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後互聯網會迎來嶄新的投資時代

​接下來你將看到:

  1. 非典給中國互聯網打了一針“催化劑”
  2. 新冠疫情後哪些領域值得關注
新冠疫情後互聯網會迎來嶄新的投資時代

新冠病毒的爆發正在對中國和全球經濟產生嚴重影響,進而影響投資決策。與此同時,風險投資者們正在危機下尋找新的投資機會。正如危機難以預料一樣,機遇也難以預測,但可以肯定的是,那些對歷史和社會產生重大影響的,通常不是我們已知或可以預見的事件。通過追溯過去,我們嘗試洞見未來。


1.非典給中國互聯網打了一針“催化劑”


非典出現在2002年11月,直到2003年7月才完全消失。在此期間,零售,旅遊和餐飲等行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上的重創。但是,非典危機並沒有像悲觀者預測的那樣給中國經濟帶來長久的負面影響。2003年GDP增長保持在9.1%,中國的經濟保持了一個穩步的增速。


在一定程度上說,這場危機為中國打開了許多未知的互聯網機會的大門,而數字科技在生活和生產等多個方面的剛性需求也隨之浮出水面。


在非典期間,為了控制疫情的爆發許多線下購物都受限制。人們別無選擇只能在網上購物,這加速了中國人對線上購物的認識和需求,從而促使了電子商務的飛速發展。同樣,人們“宅”在家裡,社交聊天,在線遊戲,在線視頻等 “消磨時間”的互聯網產業也或多或少地因為這次疫情得到了驅動。


新冠疫情後互聯網會迎來嶄新的投資時代

上圖詳細追蹤了中國在03年-08年從天使輪到D輪的主要投融資事件。之所以選擇2003/01-2008/12作為時間區間,是為了著重關注非典之後的投資行為,也避免探討2008年金融危機對投資方向性的影響。


我們可以看出,從2003年7月(非典結束)開始的投融資事件多集中在廣告科技,在線視頻,在線遊戲,社交聊天和金融科技上。在線旅遊,在線醫療和電子商務也隨之得到了更多的投資關注。


回溯2008年之後上市的中國互聯網公司其所在的行業,可以進一步幫助我們檢驗03-08年這段時間中國的風險投資成果。


2008-2012年間,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公司中比較著名的有:奇虎360(廣告科技,上市時間為2011年),噹噹網(電子商務,上市時間為2010年),唯品會(電子商務,上市時間為2012年),優酷(在線視頻,上市時間為2010年),土豆網(在線視頻,上市時間為2011年),人人網(社交聊天,上市時間為2011),盛大(在線遊戲,上市時間為2009年)。


2.新冠疫情後哪些領域值得關注


僅僅通過對非典之後的投資形勢研究,很難對新冠病毒之後的投資機會做出預測。儘管同17年前的情況類似,人們對病毒所產生的各種影響都充滿擔憂,但自2003年以來,中國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各個行業的數字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中國已經成為電子商務和數字支付的全球領先者,三分之一的互聯網企業獨角獸都在中國,這也使其成為全球最大的數字科技應用者之一。除此之外,中美兩個市場的走向還不確定,對全球供應鏈的影響也未可知,所有這些都給預測增加了難度。


可以肯定的是,通過投資來解決暴露出來的社會和經濟問題的趨勢將不會改變。實際上,疫情的爆發正以某種方式捅破曾經預測的行業天花板,為許多傳統互聯網行業帶來更多想象空間。


截止到2019年底,中國消費者的信心指數已經達到了近十年的最高水平, 新的消費模式和產品勢必會出現以滿足如此龐大而年輕的消費市場。預計在疫情結束後,一波被壓抑的需求和報復性消費將推動新消費產業升級的持續發展,中國的消費場景將向“宅經濟”和“走出去經濟”兩極分化 。


在“宅經濟”方面,在線教育,在線養生、健康將獲得更多的關注;在“走出去經濟”方面,以目的性為導向的新型旅遊方式將為旅遊行業帶來轉變,比如以社交、健康、養生為目的的旅遊將獲得更多消費者的青睞。


在非典發生的2003年,距中國加入WTO僅兩年時間,出口和製造業並沒有受到多少負面影響,而是在之後持續增長。相比之下,新冠病毒發生在全球貿易摩擦背景下,全球供應體系正從傳統單向供應鏈向彼此交織的供應網絡發展,如果生產或物流的中斷或延誤影響供應鏈,外國公司很可能會尋找替代供應商或轉而本國生產。


可以預計,能夠靈活應對供應鏈體系變革,以及不斷增長的個性化消費市場新需求的智能供應鏈管理、智慧物流將受到更多關注。


歷史沒能給我們參照組,讓我們去比較沒有非典中國互聯網經濟會發生什麼?是否會不如非典後發展得如此蓬勃?但是,每一次危機,作為歷史的變量,總會給發展帶來變革的力量,因此我們願意相信,當年的非典為中國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打了一針催化劑。17年後的今天,面對新冠病毒的肆虐,我們依舊相信一個嶄新的投資時代即將到來,因為,歷史不會簡單的重複,但總是壓著相同的韻腳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