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造車局」

中國建設報

房企“造車局”

近日,北京市小客車指標調控管理辦公室發佈消息稱,申請和確認延期的新能源小客車配置指標逼近36萬個,新申請者或將於2025年才能排到新能源指標。火爆的市場已經引起資本窺探——7年之後,買到的新能源汽車也許由一家房企製造。

隨著樓市調控不斷加碼、國內房地產市場由增量轉向存量,房企紛紛深化轉型,尋求多元化發展之路。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作為我國製造強國建設的重點行業之一,得到了國家在財政、稅收等方面的重點扶持。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今年1~6月,新能源汽車銷量比上年同期增長111.5%,達到41.2萬輛,市場需求強勁。亟須尋找新增長點的房企,自然不會放過這塊"肥肉"。

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行業如何走到一起?房企又將怎麼"造車"?

從"造房"到"造車"

新能源汽車前景看好,早已成為萬達集團、碧桂園、萬通地產等多家房企的共識,但發展側重有所不同。

較早和新能源汽車行業搭上關係的是萬達集團。在2016年12月15日舉辦的"中國製造高峰論壇"上,其董事長王健林透露,萬達集團已成為銀隆汽車股東之一。此時,處於巔峰時刻的萬達正積極佈局文旅產業,並未將新能源行業作為發展重點。投資銀隆汽車更多是出於"人情",就像王健林在發言中解釋的,"一方面是基於對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的信任,另一方面則是看重儲能業務的商業化道路"。

王健林所說的儲能系統包括多種應用場景,用於風電光電儲存、電網"削峰填谷"以及物業樓宇智能電網等,甚至消費者個人儲能市場已在歐美市場逐步興起。董明珠發起收購的珠海銀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除生產電動汽車之外,其"拳頭"產品便是鈦酸鋰儲能系統。王健林透露稱,房地產業約佔社會總用電量一半,未來對於儲能有很大需求,萬達雖然嘗試過,但效果不好。

相比於萬達"無心插柳",碧桂園集團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則是鉚足了勁、下足了本。但碧桂園不是"造車",而是通過與汽車行業"聯姻",打造產城融合項目。2017年9月,碧桂園與深圳新能源汽車產業協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整合各自產業資源優勢,以新一代汽車為核心,面向新能源、車載物聯、智能汽車等前沿領域,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搭建大平臺,圍繞碧桂園科技小鎮展開合作。

碧桂園新能源汽車小鎮

此後,碧桂園斥資6.4億元,在廣東省佛山市順德新城創智城片區買下總面積11.8萬平方米的土地,計劃成立動力電池、新材料、整車、馬達控制器、動力總成5大研究院,打造新能源汽車小鎮,建設園區、社區、街區三區融合的產品業態。同年11月,碧桂園和上海車創汽車科技服務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協議,雙方將在產城融合項目開發、產業基金營運等方面深度合作。近日,碧桂園再次以1.55億元收購五家汽車配件銷售批發公司,標誌其又有了進一步探索。

如果說萬達、碧桂園站在了新能源汽車行業外圍,那麼,寶能集團等則衝向了轉型發展前沿。

剛結束"寶萬股權之爭"的寶能集團董事長姚振華對新能源汽車情有獨鍾。2017年12月,寶能以65億元的價格獲得觀致汽車有限公司51%的控股權。定位高品質乘用車的觀致汽車成立於2007年,由奇瑞汽車和以色列量子公司兩大股東創建。

此外,寶能2016年通過定增方式入主上市公司韶能股份,後者涉足新能源零部件業務,是比亞迪、東風集團及廣汽集團等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的動力總成零件供應商。2017年10月,寶能與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政府、杭州新天地集團簽訂項目合作框架協議,計劃投資約140億元,建設佔地3000畝、年產30萬輛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12月,在廣州建設新能源汽車產業園,項目總投資300億元,首期規劃產能為50萬輛新能源汽車及相關配套項目。

相比於直接"造車",萬通地產則更熱衷於新能源電池。2018年7月29日,萬通地產公告稱,擬以31.7億元的對價現金收購星恆電源78.284%的股權,跨界進入新能源電池行業並涉足新能源汽車領域。據瞭解,星恆電源成立於2003年,在國內率先實現了電池二次壽命和梯次利用,主要瞄準新能源汽車和輕型車市場。

"真愛"還是另有所圖

具有"招黑體質"的房企在涉足新能源之初,坊間便議論紛紛。房企"造車"是"真愛"還是另有所圖?

有業內人士表示過疑慮:"大型房企都在圍繞地產上下游或地產生態鏈做相關多元化佈局,無論是收併購還是直接投資,無外乎商業、文旅、公寓、小鎮以及裝修、物業等相關領域,為何直接跳出地產生態圈,進軍完全不搭的汽車圈?"

事實上,寶能對於"造車"絕非淺嘗輒止。今年3月的觀致汽車經銷商大會上,姚振華信誓旦旦地宣佈,未來5年,將每年為觀致汽車投入100億元用於新車研發,並定下2018年銷量"衝擊10萬輛、挑戰12萬輛"的目標。融到資金的觀致汽車開始持續發力——今年1~6月,累計銷量30524輛,同比增長412%。觀致汽車表示,當前取得的銷量成績與寶能入股帶來的一系列變化關係很大。在研發方面,觀致汽車成立了觀致研究院,計劃今年招聘千人以上;此外,寶能全球研發體系將為觀致汽車的產品研發提供強大支持。

"市場在哪裡,投資就到哪裡。"對於房企"造車",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在當前傳統地產業務投資面臨壓力之時,參與汽車領域投資,利好產業轉型與風險規避。

宏觀層面上,我國當前越來越重視新能源汽車的研發與推廣。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將新能源汽車作為建設製造強國的重點發展領域。2017年4月,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聯合印發《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出,到2020年,國內新能源汽車年產銷將達200萬輛。

北京北汽恆盛置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中國房地產經理人聯盟常務理事付卜新認為,房企多元化佈局,一方面可有效分散投資風險,另一方面以地產資金髮展產業、以產業資源反哺地產,產城融合發展,形成良性互動,以取得更大的業務規模與更穩固的行業地 位。

此外,坊間議論更多的是房企通過入股新能源汽車實現曲線拿地。隨著政策不斷調整,房企普遍遇到拿地難、拿地價格高等問題。新能源汽車作為我國工業製造領域新興的標誌性行業,政策扶持力度仍在持續加碼。各地方政府為鼓勵產業發展,對新能源汽車項目的土地審批提供了許多便利。

比如,寶能在杭州富陽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項目,佔地3000畝;萬通地產入股的星恆電源,今年3月與蘇州市政府簽訂了佔地約700畝的蘇滁現代產業園項目。

轉型不能"土豪範兒"

業內人士置評,"真愛"也好,另有所圖也罷,房企都應看到跨界"造車"的風險。畢竟,新能源汽車需要的不僅僅是資金。

今年7月,南京銀隆新能源產業園被突然查封,再次將董明珠推到輿論浪尖。2016年,董明珠個人與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江蘇京東邦能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等共同增資30億元,獲得珠海銀隆22.388%的股權。但這次投資一直不被外界看好,而珠海銀隆的發展也一波三折。拖欠貨款、停工壓貨、終止IPO(首次公開募股)、對簿公堂……珠海銀隆的一系列遭遇似乎說明,跨界"造車"並不易。

房企作為十足的"門外漢",轉型"造車"優勢及風險何在?

嚴躍進認為,最大優勢是資本。目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資金壓力較大,如"南京銀隆事件"的導火索便是資金拖欠。此外,觀致汽車2014年至2016年累計淨虧損高達66億元。一家動力電池供應商的負責人表示:"新能源汽車供應商的資金普遍緊張,主要因為今年國家有關補貼下調後,車廠壓力與日俱增,資金無法及時給予供應商。"

除了資本,資源整合能力也是房企亮點 。以碧桂園順德新能源汽車小鎮為例,該項目預計建築面積約40萬平方米,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約25億元。在產業導入方面,項目將打造動力電池、新材料、整車、電機控制器、動力總成五大研究院;引入海康威視車聯網聯合實驗室、汽車智能網聯創新中心以及數十家汽車產業上下游企業;打造兩個新能源汽車院士工作站,配套碧桂園博士科研工作站、科技交流中心等產業服務內容。

但隔行如隔山,技術是房企轉型發展的最大障礙。嚴躍進表示,新能源的技術開發、應用週期與房地產市場完全不同。技術創新需要大量資金持續投入,將成為考驗房企耐心的"門檻"。

新能源汽車前景是否如想象般美好不得而知,產能過剩的問題已經擺在面前。中國流通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7年6月底,國內已經落地的新能源整車項目超過200個,相關投資金額超過1萬億元。各類車企已公開的新能源汽車產能規劃超過2000萬輛,是《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設定目標的10倍 。

此外,國家發改委和商務部今年發佈了《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8年版)》,自7月28日起,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以及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的限制。這意味著更多外資企業將進入中國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 。

"前狼後虎"之下,房企"造車"之路並不平坦。業內專家認為,房企轉型如同當下中國經濟升級發展,過程痛苦但前途光明,只有抓住歷史機遇才能有所作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