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孔子,孟子,朱熹四人中哪个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最大?为什么?

大石头要瘦身


孔、孟、朱、王四人处在中国历史的不同时期,因此所携带的历史任务不同,历史意义也不同。但毫无疑问,四位都称得上儒学开宗立派的传奇人物,古今拥泵者无数。

01.孔子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是中国文化史上的辉煌时代。

孔子思想的出现为儒学奠定了基本框架。

孔子出生在没落的贵族家庭,幼年在贫困中长大。十五志于学,开始独立谋生。三十而立,开始广纳弟子。之后周游列国,积极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最后返回鲁国,整理文献。

孔子推崇的重要思想之一就是“礼”,也就是“克己复礼”。此时的“礼”还并不是后世普遍认为的礼仪、礼貌,而是周朝的“礼乐制度”。

这时候,礼、乐的核心是为社会伦理道德正名,即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礼、乐的本质就是:以血缘为纽带的阶级制度。

孔子推崇的另一思想是“仁”,何为“仁”呢?孔子说:

人而不仁,如礼何?

也就是说“仁”是“礼”的内在支撑,“礼”是“仁”的最终目标,二者相辅相成。

此时儒学的基本框架已经构建起来了,孔子又陆续往里面添加了其他的哲学思想:中庸、天命、君子与圣人等。至此,儒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但尚且不完善。

孔子在儒学文化体系中起到了开宗明义的作用,是儒学的创始人。通俗来说就是开山祖师。

02.孟子

孟子战国时期活跃的儒学宗师,有“亚圣”之称。

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在孔子“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之上,进一步提出了“仁政”、“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

孟子的“仁政”、“民贵君轻”思想即使是放在当今社会,也是十分适用的。

孟子还有另外一个被人千古争论的思想:“性本善论”,也就是说孟子认为人一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孟子之后的一位儒学大家荀子认为:“人性本恶”。由此,儒学出现了一个千古之争。

其实,孟子是从理想的角度阐释人性,而荀子是从现实的角度阐释人性。孟子性本善论的核心思想是要用教化保持人性中的善意,而荀子性本恶论的核心思想是要用教化来引导人们向善。二者是出发点不同,但是却殊途同归,根本目的都是在推崇儒家学派的教化之道。

孟子的传世著作《孟子》与孔子的《论语》同列“四书”,是中国古代文人的必读书目,也可称为后世科举的官方指定教科书。不得不说孟子也是足以开宗立派的厉害人物。

03.朱熹

其实在朱熹之前,儒家学派还有一位厉害人物,他使儒学成为了名正言顺的官方学问。这位奇人就是西汉董仲舒。后世奉行千年的“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观念就是董仲舒提出的。

董仲舒之后,至宋代以前儒学再没有出现过宗师级人物。直到南宋朱熹的出现,儒学又一次迎来辉煌。

汉朝以后中华大地不断地经历分裂割据与混战统一。东汉末年,张陵和张角受《道德经》、《太平经》等早期道学经典的影响,创立了民间教派:五斗米教与太平教。至此道教正式产生,并有了长足发展。

同时,两汉之际,佛教也开始传入中原大地,佛教修行来世的思想为汉末至魏晋时期饱受战乱的困苦百姓带来了精神安慰,因此佛教得以在战乱中蓬勃发展。

佛、道、儒三足鼎立,开始不断地思想斗法,以争取学说统治地位

儒学逐渐式微,儒学门人一度颓靡。此时朱熹注解儒家经典,从儒家经典中领悟出更适合统治者统治思想的“理学”。

史称“程朱理学”,二程在前,但朱熹却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在儒家经典的基础上另释新意,逐渐完善理学思想。提出了“格物致知”论。

朱熹的“理气论”主张“理在气先”,“心性论”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在现代看来,朱熹在中国古代首先开辟了客观唯心主义的认知论。

朱熹不仅在思想哲学领域成就突出,还在文学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他的诗句中充满了哲理与思辨,令后人仰视。

04.王阳明

王阳明是明代儒学的集大成者,他在朱熹的基础上发展理学,最终,演化出一脉新的枝系:心学。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阳明对于“格物”的理解在于“为善弃恶”。

王阳明同时主张“心即理也”“致良知,知行合一”。心学主张以心为导向,在现代称之为主观唯心主义。

有人评价王阳明:

佛教的瓶子,儒家的酒。

也就是说王阳明的心学受到了佛教主观唯心主义认知论的影响,但实际上输出的还是儒家的思想观念。

在明代八股取士的僵硬制度之下,王阳明仍然创新了儒学,为儒学注入了新鲜活力,为儒学的长久传承做出了极大贡献。

05.儒学的衰败

有人因为新文化运动中号召“打倒孔家店”就认为儒学是糟粕的学问,这显然是不对的。

儒学的根本内涵是献身精神,讲求“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许多儒学观念在今天仍然极为适用。就如同《论语》,与其说它是道德,不如说它是智慧,处事的智慧,入世的智慧。

儒学还有一个非常好的优点,就是兼收并蓄。这一优点使得儒学在任何时代都可以自我调整,顺应时代。

话归正题,儒学的衰败主要是因为迷信、荒诞和繁琐。

在野儒中盛行谶纬之学。这种学说将经学神化,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与荒诞性。这也是儒学被广为诟病的原因之一。

孔、孟、朱、王四人身处时代不同,儒学发展面临的问题也不同,但四人都完美地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任务。至于哪一位宗师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最大,就见仁见智了。


胡椒王


王阳明,朱熹乃拍马文化愚人哲学,孔孟之道更是旁门左道,愚弄民众的荒唐邪教伪学思想?

几千年来在其思想的愚昧下,严重禁锢了国家的发展,钳制了民族思想进步,节度了民众的思想发明和创造力?

王,朱,孔,孟他们的贡献都是做了统治阶级服务的犬儒,奴化民众的帮凶,更是导致中华民族贫穷落后的主要根源?


鑫挺83563181


孔子、孟子、朱熹、王阳明,他们四位都是文化伟人,他们都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自己时代的伟大贡献。但是,孔子是文化圣人,孟子为文化亚圣,朱熹和王阳明先生都是文化伟人,而无法称为文化圣人,这是根据他们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贡献而做出的准确评判。由此可见,孔子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的贡献是最大的!

为了更好的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老子《道德经》的一段话。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在这里,老子很明确的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有层次的,大至可以分为五大层次:最高层为道,次高层为一,第三层为二,第四层为三,第五层为万物。如果就这四位文化伟人按对中国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贡献来划分的话,孔子在最高层,孟子在次高层,朱熹和王阳明在第三层。

老子的这句话,还告诉了我们一个真理:这个世界(包括文明及文化)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可循,是有先后顺序的,是如同水的运动规律一样由高到低的。

由于众所周知的文化断层的原因,当代中国大多数知识分子,包括高级知识分子,都不知道孔子对中国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贡献,很多人对孔子的认识甚至还停留在文革批林批孔的时代,知道一点皮毛的人认为孔子只有一部《论语》,更多一点的知道孔子还有一部《春秋》,再多一点知道孔子有弟子(学生)三千,其中优秀的人才只有七二个(七十二贤人)。

说实话,如果仅凭上述文化贡献,孔子是称不了文化圣人的,最多只能称为一个伟大的文人和教育家。这也是当今很多人认同孔子为伟大的教育家和文人,而不认同称孔子为文化圣人的原因!因为近100多年的文化断层和文化自信的缺失,一时的政治需要对文化的扭曲,再加上西方反华势力的精心布局,让我们不知道孔子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所做出的最伟大的贡献是什么了,更不知道中华文化区别于西方文化最根本的文化特质了!

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传承发展最根本的区别是传承层次的不同。我们是智慧传承,而西方文化只是思想传承或知识传承。

讲到这里,不得不讲一讲人类认识的三大层次:智慧、思想、知识。

我们都知道,掌握了比较多知识的人被称为知识分子,掌握了某个方面或领域大量专业知识的人被称为高级知识分子,掌握了多个方面多领域大量专业知识的人被称为大知识分子。但是,大知识分子往往比不上思想家,因为知识分子只能应用知识,而思想家可以把知识提炼成为思想,并可以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创造出新的思想,新思想的应用又可以创造出某个领域或多个领域的知识。因此,大知识分子常有,而思想家不常有,一个时代的伟大思想家往往成为了曲高和寡的伟人!大智者则是可以在思想的基础上提炼出智慧的人,并在不同的领域应用智慧产生出推动时代发展的新思想。由此可见,智慧的应用产生新思想,新思想产生新知识,新知识的应用就可以解决很多新问题和老问题,因而推动世界的前进与发展!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智慧传承,创新应用”就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不断发展进步并领先于世界的源头活水。而“智慧传承,创新应用”的源头又是什么呢?

毫无疑问,中华民族“智慧传承,创新应用”的源头就是易经。但是,在2500年前左右的春秋时期,当时的易经一个是很难看到,主要为王室所掌控,第二个是就算看到了,当时的高级知识分子(孔子的弟子)及思想家(七二贤人)都读不懂,只有老子和孔子两位大智者读得懂,而且孔子还是50岁经历“韦编三绝”的刻苦攻读后,才完全读懂了周易。从孔子完全读懂了周易后,也知道了自己的天命:不是当官,不是做政治家,而是要做易经的解读和应用推广教育,为那个时代培养一大批“智慧传承”及“创新应用”的人才。孔子不仅想到了,而且也做到了。他本人率先垂范,为易经的解释和教育呕心沥血,为让后人能够读懂易经做了大量的注解和论述!直到今天,绝大多数想要学懂易经的人,也必须要通过孔子的注解和论述才能了解和理解易经,否则,直接去读易经真的是如同观看天书一般[捂脸]不但如此,孔子喜人文,把易经的智慧应用到了人文领域,开创了儒家文化的先河,后经孟子亚圣的完善和推广,使儒家文化成为了中华民族近2000多年进步和发展的动力!后来,学到了易经智慧的众多儒家弟子,“一(易)以贯之”,把易经智慧应用到了多个领域,也开创出了多家门派,创造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思想大解放、大爆发的年代。从某种意义上讲,正因为有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思想大解放和大爆发,才有了后面2000多年中华民族在农耕经济时期持续引领世界的辉煌时代。

由此可见,孔子为中华民族的“智慧传承、创新应用”做出了后无来者的卓越而又伟大的贡献,孔子无愧于中华民族文化圣人的伟大称号。






健康老友


这四个人没有一个圣人,思想家,王阳明的心学来自佛教。如果没有佛教,王阳明能自己创造出心学?朱熹杂学,画虎不成反类犬。一部分学孔孟,一部分,学易,但没有搞懂易理。孔孟儒学,来自周礼。只是舍本逐末的东西。不知,道为何物。没有得道。孔孟皆有救世思想这一点是存在的事实。不可乱批。只是所学舍本逐末。没有悟道。或者说悟性不够。中华民族只有老庄而已。不过二人不肖于名利。这才是真圣人。几千年历史,真正修心了性的只有佛教佛陀,中国的老庄,舍此皆谬。有为之心不了,不达无为之境。怎能了心?


1526538


肯定是孔子,孔子不但是对中国的文化贡献最大,而且是对中国各个方面的贡献都最大,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等等。由此形成了儒教。

其次是孟子。

至于朱熹,王阳明,他们两人只局限于在学术方面,在思想方面有一定的贡献。根本不能与孔子相提并论。





码123321


王阳明的心学是人成长的有效方法,儒家思想只是统治阶级拿来愚民的手段,只是帝王将项的驭民术,目不识丁是最好的统治手段。心学带来的是从自身找规律的存在与发展,运用到实际行动中,无心无动,不为五斗米折腰。


茶心漫谈


四个人之中应该是孔子对中华民族文化贡献最大。理由如下:

:首先,孔子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及“仁者爱人”,其儒家思想被汉、唐、宋、明、清封建王朝作为统治阶级的利用,同时在普通老百姓心目中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孟子是孔子的弟子,虽然完善和发展了儒家思想,但追根目的完全是在孔子的“仁”及“克已复礼”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的的;朱熹虽是宋、明代的理学家,其核心思想是“存天理,灭人欲”,其“理”也是在孔子的儒家思想本源上发展起来的;王阳明的“心学”虽然结合了道家及哲学家的思想,对中华民族文化有创新,但其根源也参透了儒家思想及文化,充其量也只影响到了一至两朝代,对世界文化的贡献徽乎其微;

再次,就近现代文化发展来看,除了在清末兴起的“新文化运动”和西方文化的参透之外,孔子的儒家思想及文化在普通中国人当中却还一直占了主要地位。就其当代文化而言,虽然中西文化混杂,可是在中国的老百姓当中,“礼、义、仁、道德”等文化世俗仍然占据着相当地位

另外,随着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在多数国家还是认可“孔子”的文化作为中国的文化,尤其是孔子学院在世界一些国家的设立,更可以说明孔子对中华文化的贡献最大。


3555740746007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1080, "file_sign": "43c6206d385bd53ed7a5d95e39b92e73\

王德良


孔孟之道是儒家得代表,朱熹是程朱理学的大师,王阳明则是心学的集大成者,非要说谁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最大来个排名,实属不智之举,原因何在……就是因为中华文明是一个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这几个重要人物都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不能简单的做形式上的比较!!!!


孔孟是儒家的奠基人,后世卫道者都是在儒家的基础上创立了自己学说,朱熹,王阳明,杨雄,陆九渊,程氏兄弟等等莫一列外。中华文明是条大河,就像黄河,长江一样,如果分开说明将没有任何意义,从【三江源】开始一直东流大海,正是有了百河汇聚才有了万里黄河!!因为文化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


画断黄河西来水


这″四害"相权,孟子对中华民族的危害相对小一些,他虽然是个滑头大骗,但是个敢说几句人话的真小人,不像其他三害,是彻头彻尾的伪君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