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书法从《圣教序》入手吗?

云逸书院


你好,我是秋山,很高兴回答楼主的问题。

圣教序是行书,刚开始应该从楷书入手。二王的字帖初学很难掌握,首先应该从唐楷进行过渡之后有一定的功力了。才好学习魏晋风度。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对博主有所帮助!






任秋山


可以的,圣教序是有名的临贴作品之一,现在学书法条件好,临贴入门进步快也会激发学习的兴趣。

我那个年代因为在农村家里也穷没有字帖,所以时间久了再临贴也临不好了,但我依然坚持了下来,看到也有喜欢赞赏我的书法的,真的很高兴。

我这几天写行草,临贴发挥不了我的风格,还是献丑让大家看下我的作品吧!

我文笔不好不会表达但尽力回答了,祝愿有缘的你和家人身体健康财源广进!!!





明丽毛笔书法


可以的,但是注意以下问题。

对于书法的初学者和入门者而言,我们会比较选择兰亭序或者圣教序,这二者来说的话,圣教序的学习价值会更大一些。笔法,单字结构的价值都是非常丰富和高养分的。

你也知道圣教序这种街贴很容易出现四个问题,一定要注意一下。

第一个问题就是结构不准。过这一关的话,需要极大的细心和耐心,写一遍不准,可以重复多遍。一定要善于用眼,也善于做到结构准确。使的时候也可以辅助着用硬笔来临写,并且背写结构,多在那个结构的微妙处下功夫。

第二个问题就是用笔迟滞。这个是很常见的一个问题,那主要原因呢就是眼睛一面看帖,手里一边写,既要注意临写的结构,又要注意笔画轻重安排,写写停停,在运笔的时候便容易出现滞涩弯曲,不干脆不果断。解决问题的方法呢?也没有别的,就是多临多写,熟能生巧,你可以一个字一个字的来完成,不要想一气呵成。这样训练一段时间应该就会解决问题,如果还是有迟滞的这种现象,可以进行其他用笔的基本的训练。最理想的就是我们在用笔流畅和结构之间取得一个平衡,但是如果说最重要的还是结构。

第三个问题就是虚实不分。楷书一般没问题啊,而行书临习者往往虚实的分寸把握不当,实笔会过细过飘,而虚笔则粗重结实。所以呢,我们练习的时候首先要弄清楚何为虚,何为实,何为重,何为轻,不能够依葫芦画瓢。再一个要了解该字的写法之后便可以自如地依照碑处理手下的虚实问题。

第四个问题就是练字当抄书。不能从头抄到尾,无论临好的或者不好的地方,都视而不见一遍过。目的呢,其实是先要解决每个字的造型和用笔问题,写起来不是一遍可以准确完美的,不能每次临写都似乎为了凑一张完整的临作,真要做工夫是做给自己,不成文,支离破碎,捡重点,无疑必须是对自己负责才是。最好的就是仙林一个字,及时的总结优缺点,再纠正的写一遍,如果不行可以再写一遍,但你也不要一味贪多写十遍,那写到最后的时候你都麻木了。





李龘Lida


我就谈谈我自己学习书法的历程,以及我的一些真实感受。

首先要明白《圣教序》有两种版本,一直是怀仁和尚集王羲之的行书形成版本,一个是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楷书版本。一般说《圣教序》都指的是怀仁集字《圣教序》。

学习书法,尽量从楷书学起,我自身体会顺序:欧颜柳赵(网上大多是颜欧柳赵)。我为什么这么讲呢?主要是你开始要学颜体的话,对于笔法细节会学的不到位,欧楷比颜楷细节处理得好,对笔画基础有很牢靠的巩固。颜体看似易学,但没有楷书基础,不好写出气势,很容易写出把端庄大气写成傻大黑粗。

学好欧楷,便有了基础,再去临摹行书,而《圣教序》就是最好的范本。欧楷与《圣教序》一脉相承,又几乎是同时代的产物,具有绝对的关联性。

如果不学楷书,直接上手《圣教序》,你写出来的字绝对是得了“软骨病”,没血没肉;如果你从楷书练习,又不去适当地练习行书,可能会显得楷书呆滞,无神。同时学习两种书体,具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习书法啊,一定要好好临帖,也更要多多思考,尽信帖等于无帖。临帖不是写字,临帖只是手段,最重要的是总结经验,得法。

书法无期,慢慢学吧;书法无欺,来不得半点虚伪!











袁文止戈


 大家好,我是一个头条创作者,很高兴能够回答您的提问,在答题方面,我有着丰富的经验 ,以下是我的观点分享给大家,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除了杰作《世界第一本书》 —— 《兰亭集序》、《快雪时晴帖》等外,还有后代创作的特殊书法作品—— 《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称为《圣教序》)。

  《圣教序》虽然它是一组字符组成的纪念碑,但缺少的字符是通过缝合组装的。但是由于怀仁的技巧和审慎,他才得以尽力而为,完美地再现了王希之书法的艺术特色。用明代王世zhen的话说,就是“准备八种方法中的最好方法”。宋代停产后,最好通过不间断的宋拓本,笔迹略胖,笔尖使转弯的丝可见。

  《圣教序》虽然是“白眼”的书法作品,但拼贴画巧妙自然,风格紧密相连。绑扎线会打断正面并忠实地拉动电线。优秀作品。 《圣教序》不仅是王Xi之笔迹的宝库,而且还是研究王Wang之笔迹的典范。

  建议初学者从《圣教序》开始。

以上就是属于我个人的观点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能开开心心的做头条,头条作品能更进一步,最后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回答,谢谢大家!


半坡文学


学书法,我一直在路上……因为自感资质笨拙,所以,一直跟随老师。老师是我学书路上的引路人,感谢老师的不吝付出,悉心栽培。以下,也算是我的书法老师们的一些经验吧,分享给你及热爱书法的朋友们。

学书法,如果学隶书,那么建议你从《曹全碑》开始,之后,如果你喜欢厚重风格可选《张迁碑》、《鲜于璜碑》、巜好大王碑》;如果你喜欢秀逸风格,可继续临《石门颂》、巜礼器碑》等等。

学书法,如果学楷书,我的书法老师傅绍尉说是从钟繇的小楷学起,之后再学王献之、王羲之的楷书。这个我没有去实践。廖炳智老师则建议从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开始,这个我也没有去做。我的楷书是从颜真卿的《李玄靖碑》学起的,因为苏洪强老师说,巜李玄靖碑》比较古拙和我曾经学过的巜张迁碑》有相同的味道,后来我还学了颜真卿的巜勤礼碑》,这个至今还没学完……

学书法,如果学行书,我的书法老师傅绍尉也是建议从《王羲之的集字圣教序》开始。所以说,如果你有一定的书法功底,写行书从《王羲之的集字圣教序》开始完全是正道,还有写这个碑帖,傅绍尉老师给的建议是写原大,练习纸可用手工毛边纸,笔用(见图)平均一星期写坏一支。

好吧,以上就是学书法路上,我的书法老师给我的一些指点,如果可以大家一起交流、分享,也可以给我更好的建议。








千叶书院祝秀老师


《初学行书不宜选《集王羲之书圣教序》为入门教程,笔者谈两点建议》很多朋友曾经问到这样一个问题,有了一定的楷书基础,初学行书以《圣教序》入门,起点是否有点高。其实恰恰相反,没有一点基础的人就直接从圣教序入手更为合适!大家觉得呢?



云逸书院


我认为可以,只要你喜欢圣教序,肯于钻研就一定会成功。当初我学书法有人和我说要从大字练起,可我就是想练小楷,于是就这么一路练下来了,也还算功夫不负有心人,写的初见模样。

无论练什么字体,要想练好,我认为都离不开一下几点。

1、有一颗赤诚的心,有坚持下去的勇气,能够不懈地努力。

2、要了解正确的练字方法,不能随心所欲,对待字帖要保持尊重,我看过太多人练字不是临摹字帖,而且抄字帖,不会读贴,不尊重原帖去练习,练多久都是虚度光阴。

3、找到能给予自己指导的老师,老师就是一盏明灯,能在迷雾中指引初学者正确的方向。

我正在练的字。


墨淡花开


《圣教序》是怀仁集王羲之字所成,怀仁为王羲之的后裔,奉唐太宗之命用了二十四年的时间,尽集王字,大者摹缩,倚者扶正,都收在“序”“记”之中。由于至今尚未发现有王羲之的真迹流传于世,因此《圣教序》变成为我们的珍贵法帖。对于初学王体行书者来说可以在有一定楷书基础上再着手《圣教序》为好。原因有以下几点:

 

1、《圣教序》纵横飘逸又变化无穷,也就是说技法特别丰富、多变。没有一个很好的基础是很难去把握它的技法,更别说精气神了。说通俗一点细节特别多,让你很难去把握。可以说临《兰亭序》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功力是很难掌控的,写得不好就会变得非常俗气。

 

2、《圣教序》是集王平日所写的靓字所成,怀仁尽集王字,单字好把握。我想王羲之在平日所写的应都是较规矩的,较讲法度,在不失法度中产生的。我们拆解圣教序单字进行探究:单字的笔法、法度是可以很好讲究的,是较有规律可循的。为初学者提供了方便。

 

3、因此,初学行书可以尝试从《圣教序》开始,当然这是要在有老师的指导下,才能进入学习状态。单字写好后,再转学他贴,也不至误事,其实一开始学行书正应从单字着手,循序渐进。





墨之印


个人认为不过学什么书体,最重要的是自己喜欢的风格,1能增加自己学习的欲望,练书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喜欢的风格很重要,2就是从喜欢入手也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能激励自己学习的欲望。3当喜欢成为一种习惯之后。我们就可以扩大学书范围博览群书,增加自己的见识。这样有利于成功。只是个人观点不成体统见笑。我现在楷书学的是田英章的楷书,行书学的是赵孟頫的。隶书张迁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