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農村合村並鎮,農民的生產工具該怎麼處理?

t19711011


農村合村並鎮後,隨之而來的是土地集約化生產,也就是說將原來每家每戶承包的分散土地進行流轉作業,土地流轉後就必須對原有土地現狀進行大面積整治優化,並建設與其配套的路網和水利設施,促進農業現代化和機械化進程,這樣三農才有出路。因此,合村並鎮後,農村的土地非分散型的一家一戶耕作方式,農戶只能說土地所有權沒有變,但耕作制度變化了,農民變成了集體或合作農莊的股東和作業者,這樣你還需要為農具沒地方放而發愁嗎?相反,傳統的農具卻被機械代替了,農具只是配角,你每天出工收工只要領取和收回工具放到倉庫裡就行了,而工具屬於集體所有,不需要放到私人住宅了。即使有少量自留地,如家庭菜園,恐怕也只需要少量的耕作工具,什麼地方也能放得下,何愁之有?








進士河神


如果農村合村並鎮,農民的生產工具怎麼處理?

首先,農村合村並鎮,是根據各地情況,因地制宜的一種政策,沒有哪一級政府強迫將農村合併。個別地方在新農村建設中,將比較小的村莊合併於比較大的村莊,這並沒有什麼問題。村莊的合併和分設,自古就有,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事情。特別在北方山區,自然村往往比較少,有不少地方是幾個自然村併為一個行政村,當然也有個別大的自然村分為幾個行政村,這都是正常的現象。這種自然的合併和分設,農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都沒有什麼變化,也不存在題主所說的生產工具如何處理的問題。

根據題主的題目,我猜想題主是問的是如何合村並鎮進行樓房化居住,農民的生產工具無處存放,應該如何處理。

針對這個問題,我想說,國家如何要推行一下政策,必定會經過調查研究,在試點的基礎上全面推開,不會盲目的並村並鎮的讓農民都去住樓。而一旦都住樓房,那說明農民不再是農民,是城鎮人口了,農民將不再以種地為生,那樣的話,農民的傳統生產工具,就只能處理掉了。真要有這一天,每個村集中收集這些農具,辦一個小型博物館也是不錯的。

未來的農村,土地集約化經營將成為大的趨勢,在這種情況下,農民或許大多數成為農莊的打工者,大型農機具,可以折價入股,也可以賣給農場主。小型的傳統農俱,當然還可以自己保存或收藏。但真正到農莊打工,生產工具一般會有農場主提供,農民也就沒有必要自己再購置生產工具了。

說到農村樓房化,也未必完全不可行,即使農民都種地,樓房化也是可行的,不過是加大樓下儲存室面積,在設計上更多的考慮農民的實際困難,利用地下室等解決農民生產工具過多無法儲藏的問題。樓間距拉大,地面綠化,地下儲存,這樣的新農村,不也是居住方式的一種革命嗎?


齊東晏子


問:如果農村合村並鎮,農民的生產工具該怎麼處理?


文丨一點三農

農村合村並鎮,並不是簡單的把農戶都搬遷集中在一起,大家都住商品房。其實,合村並鎮更趨向於行政區劃的合併,和城鎮化相似。之前一點專門有一篇回答關於合村並鎮的介紹,這裡不贅述,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到我主頁翻翻看。

一點就按照題主的思路,合村並鎮了生產工具該怎麼處理呢?又要如何放置呢?

在田間規劃好存放農具的小屋

現在,有些農民朋友就已經開始嘗試著這麼做了:他們先把周邊的一大片農田都承包了,然後在道路旁邊的閒置地(非耕地)上簡單的用木板青瓦搭一個小屋,然後把農具都放在裡面,上把鎖就好了。

這樣就省得來來去去都得帶農具。又因為周邊都是自己的承包地,也就少有別人經過,降低了被偷盜的風險。

像私家車一樣,定點放置

以後的農業,肯定是朝著現代化,機械化發展的:以後耕地用耕地機,插秧用插秧機,收割機等等,像現在用的鋤頭,犁耙,鐮刀等慢慢都會被淘汰掉。


這些大型的農用車就比較好安置了,可以像私家車一樣設置定點停放,也可以弄個農用車停車場,這樣既規整又方便。反正這種大型機械又不能隨誰便便被拿走,停在路邊也沒大問題。


以上是一點的個人觀點,僅供參考。對於合村並鎮後,農民的生產工具如何處理,你怎麼看?歡迎留言吐槽,批評指正和補充。

——END——(完)


一點三農


——經過幾十年的改革使我國城市和農村都有了長足的進步。

——但也看到了效益的提升,又擺在我們面前,進一步深化改革需要努力探索。

——就說農村吧,村民對更高生活質量的追求和土地更高價值的開發,我們都在進一步探索。

——“合村並鎮和土地的合作化生產”要齊頭並進。並且已達成了共識。

——但這也只是理論上的可行,實際運作起來會有許多問題。

——有人說合村並鎮啦,那農民那麼多的勞動工具存放哪裡?總不能都上樓吧。

——的確,這不是個小問題,要想同步解決好這個問題,那就要看土地的合作化生產能不能進行好,搞不好就會出現,“鎮是合併了”但原來的村莊開發不成新土地,農民的工具沒地方放啊!導致了“前功盡棄”,村民有怨言。

——所以啊,“合村並鎮”不能一鼓腦的“大躍進”進行,“搞進度、“講排場”、“出政績”這些基層幹部的“老毛病”要不得。

——只能是根據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穩步進行。





靖哥801


西門觀點:從古代刀耕火種,到現代文明,到了什麼時代,就有什麼辦法。

第一、合村並鎮並非都是樓房,大多數還是有院子。

合村並鎮應該都是偏遠山區的人口十分稀少,居住特別分散,條件特別差的小村子,即便合併,也不是太大的村鎮,畢竟不能離他們耕作的土地太遠,所以,應該不是高樓大廈,很多還有自己的小院子,而且,政府在搬遷時也會考慮到這個問題。

第二,現在大多數地方都使用機械化耕地、播種、收割,農民也不會有太多生產工具。如今,即便是偏遠山區耕種,耕地時僱傭拖拉機,播種、收割時都會僱傭大型機械,自家除了三輪車、自己的小車外,像過去那些小農具基本上沒有多少了。

第三、從長遠看,以後種地只能是少數人,大多數人從事其它工作,不存在生產工具。

現在,一家一戶農民因為低燒,利潤低,基本上都不想種地了,土地流轉就是解決這個問題,土地流轉給少數人去耕作,成本降低,利潤就會高。大多數農民不種地,也不存在生產工具沒地方放的問題了。

謝謝您的關注,期待您的看法!


西門白甫


合村並鎮!土地都被承包統一管理了,你還要農具幹嘛哩!有勞動能力的可以上班打工賺錢,還可以拿到土地的租金和年終利益分紅!

不要以為沒有土地了,日子怎麼過!農民手裡就那麼一點土地,自己種了幾十年啦!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能靠自家的這點地發家致富嗎?

如果不是能在城市裡打工賺到錢!試想一下現在的農村會是什麼樣子!眼光看的遠了!生活也就幸福了!

大家要知道,國家只會幫我們,不會坑我們!每一次的決策!都是領導多次會議和專家多次論證後才實施的!

相信國家,只會讓我們的日子越過越好!擁護國家好政策,享受幸福好生活吧!


江河湖海91


如果農村合村並鎮,農民的生產工具該怎麼處理?

個人認為,在社會發展的進程中,隨著時代的發展,為加快農村建設步伐,集約化管理耕地,部分農村出實行合村並鎮,但這並沒有改變我們的農民身份啊,該種地還要種地,這生產中所用到的工具還是要用到的啊。



據我的理解,題主想問的應該是農具保存的問題吧?


像我們這邊,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新農村建設步伐的加快,很多農村對平房集中拆除,復墾還田。農民也住上了樓房,這樣一來,就出現了農業生產所需工具的存放問題。

我姨媽村幾年前村裡就統一建起了高樓,村民們搬進了樓房。村裡在樓房的北面,規劃了一處大院,上面是彩鋼瓦頂棚,裡面專門盛放生產工具。一些大型的農業機具也劃有專門的停放區,滿足了村民日常農耕的需求,而且方便存放。



近年來,土地流轉也在各地農村不同程度地推進實踐中,當然流轉後,農民可以選擇到土地種植大戶那裡務工。也可以還守著自己的土地,願擺弄點啥就種點啥。這當然還是離不了生產工具,所以,這生產工具如何保存肯定是農民牽腸掛肚的一件"心上事”,不管是合村並鎮還是住房改造,都應給生產工具留有"一席之地",你說,對吧?


建行漸遠


農村合村並鎮之後,面臨的問題可不僅僅只有工具如何存放這一點,大家都知道,農村之所以稱之為農村,是因為農民和土地的存在,有土地,就會有產出。尤其我們東北,廣袤的黑土地是糧食的主產區,尤其以玉米大豆為最多。每家玉米收穫的時候都得上萬斤。這些玉米不是一收下來就會賣出去的,這跟價格,含水量,都有關係。所以新玉米的貯存也是一個問題,而且還是很重要的問題,這涉及到農民合村並鎮的積極性。有些地方已經採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辦法,比如建設統一場院,以組為單位,讓農民統一存放,並以戶分好區域以免混淆。還有的地方建造了統一的倉庫,存放拖拉機和其他農具,也是以村、組、或者戶為單位。總之,要想實現合村並鎮,應當先解決農民在合村並鎮時遇到的問題,問題解決了,一切就都不是問題了!


葵女神經


合村並鎮也稱為合村並點和合村並居,有些地方對合村並鎮的最新解讀為集中居住;合村並鎮是一些特定的區域內,在加速城鎮化進程和建設美麗鄉村的背景下,為了改變現有臃腫的和部分低效率的農村基層機構,改善農村居住條件,提升農村居民生活質量,建設美麗田園鄉村,更高效的轉化土地利用價值,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將臨近居住的幾個自然村或者較分散的人口少的行政村整合起來,進行農村新型社區建設的探索和改革。

合村並鎮或者集中居住是個高水平的系統工程,有地方明確指出,集中居住要充分尊重農民意願,不能把農民趕上樓或者被上樓;要根據各地方實際情況,有步驟的推進實施集中居住,要充分考慮農村集中居住後的生產生活問題,既要完善各項政策措施,又要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實施高效生態農業倍增計劃,有序推動農村集中居住地產業聚集發展融合發展,真正讓集中居住的農村感受到鄉村美麗,衛生整潔,鄉風文明,宜居宜業。

關於合村並鎮集中和居住後,農民的生產工具和農業生產物資如何處置,的確是需要思考的問題,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作探討:

首先,合村並鎮集中居住後,農村原來居住的村莊土地要進行土地整合開發,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和農村承包地股份合作化流轉到有實力的農場主或者比較大的土地承包戶手中,農民根據需要到農場主那裡從事僱傭式農業生產,農民不僅能在土地股份合作制上拿到分紅紅利,還可以通過從事僱傭式農業生產拿到相應的佣金;這種情況,就不需要農民原有的生產工具和生產物資了,農民可以把原有的生產工具折成股權或者變賣給有需求的農場主,農場主會建設儲存農業生產工具的地方集中存放。

二,農村合村並鎮集中居住的建設會充分考慮農民實際訴求,在設計的過程中根據農民意願建設各種戶型供選擇,農民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庭院式戶型,就可以充分解決農業生產工具存放問題。

三,從農村合村並鎮試點實行的情況開看,農民原有的農業生產工具基本派不上用場了,有些人將生產工具通過各種渠道變賣給有需求的人,有些小型的農業生產工具有收藏價值的被收藏起來了,沒有收藏價值的農具作為廢品處置了。


鄉音鄉情


本文著重研究在社會改革體制轉型下的一種我國未來政改的一種模式,即村村合併模式,也就是所謂的“大村莊制”。“大村莊制”模式的推行,是我國未來政改的必然趨勢,在一定程度上完全切合我國社會的發展。那麼農民工具可以建個小型的農民博物館,用於後人包括小孩子參展,土地以後作為承包使用,農民可以參與分紅,雖然這樣農民務農積極性會減弱,但是也是我國國情決定的,人多土地少,不像美國人少地多,呈現都是農場主的耕耘,希望能走出適合自己國家發展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