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雎是小人嗎?他的歷史功勞和張儀相比,哪個更高?

坐井說天闊530



范雎和張儀有許多相同的地方,都是從魏國到秦國的“鹹漂”,且都官至丞相,對秦國的統一做出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從功勞上來說,似乎范雎的功勞比張儀要大點。

范雎以現代人的眼光來看也算不得小人,只不過是快意恩仇,恩怨分明罷了。

范雎是魏國人,出身寒微,在沒有晉身通道的情況下先委身於中大夫須賈家當門客。在一次出使齊國時,因為能言善辯獲得齊國的青睞,並有禮物賞賜,這使得作為出使代表團團長的須賈怒火中燒,回國後便向丞相魏齊報告說范雎裡通齊國,魏齊聽信一面之詞,不問青紅皂白將范雎打個半死,並把他扔到廁所,讓人在上面撒尿。後來范雎在鄭安平的幫助下死裡逃生,並改名為張䘵來到秦國。經由謁者王稽引見,見到了當時的秦國國君秦昭襄王,從此開啟了他的"開掛"人生。

范雎首先幫秦王驅逐了以魏冉為首的外戚勢力,在這件事上,他最多隻算是起到了某種推動作用,因為驅逐外戚勢力的時候並沒有遇到什麼阻力,可見昭襄王是有實權的,只不過需要有個不畏權貴的編外人員來幫助他除掉這些既得利益階層的掣肘。在“安內”之後,范雎又提出了“遠交近攻”的偉大戰略思想。之所以說偉大,是因為這一思想徹底改變了原來秦國連年徵代卻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山東六國局勢,他提出把戰鬥重點放在鄰近的三晉,對較遠的齊、楚、燕等採取懷柔政策。即奪得的每一寸土地都必須能為秦國所控制,融入本土。最終在長平一戰消滅趙國四十餘萬兵力,使得這個山東諸國中唯一能與秦抗衡的國家從此一蹶不振,直接加速了秦國的統一大業。

范雎在為秦國的國事操勞時,一點也沒有忘記自己的私事,在當上丞相後不久,就逼迫魏國丞相魏齊自殺。在長平之戰勝利後,白起包圍邯鄲時,又怕白起的威望超過自己,向秦王進讒言,讓白起退兵,並在後來又陷害白起自殺。在用人方面,又任人唯親,對自己有恩的鄭安平和王稽,不顧國家利益,放在根本不適合他們的位置上。最終鄭安平投降趙國,王稽貪贓枉法。這也是范雎最受人詬病的地方。按秦法,官員犯罪,引薦者連坐,秦王念及他的功勞,沒有追究,但范雎自此萌生退意,後薦蔡澤而退居封地,未幾病死。

張儀和范雎一樣出身於魏國寒微之家,布衣入楚,未受到重視,後以連衡說秦惠文王,被封為武信君。後世學者對張儀評價普遍不高,認為他“陰險狡詐”、“反覆無常”。特別是他對楚懷王的欺騙,使楚懷王客死他鄉,秦國國威也大幅下降,被山東諸國視為虎狼之國。後來秦昭襄王和趙惠文王聚會時趙國也怕重蹈覆轍,嚴加防範。楚人對秦更是恨之入骨,有“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之說。

所以要說小人,范雎當不了,張儀到是推不掉。


宸欣


商鞅功勞罪大,范雎是小人,張儀功勞第二!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秦國經歷了多代君王的不懈努力,終於從一個弱小的國家,一點點成為了虎狼之邦,凌駕於其他六國之上,而到了秦始皇這代,嬴政沒有辜負數代人的心血,將統一六國的大業完成!

電視劇《大秦帝國》分別講述了秦國三代君王的強國之路,這裡就包括每一個國君對於人才的重視,其中更是夾雜著血與恨的交錯!其中每個君王的輝煌時刻都有著一位優秀的肱股之臣為他統籌謀劃,這裡就包括商鞅變法,張儀的連橫之說,範睢的遠交近攻之策略,不得不說這三個人在大秦帝國變強大的道路上也算是拋頭顱灑熱血了!掄起他們的功勞大小,就一起來看看!

商鞅,衛國人,所以也叫衛鞅,據說師從鬼谷子,擅長依法治國,法家傑出的代表人物,出道問世尋求伯樂,作為一匹千里馬,首先來到了當時經過李俚變法富庶強大的魏國,先是拜師於公叔痤,然後等待機會施展抱負!然而魏國的大權掌握在龐涓跟公子卬手中,他只好尋求下家了!

之後來到了齊國,遇到了當時同樣對法學比較有研究的申不害,而申不害的言論是專攻術治,雖然同是法家思想,但是還是有著很大的差異!商鞅在齊國的一番言論也是見微知著,也算是小小的出了一把名,同時也對齊國尋求上進的決心有所瞭解,選來選去最終選擇當時最為貧困,最為弱小的秦國,而申不害也是選擇了一個跟秦國差不多一樣弱小的韓國,兩個人相約看誰的變法能夠成功!

商鞅找到了求賢若渴的秦孝公,秦國多年跟魏國對峙,作為鄰國經常遭受魏國的欺負,這些也是商鞅選擇幫助秦國的一個原因!當他到秦國以後,秦孝公禮賢下士,秦國的老百姓同仇敵愾,商鞅找到了可以施展能力的機會!

商鞅在秦國實行變法,提出了廢井田、重農桑、獎軍功、實行統一度量和建立縣制等一整套變法求新的發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為左庶長,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後兩次實行以"廢井田、開阡陌,實行郡縣制,獎勵耕織和戰鬥,實行連坐之法"為主要內容的變法。

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集權國家。使得秦國的老百姓變的幹勁十足,使得秦國的軍隊實力倍增!短短數年,秦國已經可以躋身同魏國平起平坐,不再忍受魏國的欺凌!

張儀,魏國人,據說也是師從於鬼谷子!而他所學的是縱橫之術,蘇秦多年創立的合縱之學說,經過張儀依靠嘴皮子,連蒙帶唬,推行他的連橫之說,竟然輕而易舉的就被破滅!

面對六國合縱的這個局面,張儀向秦惠文王提出了連橫之策,受到了秦惠文王的賞識,拜張儀為相國,張儀有了權力,就大刀闊斧的實行了他的理想抱負。因此張儀和蘇秦又被稱為戰國時縱橫家的代表。所謂連橫之術是指秦與齊兩大國聯手,殲滅五國成為東西兩帝。在張儀的輔佐下,秦國進一步發展壯大,不斷蠶食其他列國的勢力。

範睢,魏國人,剛剛出道的時候,想要輔佐魏王,家裡太窮,被人看不起,找不到門路,於是就在魏國魏中大夫須賈手底下當了一個門客。須賈被魏昭王派出去出使齊國,範睢自告奮勇的就跟著須賈一起去了。齊襄王聽說範睢的口才不錯,就想要把他留下來,就派人送給範睢很多金子,範睢沒有收給退回去了。

之後,這件事就被須賈知道了,須賈以為範睢投靠了齊國,作了齊國的細作,於是就把這件事告訴了魏國相國魏齊,然後,魏齊就讓僕人將範睢打死,範睢還是蠻聰明的,就裝死躲過了一劫,後來逃到了秦國,依靠自己的口才在秦國聲名鵲起!

範睢是個人才,能言善辯,他相秦的機會便是靠自己的嘴皮子爭取來的,也有謀國之才,對天下大勢看得很清楚,相秦十餘年,秦國日益強大。秦昭王一代明主,對他言聽計從,視為亞父,為其報仇不惜得罪諸侯,為其護短不惜破壞法律來封口。

範睢也是一個性情中人,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須賈若非一念之仁,綈袍相贈,估計會死得很慘。範睢是個自私的人,視個人利益重於國家利益。與白起結怨,也是始於嫉妒白起功勞蓋過自己,最後白起遭貶,雖然源於秦王、白起兩人的性格衝突,但若非範睢挑撥,白起也不至於致死。如果範睢和白起能如藺相如和廉頗那樣將相和,秦國將會更加強大。

其實最初勸秦王排擠穰侯魏冉,目的也並非真正為秦王著想,而是為自己掃除前進的障礙罷了。因為他知道穰侯是他走向成功最大的政敵。穰侯雖然專恣驕貪,但實無叛國奪權之心,對秦國還是忠心耿耿的,何況他立昭王,薦白起為將,使天下諸侯稽首而事秦。秦國之所以更加強大,穰侯實在功不可沒。範睢為了自己的利益,驅逐功臣,害秦王絕母子之義,失舅甥之恩,做人不厚道啊。

縱觀商鞅,張儀,範睢!單從人品上來看,商鞅還是一個不錯的人,徙木立信這個成語大家都知道,這也是商鞅在為自己立信,也說明當時的政權欺騙老百姓太久,說話向來不算數,而商鞅變法種種條件的先驅就是以誠信為本!

而到了張儀這一代,秦國對於商鞅變法並沒有完全取代,而是折優而選,張儀對商鞅也是持有肯定的一面,同時張儀作為一個辯士,很顯然他靠的就是肚子裡的學問,靠的就是一張嘴,那麼信用在他這裡已經沒有意義了!他打擊陳珍登上秦國丞相之位置,他欺騙楚國,換取了楚國的國君跟忠臣不和,不管怎樣,他的連橫之術在戰國這個凌亂的時代對秦國發揮了巨大作用!這也就是國君用人只是用其才華,忽略了他的缺點!

同樣的道理,範睢在秦國推行遠交近攻之策略,也是被秦昭王重用!範睢先是幫助秦昭王從母親宣太后以及舅公魏冉手中奪回政權,再借著秦昭王的寵信推行遠交近攻的策略,使得秦國更加強大,包括長平之戰,範睢也有很大的功勞!然而範睢確是真小人,對有恩的人加倍報恩,對有仇之人同樣加倍還之!真小人最終雖然功過相抵,最終也算是死得其所吧!

那麼由此觀之,個人認為商鞅的功勞最為重要,沒有他使得秦國變強,變得富有,怎麼會有後來的張儀,範睢事秦一說,或許早就被魏國扼殺在搖籃之中了!雖然說商鞅變法存在很多弊端,但是他對秦國的意義極為重要,而從做人的角度來看,他也勝過張儀,範睢很多,雖然死的比較慘一些,還是十分敬佩他的!











富士康一哥


范雎字叔,魏國人,秦國相邦。

范雎最受人爭議就是因為爭功阻止武安君白起追擊趙國了,范雎表現了他小人的一面,但小人不代表沒功勞,道德聖人並不是國家最需要的人才。

范雎最大的功勞就是提出了遠交近攻的策略,這可不是一個簡單的判斷。

當時六國滅齊後,秦國在宋國故土獲得一塊飛地陶邑,並封給了秦王稷的舅舅魏冉,魏冉當初對秦稷有扶立大功,以後也幫秦國攻城略地,可謂大功臣,但獲得陶邑之後,魏冉的心變了,變得更重視自己的封地陶邑,而不是秦國了,魏冉試圖利用秦國的軍隊擴張自己的陶邑,損公肥私,甚至可能分裂秦國,而范雎幫助秦稷扳倒了以魏冉為首的四貴,把秦國從錯誤的國策種改正回來,沒有這個決策,長平之戰都不會有。

所以范雎是小人,也是能人,評價歷史人物不必太過看重其私德。


長島男爵


範睢

並非偽君子,實乃真小人,秦昭襄王時期的相國,自比商鞅,張儀,比不了。但是文化智慧還是有的,為何要這樣說呢?因為戰國四大將領之一的白起就是死於他手,當時白起不肯出戰趙國,就是小人範睢進言秦昭襄王將戰神白起賜死的,如果說沒有這點實力,怎能進言一代帝王將一個戰神殺死?



名士張海


導語

範睢,是秦昭襄王時代的相國。他曾自比有商君張儀之才,奈何在魏國沒有的得到重用,被迫害之後潛隨秦國使者王稽入秦,成就一代佳話,入史冊,為後人記。

至於說範睢是個什麼樣的人呢,我覺得他是個非常純粹的人,不是君子,但也絕非小人。為什麼這麼說呢,咱們分析一下:

他雖睚眥必報,但恩怨分明

為什麼說他睚眥必報呢,話要說回當年自己在魏國的時候,當時在魏國的中大夫須賈手下做事,兩人出使齊國,範睢被當時的齊王看上了,送他黃金和酒肉,範睢認為自己是魏臣,一再推遲,這一點就說明了其實範睢還是很講義氣的,恪守為臣之道,這一點在戰國時代其實還是很難得的。須賈知道此事之後,認為範睢出賣了魏國的情報,而且回到了魏國還報給了丞相魏齊,兩人藉著酒勁命人將其鞭打,然後用草蓆捲起來放到茅廁中,任由他人凌辱。之後被鄭安平所救,然後隨著秦國使臣王績入秦,幫助秦王奪權親政之後,成為秦相。

一次須賈來見,他扮成了一個車伕,前去接見須賈,其目的就是想讓須賈后知後覺他的身份,然後趕到羞愧,順便可以看一下須賈的反應。當然須賈還是有一定的人情味的,看範睢窮困,給了他一件長衫。當須賈之後秦朝的相國就是眼前這個人的時候,趕忙負荊請罪,跪伏餘地,細數自己的罪狀。範睢看,說是念及你送我一件青絲袍,可免你一死。之後在須賈的辭行宴上以飼料為其所食,已報當年羞辱之恥。

當然,當年的主事魏齊可就是沒那麼幸運了,以攻打魏國之名必須要求要魏齊的人頭,魏齊聽到之後非常害怕,只能逃到了趙國,但是之後還是被昭襄王以扣押平原君為由走投無路,被迫自殺了。

這都能說明範睢是個有仇必報的人,但是他的抱負都是光明正大的,而不是蠅營狗苟,背地裡搞一些小動作。面對對自己有恩的人也會報答,王稽已經升為了郡守,鎮守河東縣,鄭安平也成為了大將軍,這兩人的升遷都是因為二人曾有恩於範睢。他還散盡家財,來回饋那些之前幫助過他的人。這一點,在大爭之世的戰國可是很難得的,在很多時候其實很多人都只能做到同患難,做不到共富貴。這個被人稱為小人的範睢卻做到了,這點要比那些道貌岸然的君子強太多了。


小人以己為先,君子以國為重

這個就說到了範睢和武安君白起的事情了,白起其實是我非常喜歡的人,當然最後白起的結果其實是由多方原因導致的,可能很多人都把白起被殺的原因歸結於範睢這個人,其實這個是很不明智的。三個人皆有因果。

武安君白起自然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感覺這個詞就是給他形容的,戰國時期沒有敗績的一代戰神。範睢對秦國的貢獻也是不容小覷的。

首先,他來到秦國之後最大的一件事情就是為秦王奪權,秦昭襄王可以秦朝歷史上有名的長壽皇帝,他繼承了哥哥秦武王的王位,他哥哥舉鼎絕臏而亡,年輕的他在舅舅和母親的扶持下登上了王位,逐漸秦朝的大權旁落到以他母親羋八子,也就是宣太后和穰侯魏冉的家族中,外戚專權持續了30餘年,,秦昭襄王也是想極力擺脫幾人,想真正的做大秦的王,秦朝說一不二的王。

範睢來到秦國之後,對昭襄王一通慷慨陳詞,說當時在魏國的時候,只知道齊國有孟嘗君,而不知道齊王,秦國也只知道有太后和穰侯,完全不知道秦王。現如今秦朝四貴專權,而魏冉更是帶王行使征伐大權,權力滔天,飛揚跋扈,親信遍佈上下,再這樣下去的話可能秦國之後要變權於他人了。於是,秦昭襄王也是下定決心除掉四貴,集中王權於一身。這其實也是他的重大貢獻之一了,謀國而非謀己。

其次,他破解六國合縱之策。當時的很多策士都在趙國商討六國合盟,意在攻取秦國,以六國實力去戰一國,肯定是秦國敵不過的,當時昭襄王也是非常著急,範睢就說,其實這個不必介懷,一群策士而已,他們又和秦國和沒有什麼怨恨,以重金許之,必能瓦解,果然不攻自破。還有在長平之戰最後,派遣秦國間諜去趙國買取情報,還有在秦國國都散播謠言,促使趙國換帥,這其實也是在側面戰場為白起的勝利作出了一部分的貢獻。

最後,其實對秦國影響最為深遠的就是遠交近攻的統一之策,這個是最早提出這個決策的人,後人都是在這個想法上進行延伸和創造的。當時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步伐就是如此,所以說不僅僅對秦國曆史有貢獻,對整個中國的發展進程來說也是影響深遠。

總結一下,以上的內容可以說明,其實範睢此人確有才華,但是呢他的聰明沒有用到自己身上,而是為了整個秦國的統一大業作出了貢獻,你可以說其實是為了自己,但是穰侯呢,田文呢,他沒有走向這兩個人的極端,收放自如,我覺得這一點來說,他就不算是小人。

接下來說說他和張儀

我覺得兩個人不是處於同一段歷史進程中,沒有辦法判定究竟誰更厲害。強行說誰更厲害,其實對於兩人都是不公平的判斷。

張儀處於一個秦國承上啟下的時間段,這一時期,秦國剛好完成商鞅變法,走過了一條浸透著汗水和血水的道路,秦惠文王更是成為秦國曆史上第一個王,而且誓死奉行商君之法,他這個時候手下有司馬錯樗裡疾等將軍,只是缺一個可以輔國的大才,而張儀便是那個人,他以三寸不爛之舌征戰於各國廟堂。他的唇舌可比秦劍。

戰國時代,世人都愛做夢,縱橫家張儀的夢就是指點江山,他的口才其實為秦國免了很多刀兵,為秦國又擠出了20年的韜光養晦的時間,正是如此,才有了之後秦武王的通宜陽,臨二週。

而範睢呢,也是有著超高謀略的人,雖然他來到秦國的時候,秦國已經具有了很強的實力,唯一能和秦國掰掰手腕的只有悶聲發大財的趙國了。不過他的出現,給秦國帶來的遠交近攻之策,給秦王帶來了說一不二的地位,就這兩點其實已經非常厲害了。而且最後秦國的強盛,實是白起秦王範睢三人之功。

個人而言,我更喜歡張弛有度,瀟灑不羈的張儀,張儀謀國,全憑口舌之利,範睢謀國,攻心為上。各有千秋,孰優孰略,又有何妨呢~


歷史書寫於平凡人


范雎不僅是秦國曆史上智謀深遠的名相,也是我國古代不可多得的政治謀略家。當時秦國的秦昭王就給予了范雎最高的褒獎:“昔周文王得呂尚以為太公,齊桓公得管夷吾以為仲父,今範君亦寡人之叔父也。”李斯在《諫逐客書》中也高度評價了范雎對秦國的建樹和貢獻:“昭王得范雎,強公室, 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可以看出,無論是當時,還是後世,對於范雎的歷史貢獻,都是有目共睹、無須爭論的。

那麼從私德的角度考量,范雎是小人呢?在我看來,根本不是。

說范雎是小人的,無非是因為他做的三件事,一是建議秦昭王廢太后,逐四貴;二是羞辱須賈,逼死魏齊;三是除掉白起。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在這三件事情上,范雎是否是小人所為?

一、對內“強幹弱枝”,加強秦昭王的集權統治,削弱貴戚、地方勢力

秦昭王是在其母親宣太后、舅舅魏冉的幫助下,繼位當上了秦王。秦昭王剛繼位的時候才十八歲,就由宣太后主政,魏冉輔政。宣太后重用弟弟魏冉、羋戎以及兒子公子悝、公子芾等四貴。宣太后及四貴的專權極大限制了秦昭襄王的權力,造成了秦國國內只知有太后和四貴,不知有秦王的局面。范雎建議秦昭王收回宣太后等五人的權力,以免遭受弒君篡國的禍亂。秦昭王採納了范雎的建議,廢宣太后,將魏冉、羋戎、公子悝、公子芾等四貴驅逐出首都咸陽。

後世的司馬光說:“遂使秦王絕母子之義,失舅甥之恩,真傾危之士。”司馬光在此詆譭范雎,實在太過偏頗。當時的秦昭王已經60歲了,名義上是秦國的最高統治者,但42年來卻飽嘗太后和穰侯的擅權掣肘之苦。范雎真正地為秦國的長治久安考慮,幫助秦昭王奪回本屬於自己的權力。再說,秦昭王及范雎並未對太后他們進行清算,只是讓他們交出權力,安享榮華富貴。在這件事上,范雎是真正為國謀劃,避免了秦國陷入戰亂、紛爭的危險,為秦國兼併六國打下了更好的權力基礎。

二、有仇報仇,有理有節

范雎原本是在魏國為官,因為遭到惡人迫害,後來是歷盡千辛萬苦才逃到秦國,在秦國當上了相國。當魏國的使者、也就是范雎的昔日仇人須賈拜訪秦國時,范雎假裝落魄,須賈因為惻隱之心送了一件袍子給他,無意間的“恩”才撿回一條性命。但范雎使計百般戲弄、羞辱了須賈。秦昭王聽說後,又親自出面,向平原君、趙王、信陵君索要當初迫害范雎的魏國宰相魏齊,魏齊走投無路,被逼自殺。

司馬遷說范雎“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那麼在這一點上,范雎是否是小人得志後的打擊報復呢?否也!要知道,當初范雎在魏國,遭到須賈和魏齊的陷害,遭到毒打後,須賈他們以為范雎死了,就將他扔到廁所裡。須賈他們還往他的身體上解小便,同時派人盯著,防止他復活。當時須賈他們不但要置范雎於死地,還要讓他不得好死。范雎也是死裡逃生,後來想盡辦法才逃到了秦國。可以說,范雎和須賈他們之間是不共戴天之仇,擱在任何人,都會以牙還牙。范雎在這件事上做得有理有據,大節不虧,絕非小人得勢之後的打擊報復。

三、除掉白起是秦昭王授意的政治鬥爭

范雎與白起的關係,就是文臣與武將的關係。白起是秦國人,他的發跡跟秦國丞相魏冉有很大的關係,就是因為魏冉在伊闕之戰重用白起為主將,才有了白起的一戰成名,魏冉可以說是白起的伯樂。而范雎是受到秦昭王的重用,並且建議秦昭王解除宣太后和魏冉的權力,獨攬秦國大權。受到魏冉提拔和看重的大將白起,跟秦昭王並非親密無間,當然也跟范雎成了政敵。

長平之戰,秦趙對峙三年,秦趙兩國都已經消耗不起。范雎使用離間計,騙得趙國替換趙括為主將,而秦國也偷偷將長平主將替換為白起。這樣才取得了長平之戰的勝利。當時,白起想一鼓作氣乘勢滅了趙國。而范雎從戰爭損耗考慮,向秦王進言:“秦兵勞,請許韓、趙割地以和,且休士卒。”白起無奈退兵。邯鄲之戰期間,白起生病,秦王三番五次催他出徵,並且派范雎去遊說他,但是白起一來生病,二來生氣,見顯得很不情願。秦昭襄王與范雎商議,以為白起遲遲不肯奉命,“其意怏怏不服,有餘言”,派使者賜劍命其自刎。

范雎作為秦國相國,還是很明白利害關係的,畢竟國事為大,絕不會說因為嫉妒白起的功勞,而讒言害死白起,真正要弄死白起的是秦王。

要論功績,范雎和張儀是處於不同時代的兩個歷史人物,而且兩個人的長處也不盡相同。張儀擅長外交,而范雎擅長謀略。可以說他們都出色地完成了各自的歷史使命,沒有誰比誰更高一說。


水月觀


大秦帝國印象比較深的就是商鞅變法,張儀和蘇秦鬥法的合縱連橫,還有范雎的遠交近攻。可以說這三個事奠定了大秦帝國的統一。

范雎不算小人,但不識人。把兩個曾經救過他的人,升官發財了。結果不堪重用,把自己連累死了,別說坑誰害誰,知道報恩的人,起碼不算小人,戰國時代孔子的學術還不受用,那套仁義禮智信,天地君親師的說法跟笑話差不多。那些大臣謀士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在大公司打工的,老闆對他不好隨時跳槽。

藺相如和廉頗最後也跳槽離開趙國了,基本都屬於有自己施展才華的空間,老闆支持一展所長,就會在那個公司乾的長久。反之就辭職了,張儀最後把公主拐跑了,就辭職隱居了,嬴駟這老闆一死沒人能罩住他了,新來的老闆不喜歡他,范雎想逃沒逃出來。

沒有張儀秦朝有可能被六國打沒了,沒有范雎秦國不能一統天下,一個守土,一個攻城。個人感覺功勞差不多,張儀和范雎都不是君子,都是為了目地,為了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臣,也為了他們的公司立過功勞,商鞅也一樣不擇手段。沒看過春秋的正史,就是10多年前看過的大秦帝國這小說,一共四部。後來在百度上查過他們,商鞅變法改變了奴隸制社會,有里程碑的意義,毛主席對商鞅的評價很高。張儀,范雎,就是那個年代有功勞,對後世沒太大意義。個人看法,不喜勿噴。


懷德馬龍


范雎和張儀一樣,都為秦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秦惠文王時期,張儀積極採取連橫事宜,以此破壞六國合縱,為秦國免去了大禍。秦昭襄王時期,范雎建議秦昭襄王驅逐四貴,並提出“遠交近攻”政策,為秦國的統一大業提供了一個明確的方向。

然而和張儀相比,後人對范雎的評價卻並不高,甚至一度覺得他是一個小人。那麼范雎真的是小人嗎?

范雎睚眥必報的性格

范雎入秦之前,在魏國當差。齊襄王看中范雎的口才,便給他送了禮物。須賈知道這件事以後,懷疑范雎通敵,於是就告訴了當時魏國宰相魏齊。魏齊聽說了以後將范雎打了個半死,范雎裝死才躲過了一劫。這就是范雎入秦前的故事。

後來范雎來到秦國,受到秦昭襄王的賞識,便利用秦國強大的國力,脅迫魏國交出當日迫害他的兇手。最後魏齊在驚恐交加之下,絕望自盡。這就是范雎睚眥必報的故事。

也許有人覺得范雎此舉只是報仇,理所應當。確實,如果僅僅依靠這件事就貶低范雎,未免過於武斷。然而事情還遠不止這些。

在范雎入秦之時,曾經發生過一件事情,那就是穰侯遇到了范雎的車馬。穰侯此人,最是痛恨遊說之人。因此,當范雎一行人被穰侯看見後,就親自查看車馬內是否有遊說之人,也就是范雎。雖說范雎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躲過了一劫,但是其內心肯定對穰侯產生了不滿。果不其然,范雎在取得了秦昭襄王的信任以後,第一件事就是建議秦昭襄王驅逐四貴。

因此,說范雎睚眥必報並不是冤枉他。

范雎陷害白起,使其最後無辜慘死

大部分人覺得范雎是個小人,並不僅僅因為他睚眥必報,而是因為他間接的害死了白起。

白起,戰國四大名將,為秦國立下了汗馬功勞。可以說,他是許多人心目中的偶像。然而就是這麼一個英雄,卻被范雎間接害死了。

長平之戰,白起坑殺趙國四十萬士兵。他為了擴大戰果,請示秦王繼續出兵趙國。這個提議其實十分不錯,當時的趙國軍心潰散,大量青壯年被殺,可以說是一隻待宰的羔羊。

然而范雎不願意了。本來他是秦國丞相,爵至列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是白起一旦真的攻破了趙國,那就是不世之功,憑藉著秦國的軍功爵制,白起有很大的概率地位在其之上。這是范雎萬萬不能忍受的。於是,他果斷勸諫秦王,以秦軍亦疲的理由,穰白起退兵。秦王一聽,覺得有理,就採納了范雎的建議。

幾個月後,秦王被趙國欺騙,決定再次攻趙,然而這一次,白起卻一直稱病不肯前往。秦昭襄王在屢次被拒以後,便將白起賜死了。

而造成這一切的原因就是范雎。也許有人會覺得,是白起自己性格執拗,才造成殺生之禍,其實不然。長平之戰之後,范雎難道不知道此時是滅趙的最佳時機嗎?他勸諫秦王的行為,說得好聽那是自私自利,說得難聽,那就是不忠。

而白起之所以不肯前往,是因為知道自己前往也無濟於事。總而言之,在范雎建議秦王長平以後撤兵的那一刻起,他的計謀就生效了。無論後來白起做出怎麼樣的選擇,他在秦王眼裡的地位都會直線下降。這才是范雎的無恥之處。

結束語

范雎的功勞很高,但他都是為了自己。在范雎眼中,只要對自己有利,那就會去做。因此,范雎確實是個小人。


小云軒談史


導語:

遠交近攻的偉大方案,是秦始皇一統天下的主要戰略思想。很多人不知道這個思想是誰第一個提出來的,其實第一個提出這個思想的人,就是範睢。

提到範睢,不得不提白起,因為這兩個人算是老冤家。範睢在秦國做相國的時候,白起是秦國的武安君,幫助秦昭襄王攻城略地,長平之戰坑殺40萬趙國降卒,差點滅亡趙國。

01範睢為一己私利坑害白起,失去亡趙機會,當然是小人。

範睢本身是有才華的,能被秦昭襄王看中的人,自然不會是什麼無能之輩。成為秦國相國以後,範睢自然是盡心為秦國做事。

五年,昭王用應侯謀,縱反間賣趙,趙以其故,令馬服子代廉頗將。秦大破趙於長平,遂圍邯鄲。已而與武安君白起有隙,言而殺之。任鄭安平,使擊趙。鄭安平為趙所圍,急,以兵二萬人降趙。應侯席稾請罪。秦之法,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於是應侯罪當收三族。---《史記》

可問題是當時秦國最閃亮的明星,並不是範睢,而是白起。白起被稱為戰國四大名將之一,完全不是浪得虛名。他這一輩子沒有打過敗仗,基本上都是攻必勝戰必克。

對楚國、魏國等國的戰役中,白起都起到了決定勝負的作用,大力削弱了六國力量,為後來秦國一統天下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1. 眼看著這位武安君的威名早就超過了自己,範睢心裡自然不是滋味。這個時候恰逢長平之戰,白起擊敗趙國主將趙括,坑殺了40萬趙國士兵,名動天下。
  2. 這個時候如果白起帶兵攻打邯鄲,不用多長時間,就能夠打下來。可一個不好的消息傳到了範睢耳邊,白起如果滅了趙國,獲得這次通天神功,回來一定會取代範睢,成為秦國的相國。
  3. 範睢當然不願意這件事發生,誰還不要為自己考慮一番呢?所以範睢就在秦昭襄王面前建議白起撤回秦國。不久之後範睢又向秦昭襄王進讒言,迫使秦王逼迫白起自盡。

等到白起自盡以後,範睢這才鬆了口氣。可是他沒想到的是,範睢推薦的大將鄭安平,帶領兩萬多秦軍居然投降了趙國。

實在是奇恥大辱,因為失去了白起,所以秦昭襄王的軍事生涯寸步難行。他當然要把所有的罪責都怪罪在範睢身上。範睢自知罪重,所以主動下臺,不久便病死了。

02範睢睚眥必報的性格,使得他小人面目盡顯。

雖然範睢成為了秦國的丞相,可是他過去在魏國是非常不得志的。因為他跟魏國的相國魏齊相處非常不好,魏齊甚至鞭撻過範睢,差點把他打死。

好在後來範睢在鄭安平的幫助下,才逃了出來,免於一死。不過自此兩個人的樑子就算結下了。範睢成為秦國相國以後,用的是化名張祿,所以魏國壓根就不知道秦國相國是範睢。

須賈辭於範睢,範睢大供具,盡請諸侯使,與坐堂上,食飲甚設。而坐須賈於堂下,置莝豆其前,令兩黥徒夾而馬食之。數曰:“為我告魏王,急持魏齊頭來!不然者,我且屠大梁。”須賈歸,以告魏齊。魏齊恐,亡走趙。匿平原君所。---《史記》

這個時候魏齊就派了使者須賈前往拜見秦國相國,範睢假裝落魄的樣子將須賈接到了秦國相國府,羞辱一番以後才讓他回國告訴魏齊,讓魏齊把自己的腦袋割下來送到秦國,否則秦軍將踏平魏國。

魏齊得知這件事以後,立刻逃亡到了趙國。結果秦國還是逼迫趙國交出魏齊,魏齊在絕望之下便自殺了。

  • 倒不是說報仇是錯誤的做法,而是範睢把任何小仇小怨都放在心上,甚至有人瞪了他一眼,他都記在心裡,想著哪天要報復這個人。
  • 這就有點可怕了。都說宰相肚子裡能撐船,範睢這位相國的肚子裡,可能連個模型船都放不下。這樣的人就算才能再高,也擺脫不了小人的形象。

當然了,那些小恩小惠,範睢也是銘記於心,比如說鄭安平曾經救了他一命,所以他做了秦國相國以後,就開始了大力提攜鄭安平,甚至將秦國的利益拋之腦後。

這些事情足以證明了一點,範睢是一個心胸比較狹窄的人。心胸狹窄,那麼他的眼界就不會太寬闊。

03範睢幫助秦昭襄王奪權親政,60歲的昭襄王淚眼汪汪。

我們聽說秦昭襄王的大名,基本都是豎起大拇指的。因為秦始皇一統六國的基礎,都是秦昭襄王打下的。

昭王臨朝嘆息,應侯進曰:“臣聞‘主憂臣辱,主辱臣死’。今大王中朝而憂,臣敢請其罪。”昭王曰:“吾聞楚之鐵劍利而倡優拙。夫鐵劍利則士勇,倡優拙則思慮遠。夫以遠思慮而御勇士,吾恐楚之圖秦也。夫物不素具,不可以應卒,今武安君既死,而鄭安平等畔,內無良將而外多敵國,吾是以憂。”欲以激勵應侯。應侯懼,不知所出。蔡澤聞之,往入秦也。---《史記》

這位君主在位56年,可是他自己執政的時間只有15年而已。他一共活了75歲,直到60歲的時候,才正式親政。

  1. 一般的古人,能活60歲已經是萬幸了,秦昭襄王為什麼這麼大歲才開始親政呢?那是因為他有一個非常強勢的母親宣太后,也就是大家十分熟悉的羋月。
  2. 宣太后是個十分有政治頭腦的女人,但是她也貪戀權力,一直不肯放權。她手下的四貴魏冉、羋戎、公子芾以及公子悝幫助宣太后執掌秦國朝政,秦昭襄王總是無法獲得真正的權力。
  3. 這個時候範睢的出現,為秦昭襄王解決了後顧之憂。在範睢的建議下,秦昭襄王將宣太后架空,同時趕走了四貴,收回了他們的財富權力。

這一年秦昭襄王60歲,他老淚縱橫地握著範睢的手,表示自己活了這麼久,第一次嚐到了一言九鼎的滋味,這些都是範睢賜給他的。

所以說秦昭襄王和範睢之間的關係是非常不錯,可以說是莫逆之交。秦昭襄王為了給範睢報仇,不惜跟魏國和趙國交戰,可見範睢在秦國的重要性。

總結:範睢的成功不是偶然,失敗也不是偶然。

範睢之所以能夠成功,那是抓住了秦昭襄王的痛點。他幫助秦昭襄王奪取了權力,真正成為了秦國的君主,所以範睢得到了重用。

此後範睢利用自身的才能,不斷幫助秦國富國強兵,並且擴大地盤。提出遠交近攻的策略,差點在秦昭襄王時期,就完成了一統天下的重任。

當然了,範睢自身性格上的缺陷,也註定了他走不遠。在軍事政治上,範睢雖然有一套自己的主張,可是在私事上,範睢卻睚眥必報。

因為他小肚雞腸的性格特點,使得白起蒙受不白之冤,秦昭襄王一統天下的征途也戛然而止。雖然秦昭襄王前期感激範睢,可是他後期的所作所為,讓秦昭襄王十分失望。

範睢是在這種情況之下,才離開了秦國的政治舞臺。他認為秦昭襄王的哀嘆其實是在責怪自己,所以主動讓出了自己的相位,不久之後便病死了。


江湖小曉生


范雎,魏國人,剛剛出道的時候,想要輔佐魏王,家裡窮,被人看不起,找不到門路,於是於是就在魏國魏中大夫須賈手底下當了一個門客。須賈被自告奮勇就跟著須賈一起去了。齊襄王聽說范雎的口才不錯個,就想要把他留下來,就派人送范雎很多金子,范雎沒有收給退回去了。

之後,這件事就被須賈知道了,須賈以為范雎投靠了齊國,作了齊國奸作,於是就把這件事告訴了魏國相國魏齊,然後,魏齊就讓僕人將范雎打死,范雎裝死躲過了一劫,後來逃到了秦國,依靠自己的口才在秦國聲名鵲起。

張儀,魏國貴族後裔,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

早年入鬼谷子門下,學習縱橫術。出山之後,首創“連橫”的外交策略,遊說六國入秦。得到秦惠王賞識,封為相國,奉命出使遊說各國,以“橫”破“縱”,促使各國親善秦國,受封為武信君。

按理說,張儀的功勞,那肯定是秦國的第一大功臣了,也有可能穩坐戰國第一謀略家的寶座了。但是其實不然,還有一個就是范雎。

范雎對秦國的貢獻是這樣的,秦國經過商鞅變法有了一定的經濟和軍事基礎,但是秦國畢竟只是一個小地方,要想和六國合縱抗衡,還是有點自大了。於是早期秦國採納了張儀的“近交遠攻”的戰略大計,這樣的想法很容易理解,自家旁邊的鄰居當然要搞好關係,不然時不時來了偷襲多鬧心,隔得遠的,那就沒話講聯,直接戰場上見吧。雖然這樣的計劃並沒有什麼毛病,但是一實行起來就產生了很多問題,首先是怎麼保證旁邊的鄰國和自己一條心,如果自己外出打仗,他們搞個背後放槍就尷尬了。其次,跑老遠去打仗,糧草補給困難。等到范雎到了秦國,第一件事就是上書要求改變戰略,於是他就跟秦王解釋,最終定下“遠教近攻”的策略。雖然只是方向變了一下,但確是直接改變了秦國的走向,秦國開始一步步屯並周邊小國,慢慢做大做強,由此可見,范雎對於秦國的功勞有多大。

雖然范雎有智慧,但他不配跟張儀相提並論。他是十足的小人!

因為范雎這個人心胸狹窄,除了“遠交近攻”之外,他淨出陰招、損招,乾的缺德事不少,最“出色”的就是他一個人就坑死了兩個戰國的四大將。第一個就是大將廉頗,要說紙上談兵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這一切其實是范雎搞的鬼。他看到秦軍打不過趙國廉頗,就使反間計派人去趙國造謠,說秦軍怕的不是廉頗而是“神機妙算”的趙括。一下子正中趙孝成王下懷,罷了廉頗,換上趙括。最後秦軍大敗紙上談兵是趙括,一口氣坑殺了趙國四十萬將士,直接幾乎把趙國的男人都殺光了。而廉頗呢,真是老了,因為范雎的一個陰招,鬱郁後半生,最後病死。

坑了敵國的大將,這算是對自己國家的貢獻,但是把自己國家的大將坑死那就說不過去了啊。先前說的,趙括一死,趙軍大數被殺,這對於秦國來說是個好機會啊,於是秦軍將領白起就準備一舉滅掉趙國,解決一個對手。這時候趙國的一個大臣帶著黃金美女過來行賄范雎,讓他勸秦昭襄王退兵,范雎收人錢財替人消災,就找各種理由勸說秦王。最後,秦王磨不過他,讓白起率軍回國,留下趙國一條小命。當然白起不樂意了,前方將士拼死拼活,你們一句話說撤就撤,這就太沒意思了。但是王命難違,白起只好撤兵,後來等到秦王再次喊他過來伐趙的時候,白起耍脾氣,撂挑子不幹了。范雎就慫恿秦王,直接賜死白起。如此可見范雎一個文人就憑一張嘴,逼啥了兩個萬人敵的大將。

除此之外,范雎還幹了一件缺德至極的壞事,就是蠱惑秦昭襄王收權,收誰的權呢?,收秦王之母宣太后手上的權力,也就是電視劇裡的羋月。不但如此,還罷黜了魏冉,這可是秦王的親舅舅啊。並建議秦王殺母殺舅舅,這都是大逆不道之事,你說范雎不是小人誰是小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