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如何泡一杯好茶?

lingzisea


如何泡一杯好茶?看似簡單,實則不然,關鍵是對“好茶”的判斷。竊以為,對的時間,對的地點,和對的人,持對的情緒,哪怕是杯白開水大概都能喝出無盡的興致,正所謂“茶”逢知己千杯少啊!

當然,一些剛剛開始喜歡喝茶的朋友,最初一定是會有“如何泡一杯好茶”這樣的疑問的,我覺得可以從4個方面去做一些,你會發現“泡一杯好茶”其實倒也不算難事。

其一,茶葉好。一份好茶葉未必一定會泡出好茶,但一杯好茶一定是好茶葉,您細品,是不是很好理解。茶葉當然是“一杯好茶”的關鍵啊!至於什麼樣的茶葉是好的茶葉,這個可以另開一題了,這裡暫且不細表了。茶葉選好後,投茶量是關鍵,投茶量又與泡茶的器具有關。就一般的工夫茶具或家用的茶壺來說,紅茶綠茶一般一次5g,烏龍茶一般一次8g,當然,投茶量的多少也與各人的飲茶習慣有關。

其二,水要好。所謂“水為茶之母”,說的就是泡茶的水對於“一杯好茶”的重要性。至於什麼樣的水是好水,我就不把古人那一套評水的理論什麼“清活輕甘冽”搬出來唬人了,大家可以百度自行了解。通常情況下,泉水>江湖水>井水>自來水,活水>死水,而以鄙人的經驗來說,農夫山泉就很好啦(客觀事實,不是廣告)

關於水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水溫。水溫對於“泡一杯好茶”同樣重要。一般情況下,烏龍茶,黑茶(包括普洱)需要沸水直衝,黑茶(包括普洱)其實煮起來要比泡的好喝,還有老白茶。綠茶一般水溫80℃左右,紅茶90℃。這裡要注意一點的是,水溫80℃並不是水燒到80℃就可以了,而是要燒開了涼到這個溫度。當然也不需要拿溫度計去量啦,這裡有個小經驗可以分享下,一壺開水倒到一個玻璃杯子裡,通常情況40秒左右就可以降到90度左右,1分鐘可以降到85度左右,大家有興趣的可以測試一下。

“泡一杯好茶”第三個因素,茶具合適。注意,茶具並不是貴就是好,要跟茶對應才是真的好。一般泡綠茶都用高筒玻璃杯,這是因為綠茶除了喝,沖泡過程看茶葉在水中慢慢舒展也是一種美。除了綠茶,其他種類的茶在沖泡過程中最好做到茶、水分離,也就是別把茶一直在水裡泡著,掌握了這個大前提再來選擇茶具,這方面見仁見智,按照個人經驗來說,蓋碗可以泡所有,烏龍茶適合紫砂壺,細高造型的除外;材質來說,瓷器全適用,黑茶適合陶器,玻璃壺好看不好清,銀器就只煮水吧。

“泡一杯好茶”最後一點,環境,也包括情緒,心情等等這些內外條件。試想下,趕大集的路邊,你剛剛輔導完孩子作業氣的半死,出門不小心還吧把車蹭了,這時候再好的茶也不好喝吧……恬淡心境,幽靜雅室才是泡一杯好茶的最先決條件吧!

一家之言,若有貽笑大方處,歡迎指教!





七盞先生


想要泡一杯香甜醇厚、滋養身心的好茶,是一個需要熟練的過程。掌握一些方法很有必要。

一,選茶


《黃帝內經》雲:“正氣存內,邪不可幹”,天然無汙染的茶,才能衝出天然、本色、本味,才是我們要喝的茶。

二、選器


器為茶之父,好茶、好器、好環境,帶來身體和靈魂的雙重感受,適合的茶具讓茶綻放光彩。

選合適的器,常用的泡茶器具有金壺、銀壺、紫砂壺、瓷壺、蓋碗等;

金有靜心安神之效,純銀鍍金壺有延展性好、穩定性高等特點,可用來沖泡各類茶品。

銀導熱性強,有殺菌消毒的功效。銀壺煮水有淨化水質、防腐保鮮的作用;銀壺不吸收雜味,泡茶時潔而不染,可用來沖泡各類茶品,茶湯口感甘甜。

紫砂壺泡茶既不奪茶香氣,也沒有熟湯氣,使茶葉的芳香很好地發揮出來,適合用來沖泡普洱、紅茶和烏龍茶等;

瓷壺素色典雅,反映茶湯色澤,導熱性和保溫性適中,可沖泡白茶、紅茶等;

蓋碗上有蓋、下有託,中有碗,又稱“三才碗”、具有不吸味、導熱快等優點,可沖泡白茶、鐵觀音和綠茶等。

三、煮水

水為茶之母,茶事以一壺清水的沸騰為開端。好茶配好水,發揮茶的清香甘醇。

煮水泡茶,唐代陸羽的《茶經》中關於煮水沸騰的記載:一沸:當水如魚目,微微有聲時,可用來沖泡綠茶、白茶;二沸:緣邊如湧泉連珠;三沸:勢若奔濤、騰波鼓浪。可用來沖泡烏龍和普洱。

四、沖泡方法

各種茶類茶性不同,用適合的沖泡方法,才能泡出最美的味道。

綠茶:不能破壞它的鮮

綠茶屬不發酵茶,如珠峰聖茶等,茶葉原料嫩度很大,茶湯口感清香淡雅。沖泡時,重在保持鮮美的口感和鮮嫩的顏色。溫度過高,會導致維生素C和多酚類等物質被破壞,鮮爽感下降,色澤也會變暗。用80—85℃的水將茶葉浸潤,讓茶葉舒展,內含物質釋放,注意現泡現喝,快速出湯。

紅茶:小心燜出酸澀味

紅茶是全發酵茶,如紅玉紅茶、觀音紅茶等。高水溫浸泡能夠促進其中有益成分溶出,最好用剛煮沸的水泡紅茶(如茶葉細嫩,可降低水溫),不宜燜泡,注水後需儘快出湯。紅茶特有口感兼容性,茶友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加奶、果汁等其他添加物,別有一番滋味。

普洱:醒茶醒得好成功一半

普洱和黑茶在後發酵和儲存的過程中,難免會產生一些倉儲的氣味。緊壓的茶,在飲用之前先解塊,放於通風乾燥處散幾天,再放進透氣的茶罐中儲存一到兩個月醒茶。沖泡時用沸水,使茶葉舒展,利於茶香的散發。沖泡時第一泡可先潤一下,讓緊壓茶充分展開,但要快速出湯,避免丟失太多內含物質。

烏龍茶:重在高香韻味

烏龍茶是半發酵茶,如武夷巖茶、貴妃烏龍等。宜用沸水沖泡,溫度高,茶香易發,滋味也醇,如水溫偏低,茶會顯得淡而無味。沖泡烏龍茶可以用沸水淋壺增溫,使壺中的水保持在較高的水平,易於茶香的散發和茶湯的出味。沖泡烏龍講究高衝低斟,顆粒形烏龍茶沖泡時,等茶葉舒展後快速出湯。

白茶:注意區分老嫩

白茶的原料等級一般按照採摘的嫩度分為白毫銀針、白牡丹和壽眉。為了保持其鮮甜純爽的口感,故沖泡時需快速出湯,茶味浸出,則可飲用。白茶輕發酵,越存越香,5年以上的老白茶可蒸煮。

一片樹葉,落入水中,改變了水的味道,從此有了茶。泡茶的關鍵是自然、快樂,在凡塵俗事中保持一顆平靜友愛的心,以茶為媒真心相對。品茶之珍貴在於返璞歸真。選擇好的茶品,掌握其特性,泡一杯清香甘醇的好茶。


八千深海藍


我認為要泡好一杯好茶第一是茶水比例,第二是泡茶的水溫、第三是浸泡時間。

1.茶水比,茶與水的比例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一杯茶的口感。一般情況下,綠茶的茶水比是1克:50毫升;紅茶的茶水比在1克:25毫升;烏龍茶水比在1克:15毫升左右。

實際可以根據茶葉的量來適當更改比重

茶湯的滋味與茶水的溫度和水也有密切關係,所以水溫也是因素之一。

2.水溫,一旦水溫過高,泡出的苦味物質會偏多。紅茶一般要求水溫在90~95℃;

烏龍茶、黑茶要求100℃;白茶要求95~100℃。

3.浸泡時間,浸泡時間越長,茶湯越濃,反之越淡。因此我們可以根據個人的喜好來定。

一般來說

●看外形:形狀越緊實的,浸泡時間越長,越鬆散的浸泡時間越短。

●看老嫩:茶葉越粗老的,浸泡時間越長,越細嫩的,浸泡時間越短。

●看茶類:發酵度越低的浸泡時間越長(例如綠茶、白茶),越高則浸泡時間越短(例如紅茶、熟普)。

這些均指的是茶葉頭兩泡的浸泡時長,之後的浸泡時間可根據個人口味適時延長5-10s後再出湯。

不過萬變不離其宗。泡茶時,在“茶水比、水溫、浸泡時間”這三點的基礎上,再根據自己的喜好來調整泡法,會更易探尋到自己心儀的茶滋味。


警訊丨


這個問題問得太廣泛了。

不同的茶有不同的泡法,而茶大致分為青茶,熟茶,半熟茶,熟茶也就是發酵過的,如烏龍、鐵觀音、普洱茶等等,而青茶就太多了,如龍井、信陽毛尖、雲霧茶等等。每一種茶都有不同的泡法,總體以壺泡為多,綠茶以杯泡為多。

就拿龍井來說,就有上投、中投、下投三法,備透明玻璃杯(200ml)、龍井山泉水,先用溫水暖杯,再倒入適量開水,留口1.5公分,從上面投入龍井茶5克,靜待龍井茶一片一片下沉,猶如青龍戲水,高低沉浮,首尾相連,婀娜多姿,甚是好看,就算你己被清香誘,卻不捨,這就是上投法。

而中投法是先加三分之一的水,再投入龍井茶,待葉展開後再注滿開水,青翠的茶葉隨水翻升,顯示出出另一番情景。

下投法就要用瓷蓋杯了,同樣要先溫杯,然後加入十分之一龍泉水,投入龍井茶,拿起瓷杯輕輕晃動,使茶葉完全溼潤,茶葉天然舒展,再加九分開水,待溶出茶湯後,用杯蓋撥動茶湯使茶味均勻,然後倒入小瓷杯品飲,其味無窮。

一茶一法,方得甘味,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多多學習,謝謝!


鷹眼觀書


一、水。水不好,的確非常影響茶的口感,曾帶著自己做的茶去親戚家喝,自來水燒開泡的茶,茶湯呈現鹹菜湯的顏色,味道就別提了,茶湯擱一會表面還會浮一層亮油一樣的。同樣的茶在單位用農夫或者虎跑水,在家用山泉水泡著喝,味道就正了。梅家塢有幾處泉水,村外的人也經常來取水。我母親一定要泉水泡茶,且煮水的壺不要鐵的,為此去買水壺特意帶了磁鐵去驗證,也不知道科學否,她說喝起來不一樣。

二、茶杯。杯子覺得各人所愛,紫砂壺、瓷碗、玻璃杯都用過。覺得這三個好像沒太大影響茶的口感,也可能我味覺遲鈍。家裡玻璃杯主要是客人來買茶用,要看茶葉的形狀顏色方便。春天家裡每天有新炒制好的新茶,因為山頭和採摘批次以及炒制火候的不同,為了給朋友準確推薦,我專用個瓷碗喝茶。碗的好處是,看湯色不會容易像玻璃杯那樣受周圍桌面等顏色的影響;其次,用壺注水的時候水流沏在碗邊點,可以看見水在碗裡打轉,茶葉也跟著轉,很好玩;再者,是我感覺大口碗泡龍井茶因為表面大,水溫降的快,沏好一會兒,茶湯即可以慢慢小口的喝不至於燙嘴,這樣茶葉裡面的滋味滲出不多,味道不澀不淡剛好。至於保溫杯什麼的,或者密封玻璃瓶也好,燜泡的茶味道都太濃澀了只能解渴,好味道真說不上。

三、水溫。我都喜歡燒好沸騰的水沏泡,用我的敞口碗。在我們村裡,我家也好,鄰居也好,都喜歡沸騰的水沏泡。茶農更喜歡燙點然後一小口一小口吸著喝。這個可能跟茶藝師培訓那些書上寫的綠茶水溫85度相差比較大的一個地方。有些人說,好的茶葉太嫩,所以要85°水。但是我自己比較過,家裡茶葉一開採我就開始喝,也是覺得沸騰的水沏泡好喝。至於書上為什麼寫85°,可能要請教專家,那樣寫總有它的道理的。

四、續水。覺得這個有必要說下。從小我們茶人的後代都曉得,西湖龍井第二杯滋味更好。但是小時候喝茶都為了解渴,每次看見茶一飲而盡,從來沒覺得第二杯好喝過。後來阿太奪過我快要喝乾的茶杯,說,你這樣喝,後面的茶還怎麼喝?阿太說,杯裡的茶喝到茶湯和杯裡茶葉齊平,就不能再喝,要續水了。但是綠茶,一般茶葉這樣泡三杯後,基本上也沒什麼味道了。有些人說一杯茶喝一天,那後面幾泡估計就是開水味道了。

五,號外號外。這幾年喝過好多茶,有名無名,貴的便宜的,中原大地的茶數不勝數,好茶到處都有。喝的越多越是隻愛自己家的西湖龍井,因為口感自小養成,很難改變。有人常問我喝什麼茶好,我想,喝下去讓你舒服的茶就是好的。


胡鬧兒扯閒篇兒


其實這是一個涉及到 整個茶文化的大標題,涉及到茶文化的方方面面,在這裡無法全面解析,只能從辦公室泡茶的角度簡單聊聊“如何在辦公室泡好一杯茶”。

1、選茶

春季,雨水充足,空氣潮溼,一年中溫度最宜人的季節,也是許多綠茶剛剛上市的時候,這個時候的綠茶喝起來口感最純正,香味更濃。而綠茶又具有:提神清心、生津止渴、降火明目、止痢除溼之功效,特別適合春季飲用。

夏季:氣溫較高,是人體去溼氣的最好時間所以要飲用菊花茶,雙花茶、荷葉茶 、白茶、蓮子茶等去溼氣去火氣的茶葉。

秋冬季節:氣溫逐漸降低,需要飲用紅茶、普爾、黑茶等發酵茶,用於養胃保肝護腎等

2、選壺

選壺的標準是根據所喝茶葉種類來做決定的,如果喝綠茶,就用普通的紫砂壺炮製就可以了,如果要喝發酵茶,就一定要選擇可以煮茶的茶壺,因為發酵茶不煮根本不能釋放出茶葉內的營養元素。所以,喝什麼茶,選什麼壺。

3、選水

其實按照茶葉的特性,只有用正宗的山泉水才能煮出茶的最原始的味道。但是現實中我們只有兩種水,自來水,礦泉水(桶裝水),由於自來水還有較濃厚的化學淨水劑味問道,不宜泡茶使用。所以,只能選擇童裝礦泉水作為泡茶用水。

茶、壺、水,選好以後,接下來就要掌握茶水的溫度,根據不同的茶葉決定水的溫度。

如果泡綠茶,溫度控制在95度左右,不可太高太低。太高了,茶葉炮熟了,失去口感。太低了泡不出味道,沒有口感。

做到以上幾點,如果再加上一套精美的餐具,我相信在辦公室也能泡出一壺上乘的好茶。

以上是我個人觀點,僅供參考,如有更好的方法,希望多交流。


牛哥解讀


如果我們同意,茶席的本意之一在於用合乎邏輯的美感引導有緣的心緒,那麼沏茶者的“心手相印”對於茶事而言就有著非同凡響的意義在了。這裡的心,代表沏茶者對於茶的理解和認知。這裡的手,代表沏茶者對於茶的態度和尊重。

民間關於沏茶的認知描述,我最認可的是“天平”之說:天平的左端是“茶”;右端的是“茶具”、“水”、“泡茶環境”;支點則是沏茶的人。在所泡的“茶”固定後,選擇相應的“茶具”與“水”,在特定的泡茶“環境”(包括茶席的背景和品茶人)下,沏茶人通過對泡茶手法和心法的調整,使得茶湯展現出合乎邏輯的美感平衡。

顯然,這裡關於沏茶的原則範疇很廣,本文只是關注作為天平支點的沏茶人。因為“邏輯”從來境由心生,“美感”從來一葉定心。沏茶者的“手法”和“心法”才是茶事的關鍵所在!

手法原則

器具的拿捏:理解是第一要素,順手是第二要素,雅緻是第三要素。器具的使用,貴在理解。懂得它們的特性和製作的目的是駕馭好一款茶器的前提;不同茶器因為不同的用途和使用方向,勢必存在不同的拿捏方式和態度。一般而言,良好的使用方法離不開順手、平衡與穩當的原則;關於雅緻,跟“美感”有關,美感的氤氳跟人的心理有關,心理的反應跟習慣、經驗和沏茶者的修為有關。簡單而言,得心應手、大方自信者美。

動作的快慢:沏茶入水,有“衝”和“泡”兩種。將水直接擊打茶葉,快速入水,使茶葉在水中翻滾,謂之“沖茶”。沖茶意在激發茶氣,張揚香氣;慢速入水,讓水柱經過蓋碗內壁慢慢進入蓋碗中,不直接衝到茶葉上,基本不會使茶葉翻滾,謂之“泡茶”。泡茶意在均勻出湯,持續穩定。持續穩定的關鍵在於養茶膽。由於“泡茶”從入水開始就不讓水柱直接打在茶葉上面,當茶葉慢慢泡開時,會形成完整的團狀,此即茶膽。茶膽的作用是使浸泡的茶葉成為一個整體,這樣適於均勻釋放滋味,使等量的茶葉更加耐泡。出水方面:出水猛茶湯相對粗重,出水細茶湯相對柔和。

水溫的把握:高溫,多酚類物質容易浸出;低溫,水溶性糖物質容易浸出。任何茶類以高溫沖泡,香氣都會相對濃郁而高揚,但同時滋味也會濃重,刺激增強。因此,茶葉選材越細嫩應相應減低水溫,越粗老則應增加水溫。對黑茶而言,年份越久遠的茶也要高溫保持。

投量的感知:“茶重則味苦香沉,水勝則色清氣寡”。意思是投茶過量,滋味會濃重,香氣反而下沉而不顯了;投茶太少,滋味淡薄,香氣飄而無垠。至於投量的標準,不同的茶類有不同的約定,不同器具也有不同的要求。

心法原則

大凡有經驗的茶人都有這樣的體驗,沏茶前的靜心是非常利於泡茶的。如果在沏茶的過程中都能夠維持較好的安靜狀態,那麼整道茶都會沏得很好。這就是定心的法則。對於定心的原則,可以分三步來入境。

第一步:備具靜心。端正姿態,思考沖泡目的,設計沖泡流程、以及所需手法;

第二步:正式沖泡。泡茶過程細分為每一道茶,即從沏茶者準備拿起熱水壺開始,入水、靜置、出湯、分茶直至端杯品飲為一個段落。期間,沏茶者應專注在每個動作和手法上,且每個動作手法都應按照之前設計做到位;

第三步:思考總結。沏茶結束後,沏茶者應一個人安靜地回想沏茶的整個過程,思考是否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同時總結不足之處,在下一次沖泡時改進。

顯然,無論是上面的“手法”還是“心法”,對於沏好茶而言,多練習實踐是第一基礎。養成欣賞美的眼力是第二基礎。

具備了這兩個基礎,自我昇華的要點,就在於古人云“成為心之師,莫以心為師。”的道理上了:既要切忌盲目自大、固執己見,又不要丟失自我主見和創意。



野境茶品鑑


我老家有一位朋友泡得一手好茶🍵,他曾經因為肥胖三高問題,轉而吃素食,並開了個素食館,一樓喝茶,二樓素食。

我每回回去,定要去他那裡曰“討杯茶喝”[笑]。坐定,取壺,接水,燒水,言不多,輕語。

取茶葉,定坐,準備泡茶。

陳茶或者緊壓型茶沖泡前醒茶,泡前醒茶即把緊壓型茶整個撬開,先通風通氣放置大概一個星期左右備用。

散茶或者新茶沖泡時醒茶(亦叫洗茶)。

泡時洗茶,熟茶陳年茶一般是用90多度的熱水加入10秒左右倒掉,泡茶新茶一般是用90多度的熱水加入即入即出1到2次。

如此這般,茶杯7分滿(倒茶七分),請茶,品茶,話聊家常,評說天下事,幸甚!


君子之言


泡茶主要要掌握好茶葉的用量和水的溫度,才能使茶的味道更好。

  茶葉的用量,有“細茶粗吃,粗茶細吃”之說。一般來說,細嫩之茶含茶汁較少,沖泡時要多放一點;粗茶含茶汁多,要少放些。以250毫升一杯水為計,一般茶葉可放3~5克,而烏龍茶等精細茶應放8克左右。

  沖泡茶葉的水溫,要看水的質量和茶葉的等級。如果水質較好,燒開即可泡茶,過沸會損失水中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使茶湯失去香味;若水質不佳,就要多煮一會兒,使雜質沉澱。俗話說:“老茶宜沏,嫩茶宜泡。”所謂沏,就是用剛燒開的水;所謂泡,就是用熱水瓶中的水。從科學的角度來講,用溼度很高的水沏茶,會破壞茶葉中的維生素C,但水溼過低又不易使茶葉香味溢出。為兩全其美,品飲高級、細嫩的綠茶,水溫最好是80~90℃。特別嫩的茶,泡茶時水溫還可以再低一些。其他中低檔茶,可用100℃的滾水沖泡。至於紅茶、花茶,則宜用剛煮沸的水沖泡,並加以杯蓋,以免釋放香味。

  茶和水的比例,一般是3~4克幹茶,加200~250毫升的開水,泡3~4分鐘後慢慢品飲為好。高檔茶一次沖泡 過多,會影響茶清幽、淡遠的真味;低檔的用量過多,苦味較重,難以入口。總之,泡茶頗有學問。只有細心揣摸,反覆實踐,才能享受到茶的芬芳和甘醇.


國際文化知識分享阿飛


怎麼才能泡出一杯香氣盎然的茶呢?其實業餘的方式很簡單隻要注意。

泡茶使用的茶碗是必須的,至於那些日常使用保溫杯的就省省吧 你也就適應那種味道了,好的壞的茶對於保溫杯泡茶也就是一個味道了,茶碗 公道杯 品茶杯這些是必須的,網上有很多便於攜帶的三件套 四件套也是非常方便的,泡茶之前茶碗先用開水過一遍倒掉我們講第一步溫杯,然後取適量茶放入茶碗搖出茶香,第二步加100度的水(這裡注意下不同茶葉選擇不同水溫,巖茶 紅茶 普洱選100度沸水山泉水為佳,綠茶85度左右)注入茶碗 剛淹過茶葉為好,然後快速倒掉(醒茶也叫洗茶10秒左右為好),下面才進入第一泡,沸水注入,蓋好茶碗蓋子10-15秒 出湯,進公道杯(尤其注意出湯時候一定要把水出盡,不要留湯坐杯)下面依次按照步驟進行,這樣一杯香氣盎然的茶就好了,不管懂不懂茶的人喝,味道都非常好,不會出現苦澀,喝不下的狀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