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城”之下,企業該如何自救?——企業疫情中經濟“自渡”淺思

距離武漢封城,湖北省各縣市疫情特殊交通管制已有近二十天,幾十天裡,人們憂心最多的除了疫情的蔓延和預防,大概就是疫情帶來的經濟創傷以及創傷後的“後遺症”了吧。

交通管制以後,先是新聞爆出近二十家房產公司宣告破產,接著是各大群裡討論的關於是補發工資後關門還是直接破產清算的商論,而後是今天湖北宜昌市針對俄羅斯訂單無法如期交付的不可抗力證明的公告,在這場波及面如此之廣,影響如此之大的疫情經濟中,作為市場經濟的參與主體——企業該如何進行行業自救和突圍呢?結合最近的各種案例,我有一點自己的想法。

“圍城”之下,企業該如何自救?——企業疫情中經濟“自渡”淺思


封城之後,交通管制,作為宅在家裡配合抗擊疫情的普通大眾,憂心最多的應該是沒有工資,還有房貸車貸信用卡需要還款,加上沒有過多積蓄,孩子老人自己生活來源,該怎麼辦?在這中間甚至有網友曬出了幾百塊艱難度日的局面。面對這種情況,市場參與主體,有他自己的應對情況:

部分企業,諸如互聯網或者新媒體等可遠程線上辦公的企業,已經通過電話會議,視頻會議等形式如期開展了工作,在這次疫情引起的經濟波動中,他們受到的影響應該算是最小的了吧。

“圍城”之下,企業該如何自救?——企業疫情中經濟“自渡”淺思


部門企業,諸如西貝餐廳和盒馬生鮮實行了“共享員工”的創新:

“圍城”之下,企業該如何自救?——企業疫情中經濟“自渡”淺思

那另外一部分的企業,就只能等待疫情結束,然後“或者生存”“或者滅亡”,這部分企業的員工就只能大面積的失業,然後開始大面積的復工嗎?我們是否可以從成功化解傷害或者減小傷害的這些案例中獲得啟發,尋求突圍方式,保證企業經濟的平穩可持續發展呢?

首先,從國家幫扶層面,我們看到了各個銀行的支持政策,也看到了以萬達集團為首的“免租”的善心舉動,還看到了國家出面出具不可扛證明減少違約損失……從這個層面來看,我們可否積極尋求相應的政策支持,尋求一定的幫助呢?當然,這一層面的幫助,可以以企業資產情況和年終報表等各種數據中尋到具體的幫助政策的證據支持。

其實,作為市場參與主體,各關鍵企業,諸如受損失嚴重的旅遊、餐飲可否和線上派送服務中實行類似“西貝”與“盒馬生鮮”行業“抱團”自救呢?市場不是哪個單一個人的市場,也不是哪個單一的主體的市場,就像大自然的生態環節,每一個個人或者主體都是整個市場經濟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共生才能贏得最後共贏的局面。

最後,從企業內部經營上來看,每一位有理想的企業主肯定希望自己的企業可以長久的經營下去,那麼響應號召,提前給員工發工資,減少疫情結束後招人用人成本,無異於也是降低了經營成本,為實現穩定可持續發展做準備。

企業是市場經濟的主體,員工是企業經營的基石,相信在不久的未來,一定會有關於地震、火災、泥石流、洪水以及瘟疫等的社會經濟生命救濟應對措施,就像社保一樣,企業一部分,員工一部分,到了需要的時候,結合企業報表稅費等各種證據,結合個人徵信負債及賬戶資產證明配合,通過槓桿的作用,讓企業和內部員工在困難面前安穩得保住生命安全,同時也保住經濟生命安全。企業內部,或者行業內部,可否也在日後自發組織這樣一筆應急備用準備款項呢?

“禍兮福所倚”,每一次大困難面前,都是一場大考驗,也是一次大轉機。在困難中,我們懂得了我們不是一個個單獨的個體,而是一個個需要彼此的整體。面對困難,我們不僅可以克服他,還可以從中尋求更好更穩定的生存營養,個人之於團體是如此,企業之於行業乃至社會更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