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五臟的生理功能——心臟

中醫上講的心的生理功能主要有兩方面:一是主血脈,二是主神明。

中醫五臟的生理功能——心臟


心主血脈

1.心有推動血液在脈管內運行的作用。心、脈和血液循行在體內構成一個相對獨立的系統。心主血脈的關鍵是心臟正常搏動。心臟的正常搏動,有賴於心氣、心陽的推動和溫煦作用以及心血、心陰的營養和滋潤作用,從而維持正常的心力、心率、心率維持血液在脈內正常運行。如果心的氣、血、陰、陽不足或失調,皆可影響心臟正常搏動而出現身體的異常。

2.心對血液的生成也有一定的作用。飲食物經過脾胃的消化吸收,將精微物質上輸於心肺,經心肺的氣化作用,化赤而形成血液。因此,心臟正常搏動或血液正常運行也有賴於全身血液充盈,如果血液不足,可見心悸、脈數等症。

心主神明

心主神明,又稱心藏神,即心有主宰生命活動和主宰意識、思維、情志等精神活動的功能,廣義之神,指整個人體生命活動的主宰和總體現;狹義之神指人的意識、思維、情志等精神活動。心所藏之神既是廣義之神,又包括了狹義之神。人體的臟腑、經絡、形體、官竅,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都必須在心神的主宰和調節下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整體生命活動,故稱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同時,心具有接受外界客觀事物和各種刺激並做出反應,進行意識、思維、情志等活動的功能,如《靈樞•本神》說:“所以任物者謂之心。”心主神明的生理功能正常,主要依賴於心血、心陰對心神的滋養和心氣、心陽的鼓動和振奮作用。

心主神志與心主血脈在生理上密切相關,血液是神志活動的物質基礎,精神活動能調節和影響血液循環。病理上兩者互為影響,血虛、血熱等常可以出現神志改變、心神不安,也可以引起血行不暢。

中醫五臟的生理功能——心臟


所以當今隨著社會壓力、生活壓力的增大出現了很多焦慮抑鬱的人群,這部分人群時間久了就會出心血虛、心腎不交、心神不安、情緒低下抑鬱等。自我調整情緒保持情緒愉悅對這部分患者有著非常重大的臨床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