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将章邯灭得了项梁、抗得住项羽,为何做了雍王反而打不过刘邦?

在秦末农民起义的在浪潮中,大秦帝国摇摇欲坠,此前名不见经传的章邯横空出世,一举击退周文数十万大军,并一路追杀,斩周文于渑池,随后,灭张楚、破魏、大胜齐楚联军,虽初遇项梁之时遭遇波折,但最后还是突袭楚军定陶大营得手,导致楚军统帅项梁战死。在巨鹿之战,秦军惨败于项羽之手的情况下,章邯尚能与项羽对峙数月之久。

然而,投降项羽之后的章邯却似乎突然变成了没牙的老虎,完全无法挡住汉王刘邦出关的脚步,以致项羽失去作战先机。这其中到底有哪些缘由呢?

一、刘邦实力变强了?

关于刘邦出汉中时,具体有多少兵力,史书中并没有明确说明,不过我们倒可以按图索骥,来一探究竟。

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


汉王之国,项王使卒三万人从,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


——《史记.高祖本纪》

在参加鸿门宴以前,刘邦的手里一共有十万兵;但是,在他入汉中的时候,项羽却只允许他带走了三万兵。表面上来看,兵力从十万降为三万,很明显是大幅度削弱了,但是,幸运的是,由于刘邦在关中的一系列表现,为他迎来了大批拥趸,竟有多达数万的仰慕者愿追随他而去,而在这些人当中,还暗藏着后来叱咤风云的淮阴侯韩信。

从关中到汉中,一路上,韩信的角色不断地发生变化,从最初的小小管理员到险些被斩杀的罪人;从大难不死升为治粟都尉,到得蒙萧何力挺而成为汉军大将,统帅三军。这是一则古往今来,都非常罕见的职场神话,然而却真实的记录在了史书之中。

凭借着汉军阵营核心集团的相互信任以及刘邦惊人的魄力和胆量,明显的一笔亏本买卖,却因为韩信的高升,而成为一次一本万利的交易。

秦将章邯灭得了项梁、抗得住项羽,为何做了雍王反而打不过刘邦?

二、制度的转变

除了统帅变为了韩信以外,刘邦的汉国还有一个非常重大的变化,即是制度的转变。

在项羽分封之前,刘邦的军队一直隶属于楚国,他的一整套管理模式也来源于楚,既包括政治制度、官僚制度,也包括军事体制。

但是,问题在于:

1、刘邦阵营虽然也曾是楚国居民,但毕竟不像项梁等人在楚国时那样崇高的地位,对楚国的管理模式并没有那么熟悉,长期的作战也不容许他们补上这一课。相比之下,由丰沛下层官吏为主体组成的汉军阵营,对秦国的管理模式反而更加熟悉。

2、汉中、巴、蜀等地也都属于秦郡,长期遵秦法、守秦律,冒然采用楚制也是不合时宜的。

3、从实践来看,战国末期,军事实力最强大的莫过于秦国,以二十级军功爵制为基础的秦军体制明显是更加有利于打造战斗力更加强大的军队的好办法。

4、更重要的一点,汉宫阵营此时手里掌握着完整的秦国管理理论。当初进咸阳时,其他人都在四处抢掠的时候,唯有萧何冲进了丞相、御史府,将大秦的户籍、地形、法令等等图书档案一一收藏了起来。

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汉书.萧何传》


秦将章邯灭得了项梁、抗得住项羽,为何做了雍王反而打不过刘邦?

最后,权衡利弊之下,刘邦最后决定采用”秦制“来代替”楚制“,并由萧何来负责政治体制改革,而韩信则负责军事整顿及训练。

所以,虽然汉军在汉中停留的时间非常短暂,但却发生了根本性的制度转变。这一转变不仅迅速提升了汉军的战斗力,也为后来汉军远强于楚军的后勤保障和持续作战补给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汉雍战争进程

关于刘邦与章邯的这场战争,太史公在《史记》中颇为惜墨,只有下面这段简短的描述。

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还走;止战好畤,又复败,走废丘。汉王遂定雍地。东至咸阳,引兵围雍王废丘,而遣诸将略定陇西、北地、上郡。——《史记.高祖本纪》


秦将章邯灭得了项梁、抗得住项羽,为何做了雍王反而打不过刘邦?

客观来讲,章邯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被汉军蒙蔽了,在他的心目中,刘邦大概率是走子午道的,所以当他发现刘邦走陈仓道的时候,还是颇有些意外的。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及时赶到陈仓与刘邦打上一仗。

可是,结果似乎让人非常意外,当初连战连捷的章邯似乎毫无还手之力,先败于陈仓,再败于好畤,最后只能驻守雍都废丘了。而刘邦却并未在废丘跟他太过纠缠,只留下部分军队围城,其他人则去三秦各处攻城略地去了。随着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的投降,三秦之地也仅剩下废丘一处未归刘邦之手了。顽强抵抗一年之后,章邯才因为城破而自杀。

整个战争过程来看,章邯似乎并没有犯下什么不该有的错误,那么他到底败在哪呢?仅仅是因为刘邦变强了么?似乎并非如此,复盘之后,我们会发现,这场战争的进程,除了最终结果不同,其进程与当初章邯初遇项梁倒是有些相似之处。

四、章邯的第一场败仗

当初,章邯破齐楚联军、灭魏后,又围住了齐东阿城。此时,遭遇了前来救东阿的项梁军,也是一败再败,最终逃入濮阳城。

居数月,引兵攻亢父,与齐田荣、司马龙且军救东阿,大破秦军于东阿......西破秦军濮阳东,秦兵收入濮阳。——《史记.项羽本纪》

秦将章邯灭得了项梁、抗得住项羽,为何做了雍王反而打不过刘邦?

整个进程是不是同汉雍之战颇为相似?章邯并不是没有败过,而是从来没有败过那么惨。即便是在东阿、濮阳东,两次败于楚军之手,章邯依然能够在不久后偷袭项梁于定陶,一举灭之。

章邯一生打仗以谨慎著称,作战计划详细,擅长打有准备之仗。所以,尽管他治下的兵从来都不是大秦帝国最为精锐的,取得的成绩却远远超越了王离所率领的精锐力量。但是,也恰恰因为谨慎,让章邯在面对强硬对手的时候,往往采用了避其锋芒的办法。战项梁时如此,巨鹿之战时面对项羽的部队,亦是如此。虽然几次受挫,他却都保住了有生力量。

所以,这一次,对战汉军,当章邯面对刘邦讨不到便宜的时候,他的第一选择还是且战且退,寻找战机。只不过,对战项梁,他有机会偷袭得胜;对战项羽,他可以拒守刺原数月;而对阵刘邦,他却遭遇了他打仗以来从未面临过的新局面。

五、章邯的军队组成

曾经,章邯手下拥有二十万秦军,然而,在他投降项羽后,这部分军队都被坑杀了。那么,他最后用来对抗刘邦的军队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秦将章邯灭得了项梁、抗得住项羽,为何做了雍王反而打不过刘邦?

细心的读者可能已经注意到了,水一白在前文曾经提到过的,刘邦军队的变化。

在鸿门宴之前,刘邦手里有十万军队,然而去汉中之时,项羽却只让他带走了三万,而剩下的这七万军队则自然而然被分给了三秦(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章邯用来对抗刘邦的军队便是由这部分军队和一些临时征兵所组成的。

那么,刘邦为什么会心甘情愿献出这部分队伍呢?

这里面有两层原因:

一是因为当时项羽实力雄厚,刘邦需要满足他的一部分条件来换取自己的团队全身而退;

二是因为这部分军队并不是刘邦的核心力量。

刘邦入关以后,当然不会错过壮大自己力量的机会。他也在不断地吸纳力量,既包括主动入伍者,也包括大量的秦朝降兵,这七万兵正是由这部分兵力所组成的。所以,迫于无奈之下,刘邦虽然不舍,但还是忍痛割爱,让出了这部分军队。

六、民心所向

如果章邯还是当初那个秦朝的名将,在他的治下,管理这部分降兵自然问题不大。然而,问题就在于章邯投降项羽之后的“新安杀降”事件。项羽一声令下,追随章邯投降项羽的二十余万降卒一夜之间全都成了新安城南的亡魂,幸存者仅剩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人而已。

秦将章邯灭得了项梁、抗得住项羽,为何做了雍王反而打不过刘邦?

此三人,后来却摇身一变成为了三秦之地的主人,秦人对他们的仇恨虽大,但也只是敢怒不敢言。然而,当”约法三章“的汉王刘邦,从汉中杀回来的时候,三秦的根基便已经动摇了。

在此消彼涨之间,章邯想要率领这样一支军心不稳的军队,战胜刘邦,其难度还是非常巨大的。所以,他选择避其锋芒也是无可厚非的。只不过,在他依然抱有一线希望,固守废丘,静待时机之时,三秦之地已尽皆望风而降了。

这是民心所向,并非是章邯靠战略战术可以扭转的。

水言水语

章邯是秦朝末年一个略显悲剧的人物,他能力出众,也曾经扼杀了无数人成功的梦想,秦末的第一批”创业者们“大多因他而死,从周文到陈胜,从田儋、魏咎到项梁。然而,由于一直站在最终失败者一方,他的一生才略显悲剧。

在对阵项梁、项羽的时候,章邯可以凭借战略战术与他们周旋,然而,在面对刘邦的时候,他的战略战术却已经很难发挥作用了。表面看来,他是从秦朝的雇佣兵变成了秦地的主人,然而实际上,这片土地上的民众已经不再拿他当自己人了。秦地也已经不再是章邯的”家“了,它从此有了一位新主人——刘邦。

秦将章邯灭得了项梁、抗得住项羽,为何做了雍王反而打不过刘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