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教師資格《教育知識與能力》必考點(六)

中學生心理輔導

(一)心理健康的標準

自我意識正確;人際關係協調;性別角色分化;社會適應良好;情緒積極穩定;人格結構完整。

(二)心理輔導原則

面向全體學生原則;預防與發展相結合原則;尊重與理解學生原則;學生主體性原則;個別對待原則;整體性發展原則。

(三)心理輔導方法

行為改變的基本方法

強化法;代幣獎勵法;行為塑造法;示範法;消退法;處罰法;自我控制法。

行為演練的基本方法

全身鬆弛訓練;系統脫敏法;肯定性訓練

改善學生認知的方法:

理性—情緒療法;來訪者中心療法; 團體輔導療法

2020年教師資格《教育知識與能力》必考點(六)


(四)常見心理健康問題

焦慮症

表現:

緊張不安、憂心忡忡;注意力集中困難、極端敏感、對輕微刺激過度反應、難以做決定;心跳加速、過度出汗。

採用肌肉放鬆,系統脫敏等方法;採用認知矯正程序,指導學生在考試中使用正向的自我對話,如“我能應付這個考試”;鍛鍊學生的性格,提高挫折應對能力。

抑鬱症

表現:

情緒消極、頹喪、淡漠、失去滿足感和對生活的樂趣;消極的認知傾向,低自尊、無能感、對未來沒有期望;動機缺乏、被動、缺乏熱情;肢體疲勞、失眠、食慾不振。

情感支持和鼓勵;採用合理情緒療法,調整當事人消極的認知狀態;積極行動起來,從活動中體驗成功與愉快;服用抗抑鬱藥物。

恐怖症

表現:可分為單純恐怖、廣場恐怖、社交恐怖等。

系統脫敏法;改善人際關係,營造寬鬆、自由的氛圍,適當減輕當事人的壓力。

強迫症

表現:

強迫性計數;強迫性洗手;強迫性自我檢查;刻板的儀式性動作或其他強迫行為。

藥物治療;行為治療;建立支持性環境;森田療法,強調放棄對強迫行為做無用控制的意圖,而採取“忍受痛苦,順其自然”的態度。

網絡成癮

治療法:認知療法、強化法、轉移注意力法、來訪者中心療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