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考点(六)

中学生心理辅导

(一)心理健康的标准

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

(二)心理辅导原则

面向全体学生原则;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个别对待原则;整体性发展原则。

(三)心理辅导方法

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

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消退法;处罚法;自我控制法。

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

全身松弛训练;系统脱敏法;肯定性训练

改善学生认知的方法:

理性—情绪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 团体辅导疗法

2020年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考点(六)


(四)常见心理健康问题

焦虑症

表现:

紧张不安、忧心忡忡;注意力集中困难、极端敏感、对轻微刺激过度反应、难以做决定;心跳加速、过度出汗。

采用肌肉放松,系统脱敏等方法;采用认知矫正程序,指导学生在考试中使用正向的自我对话,如“我能应付这个考试”;锻炼学生的性格,提高挫折应对能力。

抑郁症

表现:

情绪消极、颓丧、淡漠、失去满足感和对生活的乐趣;消极的认知倾向,低自尊、无能感、对未来没有期望;动机缺乏、被动、缺乏热情;肢体疲劳、失眠、食欲不振。

情感支持和鼓励;采用合理情绪疗法,调整当事人消极的认知状态;积极行动起来,从活动中体验成功与愉快;服用抗抑郁药物。

恐怖症

表现:可分为单纯恐怖、广场恐怖、社交恐怖等。

系统脱敏法;改善人际关系,营造宽松、自由的氛围,适当减轻当事人的压力。

强迫症

表现:

强迫性计数;强迫性洗手;强迫性自我检查;刻板的仪式性动作或其他强迫行为。

药物治疗;行为治疗;建立支持性环境;森田疗法,强调放弃对强迫行为做无用控制的意图,而采取“忍受痛苦,顺其自然”的态度。

网络成瘾

治疗法:认知疗法、强化法、转移注意力法、来访者中心疗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