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烏克蘭走到今天,到底是誰的“功勞”?

I'm King


原蘇聯加盟共和國中,誰對俄羅斯的戰略性最重要?顯然是烏克蘭,它扼守黑海門戶,既是俄羅斯的天然屏障,更是俄羅斯西進的出海口。正是這個對俄羅斯最重要的鄰國,卻是一個竭力投靠西方損壞俄羅斯戰略利益的積極分子。在這種情況下,逼急眼的俄羅斯不教訓你教訓誰?



和鄰居搞不好關係,就很難安心生產,更別說所需要的重要能源還得依仗人家。可烏克蘭人不管這些,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可悲的是這個國家並沒有伏虎的本事,克里米亞不戰送給了俄羅斯,烏東地區也一直鬧得雞犬不寧。烏克蘭人並不承認自己有錯誤,反而將責任全部推給了俄羅斯。為了對抗俄羅斯,選出極度仇俄的人做總統,並且還積極向西方靠攏。在烏克蘭,反俄成為愛國的標籤,親俄則是國家的叛徒和罪人。


烏克蘭在反俄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的時候,離崩潰的邊緣卻越來越近。這說明什麼呢?和則兩立,鬥則俱傷。當然,俄羅斯作為強勢的一方,受點損傷不會動其筋骨。而烏克蘭就不同了,囯衰力弱,牽一髮而動全身,怎禁得起這番折騰?當然,所有這些都怨不得別人,上至總統,下至普通民眾,認不清所處形勢,弄不清自己幾斤幾兩,在西方囯家的挑撥唆使下,以反俄為己任,完全成了它們的棋子和工具。這樣的國家怎麼會出來治國安邦的大政治家?怪不得選來選出確實無人可選了,只好把一個演假總統的人整成了真總統!


其實,和烏克蘭類似的國家還有格魯吉亞。不過,這個小國在吃了一次大虧以後,可比烏克蘭聰明多了。雖然骨子裡還仇俄反俄,但言辭不激烈了,也沒有實際動作了,結果俄羅斯就放過它了。這幾年通過潛心的發展,可比高舉反俄大旗的薩卡什維利時代強多了。這又說明了什麼呢?與鄰為善,與鄰為伴,才會獲得長遠的發展!

相比這兩個國家,哈薩克斯坦是做的最好的一個國家。這個國家一直沒倒向西方,無論俄羅斯情況怎樣,都始終和俄羅斯站在一起。正是因為如此,哈薩克斯坦獲得了長久和平發展的機會,從一個最不被看好的原蘇聯加盟共和國,發展成現在都很羨慕的小康國家,人均GDP近萬美元,生產總值相當於中亞五國的2/3,這成就已經十分了得了。反觀那個只知道和俄羅斯鬧騰的烏克蘭,卻從一個蘇聯15個加盟共和國中最具潛力的國家,短短20多年,跌落成歐洲最貧窮的國家。可悲的是,即使走到了這一步,還不知道造成這一結果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可以預見的是,只要新政府仍然堅持仇俄反俄,非要加入什麼歐盟北約,必然會更加激起俄羅斯的反制與報復,那麼烏克蘭的明天就和今天不會有什麼兩樣,甚至變得更糟!


高山流水116820061


看到這個話題本來想分析一下,看看諸回答都寫得比較生動形象,咱就不多廢話了。從另一個角度說說。

前幾年因為生計原因,晚上偶爾去開專車。一來二去,在青島的黃島區認識一個來自烏克蘭女生,Liliia,中文名莉亞。

莉亞1989年人,家中獨女,來自烏克蘭基輔,基輔國立大學研究生,在烏克蘭也算人才了。

我是不懂俄文和烏克蘭文的,莉亞來中國不是很久,中文還不太好,但是英文非常流暢,我和她交流沒什麼問題。

從她嘴裡我也知道了一些真實的烏克蘭,烏克蘭人眼中的烏克蘭和中國。

“來中國之前只知道北京和上海,沒想到我們的首都連中國一個我以前都不知道的城市的一個區都不如!”


對於黃島,莉亞原話是, A amazing city,她說,基輔已經有十幾年沒有正兒八經的建設了,大部分房子都有30年以上歷史,再看看黃島,2年蓋的房子就比基輔20年蓋的房子更多。

“What a f**king efficiency”!

這是莉亞對青島地鐵剛開通的13號線的評價。她記事以來基輔地鐵就是三條,現在還是三條,都是前蘇聯修的。規劃中的四號線,曾被庫奇馬和尤先科當政績來說,不過修到現在還沒有竣工。關於地鐵,她顯然是被青島同時修5條地鐵,2018年一年就能通車兩條線,比基輔所有的地鐵里程都要長嚇到了。

要知道,作為青島市民,抱怨地鐵修得太慢不是什麼新聞,激進的時候甚至有人把青島地鐵的logo比作一隻蝸牛來嘲笑呢。



說到來青島的原因,她說“我在基輔根本找不到工作”。

這時候我就在想,現在都知道烏克蘭經濟爛,人均GDP只有我們1/4,但莉亞的話,比數據更有衝擊力。基輔國立大學相當於咱們北大。雖然現在大學生找工作不容易,但如果北大研究生這個級別的人才在首都還找不到工作的話,這個國家的經濟得爛成什麼樣,也就可想一斑了。

“青島已經有好幾百名烏克蘭人,可能有三四百吧……據說最早有一個船員告訴我們中國青島是個好地方,然後,朋友傳朋友,我們就都來了”

想起幾十年前的移民潮,很多人到現在還覺得外國月亮就是圓——莉亞這話是不是有點似曾相識?

“我的目標是要在黃島買一套房子,然後把我爸爸和媽媽從基輔接到黃島來住,不過黃島的房子太貴了,基輔房子從來就沒漲過價……”對於這個,我顯然表示愛莫能助。莉亞說黃島房子貴,已經指的是快要出膠南的城鄉結合部的位置了,更別說傳統青島市區了。

“中國的食品很便宜,而且非常好吃”。

這一點我覺得廣大吃貨們肯定深有同感。莉亞本人是做飯高手,曾經給我做過幾道烏克蘭菜,吃起來味道也很不錯。



“All the same”

談起今年烏克蘭大選,談起盧卡申科,莉亞是這種評價。“我不關心,他們把我的國家搞得一團糟”。

不過,看到這一次澤連斯基的得票率,莉亞的看法似乎可能跟實際情況不太一樣,畢竟我也沒有更多的渠道,誰知道呢。

“在青島我認識很有俄羅斯的朋友,我和他們關係很好,俄羅斯和烏克蘭打仗,不影響我們的友誼”。“我們語言相通,彼此能聽懂的”。

談到俄羅斯,這是她的原話。

“一個烏克蘭人在中國賺錢實在是太容易了,不過我不開心”談到在中國的工作,她這麼說。

這裡應該解釋一下莉亞為什麼會不開心。我想,你能想象一個“北大女碩士”找工作淨是些模特、走秀時候到心情。

站在一般中國人的審美角度,烏克蘭年輕女性那簡直就是美女的代名詞,胸又大腿又長,金髮碧眼。莉亞自認為在烏克蘭是醜女,但是到了中國,模特的工作接到手軟……

所以有一次她跟我說“我想去找個教英語的工作,我真不想再當模特了。”

表面上我答應幫她這個忙,不過,這事到現在我也沒有幫她辦。畢竟莉亞雖然英語很好但口音很重,她講英文的口音,我每一次都忍不住想笑。

至於什麼口音,大家玩玩紅色警戒,看看裡面蘇聯兵怎麼說英語,那簡直是一模一樣的……


Magic6981045


烏克蘭走到今天,老金認為:庫奇馬難辭其咎,波羅申科功勞巨大!

烏克蘭第二任總統庫奇馬


烏克蘭不是鐵板一塊,東部靠近俄羅斯,講俄語,親近俄羅斯;西部講烏克蘭語,親近歐美;

烏克蘭在蘇聯解體後,就面臨一個選擇,是靠俄羅斯生存?還是投靠歐美生存?還是自立門戶?烏克蘭骨子裡的依賴性讓烏克蘭首先排除了自立門戶這個選擇;

為何能看出烏克蘭骨子裡有依賴性呢?老金揭秘------

17世紀,烏克蘭很長時間被波蘭統治,1648年在赫梅利尼茨的帶領下舉行反抗波蘭的起義,並打敗了波蘭軍隊,1651年赫梅利尼茨再次進攻波蘭,被波蘭打敗,嚇得去找俄羅斯幫忙,1654年簽訂了《佩列亞斯拉夫條約》,開始了三百多年俄烏聯盟(赫魯曉夫1954年以慶祝俄烏聯盟的名義將克里米亞劃給了烏克蘭),

本來咬牙堅持一下就能徹底獨立的烏克蘭,打了一次敗仗就躲到俄羅斯的帳下,失去了獨立的機會!可見烏克蘭人的依賴性很強!

排除了自立門戶這條路,烏克蘭看到歐美的發達,就有意朝歐美靠近,首先以放棄核武器,戰略轟炸機的方式獻上投名狀,當然,俄羅斯也高興,畢竟身邊躺一個世界第三核大國不是好事,於是各方達成一致!

烏克蘭銷燬圖160戰略轟炸機


失去了核武器和戰略轟炸機的烏克蘭,從今以後便進入風雨飄搖,不能自己的命運之中。

因為都是跟俄羅斯同時蘇聯的重要加盟共和國,經濟聯繫非常廣泛,特別是軍工產業,原蘇聯的大部分軍工產業在烏克蘭,跟俄羅斯協作很緊密,但在歐美的宣傳鼓動下,烏克蘭只要出現跟俄羅斯關係密切的領導人,下面就群起而攻之!

比如前總統庫奇馬,

本質上他是一個東西兼顧的平衡大師,不得罪美俄任何一方,讓烏克蘭在他當總統十年裡(1994-2005年),獲得一個穩定的發展環境,但他每次跟俄羅斯領導人接近的時候,反對派便罵他賣國!甚至反對派還搞起了不要庫奇馬運動!不斷給他製造醜聞抹黑。

在這種情況下,庫奇馬可能是心灰意冷,兩任總統到期後表示不連任,也不推薦他認為合適的領導人,基本是甩手不管了!

正是庫奇馬這種對烏克蘭未來不負責的舉動,讓走平衡路線得以發展的烏克蘭從此進入動盪時期!平衡派當然鬥爭不過歐美支持的所謂民主派!反對派之一的季莫申科


民主派尤先科上臺後立即實行投靠歐美的政策,不斷製造和俄羅斯的糾紛,向歐美討好,撈好處!

烏克蘭前總統尤先科


然後就是東部的親俄派抵制,亞努科維奇通過人數優勢選舉上臺,再換成親俄政策;

西部的親歐美派波羅申科再在歐美支持下鬧事,趕走親俄的亞努科維奇!

烏克蘭前總統亞努科維奇


就這樣,你方唱罷我登場,烏克蘭一會向西靠近歐美,一會向東靠近俄羅斯,整個國家就處在不停的內耗之中!

特別是波羅申科當總統的時候,剛推翻亞努科維奇之後,就對東部採取極端排斥動作,結果鬧的東部頓涅斯克,盧甘斯克兩個州一去不復返,雞飛蛋打!

這樣鬧的結果就是,烏克蘭從一個原蘇聯老二,有最好的土地,最好的工業基礎,最好的人才,鬧到了歐洲最窮國家!


所以老金認為,烏克蘭今天的衰敗,庫奇馬難辭其咎,波羅申科功勞巨大!


你對此有何看法?期待你的留言:

關注老金看世界,揭秘國際風雲背後的故事!期待你的關注,點贊!


老金看世界


在1991年蘇聯解體的時候,其最精華,最強大國家就應該是烏克蘭了、集中了前蘇聯軍功企業。光核彈就一千多枚。而且是蘇聯的糧倉。如果烏克蘭的領導人執政有方,措施得當、完全可以成為第二個瑞典,既不靠俄、也不靠美,僅僅依靠歐洲就可以成為一個歐洲強國。但遺憾地是,烏克蘭的無能政客將烏克蘭徹底弄殘廢。而且恢復的可能性也不大了。

烏克蘭在1917年至1920年的短暫獨立外,烏克蘭一直和俄羅斯合併在一起已經300年。深受俄羅斯文化的影響。在和俄羅斯分家以後,烏克蘭急於擺脫俄羅斯的控制,徹底倒向歐美。並且希望就此得到歐美國家資金和技術。但對於俄羅斯來說,他是絕對不會允許烏克蘭倒向歐美(葉利欽最初設計是由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組成新的俄羅斯聯邦。但沒有成功。)普京也多次言講沒有烏克蘭的俄羅斯是不完整的。對於俄羅斯來說,失去了烏克蘭就等於失去戰略縱深,這是無論如何不能接受的,而且在前蘇聯時期,烏克蘭和俄羅斯經濟與軍事聯繫的太緊密了。一旦割捨對俄羅斯損失太大,而烏克蘭本身東西兩部本身就具有分裂傾向。



烏克蘭最初是傾向俄羅斯的,但獲利不大,而歐盟擴大以後,前東歐國家入盟混的都不錯、烏克蘭就想加入歐盟和北約,而歐美為了擠壓俄羅斯的政治空間自然積極響應烏克蘭。但俄羅斯是絕對不允許出現這樣的地方。就此烏克蘭問題國際化。實際上,歐美只是利用烏克蘭,把他當槍使。所以烏克蘭屢屢加入北約而不得。以至於北約主席說,二十年內烏克蘭都別想加入北約。所以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上來,以至於屢屢熱臉貼西方冷屁股,烏克蘭挑釁俄羅斯,侵犯俄羅斯的利益。尤其是否認蘇聯在二戰的功績。讓俄羅斯無論如何也無法接受。這才引發俄羅斯的瘋狂報復,拿回了克里比亞。在各個方面全面圍堵烏克蘭。而俄羅斯越是如此,烏克蘭就依附歐美。但一旦出現親俄的烏克蘭總統,歐美則全力打壓,出現親美的總統,俄羅斯則絕不同意,可憐的烏克蘭就好比一條兩頭蛇。一頭看西,一頭看東。實在是不知道是往東還是往西。

經過三十年 的烏克蘭歷經5任總統克拉夫丘克,庫奇馬,尤先科,亞努科維奇,波羅申科。五任總統幾乎都是親美派,可見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影響很低。所以也就造成了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極度不滿。五任總統也都是無能之輩治國不功。烏克蘭民生疲敝,貧富懸殊經濟乏力、但五個總統自己倒是賺的不少,每一個都是烏克蘭鉅富。美國人勢大錢多,但卻是鞭長不及。而且是口惠而心不實。俄羅斯人就在眼前,又窮橫窮橫的,實在是惹不起。二者間玩平衡遊戲又玩不好。就落得了如此地步。但一切都是烏克蘭就是自己作死作出來的。誰也怨不得。俄羅斯要求烏克蘭做小弟。做小弟又不給錢,一味以武力壓迫。實在讓烏克蘭委屈,而歐美又是天天忽悠烏克蘭,給點小錢就要讓烏克蘭付出巨大代價,烏克蘭心有不甘,實在是讓烏克蘭作難。

烏克蘭這樣做不好地緣政治的國家。註定的大國的棋子,也是烏克蘭的悲哀。現在的烏克蘭無論依靠美國還是俄羅斯都不重要了,現在已經廢了,成為俄羅斯和歐美的賭注、而烏克蘭實際發展如何都不是他們所關心的問題,現在一個政治素人,41歲的演員澤林斯基成為總統。烏克蘭的政治實在讓人無法理解。但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決定烏克蘭未來的不是烏克蘭總統,更不是烏克蘭人民,而是華盛頓,是莫斯科。這考驗著澤連斯基的政治智慧,但不得不說這是烏克蘭的這個國家的悲劇。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觀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所謂天作有雨,人作有禍,烏克蘭能走到今天這個地步,誰都不怨,完全都是自己作出來的,自從1991年,烏克蘭獨立後,就像當時的俄羅斯一樣,烏克蘭全部的財富,幾個都由10幾個財閥控制,這些寡頭們趁國家體制尚不健全時,大肆侵吞國有資產,在他們一夜暴富後,又開始參與和控制烏克蘭的政治,而2013年底爆發的“廣場革命”,更是把國家推向了深淵。


所以說,烏克蘭是一個又可憐,又可恨的國家,
說他可憐,因為烏克蘭是一個夾在俄羅斯和北約之間,在被俄羅斯和北約的撕扯下,烏克蘭的國家肌體已支離破碎,由於烏克蘭西部親西方,東部親俄,這就造成了歷屆政府在選擇外交政策上,一直搖擺不定,這直接導致了烏克蘭民族的分裂,這也給俄羅斯和西方國家在烏克蘭製造混亂,提供了機會。
其實,在剛獨立時,烏克蘭從前蘇聯繼承了除俄羅斯以外的最多遺產,6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4200多萬人口,擁有近80萬軍隊,5000餘輛坦克和各種裝甲車,1500多架各種戰機,1200多枚核彈頭,並且,烏克蘭的工業基礎也相當雄厚,烏克蘭當時能夠獨立製造包括航母在內的各類艦艇,和各種導彈,烏克蘭的礦產資源也十分豐富,並且烏克蘭還是著名的“歐洲糧倉”,所以,怎麼看,烏克蘭都是一個大國的苗子,所以,如果烏克蘭當初按著白羅斯,或者哈薩克斯坦的路走,現在的烏克蘭絕對是一個歐洲強國。
但可恨的是,烏克蘭在美國和俄羅斯的忽悠下,
首先自廢了武功(棄核),這之後,烏克蘭在西方國家的慫恿下,與曾經的兄弟俄羅斯徹底翻臉,而俄羅斯卻藉機收復了克里米亞,烏東部地區,也被俄羅斯攪的至今混亂不堪,而面對如此的慘狀,烏克蘭從西方國家那裡得到的,只是一種“道義”上的支持,所以,在俄羅斯和西方國家的撕扯下,烏克蘭已呈分裂狀態,國家經濟也瀕臨崩潰邊緣,到現在,手握巨大財富的烏克蘭。已混成歐洲最窮的國家,所以,烏克蘭的現狀,絕對不是天災,完全是“人禍”,澤連斯基,你會走波羅申科的老路嗎?


海之波濤3



烏克蘭走到今天,烏克蘭的政治家要承擔不可推卸的責任。這也是這次澤林斯基為何會以壓倒性的優勢擊敗現在總統波羅申科的原因,民眾對現有政治具有極端的不信任感。

烏克蘭曾經是蘇聯聯邦中最強的加盟共和國之一,經濟,軍事,以及農業實力僅次於俄羅斯聯邦,在蘇聯中有極大的發言影響力。歷史上,因為斯大林的錯誤政策,給烏克蘭的農業,以及烏克蘭本地居民造成嚴重的損害,二戰以後,特別是赫魯曉夫上臺以竭力修復中央與烏克蘭的關係,甚至把俄羅斯的領土克里米亞贈給烏克蘭,還提高了烏克蘭在蘇聯中的地位,這樣的改變也為之後的蘇聯解體埋下伏筆。


時間進入20世紀80年代,蘇聯經濟遭遇困難,這時率先發難的就是烏克蘭,認為中央政府的補貼老少邊窮共和國的做法不妥,要求公平公正。這樣的不滿情緒在88事變以後,就成為烏克蘭要求蘇聯解體的動力。烏克蘭認為只要擺脫了中亞窮共和國,自己獨立就可以過上好日子。當時哈薩克斯坦等國哀求烏克蘭不要,完全遭到了克拉夫丘克的拒絕,與葉利欽密謀後,烏克蘭宣佈獨立,為了讓國際上儘快承認烏克蘭獨立,烏克蘭決定放棄在國內的核武器。


但是獨立以後,烏克蘭的經濟並沒有改善,因為在計劃經濟時代,烏克蘭獲得來自蘇聯的軍工訂單,蘇聯不存在後這些訂單明顯減少。烏克蘭就認為是俄羅斯在與烏克蘭做對,於是就決定徹底擺脫俄羅斯的影響。這個政策一直從克拉夫丘克,庫奇馬,再到尤先科,烏克蘭都在向西看,但是俄羅斯知道烏克蘭的厲害,還是在能源,基地租借上儘量拉攏烏克蘭。並且支持親俄的候選人,這就是亞努科維奇的出場,但是這種親俄的烏克蘭東部立場不符合烏克蘭西部的利益,於是就有了街頭革命,推翻了民選總統。


緊接著上臺的圖爾奇諾夫(代理總統職位)與當選總統的波羅申科都吸取了亞努科維奇被推翻的“教訓”,只要能夠強硬的地方就對俄羅斯強硬,這樣的結果就是失去了克里米亞,失去了烏克蘭東部2個州的控制,經濟已經是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中最差的共和國之一。這樣的局面下,有著良好工業基礎,良好的農業基礎,卻發展不起來的烏克蘭,就是抱著金飯碗討飯,因此澤林斯基的反對貪腐,要改革的主張贏得了絕大多數選民的共鳴,這才是烏克蘭一個演員戰勝現任總統奇蹟發生。


橋本看日本


如果非要追究責任的話,只能怪烏克蘭人自己眼瞎,選出來的總統都沒有政治遠見,一個個都是中飽私囊的寡頭!而作為烏克蘭的歷屆總統,對烏克蘭沒有一個很好的定位,又缺乏戰略眼光,既高估了歐美的實力,也低估了俄羅斯的實力,搞得烏克蘭裡外不是人!

(烏克蘭現任總統波羅申科)

烏克蘭會有今天的局面,看看白俄羅斯就應該知道,烏克蘭的失敗,就是因為烏克蘭國內親美派勢力的壯大,烏克蘭的親美派認為,只要有美國這個世界第一大國的保護,俄羅斯就會感到壓力,就會感到恐懼,就不會對烏克蘭動武。然而大量的事實證明,烏克蘭真的錯了,而且錯得離譜!

烏克蘭的錯誤在於烏克蘭既想親美,但是烏克蘭自己對美國不夠了解,對美國美國沒有研究,對世界格局的認識不到位,以為美國是世界老大,就可以主宰一切,就可以為所欲為,只要有美國在,俄羅斯就會認輸,這是隻是其一!

其二、烏克蘭不懂美國的心思,美國確實想滅了俄羅斯,但是美國並不敢對俄羅斯直接開戰,美國在中東地區都扶持代理人,就算美國接受烏克蘭的投誠,也是美國也只是支持烏克蘭和俄羅斯鬥,美國根本就不會出面!

(烏克蘭前總統尤先科)

其三、烏克蘭人好像並不懂古巴導彈危機,烏克蘭對俄羅斯這麼重要,如果美國在烏克蘭用力過猛,在烏克蘭部署導彈,就會變成一場世界大戰,這是美國不願意看到的,也是美國不敢做的事,因為普京說過,如果俄羅斯沒有了,他就會毀掉地球!

其四、烏克蘭盲目樂觀,沒有看清美國的臉嘴,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那麼近的歷史,還沒有看透美國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美國到的每一個國家,都是分裂的,內部戰爭衝突的,這一點烏克蘭歷屆總統作為領袖都沒有看透,更何況烏克蘭民眾,這才是他們不幸的開始!

而他們又低估了俄羅斯,以為美國害怕美國,實際上美俄是相互害怕,甚至美國的害怕多一點。既然烏克蘭沒有明白人,一心想抱美國的大腿,這才惹惱了俄羅斯,惹惱了克里米亞半島的人民,最後他們公投加入俄羅斯,普京欣然接受!

(烏克蘭前總統亞努科維奇)

隨後俄烏關係緊張,烏克蘭東部鬧獨立,這才有美國的影子就這樣,如果美國軍隊真的來了,烏克蘭還不知道會亂成什麼樣!然而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烏克蘭人眼瞎,選的都是一些目光短淺,對世界大局認識不足的總統!而歷屆烏克蘭總統,葬送了烏克蘭的未來!


老鱷魚觀天下


烏克蘭作為一個有著良好稟賦的國家,走到今天這步田地是內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是在美俄戰略博弈之中,烏克蘭突然進行戰略轉向導致的必然結果。

烏克蘭在國家走向問題上,選擇了對烏克蘭最不利的方案,不由得讓人想起了那句古文“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北約將俄羅斯當做假想敵,不斷東擴,威脅俄羅斯本土。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秉持大西洋主義,不斷向西方示好,而北約卻把俄羅斯當敵人,不斷東擴,拿下中東歐諸國,最終推進到歐洲西部的烏克蘭,高加索地區的格魯吉亞。這倆都是俄羅斯鄰國。如果北約拿下烏克蘭,則可在歐洲西面直接抵近俄羅斯本土。所以,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集團以及其美的歐盟不斷拉攏烏克蘭,想將烏克蘭納入西方戰略軌道。

俄羅斯為保護自身安全,同時從來不大顧及所謂國際輿論,在烏克蘭果斷出手,阻止美國勢力抵近俄本土。

而俄羅斯也終於從冷戰結束初期的親西方幻想中醒悟過來,如果美國真的拿下烏克蘭,這本土將直接面臨美國更大的威脅與壓力。於是,也是拼命穩住俄烏同盟,維護這塊俄羅斯在西面的緩衝。可是,烏克蘭內部以波羅申科為代表的親西方派佔了優勢,烏克蘭脫離俄羅斯軌道就在眼前。這要換別的國家也會顧及國際輿論,但是俄羅斯從來都是“以牙還牙”的主兒,於是出兵克里米亞,同時在俄羅斯族人佔多數的烏克蘭東部扶持分離勢力,使得烏克蘭國家陷入分裂、動盪與混亂,國家機器陷入癱瘓,造成了今天無法挽回的局面,就算換個總統,就算新總統澤連斯基會演喜劇,在挽救烏克蘭國家命運問題上,根本沒辦法有作為。

其實,烏克蘭在戰略選擇上有三個選項。

第一、哈薩克斯坦模式

首先確保與俄羅斯關係,不讓俄羅斯感受到威脅,在此基礎上與俄羅斯和美國都發展關係。今日之哈薩克斯坦良好的發展,與此不無相關。交好俄羅斯,同時發展俄美關係,這是上策。

第二、白俄羅斯模式

白俄羅斯將俄白同盟放在首位,完全在俄羅斯陣營。這種做法,也算不錯,雖然經濟上不算太好,但是也算可以,而且在國家安全上俄羅斯不會針對與威脅自己,國家不會分裂與動盪。完全倒向俄羅斯這是中策。

第三、格魯吉亞模式

這是最要命的模式,完全脫離俄羅斯,堅決倒向美國陣營,最後的結果是格魯吉亞境內的阿布哈茲與南奧塞梯兩個“共和國”被俄羅斯實際控制,國土分裂,面臨俄羅斯巨大威脅,經濟更是無從發展。不顧地緣位置,完全脫離俄羅斯,逼得俄羅斯大打出手,這是下策。

而烏克蘭,正是走的第三種模式,格魯吉亞模式,其後果當然也是與格魯吉亞如出一轍。烏克蘭作為“後人”,沒有對格魯吉亞“哀之”,更沒有“鑑之”,只能使後人復哀後人也。


北玄武


蘇聯解體時烏克蘭繼承的家底是很豐厚的:素有歐洲糧倉之稱的烏克蘭在獨立之初是獨聯體第二大經濟體。蘇聯35%的軍工都分佈在烏克蘭:獨立之初的烏克蘭有3500多家軍工企業,職工高達300萬人,這其中甚至還包括洲際彈道導彈生產廠、安東諾夫飛機設計局,黑海造船廠等軍工企業。除了這些軍工企業外烏克蘭還繼承了蘇聯留下來的大量軍事裝備:蘇聯一共有14個軍區,其中3個軍區位於烏克蘭。烏克蘭當時有6000多輛坦克、7000多裝甲車、1500多飛機、350艘軍艦。烏克蘭還繼承了蘇聯大量核武器,在質量和數量都僅次於俄羅斯:1270枚核彈頭、2480枚戰術核武器使烏克蘭成為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的世界第三核武器大國。當時的烏克蘭擁有製造生產洲際彈道導彈的能力,擁有三位一體的核打擊能力。然而烏克蘭從獨立之日起就處於俄羅斯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地緣勢力爭奪之中,無論是俄羅斯或是西方都不希望有太多的國家擁有核武器,於是俄羅斯和西方都對這些國家採取軟硬兼施的外交政策:一方面憑藉自己更為雄厚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對烏克蘭施加外交壓力,另一方面又承諾在烏克蘭放棄核武器後為其提供經濟援助和安全保護。在這樣的形勢下烏克蘭逐步銷燬了繼承自蘇聯的龐大核武庫,到2001年10月30日烏克蘭軍方銷燬了境內最後一口以固體燃料為動力的SS-24型洲際彈道導彈的發射井並宣佈烏克蘭正式成為一個無核國家。自廢武功的烏克蘭就這麼失去了同美、俄博弈的底牌。失去底牌後的烏克蘭不得不承受來自東西兩方的戰略壓力,而烏克蘭自身又缺乏兩邊左右逢源的外交手腕,這也就潛伏下了如今烏克蘭悲劇命運的種子。

烏克蘭和俄羅斯同文同種:公元5~6世紀在由匈奴西遷引發的亞歐民族大遷徙過程中斯拉夫人逐漸分化為東斯拉夫、西斯拉夫和南斯拉夫三大分支。其中東斯拉夫人逐漸繁衍出俄羅斯、白羅斯和烏克蘭三大支系。在歷史上烏克蘭民族和俄羅斯民族同根同源,二者的早期歷史都起源於公元882年建立的東斯拉夫人國家基輔羅斯。然而“羅斯”這個名字並非東斯拉夫人自己的發明,而是來自於外來征服者。這一外來征服者是曾一度令整個歐洲聞之色變的維京海盜的一支諾曼人——他們佔據著法國北部的諾曼底地區,在此建立了諾曼底公國,他們還渡過英吉利海峽征服了英格蘭,開創了英國曆史上的諾曼王朝。諾曼人全盛時期從波羅的海一路打到地中海和黑海,從冰島到意大利到處都曾留下他們征服的痕跡,他們在法蘭西境內建立割據一方的諾曼底公國並渡海征服了英格蘭。9世紀上半葉向東發展的諾曼人分支開始出現在今天的俄羅斯境內並建立了自己的國家——他們在芬蘭語中稱之為羅斯人,而當時的東斯拉夫人一般稱他們為瓦良格人。882年羅斯人的首領奧列格率兵南下攻克了基輔,殺死了統治那裡的王公阿斯科爾德和基爾並遷都於此,從此由羅斯人統治、以東斯拉夫人為主體民族的基輔羅斯國家正式誕生,如今的俄羅斯、烏克蘭、白羅斯三國的祖先都可以追溯到基輔羅斯。公元1235年成吉思汗之孫、朮赤的嫡次子拔都奉大汗窩闊臺之命率大將速不臺及宗王拜答兒、合丹、貴由、蒙哥等西征。次年拔都先遣速不臺率騎兵突然襲佔不裡阿耳。1237年春拔都又令蒙哥擊滅突厥系的欽察人,至此蒙古人通往歐洲的道路被徹底打開。就在這年冬天蒙古人又利用江河封凍的時機大舉進攻基輔羅斯,這時的基輔羅斯並不是一個統一的政治實體,而是由若干大公國共同組成的聯盟體系。蒙古大軍猶如旋風一般席捲了也烈贊、科羅木納、弗拉基米爾、諾夫哥羅德等羅斯公國,1240年冬蒙古大軍開始圍攻基輔羅斯的都城基輔城。正是蒙古西征使烏克蘭和俄羅斯兩個民族出現了分野:當時基輔羅斯絕不部分領土都被西征的蒙古人佔領,只有西南邊陲的加利西亞一沃倫公國在波蘭等國支持下保持著獨立,恰恰正是這個加利西亞一沃倫公國在日後逐漸演變出烏克蘭。事實上烏克蘭在古羅斯語中的意思是邊地,意指烏克蘭位於昔日基輔羅斯國家的邊陲地區。

1480年莫斯科大公國脫離蒙古人的統治並逐漸征服其他羅斯公國,於是以莫斯科大公國為基礎合併其他羅斯國家逐漸演變成今天的俄羅斯民族。而這時的烏克蘭還處於波蘭的統治之下,隨著俄羅斯的崛起烏克蘭就一直處於俄羅斯和波蘭的爭奪之下。1648年春烏克蘭爆發了波格丹·赫米爾尼茨基領導的反波蘭起義,1653年沙俄應赫米爾尼茨基之邀以保護和支持烏克蘭為名向波蘭宣戰。1686年沙俄在驅逐波蘭人後宣佈合併烏克蘭。從此烏克蘭就開始被俄羅斯統治,但烏克蘭人內心深處始終認為自己才是繼承了古羅斯民族的正統,而俄羅斯則是高度蒙古化的民族。烏克蘭這種民族自尊心使其與俄羅斯之間的關係始終處於一種糾結狀態。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隨著波蘭的獨立使烏克蘭西部地區被併入波蘭,而東烏克蘭則以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身份加入了新成立的蘇聯,二戰後蘇聯趁機將整個烏克蘭合併。1991年12月25日蘇聯解體,烏克蘭成為獨立的主權國家。由於特殊的地緣區位烏克蘭再度陷入糾結的境地:當年被迫在波蘭和俄羅斯之間選邊站隊的烏克蘭如今又不得不在俄羅斯和西方的北約、歐盟之間選邊站隊。而這種外交立場的選擇同樣影響到烏克蘭國內的政局:烏克蘭東部生活著佔烏克蘭總人口17%的俄羅斯族。事實上由於歷史上烏克蘭曾分屬波蘭和俄羅斯統治的原因導致西烏克蘭受西方文明影響較深;而東烏克蘭則表現出明顯的親俄意識。

從1993年開始美國向前東歐陣營的國家透露出北約要進行東擴的意圖,一時間波蘭等東歐國家紛紛表示希望能加入北約。然而令美國意想不到的是:北約的東擴計劃收穫了一位意料之外的響應者——俄羅斯。要知道葉利欽時代的俄羅斯在內政外交上幾乎採取的是全盤西化的模式:在內政上俄羅斯全方位效法西方的政治經濟制度,在外交路線上積極致力於改善與西方國家的關係,而加入北約就是俄羅斯試圖緩和與西方的關係,從而避免自己成為攻擊目標的嘗試。1994年1月北約布魯塞爾首腦會議通過了與中東歐國家以及俄羅斯建立“和平夥伴關係”計劃,表面上看北約似乎也有意改善與俄羅斯及前東歐陣營國家的關係,然而事實上北約在東擴這一問題上其實是將俄羅斯與其他東歐國家區別對待的:北約對東歐國家採取的是拉攏的策略,最終目的是將這些國家納入到北約的框架體系之下;對俄羅斯可就是另一個概念了——比其他歐洲國家加起來都還大的俄羅斯這樣一個龐然大物加入北約無疑將極大改變北約內部既定的權力格局,即使當時的俄羅斯正處於蘇聯解體初期的改革陣痛之中,正處於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的低谷期,但就發展潛力而言卻是西方國家不能漠視的。蘇聯解體後美國成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這時的美國開始在全球範圍內推行單邊外交路線,極力維持自己在全球範圍內的霸權主導地位。對身為世界霸主的美國而言:最忌諱的就是區域性霸主的存在,即使身為全球霸主的美國在綜合實力上強於區域性霸主,可畢竟強龍不壓地頭蛇,如果在某一地區存在區域霸主,那麼這個區域霸主就能憑藉天然的地緣優勢阻遏美國在這一地區的利益擴張,進而可能對美國的世界霸權構成挑戰。俄羅斯由於其龐大的國家規模體量、強大的軍事工業、豐富的資源儲備使其具備一個區域霸主的實力,同時美國也需要塑造一個外部敵人來維繫北約內部的一致立場,而俄羅斯恰恰適合扮演這樣的角色。正是基於這樣的原因,於是北約方面拒絕了俄羅斯的加入,不過在拒絕的同時北約和俄羅斯建立了“和平夥伴關係”,這就給俄羅斯留下一個念想——也許在不久的未來北約可能會接納俄羅斯。

北約拒絕了俄羅斯的加入,卻對前東歐陣營的國家大開綠燈:1999年波蘭、匈牙利、捷克三個前華約成員國被接納為北約的新成員。2002年11月21日北約的布拉格首腦會議達成了第二波的東擴決定——接納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7個國家加入北約,這是北約自1949年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擴大。2004年3月上述7國正式遞交各自國家加入北約的法律文本,從而成為北約的新成員,使北約成員國從21世紀初的19個擴大到26個。北約的這一輪東擴對俄羅斯的戰略空間造成了進一步擠壓——尤其是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三國還曾是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三國加入北約使北約的軍事力量直接部署到了俄羅斯的家門口,無論從民族情感上或是從現實政治利益上俄羅斯都難以接受這樣的格局。2008年4月北約的布加勒斯特峰會同意克羅地亞和阿爾巴尼亞加入北約,至此北約成員國達到28個。2017年6月5日黑山正式成為北約第29個成員國。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戰略擠壓一直都是“兩條腿走路”——北約從政治軍事上擠壓俄羅斯的戰略空間,而歐盟則從經濟上瓦解俄羅斯在東歐的傳統市場範圍:2004年5月1日馬耳他、塞浦路斯、波蘭、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10國正式加入歐盟,歐盟成員國增加到25個。2007年1月1日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正式成為歐盟成員國,歐盟成員國增加到27個。2013年7月1日克羅地亞正式成為歐盟第28個成員國。如果俄羅斯加入歐盟的話,那麼歐盟的東擴自然不會對俄羅斯構成挑戰,但無論是歐盟方面或是俄羅斯方面都對俄羅斯加入歐盟一事顧慮重重,至少在短期內這是壓根不現實的。從歷史上來看:俄羅斯儘管也是一個歐洲國家,但一直被西歐各國視為另類,三百多年前俄羅斯的彼得大帝曾一度實行過全方位的西化改革,然而俄羅斯獨特的地緣區位和人文歷史使其在歐洲一直保持著獨立獨行的狀態。迄今為止俄羅斯和西歐國家仍延續著歷史上的互不信任狀態,如果放任俄羅斯這個龐然大物加入歐盟,那麼究竟是歐盟消化了俄羅斯呢?還是俄羅斯消化了歐盟呢?與此同時俄羅斯的加入勢必導致本來在歐盟內部居於支配地位的德、法等大國的地位相對下降,從而對歐盟內部現有的權力格局造成衝擊,這也是這些國家所不願看到的。

既然俄羅斯不可能加入北約和歐盟,那麼北約和歐盟的持續東擴就不可避免會對俄羅斯傳統的戰略空間和市場範圍構成擠壓。烏克蘭恰恰處於俄羅斯和西方國家博弈的夾縫之間:西方國家一直以來都將俄羅斯作為自己的主要戰略對手,自然不會放過烏克蘭這一制衡俄羅斯的有力武器;而在俄羅斯看來:烏克蘭同北約和歐盟的接觸是對俄羅斯戰略空間的擠壓。要知道烏克蘭和波蘭、捷克這些東歐國家是不一樣的:波蘭、捷克雖然是前蘇聯陣營的國家,但畢竟不是蘇聯的加盟共和國,在地理位置同俄羅斯也有一定距離;而作為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的烏克蘭對俄羅斯而言可謂就在家門口,更何況俄羅斯民族的發源地還是烏克蘭境內的基輔羅斯,無論從民族情感或是地緣戰略上而言:俄羅斯都無法接受烏克蘭倒向西方的潛在可能。況且俄羅斯也擔心一旦烏克蘭倒向西方,那麼將有可能在白羅斯、高加索、中亞等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中造成多米諾效應,俄羅斯的戰略空間和傳統市場將遭受進一步擠壓。自身實力不足的烏克蘭不得不在北約和俄羅斯之間選邊站隊。外交立場的選擇同烏克蘭的國內矛盾交織在一起影響著烏克蘭的政局穩定:烏克蘭東部生活著佔烏克蘭總人口17%的俄羅斯族,而由於歷史上烏克蘭曾分屬波蘭和俄羅斯統治的原因導致西烏克蘭受西方文明影響較深並生活著大量信奉天主教的波蘭等族裔。烏克蘭這種族裔分佈情況使國家處於一種被撕裂的狀態:東部俄語人口聚居的地區親俄意識明顯,而在西烏克蘭則有濃厚的親西方意識。除了族裔之間對立之外,烏克蘭在經濟轉型的過程中出現的貧富分化現象則進一步加劇了烏克蘭國內的對立情緒——由於烏克蘭西部更靠近西方發達國家,因此在經濟轉型過程中獲得了先發優勢,而東部地區的俄語居民則認為自己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與此同時烏克蘭的政治體制則在總統制和議會總統制之間反覆搖擺不斷,因為民族意識和貧富分化導致的對立各方之間又因為不同的政見而進一步加劇了對立態勢,使烏克蘭的政局呈現一片混亂的狀態。而混亂的政治局勢又使烏克蘭政府無法集中精力於經濟建設,人民因為自己的生活遲遲無法得到改善而日益滋生對政府的不滿情緒,於是就形成了經濟發展越是緩慢政局就越動盪,而政局的動盪又反過來影響經濟發展的惡性循環。

2004年作為烏克蘭國內親西方勢力代表的尤先科在烏克蘭總統大選中勝出,烏克蘭開始執行親西方的外交路線,這引起了烏克蘭東部親俄勢力的不滿。另一方面烏克蘭國內的親西方勢力試圖以全盤西化的方式對國家進行改革,然而西化改革在烏克蘭出現了水土不服的現象,最終並未能解決烏克蘭面臨的實際問題。於是在2010年作為烏克蘭國內親俄勢力代表的亞努科維奇上臺執政,烏克蘭的外交路線隨即由親西方180度地轉向親俄,這自然又引起了親西方的烏克蘭西部地區民眾的反對。2014年2月亞努科維奇遭議會彈劾而被罷黜總統職位,取而代之的是親西方的波羅申科。波羅申科一上臺就已強硬的姿態表示:自己的目標是加入歐盟和北約。在烏克蘭政府左右搖擺於俄羅斯與西方之間時烏克蘭國內親俄和親西方兩派政治勢力之間的矛盾也愈演愈烈。2014年3月16日以俄羅斯族裔為主的克里米亞地區以舉行公投宣佈加入俄羅斯聯邦作為對波羅申科的回應,俄羅斯以此為契機開始介入烏克蘭事務。事實上克里米亞問題之所以成為俄烏之爭的導火線有著深刻的背景原因:1430年在金帳汗國分裂解體的浪潮中成吉思汗十一世孫哈吉·格來脫離金帳汗國,建立了獨立的克里米亞汗國。1783年沙皇俄國正式吞併克里米亞。俄國人在這裡建立了自己進出黑海的重要軍港塞瓦斯托波爾。沙俄曾在此與英法聯軍激戰,二戰中蘇聯紅軍也曾與德軍在此進行過慘烈的戰鬥。在二戰過程中克里米亞當地的韃靼人中有一部分在德軍佔領時期配合德軍對抗蘇聯,戰後蘇聯政府將克里米亞韃靼人集體遷徙到中亞,從此俄羅斯族佔了克里米亞人口的大多數。1946年蘇聯最高蘇維埃發佈命令:將原“克里米亞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撤銷建制並降格為克里米亞州。1954年5月為紀念烏克蘭與俄羅斯合併300週年,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下令將克里米亞州劃歸當時的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克里米亞控扼黑海門戶,是連接歐洲和中近東的重要海上通道,它的南部海岸與土耳其遙遙相對,西部面對的則是東歐的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俄羅斯的地緣環境有利有弊:儘管擁有遼闊的戰略縱深,但卻缺乏走向世界的出海口,俄羅斯的歷史就某種程度上而言就是一部不斷尋找出海口的歷史。從彼得大帝時代起俄羅斯就確立了同時打通北方波羅的海和南方黑海兩大出海口,以維護俄國的戰略空間和貿易安全。蘇聯時代黑海艦隊的基地就設在克里米亞半島上的塞瓦斯托波爾軍港。蘇聯解體時俄羅斯和烏克蘭並未就黑海艦隊的歸屬問題達成一致,以致於在蘇聯解體一年後黑海艦隊仍懸掛前蘇聯海軍軍旗。1992年8月俄、烏兩國在雅爾塔達成協議:將黑海艦隊變成俄烏聯合艦隊,由兩國共同指揮。克里米亞的塞瓦斯托波爾軍港以及黑海艦隊恰恰就是俄羅斯進出黑海的關鍵所在:克里米亞半島位於黑海正中間,由此向西南方向越過土耳其海峽就可以進入地中海,這正是俄羅斯對外貿易一條重要的生命線,如果克里米亞掌握在一個對俄羅斯不友好的國家手中,那麼這對俄羅斯而言:無異於讓一個敵對國家卡住了自己的經濟命脈。

2014年3月16日烏克蘭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就自身地位舉行全民公投,結果超過96%的投票者贊成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2014年3月17日克里米亞宣佈獨立成為主權國家,同一天普京簽署了關於俄羅斯承認克里米亞共和國是獨立的主權國家的總統令。次日普京批准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的條約草案並與克里米亞共和國領導人簽署了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的條約。至此克里米亞處於俄羅斯的實際控制之下。同年5月11日烏克蘭東部頓涅茨克、盧甘斯克兩州舉行公投,宣佈成立“人民共和國”,至此烏克蘭已處於分裂狀態。迄今為止烏克蘭已經歷了長達四年的內戰,戰火毀壞了烏克蘭東部地區的重工業基地,使烏克蘭經濟的發展更加舉步維艱,烏克蘭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下降,而生活水平的下降又進一步加劇了烏克蘭國內矛盾的積壓。普京趁機介入到烏克蘭東部的戰事,從而將頓巴斯地區置於俄羅斯的保護之下。早在2014年3月底普京提出了恢復蘇聯時代的連接克里米亞海岸和俄羅斯克拉斯諾達爾克拉伊之間的刻赤海峽大橋一事,在經過四年的修建後在去年的5月15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出席了刻赤海峽大橋的通車儀式——他親自駕駛卡車通過大橋。修刻赤海峽大橋的對俄羅斯控制克里米亞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在和平年代這座橋可以大大便利克里米亞同俄羅斯本土之間的人員、經濟聯繫,對當地的經濟建設具有極大的價值;如果一旦爆發軍事衝突,那麼這座橋也將大大便利俄羅斯軍事人員和軍事裝備的調度。2018年11月25日烏克蘭海軍的“別爾江斯克”號、“尼科波爾”號和“亞內卡布”號三艘軍艦穿越俄羅斯邊境並向刻赤海峽航行,雙方發生軍事對峙。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烏克蘭走到今天,這個所謂的“功勞”當然要歸功於自己“作的”。現在的烏克蘭是什麼狀況我們都知道,國內局勢混亂不堪,衝突不斷,烏克蘭東部的獨立勢力此起彼伏(頓涅茨克和盧甘茨克兩個州已經自行宣佈獨立了)。

更重要的是曾經的工業和農業強國,今天卻呈現了一幅非常破敗的景象,國庫空虛,經濟更是一塌糊塗,根據2018年的經濟數據顯示,烏克蘭的GDP總量為1308億美元,人均GDP也只有3000美元左右,可以說現在的烏克蘭已經成為歐洲最窮的國家之一。

具體解析烏克蘭淪落到此的原因:

1、烏克蘭不是一個真正的國家。

說烏克蘭不是一個真正的國家,很多人可能會懷疑,烏克蘭怎麼可能不是一個真正的國家?地圖上不劃分的好好的嗎?對,這句話是烏克蘭前總統庫奇馬說的。地圖上拼湊的烏克蘭,卻不是真正的烏克蘭,烏克蘭東西部差異非常大,內部分裂非常嚴重,西部是說烏克蘭語的烏克蘭人,以農業為主,政治上親歐美;東部是說俄語的烏克蘭人和俄羅斯人,以工業為主,政治上親俄羅斯。

其實烏克蘭這個現狀和當年的蘇聯有關,蘇聯為了維護自己的核心區域不受威脅,依託著烏克蘭境內的豐富資源,就在烏克蘭建立大量的軍事工業,把烏克蘭當做對抗西方國家的前沿,為此甚至把原來屬於很多俄羅斯的土地劃給了烏克蘭,然而經過數百年的融合,烏克蘭東部早已經融入了俄羅斯,而西部烏克蘭一直都有分裂的傾向。

然而在1991年蘇聯解體過後,加盟國烏克蘭繼承了原來蘇聯劃分了版圖,可以說這個烏克蘭國家算是天然的不足,內部本身就存在巨大的矛盾。只不過早年有一個大的共同體蘇聯來統籌壓制著,矛盾還沒有那麼明顯,然而一旦脫離了大共同體(蘇聯)的掌控,內部矛盾立即爆發。

2、寡頭政治的惡果。

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蘇聯解體之後的烏克蘭雖然獨立了,但上臺的很多領導人全部都是清一色的政治和經濟寡頭,無論是波羅申科、優先科、季莫申科還是亞努科維奇全都是。這些寡頭們只顧自己的利益,從來沒有為這個國家整體考慮過,肆意吞噬烏克蘭的國家資產,最終把烏克蘭這個國家掏空。最典型的就是剛下臺的烏克蘭前總統、糖果大王波羅申科,在當總統這幾年間資產暴增,現在全家全部出逃到海外。

3、國家政策方向搖擺不定。

烏克蘭政府有一個輪流坐莊的傳統,一會是親西方的西烏克蘭人上臺,一會是親俄羅斯的東烏克蘭人上臺。最終的結果是,親西方的上臺時常被俄羅斯收拾,而親俄羅斯的上臺後又被西方國家制裁著。可以說是兩個都沒討到好,其實明眼人都能看得出。烏克蘭處於俄羅斯與西方國家的緩衝地帶,最好的政策是保持中立,從雙方都獲得利益,但不能全部倒向任何一方,不然徹底倒向任何一方都是要倒黴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