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原油價格低迷,OPEC是否已失去了對油價的調控能力?


國際原油價格低迷,OPEC是否已失去了對油價的調控能力?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近些年來由於內部矛盾重重以及美國的打壓,對國際油價的控制能力處於下滑過程當中。而隨著中國原油期貨的開通,國際原油的定價權也逐步進入到分化階段,這都對OPEC的國際原油定價能力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由於中東的矛盾問題重重,宗教、世俗、歷史、地緣、種族等矛盾重生,因此OPEC內部原本就不協調,譬如伊朗與沙特的矛盾等;而伊朗與委內瑞拉等石油輸出國又遭受美國的長期制裁,所以在OPEC中能夠發揮的作用有限;另外,阿爾及利亞、厄瓜多爾、加蓬、印度尼西亞、利比亞、尼日利亞等一些OPEC國家在石油出口量等問題上之間也難以協調,減產協議難以得到有效執行,所以OPEC內部並不能有效協調,因此對國際原油價格的控制能力下降。

而美國為了維護全球戰略利益以及石油美元體系,長期對俄羅斯、伊朗與委內瑞拉等產油國施行經濟制裁,其中控制原油價格打擊這些國家的財政是美國國際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因此美國通過多種手段控制國際原油價格,一通過增加頁岩油開採大幅提高國際原油供給量,增加原油出口壓制國際油價;二通過金融市場的國際原油定價權來制約原油價格;三屢屢試圖推進“NOPEC”立法,反對油價壟斷從而打壓與威懾OPEC;四與沙特、加拿大等協調進口原油,充沛庫存,影響國際市場價格;五通過軍事等手段打擊威懾等,這導致國際原油價格難以攀升。

去年以來全球經濟增速下滑,尤其是中國的需求對全球石油供給影響明顯。作為全球最大的石油進口國之一,由於中國近年來處於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之中,且今年年初遭遇到一些特殊情況,這使國際原油需求下降,因此國際原油當前處於比較明顯的供大於求局面,價格必然回落並中長期陷入低迷。

而美國、沙特、俄羅斯等國都在爭取國際原油出口的頭把交椅,所以即便OPEC減產,國際原油總供給量的下降也有限,預計中期國際原油價格難有起色,另外國際油價還需看中國經濟的臉色,畢竟中國經濟近些年來對全球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位居前茅,因此國際原油價格當前能否上漲已經不是OPEC減產所能獨立控制的問題,還要看中國與美國對國際原油定價權的影響力。(本文系馨月說財經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作者及來源於頭條號馨月說財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