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期中的企業主:“我到底要不要裁員?”

關注“呂子傑有話職說”,每週為自己充點電!

公號: 呂子傑有話職說(lzjitalk)

廚師有菜譜,職場有職譜。

有關職場、管理、企業經營,你想知道的,我所知道的,都將在這裡呈現。


疫期中的企業主:“我到底要不要裁員?”

​人力成本一直是企業不容小覷的支出項,因此,每當企業面臨重大危機時,它都會成為企業主必須討論的議題。

2月8日,北京的K歌之王宣佈與全體員工解除勞動合同,這家公司曾佔據KTV行業金字塔頂層,它也曾隨著“王思聰”、“KTV一晚250萬”等字樣一度變成微博熱搜榜。然而,它倒下了。

疫期中的企業主:“我到底要不要裁員?”

我想接下來還會有更多的企業為了生存而進行人員縮編。

我的企業到底要不要裁員?”這幾天裡,它是我和很多企業主討論最多的話題。

在這個特殊時期裡,很多企業主都在面臨裁員的抉擇。但是到底該不該裁員?如何裁員?都是企業主們需要去討論及思考的議題。

疫期中的企業主:“我到底要不要裁員?”

通常降低人力支出的手段主要有四種:

1. 減薪

2. 發放基本工資

3. 放無薪假

4. 減員

不過,在思考“降低人力成本”這個問題之前,還有三個議題需要企業主思考,分別是:

  • 你的手上還有多少現金?
  • 你預估這場危機會持續多久?
  • 你的員工是否能有妥善的工作安排?

從管理的角度來說,裁員是最後的選擇。但當企業都可能無法存活的時候,裁員就是不得不面對的問題了。

一般來說,運轉正常的企業都需要在手中始終留存著能夠存活三個月以上的現金,

否則會非常危險。因此,除非企業能一直有新進營收,不然企業手上的現金支出就必須處於逐月/日遞減的狀態。如果手上的現金不足,又無法找到其他的收入來源,基本上縮減人力就無法避免了。

疫期中的企業主:“我到底要不要裁員?”

除了現金的狀況以外,還要考慮“這場危機的持續時間”。如果是短期危機,即,在3個月內可以恢復至往常60%以上的水平,則建議人力狀況最好維持,因為市場情況緩和後,重新招聘需要時間、人員磨合也需要時間。而且如果遇到危機就馬上縮減人力,也會對團隊留下來的人造成影響,畢竟,特殊時期下員工也無法馬上找到新工作,這種行為會讓員工覺得企業不仗義,沒有社會責任感。

但如果預判這次的危機是中長期的,即,需要6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恢復以往60%以上的水平,則就需要更快緊縮人力支出。畢竟企業只有存活下來,才能談社會責任。

疫期中的企業主:“我到底要不要裁員?”

最後一個要考慮的議題就是——員工能否被妥善安排工作。

在疫情期,先不管員工能否回到公司,重點是員工是否有足夠的工作去做。如果員工還能執行有價值的工作,則企業主就需要想盡辦法維持員工的收入。如果員工不能進行有價值的工作,那麼企業主仍然需要考慮縮緊人力。

接下來,我們談一下“縮減人力支出”的議題。

疫期中的企業主:“我到底要不要裁員?”

1.需要說明的是,“減員”是最後的手段,在那之前企業主可以先採取“減薪”。

那如何減薪?

首先,就減薪的幅度而言,建議採用倒金字塔的方式進行減薪。就是說越是高層,其薪資減幅相對越大。

其次,減薪幅度原則上以20%-50%為宜,當然根據企業狀況,高階管理層可以有更多減幅。

用減薪來控制現金支出是種較好的做法。一方面降低現金的支出,一方面宣示公司與同仁同舟共濟的決心。一般來說,在這個時期施行減薪也較容易得到員工的支持。

最後,當然除了直接減薪資以外,還可以採取以實物補償減薪的部分,當然替代的實物必須是有真實運用價值的。

疫期中的企業主:“我到底要不要裁員?”

2.如果減薪還不足以支撐現金需求,那麼第二階段必須實施的就是——只發放法律規定的基本工資。這個方法對現金支出能進一步縮減。

3.如果發放基本工資都還不能解決現金流的問題,就只能實施“無薪假”。

從法律角度來說,並沒有無薪假的說法,但是企業主還是有機會和員工協商的。相對裁員,無薪假起碼保留了員工的社保和年資。且,市場回春後,員工迴歸往常生活的速度也會快許多。但如果企業選擇採用“放假”方式,就不能繼續安排員工工作。

疫期中的企業主:“我到底要不要裁員?”

事實上,如果企業主可以預判到疫期員工無法到崗,或是就算到崗仍無法安排正常工作,則可以更早的施行無薪假,或是隻發放基本工資。

4.最後我們要談“縮減人力”。

像K歌之王這樣全員解除勞動合同的,通常已經到了最壞的地步,同時這也代表企業體質的脆弱。如果企業還期望在景氣恢復時能快速回到正常的運營狀態,則縮減人力也須採用分批、分階段的方式來進行。

疫期中的企業主:“我到底要不要裁員?”

一般可以按照以下的順序進行縮編:

1. 容易替代人力

2. 事務性的人力

3. 專業性的人力

4. 管理性的人力

5. 核心性的人力

6. 策略性的人力


人是企業的價值也是關鍵資源,這個階段對人力的維持是企業對社會的責任。當企業因經營壓力不得不縮減人力成本的時候,每個動作與思考都必須非常謹慎,才能給自己留下最佳的經營的機會。


疫期中的企業主:“我到底要不要裁員?”

至於你問這次的危機到底是短期危機還是中長期危機。我個人覺得對企業中期業績肯定是存在影響的,但是企業真正的危機卻應該只是短期。國家也不會放任危機蔓延到三個月以上,否則這也將嚴重打擊國家的經濟體系。


<strong>近期精彩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