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人都贪生怕死,谁知道一代圣贤孔子临终前说了什么话?

zdp查


哲人的谢世,孔子临终遗言是一首诗!

孔子从卫国回到祖国,回到亲人的身边,按理说,应该是幸福绵长。然而,政治上的失意让他晚景凄凉,亲人和弟子的相继逝去让他充满忧伤。

六十八岁,亓官氏去世,孔子失去了妻子。

六十九岁,孔鲤去世,孔子失去了儿子。

七十一岁,颜回去世,孔子失去了能在精神上与之对话的最好的弟子。

七十二岁,子路牺牲,孔子失去了能在生活上给自己提供帮助的弟子。

当最爱的人纷纷离开人世,当理想之路都被堵死,孔子陷入了深深的迷茫之中,他感觉自己的时日已经不多了。自己就是那个被抓的麒麟,生不逢时,孔子感叹“吾道穷矣”。自己苦苦追求的“仁爱”、“礼制”、“小康社会”和“大同世界”,仿佛是沙漠里的海市蜃楼,看着很美,实际上却是个永不可及虚幻的存在。

有一天,孔子对子贡说,没有人理解我,我是孤独的老人了。子贡说,怎么会没有人理解你呢?孔子说,虽然没人了解我,但我不抱怨上天,我也不怪什么人,我努力学习知识,取得了现在的成就,也许只是天才能了解我吧。晚年的孔子渴望有一个理解他的人。但孔子的痛苦已经无法言说,他向谁倾诉呢。最喜欢的两个弟子先他而去,子贡的工作很忙,经常穿梭于各国之间,办理外交事务,自己还得抽空做生意赚钱。最有能力的冉求,跟着季康子混,好像和孔子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少。孔子仿佛看到了自己和弟子们,最后都将走向曲终人散的结局。

孔子开始沉默,变得不想说话了。他对子贡说“予欲无言”,连话都不想说了。子贡慌了神,“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老师您要是不说话了,我们还能转述什么呢?”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天什么时候说过话?四季照常运行,百物照样生长。天说了什么话呢?”

孔子彻底绝望了,自己崇拜的周公,已经很久没有走进自己的梦境了。“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他悲叹,自己已经变得衰弱不堪,很久没有梦见周公了。

公元前479年,鲁哀公十六年。

春天很热闹,但孔子很孤独。

寂寞的孔子拄着拐杖,倚在门口,眼中满是期待。子贡来了。孔子一看见子贡,就说道:“赐啊,你怎么来的这么晚啊?”此刻,孔子的眼中满含热泪。孔子唱了他生命中最后一首歌:

巍峨的泰山,快要崩塌,

国家的梁柱,将要垮下。

失意的哲人,就像衰草,

风霜雪雨中,枯啦烂啦!

他告诉子贡,夏朝人的棺材停放在东面的台阶,周朝人的棺材停放在西面的台阶,而商代人的棺材停放在两个柱子中间的。我梦见我坐在两个柱子之间,那是殷人停尸的地方,我就是殷人的后代呀!贤明的君王怎么一直都不出现,天下竟没有一个人肯接受我的主张,我是活不长了。

孔子病了,七天后,含恨离开了人世。

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时年七十三岁。


好玩的国学


马王堆发现了孔子临终时留给他学生们的遗言书简,看过之后让人瞠目结舌,动摇了人们心目中圣人的形象。认为孔子就是个骗子,他的儒家学说就是为皇权服务的,为了麻痹愚弄禁锢人民思想的工具。的确,他的儒家学说就是为了当时的君王服务的。他一生周游列国推销自己的学说,为的是找到一份工作,自己的才学能得到君主的赏识,受到重用。孔子从没把自己当圣人,他对自己的定位是谋臣,他的儒家思想是谋略。

他在临死前告戒自己的学生们:不要去为别人打工,要做就自己做王、做侯,或者去经商。千万不要去做教师,只能混个温饱。只有掌握了权力和金钱,才能施展抱负。一定要记住:只有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才能成功;空谈是一事无成的。

无位则无为,徒损智也,吾识之晚矣。呜呼,鲁国者,乃吾仕途之伤心地也。汝勿复师之辙,王不成,侯为次,再次商贾,授业觅食终温饱耳,不及大盗者爽。吾之所悟,授于尔等,切记:践行者盛,空叙者萎。

只有行动派才能成就霸业,读书再好也只能做臣子做他人的谋士;最差的就是那些只认书本不懂得思考的人,那就是些愚民,只会受人摆布。

行而优则王,神也;学而优则仕,奴耳;算而优则商,豪也;痴书不疑者,愚夫也。

那些当王侯的祈望代代相传,怎么可能。就像珍惜的东西总有人盯着想抢呢。

凡王者祈万代永续,枉然矣!物之可掠,强人必效之;位之可夺,豪杰必谋之。遂周而复始,得之,失之,复得之,复失之,如市井奇货易主耳。

孔子说自己所说的“忠、义、孝”都是为了让老百姓自觉自愿遵从君主的管理,而无怨言;而所谓的“礼”也是约束人民灵魂和肉体的枷锁;乐,就是歌颂统治者的舆论,舆论控制好了,政权就稳定,舆论控制不好,就会受到有心人的鼓动从而引起暴乱,影响政权稳定。

吾所言忠者,义者,孝者,实乃不违上者也。礼者,钳民魂、体之枷也。锁之在君,启之亦在君。古来未闻君束于礼,却见制礼者多被枷之,况于布衣呼?礼虽无形,乃锐器也,胜骁勇万千。乐者,君之颂章也。乐清则民思君如甘露,乐浊则渔于惑众者。隘民异音,犯上者则无为。不智君王,只知戟可屠众,未识言能溃堤,其国皆亡之。故鼓舌者,必戳之。

孔子认为自己的治国之策如果受到采纳,就一定会安民平天下。他相信后世会有明君采用他的办法统治人民,他们会为他塑像建庙,推崇他的学说,但这也只不过为了统治需要。

施一法于国,胜百思于竹。吾料后若有成大器之人君,定遵吾之法以驭民,塑吾体于庙堂以为国之魂灵。然非尊吾身,吾言,乃假仲尼名实其位耳。

读了这些言论是不是让我们大失所望,感觉信仰都崩塌了。我们从小就背诵的儒家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所不欲,勿施于人。”“民为重,君为轻。”等等这些都是假的吗?这些一直是中国人的道德准则,约束着人们的行为和言论,还要不要遵从?


从这篇遗言中,让我们看到一个真实的孔子。他不是神,他跟我们普通人一样,也会因怀才不遇愤愤不平,也有自大的一面,也会因生活穷困而愁苦,也渴望锦衣玉食。后世历代王朝把儒家学说当成了宗教,用以控制人们的思想,就象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等等宗教一样。但它不是宗教,是哲学。就象黑格尔的哲学思想曾被纳粹所利用,但不能因此说它就是反动的极端的思想,就一无是处。对于哲学思想,人们没必要全盘接收,而是从中提取精华,去其糟粕,与时俱进,为时代所用。

了解了孔子才会让我们更了解儒学,只有时代赋予它不同的意义,它才会有发展的未来。


悦龙


孔丘临死时应该是怨天尤人悲催的 。可以想象,一个少时也贱业儒生活的吹嘘吹鼓手有了点民俗文化,本以为能创立一个与时空俱进的现在地球环境“天尊地卑,男尊女卑”儒家邪说来一鸣惊人的升官发财美梦。不辞劳苦的周游列国游说诸侯国君徒劳无功,年龄五十余岁才在鲁国弄了个大司寇官职后,还贼心不死的借整理上古历史文献重撰历史(春秋)这事,烧掉有典有册的上古历史玄览让中国历史绝无师法来鼓吹儒家邪说。杀害少正卯 ,烧掉上古文献玄览这事都惊动了老子,为此忆写了(道德经)。总之,“枉枉一代中”的孔丘一生遗恨无穷,它“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的鼓吹“男尊女卑”的梦想没有实现,反倒落了个丧中华大中国历史文化家的丧家之犬罪名。连唐玄宗也来讽刺“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武则天都称帝了,还你爹的“男尊女卑”小人也?


盖天宣夜说


孔子的言论集,靠谱的只有《论语》,《孔子家语》之类是后代的伪作,当不得真的。《论语》中并未记录孔子的临终遗言,现在我们只好猜一猜。我试试吧。



孔子平生敬鬼神而远之,所以孔子不怕鬼。孔子73岁逝世,已过了70古稀之年,他曾说过: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所以,孔子对死应该看得很开,而且情绪不会有太大的起伏,比较平静。


孔子一生周游列国,在政治上并不得志。因此,孔子总结自己的一生,应该存有些许遗憾。不过,看到围在床前的众多门徒,他也应该感到欣慰。


孔子曾说:慎终追远。因此,孔子可能会想到自己的父母与祖先,更可能会想到比他早离世两年的儿子孔鲤,还有大弟子颜渊。所以,孔老夫子临终时的心情一定比较复杂。但是,在师道尊严的理念之下,在门徒面前,他应该掩饰得不错。


孔子是人,是有家国情怀的人,也是性格内敛的人。我无法想象,孔子会挣扎着对门徒宣讲什么大道理。所以,所谓临终演讲肯定是不可能的。


那么,孔子会说什么话呢。我以为,孔子只会平静地对门徒们说三个字:不要哭。


这才是那个没有被神化或者丑化的孔丘老先生。


俚言杂谈


对死亡的不认识和不了解,使得我们对死亡产生了恐惧。尤其是当人年老的时候,死亡即将来临时。


量子读书


最后一句我还真不知道,但《论语》应是孔子的全部思想和学说,其中贯穿的是礼和仁。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中庸之道,这些无一不是抺杀正义和反抗的东西。他旨在劝人奉忠为人,老老实实做人。实际上这些东西是为封建帝主和剥削阶级服务的。

在孔子周游列时,有三点目的,一,求得一官半职,但失败了。二,推介自己的学说和论理,有点成功。三,游山览水增加阅历,丰富自己的知识,成功了。事实上孔子在历史上也是没有阶级,不分敌我,没有民族之分的。在外国列強几次侵入中国时,都是沉默寡言。没有奋起抵抗,特别是十四年的抗日战争中,虽然没有曲意奉承日寇,但也没有抗日救国之想法,当日本人进入曲阜时,也是以孔礼相待,虽然没有屈膝投敌,但国难当头,没有半点民族自尊之感,奉行的是不左不右逢中而行。中庸之道发挥到至极。这是没有民族之大义,没有爱国之心的表现。孔孟之道只能作为古国的文化,而不能作民族的精神。


铁山小鱼儿1


仁是孔子终生倡导的思想

我是一名重度抑郁症康复者,对生命的奥秘、抑郁症的真相和传统文化的精髓有深入的了解,传统文化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孔子终生倡导的仁。仁的第一要义是身心合一、阴阳相抱、以阳化阴、心体纯阳、同于天道、替天行道(参赞天地之化育)!敬请搜索本人文章“抑郁症真相身心分离灵魂出窍和孔子的仁者不忧仁者寿”,了解生命的奥秘、抑郁症的真相和传统文化的精髓,了解孔子 仁 的深义,做一个健康的人,做一个合格的人,做一个正常的人,以此为基础,建设一个健康的社会(小康社会),从而逐渐迈向大同世界!

大道至简,仁以兴邦!


仁者不忧2018


子寿寝前弥留少时,唤诸弟子近叩于榻侧。子声微而缓,然神烁。嘱曰:

吾穷数载说列侯,终未见礼归乐清。吾身食素也,衣麻也,车陋也,至尽路洞悉天授之欲而徒弃乃大不智也。

汝之所学,乃固王位,束苍生,或为君王绣袍之言。无奈王者耳木,赏妙乐如闻杂雀鸣,掷司寇之衔于仲尼,窃以为大辱。其断不可长也。鸿鹄伟志实毁于为奴他人而未知自主。无位则无为,徒损智也,吾识之晚矣。呜呼,鲁国者,乃吾仕途之伤心地也。汝勿复师之辙,王不成,侯为次,再次商贾,授业觅食终温饱耳,不及大盗者爽。吾之所悟,授于尔等,切记:践行者盛,空叙者萎。施一法于国,胜百思于竹。吾料后若有成大器之人君,定遵吾之法以驭民,塑吾体于庙堂以为国之魂灵。然非尊吾身,吾言,乃假仲尼名实其位耳。

拥兵者人之主也,生灵万物足下蛆;献谋者君之奴也,锦食玉衣仰人息。锋舌焉与利剑比乎?愚哉!旷古鲜见书生为王者,皆因不识干戈,空耗于文章。寥寥行者,或栖武者帐下,或卧奸雄侧室。如此,焉令天下乎?王座立于枯骨,君觞溢流紫液,新朝旧君异乎?凡王者祈万代永续,枉然矣!物之可掠,强人必效之;位之可夺,豪杰必谋之。遂周而复始,得之,失之,复得之,复失之,如市井奇货易主耳。概言之,行而优则王,神也;学而优则仕,奴耳;算而优则商,豪也;痴书不疑者,愚夫也。智者起事皆言为民,故从者众。待业就,诺遁矣。易其巧舌令从者拥主,而民以为然。故定乾坤者必善借民势。民愚国则稳,民慧世则乱。

武王人皆誉之,纣王人皆谤之。实无异也!俱视土、众为私。私者唯惧失也。凡为君者多无度,随心所欲,迎其好者,侍君如待孺子。明此理,旋君王如于股掌,挟同僚若持羽毛,腾达不日。逆而行之,君,虎也,僚,虎之爪也,汝猝死而不知其由。遇昏聩者,则有隙,断可取而代之。

治天下者知百姓须瘦之。抑民之欲,民谢王。民欲旺,则王施恩不果也。投食饿夫得仁者誉,轻物媚予侯门其奴亦嗤之。仁非钓饵乎?塞民之利途而由王予之,民永颂君王仁。

御民者,缚其魂为上,囚其身为不得已,毁其体则下之。授男子以权羁女子,君劳半也。授父以权辖子,君劳半之半也。吾所言忠者,义者,孝者,实乃不违上者也。

礼者,钳民魂、体之枷也。锁之在君,启之亦在君。古来未闻君束于礼,却见制礼者多被枷之,况于布衣呼?礼虽无形,乃锐器也,胜骁勇万千。

乐者,君之颂章也。乐清则民思君如甘露,乐浊则渔于惑众者。隘民异音,犯上者则无为。不智君王,只知戟可屠众,未识言能溃堤,其国皆亡之。故鼓舌者,必戳之。

吾即赴冥府,言无诳,汝循此诫,然坦途矣!切切。

白话文的意思是

孔子临终前,叫他的弟子们都跪在了他的床旁边。孔子虽然说话声音小且慢,但精神却很好。并开始嘱咐弟子们:

我多年来游说各国的君王,但最终也没有看到秩序恢复,舆论一律的局面。我这一辈子,没吃啥好的,没穿啥好的,乘的车也很不像样。快到死了我才明白,上天让我享受的东西我却没有去享受,实在是太不明智了。

你们跟我学的那些东西,都是些为了巩固君王的王位,控制老百姓,或着是歌颂君王的学说。但君王听不进道理,美妙的音乐他们听起来就像是麻雀喜鹊乱叫。他们随便给了我一个司空的官来糊弄我,是对我的莫大侮辱。这样的君王不会长久。我的伟大理想没有实现是因为我只知道给他人做奴才,而不知道自己当主子。手中没有权利,就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是白白浪费自己的智慧,这一点我知道的太晚了。唉,鲁国啊,你是我当官路上的伤心之地呀。你们可千万不要走我的老路,当不成国王,也要当侯,再不行也要成为大商人。当教书先生最多也就是混口饭吃,还不如江洋大盗活得滋润。

我给你们说的这些都是我悟出来的,但你们必须记住:只有行动才能事业昌盛,只是空谈便一事无成。把一个想法真正地付诸实施了,胜过把一百个想法写在竹子上。今后那些有作为的君王,肯定会按照我的办法管老百姓,并且为我修庙塑像,把我当作老百姓顶礼模拜的精神偶像。然而,他们并非真心尊崇我以及我的说教,不过是借我的名字巩固他们的王位罢了。

拥有军队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人君,他们把老百姓看得就像虫子一样微不足道。出谋划策的人只能给国王当奴才,要想吃好的穿好的还得看主子的脸色。再能说会道的舌头能和军人的利剑比试吗?太愚蠢了。自古以来很少见到有书生当君王的,就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掌握军队。智慧都消耗在了写文章上。即使有个别实践者,也不过是给掌握兵权的人打下手,或者给那些想图谋篡位的人当谋士。这样怎么能号令天下呢?

君王的宝座是建立在白骨之上,君王的酒杯里盛满了鲜血。各朝各代都如此。君王总是希望他的帝国能世世代代存在下去,然而这只能是痴心妄想。如果财物可以通过打劫得到,强悍的人就会效仿。如果王位可以被抢过来,那些英雄豪杰就会想办法夺取。这样就会没完没了的你争我夺,得到的会失去,其他人再夺到,再失去。就和自由市场上的紧俏商品一样,经常换买主。概括地说,实践得法者就可以成王,那就是神;读书读得好可以当官,但终究也不过是个奴才;谋划精道经商可能成功,那就是富豪;迷信书本而不怀疑书本的人就是愚蠢之人。

聪明的人在夺取天下时,会声称他这样做是为了老百姓,所以追随者就很多。等他的事业成功了,原先许的诺言就不见影了。但他会换个说法,让老百姓拥戴他为王,而老百姓也觉得应该是这样。所以,想得天下的人必须善于借助老百姓的力量。民众愚蠢了,国家就稳定;老百姓聪明了,世道就会乱。

人们都对周武王赞誉有加,对殷纣王却大肆声讨。实际上他们是一路货色。他们都把国土和百姓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财产拥有者最怕的就是失去财产。大多数国王往往干什么都没有节制,想咋胡来就咋胡来,只要你们投其所好,伺候国王其实就和哄小孩一样容易。明白了这些道理,你们就会把国王玩弄于股掌之中,对付同事就像拿起一根羽毛一样轻松,很快就会飞黄腾达。如果不这样的话,国王就会像老虎,同事就是老虎的爪子,你突然死了都不知道是咋死的。遇到你伺候的君王是个糊涂蛋,那就有机可乘了,你就应当毫不犹豫地夺取他的王位。

统治国家的人明白要让老百姓穷的道理,老百姓的欲望少了,就会感谢国王。老百姓的欲望多了,国王给了老百姓好处,他们也不领情。你给饥饿的人一点吃的,他就会赞誉你仁慈,你把轻的礼物送给大户人家,连他家的佣人都瞧不起你。仁慈难道不是个鱼饵吗?把老百姓赚钱的路都堵死,而他们想要什么只能从国王那里得到,老百姓才会称颂国王仁慈。

控制老百姓的方法,上策是控制他们的思想,不得已时才把他们关在监狱里,杀头是下策。让男人把女人都管住,国王就只用管一半的老百姓。再让父亲把子女都管住,国王就只用管四分之一的老百姓。我所说的忠、义、孝实质是不违背上级的意思。

所谓礼,就是锁住老百姓灵魂与肉体的枷锁。锁住或者打开全由国王说了算。自古以来也没见过礼能约束国王的。而那些制订礼的人却有不少蹲了大狱,更何况普通老百姓呢。礼虽然摸不见,但却是锐利的武器,胜过千万勇敢的军人。

所谓乐,就是歌颂国王的文章。舆论一律了,老百姓思念国王就像久旱盼甘露一样,如果让老百姓想说啥就说啥,那些煽动群众的人就会得利。不要让老百姓胡说八道,那些犯上做乱的人也就无计可施了。不明智的国王,只知道刀枪可以镇住百姓,却不知道言论也可以把大堤毁了。所以,他们的国家都完蛋了。对于用言论煽动百姓的人,一定要格杀勿论。

我是就要死的人了,绝不会胡说,如果你们按照我说的去做,必会走上阳关大道。一定记住我说的话


爱吃鱼儿的小阿狸


孔子死前说啥不重要!!!但是他没有想到今天有头条??。也没想到这么多比他孙子都小很多辈的孙子们在喷他!!!这是肯定的😄

他可能也会说老子死了,活的也挺好。死了以后孙子们愿咋说咋说吧!!!

孔子曰,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吾师!有这两句话就够了!!!孙子们在怎么努力也不一定有我厉害了😃😃😃


东北独行狼


他临死说嘛不重要。但肯定不是恨恨而死,不是要天下人都为他陪葬。这就是高尚的人与动物性的人的区别。现在是七十古来稀。那时是六十古来稀!他已活到七十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