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初一的孩子,手機收回來嗎?管理嚴怕傷感情,不管又不行。咋辦?

天蠍築盛


把手機收回來怕傷感情,這就是很多父母典型的溺愛心理,從而導致孩子形成沒有約束我行我素的放縱心理!而初中生玩手機所帶來的後果也是顯而易見的①傷害孩子的視力②遊戲中的打打殺殺潛移默化讓孩子性格暴躁失去理智有了暴力傾向③遊戲帶走孩子的學業,導致學業荒廢連一個普通高中都考不上!我在頭條中回答的這個問題,初一學生不喜歡學習,只喜歡玩手機

因此家長一定要採取措施制止孩子毫無約束玩手機的行為。

第一步:家長不能溺愛孩子,要對孩子玩手機進行約法三章。

孩子之所以能沉迷於遊戲之中形成網癮根本的原因還是家長一次又一次無底線的滿足孩子玩手機造成的,作為家長應該清楚地知道,手機遊戲對孩子的誘惑力是巨大的,我們很多成人都抵禦不了遊戲的誘惑,更何況是這些心智尚不成熟,好奇心又特別強的孩子呢?所以家長不能對孩子提出來要玩手機的要求有求必應,顯而易見手機會傷害孩子的視力,同時手機中的打打殺殺讓很多孩子性格開始變得很暴躁在遊戲中對罵失去理智,有的孩子罵家長,有的孩子還對家長動手。比如下圖中這位初中生每天回到家不寫作業要玩手機,對媽媽的勸阻置之不理,經常還要說髒話

因此家長一定要限制孩子玩手機的時間,更不能給孩子配備智能手機,約法三章不能讓孩子每天都玩手機,只有在星期六作業寫完的情況下,可以適當的玩一個小時左右的手機,詳細規劃下圖所示

第二步:家長要告訴孩子手機遊戲隨時隨地都可以玩,但中考的機會和學習的機會只有一次。

多年來我告誡這些不努力學習的初中生,做為初中生最大的任務是考上高中而不是玩遊戲,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初中三年只給你們一次學習的機會和一次中考的機會,所以一旦中考落榜,那麼你將無法進入高中繼續上學,到頭來只能是自己後悔,父母傷心,全家難過,在此建議家長也讓家中玩遊戲不學習的初中生好好看看下圖中的對話

第三步:父母把你帶到這個世界上最大的責任是培養你人生自立的能力,而不是培養你玩遊戲的能力。

孩子為什麼會不計後果、不顧全程、無拘無束的去玩遊戲呢?最根本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對自己的前途沒有責任感,他們對目前的生活感到特別滿足,總認為自己一直可以過這種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應有盡有、無憂無慮的生活,所以他們迷失了方向成為了一個長不大的巨嬰貪圖享受,貪圖玩耍,因此作為家長一定要告訴孩子,父母不可能養活你一輩子,在這個世界上除了陽光和空氣是免費的可以不勞而獲,其他的一切都需要你的能力才可以獲取。

而這個能力來自於你的努力學習,考上高中,考上大學去學一門專業知識,畢業以後找一份理想的工作才能做到工作自立。最終實現離開父母以後做到人生自立,所以能讓你生存下去的是你的學習而不是遊戲,因此家長要用《三個自立教育法》來指引孩子的思維和行為。

讓孩子明白能讓自己生存下去的是學習而不是遊戲,遊戲只會帶走自己的青春,帶走自己的知識,帶走自己的前程,帶走自己的生存能力。

以上內容和圖片選摘自《贏在終點家庭教育實操手冊》,只為幫助家長用正確的方法教育引導孩子。


家庭教育感悟


“初一的孩子,手機收回來嗎?管理嚴怕傷感情,不管又不行,怎麼辦?”

情況和我弟弟的基本一樣,我上初二的弟弟玩手機、遊戲到一種痴迷的地步,我在家那幾天實在看不下去,在和弟弟好好的講之後,他還是照樣從早上起來就開始拿著手機不離手到晚上睡覺,終於我嚴厲的將弟弟的手機摔了(這個做法不建議採取),從那天開始弟弟就不再理我了,但是我不後悔自己的做法,因為這只是一時的傷感情,但是玩手機給孩子帶來的是很大的傷害,不管是身心上還是學習上都會受到影響。

先嚐試和孩子講道理,規定一天玩手機的時間只能是一個小時或者多長時間

在對待孩子玩手機、遊戲的這件事情上,作為家長我們可以先和孩子好好的講道理,說明過長時間的玩手機和遊戲是對自己身體不好的,會造成視力的下降,並且會使得自己對其他的事情不感興趣,尤其是學習。

同時也告訴孩子,說明不是不讓孩子玩手機和遊戲,只是做什麼事情都需要有個度,在玩手機遊戲這個事情上我們要有個時間限制,不能說一天到晚都在拿著手機玩。

跟孩子商量好可以玩手機的時間段,互相都不要失言。

如果說好好的給孩子商量不行,該嚴厲的時候,作為家長一定要狠下心

在孩子的教育方式上,我之前一直建議的是採取溫和的教育方式,但是如果說在我們好好的和孩子講道理,孩子還是一如既往的不聽話,那麼作為家長我們是可以改變教育的方式的。

也就是說,應該嚴厲的去教育孩子,沒收孩子的手機,即使說孩子在你沒收手機後不會理我們,我們也不能輕易的退步,將手機還給孩子。

那樣只會讓孩子覺得,“只要我一哭鬧,不理父母,父母就會將手機還給我”,一旦讓孩子出現這樣的想法,會使得我們之後的教育更加困難。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該嚴厲的時候一定要嚴厲,不要因為擔心一時的感情不合 而使得孩子將來受到影響。

結語:

除去需要孩子做出改變之外,作為家長我們也是需要給孩子做出榜樣的,我們不能再孩子面前一直是一個手機不離手的形象。這樣不僅會讓孩子跟著我們學習,非常的依賴孩子,還會出現當我們教育孩子不能一直玩手機的時候,孩子反駁我們說“那你就一直在玩,為什麼我不能玩。”


不語姑娘


手機跟孩子我覺得不矛盾,其實是相輔相成的!

舉個我自己孩子的例子:從小接觸手機,不禁止,但是僅限於表現好的時候獎勵玩十五分鐘這種,每次規定好時間,到點了自己把手機關掉或者還給我!也看一些教育類的短視頻,玩一些學習類的遊戲!

孩子現在六歲了,四歲時候給她配了一個自己專屬的手機,自己設置背景,貼好看的貼畫把手機打扮的很漂亮,APP也玩的很溜,除了學習用的還下載了很多,但是從不沉迷,每次玩都先問我或者家裡人,然後說好是20還是30分鐘,到時間了就自己關掉!

相反的,我見過跟我們一樣大的孩子,家長不給孩子玩,但是自己每天手機不離身,孩子要家長不給大哭大鬧,我覺得孩子現在接觸電子產品不是壞事,前提是作為家長應該正確的引導,在可控範圍內就可以!


啊鶴公主54311272


現在很多家長都在面臨這個問題,也是比較苦惱。拿我鄰居來說,學校要求住校,不給孩子配手機吧,聯繫不上孩子,給他配手機吧,又打遊戲收不住。後來母子倆因為手機吵了幾次,原因是他媽媽想給他換成老人機,他死活不同意,說拿著丟人。眼瞅著兒子的學習成績一天天往下滑,心裡乾著急。

其實我覺得,孩子適當的玩手機也是可以理解的,就是怕他像很多成年人一樣戒不掉手機。在學校的時候,老師會對這方面管控著,那麼週末在家的時候,父母也可以跟孩子商量一下具體怎麼用手機。如果是我,可以讓孩子用讀書時長,試卷成績等來兌換使用手機的時間;明確手機的用途,如果發現越線,立馬取消使用權。當然自己的孩子自己最瞭解自己,哪種方法管用,也只能自己慢慢摸索。



小怪獸Eva


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 現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有了自己的手機,可是手機這東西對於學生來說真的是弊大於利。對於初一的孩子,需不需要收回手機,我覺得要具體分析一下。
  • 如果孩子現在正處於叛逆期,家長突然收回手機肯定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青春期的孩子本來就很叛逆,家長強行收回手機,只會適得其反。如果家長能和孩子很好的交流,那麼也不能一下子就把手機收回,因為孩子使用手機有一段時間了,手機上有自己好朋友的聯繫方式,孩子們也需要交流聯繫,家長強行手機,孩子怎麼面對他的朋友?會讓他覺得很沒有面子。

上學不帶手機

  • 首先我認為孩子在學校時是沒有必要使用手機的,學生在學校時的任務就是學習,在學校裡拿手機有時候會玩,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學習。除非孩子有很強的自制力,或者是家長有與孩子聯繫的必要。事實上,學校也是禁止孩子帶手機進校園的。
  • 在學校的時候,有什麼問題家長可以和班主任聯繫,這樣也可以聯繫到孩子。另外,孩子畢竟是初中生了,已經有了獨立回家的能力了,放學後也能安全到家,所以我認為上學時沒有必要配備手機。

家長要以身作則

在家的時候,家長不能老是玩手機,最好不要當著孩子的面一直玩手機,大人都管理不好自己,何必要求一個孩子?我曾經見到過一家人都在玩手機,沒有人陪孩子玩,最後就扔給孩子一個手機讓他自己玩。甚至有一些家長,在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在旁邊玩手機,有時候還把聲音放的很大,遇到搞笑的視頻,還哈哈大笑。這樣的家長能教育好孩子嗎?有時我真感覺到很氣憤。

養成良好的習慣

養成一個好習慣很難,可能需要一個月,養成一個壞習慣可能就幾分鐘的事。初一的孩子不可能管理的太嚴格,所以在家裡時,除了學習的時候不能讓玩手機,其他的時間手機還是要放在他手上的。同時家長要起到監督的責任,防止孩子玩手機遊戲成癮,還有就是熬夜玩手機,遇到這樣的情況是要嚴厲制止的。

信任是基礎

和孩子商量好。第一,上學的時候不能玩手機。另外就是孩子在家裡學習時,最好有一個家長在旁邊陪同,這樣就可以避免孩子在學習時偷玩手機。有的家庭可能在孩子做作業時沒有人陪同,那就讓孩子把手機放在客廳裡,等做完作業再拿手機,在孩子把手機放在公共空間時,家長不要偷看手機的內容,當然我覺得家長也偷看不了,畢竟手機都有密碼。家長應該給予孩子信任,讓孩子得到了尊重,他才會聽家長的話,不然很容易產生叛逆心理。

現在的孩子嬌生慣養,過的是眾星捧月般的生活。當家長給孩子買手機後可能都有那麼一點後悔,不收回來怕影響學習,收回來怕影響親子關係。早知如此,何必當初!我覺得大學以前都沒有必要配備手機,給孩子配一個臺式電腦也就夠了。不過有了手機後,只能採取溫和的方式,多和孩子溝通,多陪伴孩子,不能讓手機“誤導”了孩子的一生。


蕭克兒


首先,青少年是一個從不成熟到成熟的發展過渡階段。是一個充滿依賴性與獨立性,幼稚性與自覺性,矛盾鬥爭的複雜時期。無論從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處於迅速發展,日漸成熟的時期。特別是當今社會快速發展,各種信息量相當大,其信息質量良莠不齊,很難辨別,特別是作為初一的學生更是如此。隨著手機的發明,學生對手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基於他們的心智尚未成熟以及自控制力差,有可能對遊戲手機上面的遊戲及其他不良信息產生了嗜好或痴迷。

其次,從家長方面來說,學生在家裡,他畢竟是你的孩子,父母是孩子的合法監護人,有義務保證並促進孩子健康成長。初一年級的學生是未成年人,作為父母或其他監護人,對孩子有教育監督的義務,孩子所出現的不利於自身健康成長的行為,我們要給予必要的管理。對孩子進行教育,既是我們的權利,也是我們的義務。

第三,孩子到了學校,學校從學生管理的角度,做出了禁止攜帶手機的規定,那麼作為學生也就應當尊重學校的規定,學校也可以合法合理地對學生的手機予以暫時的保管。但是,如果學校存在擅自沒收學生手機或者打砸學生手機等極端行為,則是屬於違法的行為。

總之,對於初一的學生手裡的手機,我們能不能輕易地沒收或毀損。學校或者家長,要根據他的手機的使用情況,進行恰當地處理,防止對孩子造成傷害或造成財產損害,從而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我是圩鑫,法律執業人。關注教育,陪伴有我+;法律維權,平安人生。歡迎👏您關注、評論和轉發)





圩鑫法務


必須收回來,進行嚴格的管控。[祈禱]

初一的孩子,孩子的自控能力很差,如果長時間玩手機,就會形成手機依賴。手機上有很多好玩的東西,可能是手機上的遊戲吸引了他,也可能他用查作業的藉口玩手機,也可能借助手機上的聊天工具與其他人進行聊天兒。但不管是什麼理由,什麼原因,一個孩子整天玩手機就會分散他的注意力。說明這個孩子的自律自控意識比較差。[祈禱]

作為家長,孩子處在青春叛逆期,這個時候的孩子,他們的叛逆性心理比較強。家長就要做好 積極的正面的引導,從思想上,道理上跟孩子講清楚。儘管這個時期的孩子對你所講的道理並不太明白,或者牴觸心理比較強,但道理必須講清楚。

家長也要以身作則。家長自己首先不要成為手機控,不要有事沒事整天抱著個手機,如果你家長是一個手機控,你對孩子的言傳身教就會起到巨大的作用。[捂臉]

家長在處理這件事情上必須堅決果斷理性,還要講究策略。絕不能態度含含糊糊,模稜兩可。還要有恆心有狠心。不要怕傷感情,傷感情也是短時間的。

可以給孩子做出具體的要求。比如規定一天用手機的時間不得超過半小時。用手機只能用來查閱必要的學習資料,與同學或老師交流。不得用於玩遊戲,聊天等。

家長在家庭當中要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也要為孩子做出很好的示範。比如與孩子一起讀一本書,把這樣的親子活動,當做家庭生活當中最重要的內容。

也可以利用孩子們的閒暇時間,積極引導孩子鍛鍊身體。把孩子們的閒暇時間充分利用起來,減少它對手機的依賴。[贊][贊][贊]

歡迎關注,歡迎評論,歡迎轉發。[祈禱][祈禱][玫瑰][玫瑰][玫瑰]



致遠語文


手機跟學生的關係,向來是一個熱點問題。說“一部手機毀一個孩子”絲毫不為過,手機對於學生來說,猶如毒品對於癮君子!

針對題主的問題,下面我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首先,不要強行奪下孩子手中的手機,要理解孩子熱愛手機是一種正常行為。

為什麼這麼說呢?這裡我舉個例子來說明,作為成年人,我們都是從青年時期一路走來,年輕的時候,我們充滿對異性的各種幻想,“性”對於我們來說充滿誘惑,我們特別渴望得到,但是結婚以後這種慾望慢慢不再那麼強烈,甚至覺得沒有多大意思。再比如,有的人甚至冒著犯罪的風險去強姦,就為了得到一時的滿足。孩子對於手機的熱愛,跟我們年輕時對於“性”的熱愛是一樣的,人性使然。記住: 人對得不到的東西越嚮往!人對神秘的東西越嚮往!

其次,要讓孩子放下手機,必須要幫助孩子尋找另外一種替代愛好。

比如,可以培養孩子繪畫、唱歌和跳舞方面的愛好,或者下象棋,練書法等方面的愛好。人一天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孩子愛上了其它東西,自然而然就沒有多餘的時間和精力玩手機了。這裡需要強調的是,家長們要務必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戒除孩子的手機癮,切不可果斷行事。

比如可以先引導孩子觀看手機影視,把他從手機遊戲中引導出來,再慢慢引導他看電視,把他逐漸從手機依賴症中引導出來,最後又找時間領他到電影院看電影,慢慢把他從電視依賴症中引導出來,一步一步幫助他擺脫手機。

再次,要讓孩子不再留戀手機,家長必須以身作則。

眾所周知,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的一言一行都能在家長身上找到影子。所以,家長必須避免過多使用手機,切不可沒黑沒明的刷屏。否則,就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你不讓我玩手機,憑什麼你就可以整天刷屏?

最後,要讓孩子少玩手機,家庭必須制定嚴格的作息制度並執行。

如果孩子在家裡隨意性太大,他肯定會偷偷摸摸的玩手機,他心裡會想:反正作業可以推後做,家務可以推後做;晚上10點睡覺行,12點睡覺也行,有時間還不如多玩玩手機。因此,嚴格的家庭作息制度對戒除孩子的手機癮至關重要,否則,家長的一切努力都可能付諸東流沒有效果!

以上建議僅供參考,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謝謝!


筆在雲端


孩子自制能力差,控制不住玩手機上癮,其實跟家長有密切關係!一是家長也拿著手機不停的刷,二是家長沒有養成給孩子定規矩的習慣。

初一的學業還不是特別重,而且孩子剛換了一個新的環境,會有一定的求知慾並伴隨著迷茫期,這時候手機會是他們的宣洩口。他們可不一定都是玩手機,還在上面學到知識。在學校裡,老師管。回到家裡,家長定規則。回家後做完作業,只能玩半個小時,週末可以玩一個小時。說到做到,如果違反規則超過三次,手機沒收一個月不能用了。家長千萬別出爾反爾不講規則,那樣以後再定什麼都沒用了,孩子不聽你的了!

讓孩子在安靜的環境裡學習。家長這個時候不要看電視玩手機,忙完了最好坐在孩子旁邊,拿起一本書,跟孩子一起學習,各學各的,讓孩子也知道,父母也要學習,他們才會覺得學習是常態,而不會抱怨了。

所以家長需要陪伴孩子一起來減少手機使用時間,讓孩子在內心接受這種狀態,時間久了,他也養成不依賴的習慣了。

我是一名寶媽,也是一名心理諮詢師,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我們攜手學習,共同成長





孫蕾昕談育兒


我的回答是肯定的

現在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給大家帶來了很多方便,但同時也帶來了很多弊端,很多孩子因為手機、電腦,耽誤了自己的一生,在原本正是學習的年紀,浪費了自己的大好年華。

這其中一部分原因在於家長缺乏對孩子的管教,因為現在獨生子女居多,都比較溺愛孩子,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爸爸媽媽基本上每個家庭的長輩都是圍繞孩子,孩子想要什麼,家長就給什麼,理性完全被感情代替,也不懂得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最後完全忽視了這麼做給孩子將來造成什麼樣的後果。

隨著這一現象的進一步擴大,現在基本上各個學校都嚴禁學生帶手機進入教堂,並且採用響應嚴厲的處罰措施,有的學校如果發現學生私帶手機進入教堂,直接作出開除處理,這一現象就已經回答了你所問的問題。

但是,孩子上了中學,他已經有了自己的思想,所以也不能一刀切似的直接把孩子手機收回來,這樣會加劇孩子的叛逆,而且嚴重的可能會做一些極端行為。首先要和孩子多溝通,講一些道理和危害。並且可以通過手機由你保管等措施,每天限制玩多長時間,並且需要完成一定的任務的前提下,一點一點的縮短孩子玩手機的時間,讓孩子從手機中脫離出來。

最後,家長也要以身作則,不要再孩子面前一直玩弄手機,因為最好的教育就是家長以身作則。並且也要多與孩子溝通,及時發現孩子存在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