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並不是對認知的變現!

投資的本質是認知的變現,最近發現這句話成了一句公認的真理。我們不能否認只有做能力圈以內的事情才有可能成功,但是對於投資來說,對不起!投資盈利或者成功的本質並不完全是對於認知的變現。

我們聽說過投資的傳奇人物:從索羅斯、羅傑斯、巴菲特,到但斌、王亞偉、葛衛東。也聽說過創業英雄:喬布斯、比爾·蓋茨、扎克伯格,馬雲、馬化騰……


然而不管是投資還是創業,成功的概率只有5%,甚至更低。而能夠成功的那些投資人,創業者,無疑都是極有天賦的人。如果你覺得自己不是那5%的成功者,那麼就沒可能實現夢想獲得成功嗎?


生活中,我們聽到過或看見過太多這樣的例子:


有的人沒什麼文化,恰好自己家的土方被拆遷,分了幾套房,一下子就成了大富豪。

有的人,沒什麼能力,但因為一開始就加入了後的創業團隊,現在也混得風生水起。

還有人,雖然什麼都不懂,但就是跟著別人買了幾個比特幣,短短几個月就實現了財務自由。

有時候,你可能還挺不服氣的:憑什麼我這麼努力,這麼聰明,這麼善良,但混得還不如那些遊手好閒,走了大運的人呢?


以上這些都或多或少有運氣的成分,這部分人所獲得的收益早已大幅度超過了他們的認知範圍。

投資,並不是對認知的變現!

9月26日,海底撈在港交所上市,市值突破千億。而作為海底撈最早的員工之一,從服務員一步一步做起的楊麗娟也因海底撈的成功上市身家暴漲至30億元。


是的,你沒有看錯,她並不是海底撈創始人,但卻是跟張勇一起奮鬥的最早的員工之一。


1994年海底撈正式創辦,1995年1月1日,17歲的簡陽當地姑娘就加入海底撈從服務員做起,成為海底撈最早的員工之一。


她是楊麗娟。

投資,並不是對認知的變現!


伴隨著海底撈的快速發展,勤奮的老員工楊麗娟逐漸受到重用。


1997年6月,辛苦打拼了兩年多的楊麗娟被提拔為四川海底撈經理。2001年,她又作為核心員工在四川海底撈註冊登記時成為十大原始出資人之一,出資比為0.2%,出資額度約為25萬元。


2014年前後,張勇向楊利娟、苟軼群、袁華強、陳勇和楊賓等5位海底撈老員工發放股權。忠誠的“悍將”楊麗娟也因此成為集團董事,持股3.68%。


按照海底撈上市的828億元市值計算,楊麗娟所持股份價值約30億元。


那麼楊麗娟在加入海底撈當服務員的時候,課程認知到自己未來會有這樣的身家?在每一次不為獵頭提出的高薪所打動時是否認知到未來有更廣闊的的發展空間呢?



假如投資是對認知的變現,對於投資的標的你會認知到一倍的收益,然而未來此投資標的確有百倍的收益,對於自身認知之外的收益,我們就要放棄而不去賺嗎?


而且,認知是會變的,當有一些顛覆期初認知的事情發生時,我們又如何做到不動搖呢?


有這樣的例子:某人在購入某上市公司股票後,因一些事情鋃鐺入獄,然而等他出來的時候卻發現他買的股票取得的收益遠遠超出他的想象,如果他一直跟進操作可能早早的就兌現了而錯失後面的大部分利潤。

投資,並不是對認知的變現!

雷軍說“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而如果你沒選對方向,雖然很努力,但依然可能收效甚微。

不論是投資還是做事情,自己的認知是一方面,還要有大環境的配合,方向對了之後就要堅持,坦然,面對諸多誘惑時能妥善拒絕,才會有真正的投資的成功,而不是依賴自身認知,突破認知的侷限性才是投資成功與變現的根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