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買菜遭遇井噴,生鮮電商能否接穩?京東找商超火速救場

今天我所在的小區因為出現幾例確診新型肺炎,整個小區已經完全進入封閉狀態。晚上肚子餓的實在難受,準備叫個外賣。於是點了肯德基的配送,因為大品牌相對放心,吃的健康不健康已經沒有那麼重要了。

但是下單不到5分鐘,肯德基門店的員工打的電話過來,告知我無法放配送,因為我們小區已經不符合配送的條件。於是我翻開冰箱,拿出之前儲備的麵條煮了一碗,看看可憐的冰箱,已經看不見綠顏色的蔬菜了。

我馬上意識到明天吃飯也成問題了,於是看看美團能不能配送蔬菜,瞭解到蔬菜還可以配送到指定地點,於是準備下單購買。結果發現地店鋪上面都寫著提前1-3天內配送。

這個時候,我才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於是趕緊多下載了幾個生鮮電商APP,包括每日優鮮、京東生鮮、盒馬。結果無一例外,全部沒有菜品供應。

線上買菜遭遇井噴,生鮮電商能否接穩?京東找商超火速救場

美團“送菜上門”

生鮮電商“一菜難求”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這句話用來形容電商再合適不過了。就在2019年底,大多數生鮮電商還都在“油鍋”上煎熬,沒想到這次疫情把生鮮電商的需求推到了風口浪尖。

問了幾個朋友後才知道,不僅僅是我一個人遇到這樣的問題,大多數人都遇到了,每天定著鬧鐘搶菜。沒想到曾經那群深夜裡“偷菜”的人,現在又得深夜搶菜了。

根據生鮮電商發佈的數據,美團、京東、盒馬、每日優鮮、叮咚等代表性的生鮮電商,在這次的疫情期間,訂單都增加了2-3倍,但是即便如此,還是一菜難求。很多生鮮電商最近用戶量都暴增,獲客成本很低,基本沒有成本了。

線上買菜遭遇井噴,生鮮電商能否接穩?京東找商超火速救場

蔬菜配送

“一定要抓住這次機會”

生鮮一直以來是互聯網最難改造的一個領域,從2014年,生鮮電商大規模爆發,出現了幾千家的初創公司涉足生鮮這個4萬億的超大市場。

巨頭們自然也是不甘落後,紛紛經營起自己的生鮮業務。阿里提出的新零售,在我看起來,就是針對生鮮行業。

生鮮最主要的需求是:送貨快、菜新鮮、價格低,而這考驗的就是供應鏈以及線下配送能力。阿里收購的盒馬,在廣州開出了數百家配送倉,目的就是對生鮮配送的全覆蓋。

生鮮電商經過這6年的洗牌,已經倒下去了70%,目前還在維持的公司裡面,只有1%在盈利,95%以上在虧損,其中有7%是處於鉅虧階段。

在年前剛剛爆發的“呆蘿蔔”倒閉欠薪事件,就是生鮮電商很好的一面鏡子。

線上買菜遭遇井噴,生鮮電商能否接穩?京東找商超火速救場

在數千個生鮮電商的初創公司裡面,我就是其中一員,在2014年加入到了這場生鮮電商賽跑中,最後由於各種原因,公司轉型了。但是在年前的時候,我又跟以前的投資人聊到這件事,感覺還是能做,投資人也希望我可以重新再試一次。

本來是準備在年後聚一次,認真的聊下這件事,結果就爆發了這次疫情,所以計劃也暫時擱淺了。

我問到以前認識的幾個做生鮮電商的同行,現在公司是怎麼計劃的。他們統一的回覆都是:“一定要抓住這個機會,在疫情中起到作用,讓用戶習慣並認可我們。”

線上買菜遭遇井噴,生鮮電商能否接穩?京東找商超火速救場

生鮮電商的未來仍然艱難

雖然這些生鮮電商都非常渴望發揮作用,讓用戶認可,但是我們也看到了暴露出來的問題。需求量一上來,各個環節都開始手忙腳亂。有些公司甚至發動員工的親人一起配送,京東也是馬上跟眾多線下的大型零售商超合作,解決短缺問題。

其實這也都是可以理解的,畢竟瓜果蔬菜的產品,沒有辦法存放,最多也就1-2天的時間,誰也不敢囤積太多的貨物。而生鮮的整個供應鏈條建立也是非常困難的,對倉儲的環境,對物流能力都是極大的挑戰。

在這次疫情過後,很難說最終可以沉澱下多少的用戶。

線上買菜遭遇井噴,生鮮電商能否接穩?京東找商超火速救場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盒馬這次的表現相對比較穩健,因為盒馬有很多合作基地,早期已經談定好了價格和供貨量,所以並沒有出現太大的價格波動。

對於生鮮電商來說,先獲取用戶,還是先建立後端供應鏈,一直是個棘手的事。

從用戶端來看,最終影響他們是否願意下單的關鍵因素,還是在於體驗。如果連續幾次都出現無貨供應的情況,那麼這個用戶基本就永久失去了。

採購太多的貨物,又會造成很大量的損耗,這也是大多數生鮮電商虧損的原因之一。盒馬相對聰明,先通過會員店建立線下需求,然後一點點向線上轉移。最後通過圍繞會員店店裡眾多的配送倉,來解決配送的問題。不過2019年盒馬的增長疲軟,似乎又澆滅了這個小火星。

生鮮電商,目前還缺乏一個有力的破局者,不知道這次疫情是否會成為一個轉折點。

線上買菜遭遇井噴,生鮮電商能否接穩?京東找商超火速救場

盒馬生鮮會員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