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疫情過後 恢復中國經濟要有創新思路

今年是中國經濟非常重要的一年,因為今年是十三五計劃收官之年,是實現精準扶貧,全面進入小康社會的一年。目前正值新冠疫情階段,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恢復中國經濟發展,國家一系列經濟調控政策已經出臺,減稅降費,投放專項貸款等。對於疫情過後,如何儘快恢復經濟,景暉智庫首席經濟學家胡景暉認為:疫情過後中國經濟的恢復還需要更多創新思路。

加強政府對基礎產業的掌控

胡景暉認為:單從這次的疫情來看,我國的醫院管理、醫療服務、醫療物資管理還存在很多短板,在醫院和家庭之間的社區醫療、家庭醫生等社區醫療服務系統還有待完善,醫療戰略物資的生產、儲存、配置也都要牢牢掌握在國家手裡。

社區醫療站、醫療人員的培養和徵用都應該實現政府購買,因為醫療投入初期是掙不到錢的,掙不到錢就沒有社會資本進入。政府應起到引導作用,在一二線城市加強基礎醫療設施建設,一方面提高醫療水平,另一方面在採購上為相關企業帶來利潤,同時也為醫護人員創造就業機會。

在教育方面,儘管國家發了很多文件,但是不見起色。補足教育短板,不管是師資體系、校舍建設、設備更新,還是城市周邊設立更發達的教育體系,從義務教育到職業教育,從購買和投入政府都應該直接介入。

政府介入企業融資階段

胡景暉認為:要想讓企業儘快從疫情中恢復過來,光靠減免稅費,發放貸款,發文件政策是不夠的,減稅減費只是少交了,但是目前連交的錢都沒有了,流動性嚴重缺乏,所以政府要購買和投入才能把經濟拉動起來。

很多企業需要長期的戰略投資,但目前很多企業的投資是社會資金,這些資金量有限,成本高,投入週期短,很難支撐一些中小微企業長期的發展。所以應該讓政府和政府掌控的基金來扮演天使輪、投資人的角色,從中長線考慮,引導企業最終走向資本市場。比如,在以色列,政府直接對一些具有戰略性的創新型企業進行天使、VC、PE輪融資,長期投入最終國家也能實現綜合性收益。

因為政府的錢可以長期投入、規模大、成本便宜,最重要的是這些資金不僅可以幫助企業扭轉資金的問題,讓企業得到發展,國家也能實現收益。

穩住資本市場,增強股民信心

股市作為直接融資的渠道,但從2015年股災之後就沒有真正站起來,儘管去年推出了科創板,但是今天股市依然徘徊在3000點上下。如果沒有錢進來,再多的融資和上市也得不到充分發展。

胡景暉認為:要想促進中國股市的發展,促進直接融資市場,支撐中國經濟發展,讓股市成為老百姓分享經濟增長、社會發展成果的一個長期投資的手段,還需要做很多的工作。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讓大家能在股市上賺到錢,讓中國的股民樹立起信心,如果股市只是為了“割韭菜”,資本市場根本就起不來,企業就很難通過直接融資獲取到長線的投資。

胡景暉建議,新的IPO的審批要放緩,放開上市公司再融資的路徑,限制市場的做空機制,加快資本市場改革,讓老百姓真正從股市分享中國經濟增長的紅利。

保障企業生產,穩定就業

中國作為一個人口大國,最主要的問題之一就是社會穩定,實際上,這段時間密集扶持中小微企業,不管是增加貸款還是減稅降費,還是在社保方面給予更多的優惠,主要就是考慮了就業問題。

隨著科技進步,產業升級,無人技術的應用,勞動力成本的上升,會消失很多崗位,怎麼讓勞動力獲取到新的職業技能,創造新的就業崗位,這對我們的勞動培訓、勞動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疫情過後 恢復中國經濟要有創新思路

總之,要想在2020年實現我們既定的經濟目標,同時為更長期的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創造動力,國家應該在社會公共服務、資本市場建設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政務服務應該進一步提高,大膽改革,大膽創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