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军八八舰队小史(二)

一、《帝国国防方针》的颁布与最初的八八舰队设想

日俄战争的胜利导致日本的国防观念由保守的防御政策转变为积极的扩张政策。国防观念上的转变,自然带动了军备上的变动。日俄战争之后,日本获得了“满洲”的权益,陆海军为了确保这些既得利益,同时应对英美等国家的军事力量的变化,特别是太平洋上美国的海军的发展,日本陆海军抛却经济的束缚,一味要求积极与此状况相对应,不断变换设定的假想敌国,并且展开军备计划。因此,而日俄战争的胜利对日本而言,被看成是“完成了幕末以来的国家独立的最大课题,在探索新的国家目标的日本,就需要订立新的国防政策的基本方针”。

1907年2月1日“帝国国防方针”、“国防所需兵力”、“用兵纲领”三文件被上奏天皇并得到了裁可。据此编写的帝国国防方针的要点突出强调了国防要以攻势为主,设定的假想敌国“第一乃俄国,而美国、德国、法国次之,陆军编制是平时25个师团,兵役年限为 17年,海军要建成八八舰队,即 2万吨级战舰八艘,1.8万吨级装甲舰8艘”。

国防方针的主要内容是:

甲:帝国国防以攻势为基调,贯彻开国进取之国是;

乙:将来的假想敌国以俄为第一,美、法次之,维持日英同盟的同时,也要参与其他同盟的成立活动;

丙:国防所需的兵力最应以俄美之兵力为标准,取得东亚的攻势之势。将俄,美,法依次为序为假想敌国,在东亚采取攻势战略,并据此行军备建设。

国防所需具体兵力,陆军方面完成常设25个师团,战时50个师团的目标,完全建立战时整备的部队,包括野战、攻城、后备、守备、留守、国民等部队。在明治40年应获建 19个师团,其余6个师团待财政缓和时着手筹建。海军的兵力,对假想敌国(美国)最低限度是8艘2万吨战舰,8艘1.8万吨级装甲巡洋舰,其他辅助舰若干,构筑八八舰队,并进一步完善军港、主要港口、防卫港的建设与军需制造工厂的改善,海军的总吨位应该达到 50 万吨。总而言之,维持大陆政策的权益与扩张是此次制定国防方针的最高目标。

让我们把目光转回海军方面。考虑到军事技术日新月异,日本海军制定了主力舰最大有效舰龄25年并将其分为三期的原则,其中第一期编入主力舰队,第二、三期编入后备舰队的原则。海军最低限度应以舰龄不满8年的8艘战列舰和8艘装甲巡洋舰为核心,此即“八八舰队”概念的发端。

二、无畏舰时代到来:转变策略

日本海军八八舰队小史(二)
  • 无畏级战列舰

由于英国无畏号战列舰的服役,海军主力舰设计进入了新的阶段,旧式战列舰变得过时。1906年9月28日,日本海军大臣斋藤实向首相西园寺公望提出了日俄战争后的“海军整备计划”,作为申请今后10年造舰拨款的依据。按照斋藤的规划,在1910年之前,海军的首要扩充目标是建造2万吨级战列舰3艘,1.8万吨级装甲巡洋舰4艘,4500吨级二等巡洋舰3艘,900吨级大型驱逐舰6艘,400吨级驱逐舰24艘,以及潜艇6艘。

1906年12月,“海军整备计划”在第23届帝国议会提出,并获得通过。这届议会批准的海军造舰拨款分为两部分:

“补充舰艇费”7658万日元,平均分为7年拨付,用于建造战列舰“河内”、“摄津”、一等巡洋舰“金刚”、二等巡洋舰“筑摩”、“矢矧”、“平户”,驱逐舰“海风”及“波-9”、“波-10”号潜艇;

“舰艇补足费”6408万日元,分4年付清,用于完成战列舰“萨摩”、“安艺”和一等巡洋舰“筑波”、“生驹”、“鞍马”的建造工作,并新建一等巡洋舰“比睿”、二等巡洋舰“利根”、驱逐舰“山风”、“神风”、通报舰“淀”、“最上”和1至13号潜艇;

“整备费”1亿1092万日元,用于战利舰的修复和军港建设,海军教育机构的扩展;

“军舰建造及建设费”9986万日元,用于完成“香取”、“鹿岛”、“扶桑”、“伊吹”、“榛名”、“雾岛”等舰的建造。

1909年,英国开工建造搭载343毫米主炮的“猎户座”级战列舰和“狮”级战列巡洋舰,宣告了“超无畏舰时代”的来临。日本海军也修改了造舰计划。由于1907年海军规划中计划建造的4艘装甲巡洋舰此时尚未开工,日本海军决定修改设计、加大舰体和主炮,将其建造为日本首级“超无畏舰”,即金刚级战列巡洋舰。

日本海军八八舰队小史(二)
  • 猎户座级战列舰
日本海军八八舰队小史(二)
  • 狮级战列巡洋舰
日本海军八八舰队小史(二)


日本海军八八舰队小史(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