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当年赵国和秦国僵持不下,白起出使魏国时,死在魏国,哪个国家最可能统一?

游戏81574881


首先,名将对于一个国家的命运是有影响的,而影响最大的也是名将的战略思维,比如赵括换掉廉颇,战略防御对峙改为战略出击决战,这是长平之战的转折点,也是赵国由盛转衰,走向灭亡的关键战役;再比如三国时期的姜维,没有延用诸葛亮制定的以汉中为根基据守的战略理念,而是放魏军入汉中平原企图围歼,直接导致蜀国门户大开,一发不可收拾而至亡国。所以,如果白起真的死在魏国,秦国统一的步伐会放缓,而统一天下的依旧是秦国,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秦国之强主要原因不在于个别将领,而在于商鞅变法后的综合国力的发展,军队实力的提升。战国时期,诸侯国的改革往往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实力,比如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使得赵国一跃成为最强盛的国家,甚至将领土扩张至匈奴游牧的地区;魏国的“魏武卒”的整编,让魏国的军事力量达到顶峰,这一特种部队的诞生,可以说是魏国崛起的关键;而秦国的商鞅变法,不经在经济农业上使秦国逐步丰裕起来,而在军事方面,以将士杀敌人数记录军功的制度,无疑是让秦兵化身为恶魔,这里很有趣的一点是,秦军作战后,会将敌人的头颅挂在腰间回营领功,后来军中头颅太多,不易处理,最后就改为割下敌人的左耳为算,那么六国军队与秦军作战时,死的伤的都会被割掉左耳,形成当时一个奇怪的现象,也使得六国士兵谈秦色变。加之秦军的军事改革创新中,对秦弩的发展,可以说是当时战场上最具威胁性的神器,在当今考古专家还原秦弩做实验时,200米的距离能精准射穿当时“魏武卒”装备的重型甲胄,这个杀伤里和精准度相当于现在的狙击步枪了吧。

还有一点就是,秦国并不缺少善战的将领,只是白起嗜杀,且大兵团作战的战绩确实鹤立鸡群,才使得名声要高于其他将领,但我们也可以罗列一下,倘若白起死去,谁代替白起呢?

(一)王翦

王翦战国“四大名将”之一,跟白起一样,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胜于白起的地方在于他擅长攻城战,而白起更擅长开阔地带的野战。公元前236年,王翦领兵攻打赵国的阏与,先后攻占了赵国的七座城池,一战成名。公元前224年,王翦领兵伐楚,先是佯装与楚国相持,准备长期对峙,引诱楚国集结兵力决战,当楚军在调动之际,王翦率军出击大破楚军,杀项燕(项羽祖父)于蕲,擒获楚王负刍,平定楚国,此时在《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中记载的军力是六十万,虽有夸大,但展现了王翦大兵团战役的指挥能力,而其子王贲,在灭楚战役中表现的才能不下于他的父亲,也是后来秦国相当仰仗的高级将领。

(二)司马错

因《史记》没有给司马错列传,就像公孙衍一样。所以司马错的名气没有那么大,但司马错被记载在《史记.张仪列传》里的一段是很出名的,就是秦慧王问计张仪和司马错伐蜀还是伐韩的问题,两个人讨论之后,秦惠王认可了司马错的意见,并由司马错任主帅伐蜀成功。由此可以看出,司马错攻伐了弱小的蜀国,可能军事能力不如王翦、白起,但在战略智谋上可以说是王翦、白起没法比的。在那个时期,能说的过张仪的估计只有苏秦了吧,没想到司马错能赢得这场辩论,可见其智。

(三)魏冉

首先,白起的成功也要感谢魏冉这个伯乐,若非魏冉举荐白起,可能就不会有一代杀神的出现。而魏冉本人也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在秦昭王时期,率军进攻魏国,歼灭魏将暴鸢的四万军队,取得了魏国的三座城池,后又带着白起、胡阳攻打赵国、韩国和魏国,于华阳大败芒卯,斩敌十万,夺取了魏国的卷、蔡阳、长社,赵国的观津,这也算是给白起上了一课,培养了日后的战神。除了军事方面,魏冉的政治外交能力也是相当出色,在六国中“挑拨离间”,玩了一手好手段使得秦国坐收渔利。但魏冉后期权倾朝野,也是过于高调,后被秦王免职,公元前266年去世了,所以,魏冉可以代替前期战役,代替不了后期诸如长平之战这样的大战。

当然,除了此几位名声大,有分量的人物,还有诸如王齝、蒙骜、蒙武、李信等同时期为秦国兼并战争中付出杰出贡献的军事家。有国家综合实力做基础,相信这些名将一样会带领秦军横扫六国。


棍哥观史


即使秦国战神白起死于魏国,赵国也免不了毁于一旦。我们讲英雄史观,但又不唯英雄史观。你看長平之战,相持多年却不见胜负。这是在拼人材拼意志拼国力,大国之争,比拼的是综合国力。从长远看,赵国朝庭內部离心离德,倾轧不断,秦囯上下团结,同亿敌忾。即使长平之战打成了平手,赵国内部的窝里斗会分外的激烈。一个国家的内耗,特别是在大争之世,无异于自取灭亡。综看战国时期,其余六国相继灭绝,究其根本,不少的国家都是没有正确的立国之本,君臣不和,经济凋零,尤其是遵循守旧,变法不力,墨守成规,毫无生气勃发的气象。你看几代秦王,人才辈出,商鞅变法,张仪纵横,白起战神,呂不韦的神通,李斯的大略宏才,秦始皇的坚韧不拨,他们的新军无往而不胜。新气象新力量层出不穷。一个没落西山的赵国如何能与秦国匹敌?


刘声90883005


秦国还是要统一中国。

有一点是六国怎么都赶不上秦国的,即是统一国家的意志和行动。秦国历朝历代都在竭尽本代的力量向东扩张,每时每刻都准备东进。而六国形不起合力,让秦人采甪各个击破的方法,蚕食鲸吞。这就激发了自秦孝公以来的历代君主东进灭六国的意志和野心。这一点相当重要。

白起,实在是个名将,这点没人怀疑。长平之战后,没有白起参战,打了邯郸之战。与赵国打个平手,两国媾和。赵国还是割地才了事。说明白起的才能了得,在与不在,战果不同。

事实上,秦昭 王时的长平之战。白起参不参与,赵国都准备和谈了。这对秦国并没有多大损失。赵国的使者在秦国住了很久,就等秦官方在前线的消息。如果秦人在前线(沒白起的情况下)失利,秦人会答应赵国要求,割地罢兵。这样,秦兵打不赢就退,而且有面子。 只是消灭不了那么多敌人而己。

秦赵邯郸相持不下,这时的白起己不在,秦国没有白起照样打。照样灭二周,臣韩王。而且后来的王翦一家,蒙恬,李信之类,也在战场土纵横驰骋,战功赫赫,为秦国一统天下,名扬后世。 当然白起在长平之战灭了赵国主力四十多万,实在是搬开了统一进程上的最大阻碍。这一点还没有一个战将办得到。

白起不在了,秦国还是决心打。这决心就决定了后来的一切:秦注定要统一天下。





劉一千五


假如白起突然暴毙在魏,统一的时间会往后延,还有就得看这七国能否再出一个雄主以及各国自身的实力。个人看法是战国末期,有实力实现一统的只有秦赵两国,其他国家都因各自存在太多没有解决的问题或者致命的政体,无法担起这个历史任务。

先说说韩燕两国吧,在战国末期,这两国没啥存在感的。韩乃四战之地,被秦爆揍一轮后丢失上党关键战略位置,已经是风烛残年,一吹就灭。燕国地处苦寒之地,除了中间打齐国雄起一阵后,也没啥动静过,即使后来面对已经严重内伤的赵国,发举国之兵,也被揍得割地赔款,所以这两国就根本不在考虑范围内。

魏国,曾经战国初期的霸主,后在秦国的爆揍之下,江河日下,不复当年之勇,能自保已是万幸,统一天下的历史任务就恕老衲无能为力了。

这时秦,赵,楚,齐四国则最有机会,无论是经济,军力,人口都有相当规模。齐国自从田老板复国后,已不过问江湖之事,偏安于一隅,谁做老大都无所谓,所以寄希望于齐国就没指望了。

楚国说白了就是一个盗版的周朝,虽然楚国很大,但无法凝结成一股非常强大的战力,归根到底就是因为他奇葩的政治制度,大周朝用分封诸侯的办法已经是差不多一千年的事了,这套政治制度早过时了,就好比一战的奥匈帝国一样,最终都会落下惨败,所以楚国虽然灭国晚不是因为他强,是因为他地盘大,吃下来要废点时间,说到统一天下那可是有心无力了。

这时候就剩下秦赵两国了,这也是为什么战国末期,这两国间战争成为主旋律,每一次碰撞都关乎天下形势的发展。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国力强大,法制清晰,民众一心,耕战结合,可以说天下无出其右之国,但民族政策还不够完善,都是靠铁手腕来解决。这种铁手腕处理问题就是:假如你强大时,问题不会显现,一旦遇到内乱、经济倒退或者外战失利时,这些边疆的少数民族就会成为你的掘墓人,这点在秦朝灭亡时可以看出,当时刘邦项羽打造反打到咸阳,驻守长城的30万大军无法回来勤王。

最后就是赵国了,赵自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军力暴涨,骑兵乃天下第一,但经济和政体的改革还未完成,需要时间来完善和发展。赵武灵王很聪明一点,他打下了北方三郡,这里可以产生无数的战马。河南地当时还是个无主之地,就在北方三郡和秦之间,赵武灵王其实是可以继续把它给吃下来,但还没做完这一战略部署就已经去见先王了。但我们从此可以看到一个问题,北方三郡是横在秦和匈奴之间,可以说赵占了这里是给秦挡了不少子弹,匈奴是不大可能兜个大圈,那么大老远来袭击秦,假如赵没有很好的解决民族或军力的问题,是不敢吃下这烫手的山芋。民族这点我们可以从赵国的地理结构说起,赵这个国家北胡南汉,赵武灵王为了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他自己就穿着胡服上朝,这种自上而下的改革是很容易得到认可的,中山国狄人,北方的东胡,楼烦,匈奴等都无一不臣服于赵,并且赵的军队里面胡人是占很大一个比例的,赵在民族政策方面是处理的不错的,所以后面李牧在大败匈奴后基本就可以腾出手来对付秦了,其他胡人不会接着难为赵。再者赵国是有向胡人要地的传统,从赵襄子赵无恤开始就逐渐这么做的,并且赵无恤本身就有一半的胡人血统(赵无恤是赵简子与一狄女所生),赵在向胡人要地的同时也是征服胡人,挤压秦的空间以及封锁秦的马场,假如赵国在后续可以完成赵武灵王部署河南地占有,那此时赵就有个一块宜农宜牧的宝地还可以威慑秦,甚至可以向河西走廊发展,把势力伸向西域诸国,甚至更远……所以秦赵两国的发展方向是不同的,并非谁优谁劣,但赵这样发展需要时间来换空间,在战国末期这个风云变幻莫测的时代,你发展慢点就会导致灭亡,说到这个份上了,我们来看看命题,假如白起在这个节骨眼上突然报销了,接着秦赵两国又僵持不下各自罢兵。接下来谁能统一就看各自的眼光了。假如赵如我们历史所知道的剧情来走,肯定是秦一统天下;假如赵孝成王能向爷爷赵武灵王一样英明,一直向西发展把秦给包圆了,那么统一天下的就是赵,同时一旦赵统一天下的话,疆域将远超秦帝国,它会延伸到广袤的西域甚至更远。




七师兄2


按当时的情况秦国没有白起的作为秦国照样统一天下,为什么哪?秦国从嬴政到李斯,他们的国策就是如此,统一天下是他们的终极目标,这是从政治层面上来说,从军事角度来看,秦昭王与白起以后,嬴政执政以来秦国又出现了很多军事人才,军事将领,如谋略者国尉尉僚、统帅实战者王翦、蒙毅,这些军事人才即有白起的作为,又能为嬴政所用,他们抗起了嬴政的统一大业。

赵国的有限崛起是从赵武灵王的胡服射猎开始的,小小的中山国他们费了多大的精力,既是秦赵长平之战双方僵持不下赵国也没有能力统一天下,赵国他的局限就在燕赵之地,他的政治格局就没有统一天下的远望之想。楚国与齐国亦如赵国如此,虽大亦无远见,充其量只是守土保主而已。

反观秦国嬴政的伟略,他是继六世之余烈,一代代的国君是以政治群雄的姿态把秦国推向了大势,到了嬴政执政,他的着眼点与政治格局就放在了统一大业上,前面的六国之贤能之人张仪、魏鞅、范睢跑到秦国做客卿都是为秦国的大业做铺垫,有了秦国嬴政的伟略加以明相李斯的辅政秦国的大势才出现了局面,统一的的目标才明确彻底,唯有他们的才略天下才能统一。历史就造就了他们。孔子早就看出了秦的作为:“国虽小,其志大,处虽僻,行中正”。志向的大小就很自然的决定了他的人与他的国的坚定走向。


杨柳青青春之声



路遥lgy


你先告诉我,白起是个什么样的人?一般称为战神的人是非常正义感的人。为什么会死呢?经常看到生命逝去,会打击求生欲,自己感觉生无可恋。战乱滋生恐怖主义。西汉霍去病的死很可疑。应该是敌手暗害。你想表达什么呢?霍去病死了,汉武帝很伤心,并未查出原因。听说霍去病研发的新武器装备很先进,杀伤力超强,杀人也很多吧?网友评论如果拿出来升级研制,中国要出科学家了。多几个霍先生,人类进程会加快么?可老天爷让人才暴亡了。年轻轻的没由来。三国演义里常有一句"天要灭我""天助我也",到底是什么情况?天道运算。合理解释,战争是反人类的,科技不赞成支持。


莉莉安杨女士


国家或民族的胜负不取决于个人,只取决于你国家或民族的制度和法律,开始起点上就决定了结果,除非你在半路上改革,但在中途上改革要比在起点上改革会死的人更多。因为错误思想会衍生开来,我分析一下给你吧,举例,一个国家有一百个人,但有五十个人的思想对的,做对事情做好事情,另外五十个人思想是错的,做错事情干坏事,实际情况是经过时间的延进后,干坏事的人会上升到八十人,原因是干坏事有财富收益在吸引人们。这是人性决定的。这是永恒的东西,所以不管你的信仰多高尚幻想有好,制度上法治上如果不用财富吸引人们干好事,总有一天是会被淘汰的。评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看他的制度和法律就能看到他们能走多远走多快了。


世界人民的儿子思想家


如果白起当年出使魏国,就不会有长平之战,赵括的父亲赵奢临死之前对赵王说,儿子赵括虽熟读兵书,但只会纸上谈兵,不可委以兵权重任,否则会贻误大事,赵括由于长平之决策失误,秦国斩杀了赵国40多万兵将,赵国人提白起个个咬牙切齿,又个个心惊胆颤,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血腥最为惨烈的战斗,如果当年白起出魏国,魏国可能会由于弱变强,秦赵僵持不下,力量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再说魏国是小国,要呑并和统一那国都不容易,只能说增加一些不确定性因素。


青石5340


秦之强是历代秦国国君不懈的努力

变法改制,秦国按军功论地位,这让出身平民的人可以为秦国建立功勋

从未获得无上的荣耀与地位

在看看其他6国。齐国,齐国也是特别强,但是在集5国之力讨伐之后就一蹶不振了

楚国与秦国接壤,也是特别强,但是在秦一直不断的进军也是逐渐衰落了

再者除了白起秦国依然有很多强大的武将

王翦。王贲,蒙骜,蒙恬,蒙毅(蒙氏一族历代多出战将)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