指數。

照理說,小明策略是一個最不用動腦子,運氣和水平最中間的方法,大家都這麼用的話,應該有一半人的收益是比小明高的。

但你去拉一下20年以上的賬戶,有沒有一半人有這個收益率?

補倉割肉,高吸低拋者,比比皆是。

傾家蕩產,砍手砍腳者,不乏其人。

為什麼是這樣的結果?答案並不難,留作思考題。

投資:我們追求的回報率?


下面把假設改一下,假如小明進步了,他的運氣和水平往前挪了一點,使得他每年選的股票,可以做到市場第40%的水平,其他條件都不變。那麼這個小明策略2.0在2016年底,會變成多少資金量?

公佈答案:2271萬。

21年時間裡,100萬變2271萬,複合收益率是15.3%。

由此可見,進步是很重要的,當你的運氣和水平往前挪了10%,每年的收益率增加了將近8%。21年下來,積累的財富就是四五倍的差距。

投資:我們追求的回報率?


那麼,我們把這個假設再推到極端一些:假如小明遭遇奇緣,武林高手傳輸70年功力,打通任督二脈練成絕世神功,他選的股票每年都能夠做到全市場第10%的水平,其他條件都不變。請問,小明策略MAX在2016年底,會變成多少資金量?

答案是非常嚇人的。

556億,複合收益率64.3%。

在2016年底的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上,大概排在第12位,和雷軍差不多,比劉強東、宗慶後這幾位老闆都要高。

這意味著在21年裡,這個小明MAX只有三年是虧損的,分別是2001年虧損1%、2008年虧損35%、2011年虧損4%。而在2007年要賺352%,在2015年要賺167%。

這已經不是人,是神人,神經病一樣的人。

投資:我們追求的回報率?


簡單探討了以上三種情況後,接下來的問題是,我們要追求什麼樣的回報率?

顯然不是要做小明1.0,要做這個大家只需要自己回家練練扔飛鏢拋硬幣即可。

顯然也不是要做小明MAX,這個水平已經超出了人類的極限。

合理的追求,應該是介於小明1.0和小明MAX之間的一個狀態,可能是2.0,也可能不是。

要得到這個答案,還需要再比較一些東西。

(三)

Benchmark1:公募基金

一般來說,我是不會建議朋友去投資公募基金的。

聚義廳有大把勤奮、聰明、優秀的兄弟在公募基金,這幫傢伙可以每天工作12個小時以上,個個是人中龍鳳。

但是,這和公募基金能否取得長期好的回報,沒有很大的關係。

投資:我們追求的回報率?


比如我們用這張圖來觀察17年底倒推N年的公募基金TOP3回報率。

你去看3年期非常好,表現最好的基金遠遠跑贏大盤;

5年期也不錯,依然有30%以上的收益率;

但是,如果把尺寸再縮小一下,比如到10年,你就會發現最好的基金只有年化10%左右的回報了。

至於為什麼會這樣,原因比較複雜,相對收益、激勵問題等各種原因,可以單獨寫一個文章。

但是最根本的原因是:牛人很難在一個公募基金上給你做10年基金經理。

所以你只要知道一點:時間拉長到10年以上,最好的公募基金是趕不上小明2.0策略的。

注:樣本不含分級基金、封閉式基金。


Benchmark2:優秀大佬

那麼,如果把目光聚焦到投資人,而不是某個基金上,能不能找到牛人呢?

剛才也說了,這些人是不會在公募基金的。

所以答案是:有的,在私募基金。

國內私募現在有1萬多家,但是能拿出十年以上投資業績的,寥寥無幾。把排在前面的挑出來,一目瞭然:

投資:我們追求的回報率?


有一個在北京的大佬最厲害,十年裡複合做到了20%;

其餘幾個在上海的大佬基本都在10%-15%,以靠近15%居多;

剩下哪怕在5%-10%,也是有江湖地位的,現在出去露個臉總要給幾分面子。

小結:A股私募裡最著名的大佬,過去十年的複合回報率基本在15%-20%的區間。

注:具體名字在這裡隱去了,雖然很敬仰這些大佬,但我們不打算給人免費做廣告。起點終點選擇將會對10年期複合收益率的表現有顯著的影響。由於十年前的起點處於牛市高點,因此這一數據相較大佬們的實際投資能力會低估一些。


Benchmark3:頂尖大神

投資:我們追求的回報率?


這張圖來自於財經博主【有限次重複博弈】的微博,橫軸是投資業績年限,縱軸是與標普指數的相對收益。如果我們去追溯標普500的長期回報率,基本上共識在8%左右,大差不差,因此這個圖上的相對收益加上8%,可以視為絕對收益表現。

能在這張圖上的,都是上了封神榜的大神級基金經理,投資類教學書籍10本有8本跟他們有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查一下他們每個人的風格和特點。

在十年這個檔位上,羅傑斯、德雷克米勒都打出了20-30%的相對收益率,也就是說他們的十年期絕對收益率做到了複合30-40%的水平。而且這兩大神股票、期指、大宗、匯率什麼都幹,可以理解為是巔峰時期的羅納爾多(大羅),雖然巔峰期不長,但是技術非常全面,無所不能。

在二十年這個檔位上,依然群星璀璨,有好多大神的絕對收益率都在20-30%甚至更高的水平。不得不佩服這些大神們,能在巔峰期保持那麼久的狀態,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這個難度相當於C羅或梅西在33歲的時候還能一個賽季給你刷100個進球。

最後如果我們看右上角,基本就兩個人,萬眾敬仰的索羅斯和巴菲特。這兩個人的參數換算成絕對收益分別是【40年/25%】、【57年/20%】。這兩個人的成就已經無需我多言了,以我所知的世界上任何一項運動,都找不出能夠持續巔峰期那麼長的兩個例子來。

小結:世界上最牛的大神,在10年/20年/40年/50年的期限上,極限基本是40%、30%、25%、20%的水平。

Benchmark4:上海房價。

最後我們比較一下另一個東西,那就是房價。這始終是個繞不開的標尺。

投資:我們追求的回報率?


房價網數據庫統計了上海從2007年以來的二手房成交數據。在2007年底上海的二手房均價成交數據是16117元/平米,在2017年7月底的數據是53604元/平米。十年裡,這個數字是3.33倍的關係,平均年化是12.8%。

為了避免兩個時點上存在區域結構的不匹配,我們又去看了市中心十個區每個區的數據,十年的漲幅在3.16倍-4.66倍之間,年化是11.3%-16%之間。所以就上海房子資產本身,大致可以認為過去十年年化15%是有的。

由於大部分人買房必然加槓桿,老老實實首付30%按揭30年的話,收益率可以再做一些加強。

假設利率5%(十年前的利率高,但是有公積金加權,粗略按5%算)

算上十年裡還貸的錢,還清房子裡還剩的銀行貸款。

就你投入的首付和十年裡每個月還貸的資金而言,年化收益率是19.4%。

(四)

在經過了這四類資產的比較後,回到我們最初的問題:長期而言,我們追求什麼樣的回報率?

在股票市場上大部分人的尺度觀念裡,1-2年就叫長期。

在我們這裡的長期,起步價至少是10年。

首先,我們希望能夠給信任我們的朋友們,跑贏上海房價的機會。人家省吃儉用的血汗錢拿來支持你,如果到頭來還買不起房或者還不去買房,那我們是愧對這份信任的。信任我們的朋友,我們認為可以也應該免於受到房價焦慮的折磨。

其次,我們認為在10-20年的期限上,我們不具備做到像羅傑斯那樣收益率的能力。在40-50年的期限上,我們也不具備做到像巴菲特索羅斯那樣收益率的能力。但是,我們可以先定一個小目標,爭取在10-20年的期限上,向大神致敬一下,力爭做到他們的收益率。

所以,我們的答案是:

長期而言,我們追求的是年化25%的回報率,3年翻倍,十年翻十倍。

25%的回報率,放在我們上面的小明實驗裡,我們稱為小明3.0。

小明2.0對應的,是40%分位數的運氣和能力,年化收益率在15.4%;而小明3.0對應的,正好是30%分位數的收益率,年化收益率在25%。

1995年100萬進去,2016年1.5億出來。

再用大白話說一下:只要你每年的收益率在全市場股票收益率的前30%,就能做到這個回報。

不用上熱搜,不用衝排名,不用上CCTV2或者第一財經,只要前30%就可。聽起來也不是很難,是不是?

不難的話,你試試看。

投資:我們追求的回報率?


之所以我們要去把這個收益率放在全市場做小明實驗,是為了釐定一個相對位置。

因為當你把要求的回報率確定下來以後,由此會衍生出來一整套的體系。

配置上,倉位在一個時點上怎麼分配,在一段時間內怎麼分佈;標的上,怎麼選股、怎麼買怎麼賣;心理層面上,怎麼面對自己情緒和潛意識,怎麼錨定自己和市場的相對位置;更細層面上,怎麼蒐集信息過濾信息處理信息,甚至一天的時間應該分配到什麼工作上;

這些我們以後有時間都會寫專題。

所以的這些細節,最後都為了打磨成一個嚴密的機器和體系,而這個體系是為了服務於最原始的核心目標:

長期複合25%的回報率

是為序篇,與諸位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