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還沒結束,房企價格大戰已經開始了

轉眼,2020年的正月即將過去,春節正在走遠,疫情逐漸好轉。工廠陸續開工,交通要求暢通。國家騰出時間發展經濟,個人利用空閒關注變化。學生開啟網上授課,房企啟動直播賣房。樓市扶持政策頻出,房價漲跌令人擔憂!那麼房價會漲還是會跌?其實還沒等到疫情結束,房企之間的價格戰已經開始了。

1、恆大75折賣房

打折對恆大來說,不足為奇了。2019年初就有過75折,今年開始還有88折等,現在直接降到75折,1萬單價變成7500元,這個價格確實很誘人。或許有人說只是個噱頭,但是如果你真要買的話,也能省下幾萬到幾十萬的購房款。降價真實存在,價格也是比之前降很多,單價至少降1000元左右,75折的也不在少數。恆大的直播間,有200多萬人同時圍觀,成交的倒是不多。不過,這麼多人圍觀,說明買房需求確實也存在。當然,裡面除了買房人,還有中介和售樓人員佔很大比例。

疫情還沒結束,房企價格大戰已經開始了

房地產經過了暴漲,開發商也賺了大筆錢。但是市場下行時,先前有萬科喊“活下去”,如今恆大75折,真的是缺錢到這個程度了嗎?不見得,應該是對樓市的預期不看好,所以才著急先拋售。現在75折還能賣掉,再過幾個月回頭看,75折就是高價了。

2、房企降價也是必然

19年11月份的數據統計,全國131家房企存貨逾6.3萬億元。如果都賣掉的話,就需要老百姓拿出這些錢。人們通常是買漲不買跌,房價漲時,連夜排隊,認籌金幾十萬也交,選房的時候,只給你幾秒的時間。實際上,買的只是一個房號,因為實物看不到。房價跌的時候,購房人突然消失,售樓處冷冷清清,無論開發商怎麼吆喝,就是不見買房人湧現。

疫情還沒結束,房企價格大戰已經開始了

近日網上數據顯示,24家房企7355億元債務即將到期,之後還會出現更多到期債務。目前,海外融資也是創新高。

20日,央行宣佈1年期LPR降至4.05%,5年期降5個基點至4.75%,100萬貸款月供減少約30元。雖然不多,卻有象徵意義。說明房地產預期不樂觀。需要提前出臺政策,穩定房價,防止大跌。

開發商為了儘快回款,不得不降價。身邊很多樓盤、中介都爆出特價房,通常降幅大約10%。之前開發商降價會引來老業主砸售樓處維權等,現在開發商也很在意這個事情,也是在小心翼翼。本來下坡路的房企,借疫情時機,普遍降價已成為趨勢。降價是最好的辦法,能吸引很多剛需購房者。

疫情還沒結束,房企價格大戰已經開始了

3、政策滯後性

除了上面講到的降息政策,各地方也出臺了五花八門的各種樓市利好政策。比如,土地出讓金交付時間延長、部分城市放寬限價、取消現房及封頂銷售要求等。現在的政策,都是在緩解開發商資金壓力,後期會不會取消限購,還很難講。政策效果如果反應到銷售市場上,還需要一定的時間,眼下,開發商為了維持現金流,只能不停的降價,畢竟每個城市的樓盤都很多,而剛需有限。在疫情的影響下,買房的多數為剛需中的剛需了,或者改善中的改善。對開發商來說,賣掉才是王道!

支撐房價的本質說到底還是個人財富,經濟指數叫M2。大家收入高,存款多的時候,就可以通過刺激房地產拉動經濟。兜裡沒錢了,怎麼刺激樓市也火不起來。溫飽問題解決了,才會去消費。存款多了,才有能力高消費。當下,有錢的人比3年前少了至少半數。因為相當一部分人把多年的積蓄成功地被樓市吸走了,從百萬存款的富人,一下變成負債百萬的房奴了。從吃喝無憂,存款滿滿,變成寢食難安,憂鬱重重。因為買了多套房,擔心房價下跌,擔心收入下降。

疫情還沒結束,房企價格大戰已經開始了

​現在經濟下行已經逐步進入明朗的過程,雪上加霜的是還遇到了疫情。之前高位買入的炒房客,在行情明朗的情況下難保不會出來砸盤,和新房銷售一比高下。借用股市的話,高位套牢別想著有人來幫你解套,即使你說的故事很動聽,但是基本面擺在那裡,此韭菜非彼韭菜。今年是一個賽跑的遊戲。先知先覺喝湯,後知後覺埋單。

從目前形勢來看,今年會迎來一大波前所未有的改革,來穩定和修復疫情帶來的損失。比如,疫情結束之前,高速公路全部免費,不限車輛,這在歷史上沒有過的。未來的形勢也許你還感覺不到而已。不同時期人們需求也會變化,比如這段時間,人們相互問的不是買沒買房?買沒買車?而是哪兒可以買到口罩?

買房需謹慎,剛需遇到合適的可以撿漏入手,畢竟有需求,當成消費品即可。投資客(指散戶,大戶早就離場了)請好自為之!

不排除優質稀缺的房子價格會很堅挺,比如洋房、學區房。除此之外的高層、超高層,是價格戰的主要陣地,也是開發商急於拋售的房子。

疫情還沒結束,房企價格大戰已經開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