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不設校長、不設領導、不設各科室,全部由教師自行安排,會怎樣呢?

鯤鵬說教育


中小學不設校長、不設領導、不設各科室,全部由教師自行安排,會怎麼樣呢?

個人以為對於一個學校來說,最重要的幾個要素應該說是教師、學生、課程,有這三者也就具備了一個學校的雛形,也就是說有了這三者基本可以正常上課,並且可以稱之為一個“學校”了。

既然如此,那目前我們一個學校為什麼還會設立那麼多的領導崗位和科室呢?羊老師以為大概主要是從以下幾方面考慮的:

1.只具備三要素的學校不適合大規模教學

我們知道,只要具備教師、學生、課程這三者,基本可以算是一個學校了,多數補習班就是這樣。

但我們必須清楚,這樣的補習班學生僅有十幾個或幾十個人,而教師也不過幾人,有什麼事可能也較容易互相商量調配。

但如果學生達到幾千,教師達到幾百,那面臨的各種困難就會成倍增加,這種情況下,就必須專門有人來專門負責解決這種事情,這可能就是需要教務處的理由。

2.教育理念得不到及時更新

如果只有教師、學生和教材這三要素,雖然可以保證課程正常開設,但教師的教育理念必然是“千年不變”。

因為人都是有“惰性”的,沒有外在力量的推動有幾個人願意主動去改變呢?就看看現在各個學校課程改革有多難,就可以理解這一點了。

如果教師的教學理念需要更新、需要升級,那就需要有一些專門的人去負責引領、負責推廣、負責驗收,否則,要指望老師們自覺去學習、去提高,恐怕很難,這大概就是各學校設立教研室的初衷吧。

3.教學設施得不到及時更新和“物盡其用”

如果沒有專門從事管理的領導和其他輔助人員,那又有誰來主動升級教學設施呢?我們都知道,教學設施的完備對教學質量的提高不可小覷。

既然如此,自然不能少了專門申請和負責運行和維修調配的人員,這樣的話,看來,後勤、維修、輔助甚至一定專門申請管理的人員都是需要的。

否則的話,教學就只能永遠停留在“原始”的狀態,無法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

4.積極性和教學效率無法保證

教師自己上自己的課,前提是所有的老師都夠自覺,都會積極主動去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但誰又能保證每個教師的教學質量一樣高呢?

另外,同樣上課誰又能保證沒有“出工不出力”的情況呢?看來要激發老師們工作的熱情,那就必須有一整套管理制度,這樣,自然就需要有專門制定制度和執行制度的人,如此看來,一部分管理人員還是必須的。

5.難以保證學生權利

學生也是一所學校的一個重要因素,首先我們也要考慮,學生的權利不被侵犯,如果沒有一定的考核和約束,學生的權利又如何保證呢?

此外,學生多了,什麼樣的學生都有,如果學生之間鬧矛盾了誰來管,誰來負責?誰的課誰負責,老師們是否都願意或具有這樣的能力呢?

為了保證課堂效率,保證學生之間不鬧矛盾或少鬧矛盾,以及解決矛盾,是不是就需要有人專門來負責此事呢?這大概就是各個學校政教處存在的意義吧。

6.很難保證教學內容符合國家意志

更重要的一點是如果沒有領導把握方向,僅靠老師們自覺上課,完成教學任務,誰能保證每個老師上課的內容都符合未來社會的需要和國家意志的需要?

誰都知道,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如果我們現在不能站在一定高度辦教育,那麼必將註定未來國家所需人才的匱乏。

說來說去,我們會發現學校當前構架中,多數崗位都是需要的,只是在執行中,本來一個人可以做的事,可能變成了多人,還有一些可要可不要的崗位,以及因人設崗的現象,這才是真正導致部分教師不滿的原因。

所以,不客氣的說,分工又合作這是最符合當前現代學校的定位的,只是我們應當防止那些可要可不要的“人情崗”,以及因人設崗的現象等。


山坡喜羊羊


中小學不設校長、不設領導、不設各科室、全部由教師自行安排,會怎樣呢?

我想題主提這個題目的目的,是想表達目前學校機構設置、人員安排存在一定的冗餘,辦事效率低下。那如果真如其主假設那樣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缺少了上情下達,下情上送的必要途徑,辦事效率也會大打折扣。

學校畢竟不能像諸侯國一樣,幾乎有像一個國家要完備的政治、外交、財政等等各方面的權利。

學校接受各級教育管理機構領導,上級管理部門制定相應的教育策略,通過組織機構向全體教室員工傳達。同時下邊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遇到的具體情況,也不能很及時有效的向上級傳達。

沒有了組織管理機構,全靠人為的自覺,不論什麼工作都無法展開。有利的事情大家都會爭著去搶,責任都會開脫得乾乾淨淨。

在沒有組織機構的狀態下,每個人都是平等的獨立的個體,誰都沒有權利去命令、指責對方,於是就會出現誰也不服誰,也不能管誰各自為政的局面。

如果學校沒有了管理機構組織,教學活動根本無法展開,教育孩子完全會成為一句空話。我到學校完全是浪費時間。


管理制度化、過程化、流程化、透明化專業化、公平化是我們應該追求的。學校會最終消失。

希望未來的學校管理能夠向制度化、過程化、流程化、透明化、專業化、公平化方向發展。希望我國的教育事業蒸蒸日上。


曉曉筆記


以前總覺得校長是個閒職,對教學無關緊要,甚至是可有可無。及至後來,才親身見證校長的重要。我們這裡由於人口較多,除了民為學校之外,鎮裡還有四所公辦小學,公辦學校成績較好,但其中最好的以前一直是中心小學。後面不知什麼原因,教辦就把中小的校長跟二小的校長對換了,其他老師學生不變,當年二小的中考成績居然就取代中小名列第一!此後若干年至今的升中考試,都是二小反超中小成為佼佼者。由此可見校長對於一所學校的影響有多重要!其實,我們只要稍思考一下就可以明白,學校是個大家庭,可以想象,沒了主事的學校行政豈不是要亂成一窩蜂?少了得力的領導學校是不可能連年達到優秀的!



CB彬彬


現代教育,不是私塾教育。當年的私塾那是落後的教育模式。我們今天的教育語數理化政,體美音,不可能像私塾一樣一個人教,要完成教學任務,必須團隊合作,而且,這個團隊必須有協作精神,你爭我奪或者互相拆臺,那怎麼完成教育教學任務,怎麼保障培養相應的合格人才?

再有,這麼多人,教學秩序怎麼維持,比如,我每天不想早起床,我想上三四節,我不想晚下班,我不想上下午的課,像這樣的問題誰來統籌安排,……

所以,現代教育制度規定,學校設有校長,科室主任,他們各司其職,領導學校的整體工作。

有人說,不設校長和各科室,還好些,那這些人,要麼是不懂現代教育,要麼是故意起鬨。試想,一個學校不設這麼個機構,學校教師各自為政,那麼學校就成了一盤散沙,這樣的學校教育的結局可想而知。現在只要是校長能力差一點,學校就出現質量差問題多的敗局。有人說,學校領導出去開會了,或者病了……學校會正常運轉,或者還好些,這樣說,看起來似乎有些道理,殊不知,那是由於學校在領導班子的安排下,已經形成了按部就班的慣性,短期內是可以的,但時間長了,問題就出來了。

設計現代教育學校的制度,是人們通過長期的實踐而總結出來的,不能個人的好惡而否定。


用戶1956502798232


我在一中心小學任教,有一年校舍拆除重建,各班級分散在附近農戶家,校長會上表示班級分散不便管理,因為什麼時候上課下課,老師自己說了算,擔心學校成績全鄉排名退後,結果從全鄉第二,提升到第一。如果僅從學生成績來講,設不設校長,沒什麼關係,而且本人感覺輕鬆了許多。因為校領導對教師的教學指導微乎其微。校長要設,一個就夠,現在是副校長一打,還設副教導主任,等等。領導多,又要少上課,普通教師兼課自然更多,忙得團團轉。而評職稱,先大領導,後小領導,普通老師你就耐心等吧!耐心等吧!什麼時候校長是為老師服務的,就像我在頭條上看到的某中學校長五十多歲還未評高級,他說,我是為老師服務的。如果都是這樣為老師服務的校長,教育的春天也就到了!我希望領導也評高級,但不能領導都去爭高級,甚至不擇手段。


用戶8886707191030


基本會亂成一套

一個社會有領導機構的存在,是社會發展的必然性。如果是可選的,那麼全世界就不會都設有這種體制。

如果取消了校長領導和科室,全由老師安排。要麼亂成一套,要麼行程一種變相的領導體制。

因為每個人都有每個的人想法,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私慾,每個人都有權力的慾望。

舉幾個簡單的例子。

第一,每天上課時間怎麼安排?還像以前早幾點晚幾點這種固定模式。還是誰有課誰來上?誰上午上課,誰上下午課?每個老師一週幾節課。憑什麼你上上午課,憑什麼我上下午課,憑什麼我就多上課?

第三,薪資怎麼開?是按所教科目重要性來開,還是按課節數來開?是按教學成績開,還是學生數量開?

等等...

第三,有的人肯定會說,以上可以由制度來解決。那麼制度誰來定?誰起草?誰修改?誰拍板?如果絕對民主,所以老師都享有同等權利,那麼這個制度就永遠都建不成。如果教師們通過民主選舉,推選出幾位教師作為制度的決定者,那麼一個變相的領導組織就建立起來了,和現在校長等沒有本質區別。

不要覺得校長,領導,科室阻礙你們的發展,如果沒有這些設置,絕大分老師連生存都是困難。最終最可能形成的就是強權專治,又回來幾千年甚至幾萬幾億年前。


話匣子紅追


這個問題應是隨口而出。就算是全部由教師安排,其結果依舊回到有領導的局面。所不同的是這個領導由現任在職教師產生(或民主或強者為王),因為不可能所有人一擁而上來安排工作,造成混亂局面,無法工作,影響大家利益。常言道:千兵有頭,萬兵有將。


老玉655


中小學不設校長,不設領導,不設科室,全部由教師自行安排,會怎樣呢?我認為,會行不通,會亂套,會一塌糊塗!


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沒有哪一個時代是沒有領導的。從刀耕火種,生產力極低的遠古時代和上古時代,就有部落首領。從堯、舜、禹開始,協助部落領袖工作的人員,已經有了明確的分工。從秦朝開始,除中央設立三公九卿制等管理機構外,在地方上把全國劃分為36個郡縣進行管理和治理,並沿用至今。進入近現代以來,生產力得到了極大地發展,社會分工更加具體、細緻和明確。新中國成立以後,國家設置了中央、省、市、縣、鄉鎮等五級行政管理機構(憲法規定為中央、省、縣、鄉四級),為鞏固新生人民政權,促進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實行改革開放,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作出了重要貢獻,發揮了重大作用。為了滿足管理工作的需要,包括學校在內的各企事業單位,都成立了相應的領導班子,根據單位性質,工作職責和工作任務,設置了內部科室。這些領導機構和內部科室,對企事業單位的生產、工作、學習以及生活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管理,並取得了輝煌的業績。


在現行政治體制和行政管理體制下,如果不設校長,那麼,由誰來對應上級管理部門?!如果不設領導,那麼又由誰來對應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監察委和所屬幾十個部門?!如果不設科室,那麼,上述領導機構和管理機構及所屬部門,有事情時,又能找哪位教師來進行工作協調和銜接呢?!

在這種情況下,學校和黨委部門、政府部門、監督部門不能很好的進行工作銜接,信息不對稱,教師整天忙於行政事務,難以安心教學,又怎麼能保證學校的教學質量呢?

誠然,個別學校在領導職數配備,科室設置,職能定位,職責分工等方面,或多或少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這是具體操層面上的問題,可以通過調查研究,向上級提出切實可行的合理化建議等方式加以解決,切不可因噎廢食,否定一切。


至善成仁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這個話題,側面反映出,普通老師對於所謂學校幹部的不滿。

那麼。如果學校不設校長和其他幹部以及各個科室,由教師自行安排,又會出現什麼情況呢?

我曾經參加過一個拓展培訓。30個人分成兩個小組。一個小組選了組長、副組長;另一個小組只交代任務,其他都不安排,連小組長都沒有。然後,叫大家去完成。第一個任務並不複雜,通過一座獨木橋。大家搖搖晃晃,不需要人照顧,基本上都通過了。但很明顯,第一個小組通過的效率要高一些,因為,在之前,組長就做了安排,誰先過,誰後過,困難的人安排有人去扶持。而第二個組一擁而上,困難的沒人管。

第二個任務,翻越一堵高約4米的牆。沒有人能夠單獨完成,又不準使用任何工具。這個時候,大家只有把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了。最後,還是我來組織,叫幾個年輕力壯的男性做地基,蹲下身子,再找幾個相對較輕的男性,踩在他們的肩膀上。

但由於我本身沒有經過任何程序,就指揮不動所有人——有人當場質疑,你憑什麼叫我蹲在地上,讓人踩我的肩膀?

但好歹為了共同完成目標,這些問題很快也就克服了。

通過這一些無序的行動,以及後面的爭論,我們這一組,落後第一組已經很長時間了——有些人,已經站在我們旁邊看笑話了!

舉這樣一個例子,想說明什麼呢?

一個組織,必須要有領導,否則,基本的秩序都不能保持,更別談什麼戰鬥力了!

那麼,學校是否也如此呢?

第一,沒有領導,前進的方向是什麼?

我們不怕累,但我們害怕走了很久,卻走錯了方向。領導的作用,首先體現在方向的指引上。學校發展,要不要目標,這個目標,就是方向。

我在擔任校長的時候,就曾經給老師們講:一個學校,一天、一週、一個月,都可以沒有校長,但如果一學期沒有校長,這個學校必亂無疑!

第二,沒有領導,工作誰來按排?

一所學校,誰上語文,誰上數學,需要人安排吧?

第一節上什麼課,第二節上什麼課,需要人安排吧?

教師需要維修,維修需要經費,需要有人來統籌吧?

沒有領導,誰來負責?

第三,沒有領導,工作由誰來考核?

每個人的能力是有差別的,完成工作的效果也必然會有差別。如果幹好乾壞一個樣,干與不幹一個樣,誰還會有幹勁呢?所以,任何工作,最後都需要考核。

那麼,該由誰來考核呢?

也許有人說,考核本身就不公平——請注意,我們這裡不是討論如何科學考核,而是該不該有考核的問題!

第四,沒有領導,矛盾誰來調解?

我們知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會產生矛盾。對一所學校而言,老師之間、師生之間、家校之間,都會有矛盾。這些矛盾,該由誰去調解處理呢?

一般的矛盾,倒還好說,如果出現了重大的矛盾呢?出現了重大的安全事故呢?學校被家長起訴到法院,該誰去應訴呢?

其實,一所學校,就像一個人的身體,各個器官的工作,不還是需要大腦進行統一的指揮嗎?

記得多年前,馬季曾經說過一個相聲,講的就是五官發生了爭議,你不服我我不服你。可能對於不少人而言,大家笑一笑,也就算了,而其中隱含的深刻的管理學的道理,大多數人並沒有去思考吧!

如果我們反觀一下人類社會的發展,就會有所感悟了。一個猴群,有一個猴王——管理猴群,並負責守衛領地。進入原始社會之後,原始人打獵,單打獨鬥,效果不好,才會大家聚集起來,一起去打獵。後來發現,如果進行合理的分工,效果更好,所以,就產生了領導——氏族的首領。再後來,氏族的首領,開始享受特權,才進入奴隸社會。再後來,有些奴隸不滿足於我幹活,你享受,就起義反抗。於是,就開始給一些人土地,另一些人去耕種,慢慢就有了地主和農民,歷史就進入了封建社會。依次往下,都是可以依照這一邏輯來思考的。

總之,對於一所學校來說,校長、中層幹部和各個科室,都是客觀需要的。只是,作為校長和其他幹部,如何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得問題。


三水三心


要我說,這未必不是可能的事情。幾千年以來,我們的師塾不就是這樣的教育嗎?學校以教學為中心,教育以教師為中心,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現在反而覺得這是反常的現象,這就讓人感覺到奇怪了。現在社會上有一種很流行的說法:選好學校,不如選好班;選好班,不如選好老師,不就這個意思嗎!說到底,還是老師重要。換一個角度說,一個學生學科成績的好壞,往往和這個學科老師的教學水平,教學質量,以及學生對這個老師的好惡態度緊密相關的。卻從來沒有人會說,和校長有關,和學校的科室有關。我們承認,並且肯定,校長和科室,對學校管理的作用和價值,甚至可以說是必不可少。但是,我們不能本末倒置。因為,只有老師,沒有校長和科室的學校,他仍然可以稱為學校;但是,如果只有校長、有科室,而沒有老師的學校,就不能稱為學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