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雲港,“失去”房地產的30天

一年前的今天,你正在幹嘛?

格子間埋頭工作;教室裡默聲背書;商場裡攜伴購物;公園裡遊樂嬉戲;飯店裡酣暢大吃....這些本應該是生活中最習以為常的場景在當下卻變成了“奢侈品”。

這場“黑天鵝”般的疫情給我們帶來了諸多教訓和反思,讓我們得以思考現實的運作和如何應對。在這段痛苦的時間,對我們曾經認為是理所當然地擁有、但其實可能會被迫失去的事物心存感激,也能幫助我們調整考慮問題的角度。在這樣艱難的時期,我們可以看清楚誰是你真正的朋友,什麼才是生命中重要的東西。

雖然我們不能改變所面對的現實,但是我們可以很好地應對它們並最大化地去從中成長。

連雲港,“失去”房地產的30天

一年前的連雲港樓市,又是什麼景象?

沒有什麼比數據更可靠直觀了。

1、2月曆來就是“返鄉置業”的高峰期。去年的1、2月份,連雲港商品房共成交8293套,成交面積約938281㎡。今年呢?截止至今日,連雲港商品房成交4449套,面積為517133㎡。對比去年,今年數據大大腰斬。

連雲港,“失去”房地產的30天

當然,滯後的購房需求不會憑空消失,日後勢必會爆發出來。但對於房地產這個高週轉行業,30天沒進賬這件事,就已經足夠讓房企出現資金週轉壓力了。網上賣房又是個位數成交,甚至是隻賺吆喝的“杯水車薪”,註定今年很多房企都繞不開銷售任務“難”的困境。雖然連雲港下發了20日後建築行業逐步復工的通知,但我昨天各家打聽了下,售樓處能夠復工的屈指可數。也就是說,“冰封期”還要持續多久,誰也說不好。在疫情控制“越發嚴厲”的當下,所有的開盤和銷售回款時間,也只能往後推移。

搞不好,房企要歇菜。

這一歇菜,問題就大了。在房企上班的人可能會被裁員,你買的在建期房有可能變成爛尾樓,銀行放出去的巨量貸款,可能變成壞賬。這麼一來,全社會都要買單。所以,穩住房企,事實上是在防止更大的風險,算是對經濟金融和社會穩定的一種兜底吧。另外,在這次疫情,我們也看到諸多房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對武漢乃至全社會伸出“救援之手”。同理心和共情,作為人類的基本情感能力,我們也不能“眼看房企他樓塌了”。

連雲港,“失去”房地產的30天

目前無錫、西安、蘇州等諸多城市加入“救房企”的行動。連雲港暫時沒有出臺相關的政策。但相較於一二線城市,作為三四線的連雲港樓市已經“不明朗”了兩年。此次疫情,更是加劇了這種慘淡。尤其是縣級地區的中小房企,本不“富裕”的情況下更是“雪上加霜”。

那麼,我們可不可以稍稍的給予房企“踹口氣”的時間,但又不會促成需求端的恐慌呢?

比如,接受合理延遲交房。

受疫情影響,很多建築工人無法按時回到崗位,很多建築材料也不能正常生產。眼看著延期近1個月的復工,如何能保證按時按質把商品房交到業主手中,是房企正在頭疼的一大難題。另外這兩年的土拍一直有著保障房、學校等配建要求,這些項目的交付壓力也一併襲來。

連雲港,“失去”房地產的30天

若沒有明確指導,開發商的第一反應,一定是復工後儘可能挽回。具體方式包括但不限於:要麼壓縮工期儘可能搶工,要麼降低成本操作,比如儘可能簡化外觀設計……無論哪一條路徑,都會對項目品質產生影響。一旦任由開發商自我調節,品質會極不可控,這對業主也是極大的不公平。後面一連串的“連鎖反應”是違約金支付、業主拉橫幅、口碑受影響等“壓力山大”的負面問題

因此,本著“救房企”甚至是“救購房者”,不論是地方部門還是房企本身也應該詳細謀劃好如何執行。

其次,降低土地保證金比例。

作為典型高負債+資金快週轉行業,連續閉關30天,沒有回款,售樓處被迫關閉,融資渠道可能也被斷供,可想而知,開發商絕大多數收入來源,已經被疫情斬斷。 與此同時,員工工資和貸款利息必須按時支付,尤其目前還是高額債務兌付期。一邊是收入幾乎為零,另一邊還要拿著餘糧大手筆買地,開發商也禁不起這麼收割。為此,最近許多地方的土地保證金比例已經降為20%。而連雲港目前的土地保證金比例是依然是50%。

連雲港,“失去”房地產的30天

真的,連雲港土地市場已經“啞火”一年多了。土地市場的冷寂也直接造成購房情緒低迷,市場交易端的慘淡。而這座城市,不論是地方財政還是城建建設,都需要房企參與其中。我們能不能擯棄“高屋建瓴”,適當的吸引房企來連投資呢?

當然,還有其他更好的手段,能力有限這裡就不一一例舉了。

結語:

這次疫情對房地產整個產業鏈的影響涉及面之廣、影響時間之長,都讓每個地產相關的人感到焦慮。包括房企、上下游的建築商、供應商、勞務公司、規劃設計、分銷公司、廣告公司、媒體等等。疫情期越長,無論是對經濟、人們生活,還是對樓市的影響期越長越大。

在“房住不炒”、“穩房價、穩地價、穩預期”的大方向下,如何讓疫情影響下的樓市快速重回正常溫度?如何“穩樓市”,避免大起大落?這些都是擺在每個城市面前亟需解決的難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