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冬道的vlog
大家好,我是幸福哥。
有多少人第一次吃熱乾麵無法下嚥的?
可以這樣說吧!外省的朋友每個人吃熱乾麵都是咽不下去的,因為一碗香噴噴的熱乾麵上桌,很多外省的朋友隨便攪拌一下,便挾著就吃。之後笑話就來了,嘴裡的面嚼著過隱吃著香,就是咽不下去。自己難受別人看著好笑。
大湖北大武漢四季美的湯包、老通城的豆皮、蔡林記的熱乾麵都是湖北人過早必選之一。
我個人就是非常愛吃熱乾麵的。吃熱乾麵一定要喝點什麼。如蛋酒、豆腐腦、豆漿、神仙湯等等。
老闆,來碗熱乾麵一碗豆腐腦。
豆腐腦先上桌攪拌均勻後喝上幾囗,潤一下喉嚨。熱乾麵就上桌了,攪拌之前放點蒜水,放點香醋。就可以開吃了,吃幾口面喝一口豆腐腦。那才叫一個“到味”
謝謝閱讀!
記得關注幸福哥哦!
美食幸福哥
武漢熱乾麵
還記得那是2017年的3月,我們來到武漢,依稀記得那一天是晚上8點多下的火車,在火車上整整呆了18個小時,身心俱疲,這時候我們快速辦理入住,準備去為飢餓已久的肚子尋找一些武漢當地的美味,吃什麼呢?一定要熱乾麵草才可以。
沒來之前就知道武漢的熱乾麵名動天下,可是隻有在過早吃才地道啊,這時候誰還管那麼多?
找到一家門面很小的“破店”,點了2份熱乾麵,看著老闆很利索的幹活,甚為藝術啊。
不一會熱乾麵就端了上來,3元一碗的價格讓我感覺到如此的親民,大大的吸溜一筷子,有點幹,但是奈何我非常喜歡麻醬,這個香氣真心讓我折服,這時候我敢說,熱乾麵真好吃啊。
後來去了蔡林記發現,被武漢人民所嫌棄的它卻更加出色,不由感嘆:蔡林記能存在百年亦是有原因的。
信陽紅油熱乾麵
再到後來去了北國江南河南信陽,應距離武漢甚近,也有改良版的熱乾麵,不是用麻醬拌的,使用紅油拌的,沒有武漢熱乾麵的香氣逼人,卻更加順滑,讓我無法自拔,紅油味濃但不辣,改良的蠻不錯的啊。
總之第一次吃熱乾麵真心覺得好吃,並沒有無法下嚥的感覺。
紅油熱乾麵和麻醬熱乾麵各有特色,看個人喜好吧。
我是一個可以帶你吃遍全世界的男人,如果想看更多旅行美食攻略,可以進我主頁!
相信你是有眼光的人,陌生人
吃貨羽沫旅行記
我第一次吃熱乾麵是在大概十年前了,當時是冬天,在一個麵館裡要了一份熱乾麵,是和一個朋友一起,他說熱乾麵很好吃就各要了一份,記得當時麵館還代送了一份湯(很小碗的一人份)。
因為我們南方從小吃麵就是吃的湯麵,比如番茄雞蛋麵啊、絲瓜瘦肉面啊、豌豆尖面什麼的,不管什麼種類面裡面總是有不少湯的(就是外面的麵館也是如此)。
所以當時,當服務員將一碗麵一碗湯端我面前時,我都不知道什麼意思,心想這個地方吃麵可真奇怪,湯和麵還分開“裝”。想著我就把那碗湯直接到面裡拌了起來,當時我朋友哭笑不得的“那湯是直接那樣喝的,你倒面裡幹嘛呀?”我哪知道這面的吃法還這麼多講究的,咱從小吃的就是湯和麵在一起的“面”。
現在還記得那個味兒,真的是“回味無窮”啊!自那次以後,再也沒敢點過熱乾麵了。直到前幾天在青海吃了一碗羊腸面,說真的不管是味道還是從表面看起來,和熱乾麵簡直如出一轍。不過這次就沒再做那麼可笑的事情啦!因為羊腸面雖然吃起來不錯,但是畢竟太辣、太乾、真的是不喝湯感覺咽不下去的節奏。
所以,最後想說面雖好吃,只是吃麵需“謹慎”。
子影
我就是。小時候大概6.7歲的時候去武漢舅舅家玩,那是我記事起第一次吃熱乾麵,覺得根本吃不下去,好難吃。那次經歷導致我很多年早餐都不吃熱乾麵。後來上初中,在學校吃早餐,吃了半年的米粉包子油條米粑,就是不吃熱乾麵。有天我吃粉,看到同學吃熱乾麵,她吃得津津有味,我要過來嚐了一口,覺得沒有我印象中的那麼難吃。再後來我自己點熱乾麵吃,我非常喜歡吃醋,熱乾麵里加多一點醋跟剁辣椒調勻,發現不要太好吃,從此愛上熱乾麵。這是我前幾天在樓下杭州小籠包點的熱乾麵,標配是醋跟剁辣椒,比起老家湖北的熱乾麵還是有點區別的。目前在佛山順德,這裡湖北人很多,湖北人開的早餐店也有很多別的地方的人吃,證明能接受熱乾麵的人還是很多的。
迷哲
我第一次吃熱乾麵無法下嚥。因為黃鶴樓情節遭遇熱乾麵。
那是出差武漢,也是第一次,和幾個同事一起。當時黃鶴樓還沒重建,原址還在,空著。興沖沖的去看黃鶴樓,左找右找沒得見。心想勞資衝著黃鶴樓香菸和黃鶴樓酒來找你,跑哪去了?不得而知,也不知道找人問問,就那麼鬱悶著,一群年輕人。好在發現新大陸,見著有吃的。
這個吃的就是熱乾麵。我們幾個都是信陽光山人,主要吃米,一年到頭難得吃到幾回面,只有逢年過節才有的口福。於是,出門在外不能虧待這張嘴,要吃麵。運氣很爆棚,見著就是麵條。
武漢也是南蠻子,吃米不吃麵,麵食一樣顯得主貴。只是這麵條跟我們家的不一樣,我們吃的都是帶湯的,肉湯更好,至少也是煮麵的原湯,連湯帶面的吃,沒見過這樣乾巴巴的麵條。管他呢,先吃再說。
聞著很香,芝麻醬,麥面,鹹菜末,蔥花等材料的混合香味有點勾人,筷子拌著就有點來不及,先進一口吧。及至送進嘴裡,感覺不大對。平時吃麵是湯麵,自帶潤滑劑,嚼嚼下嚥很順溜,再不濟就喝一口湯順下去。這個嚼半天還在嘴裡轉不開,幹糙糙的滿嘴是摩擦。吃飯的程序進展不下去,無法把嚼碎的麵條堆運到喉嚨部位,喉嚨得不到下嚥的食物,出現進食斷層。
吃飯不論幹稀葷素,先送進嘴裡,牙齒嚼碎,舌頭幫忙翻動,然後團成嚼碎處理好食物團,堆運到喉頭部位。待喉頭感覺到夠繼續輸送的量後,一個伸縮,就把食團蠕進食道,滑到胃裡。
但是這次出了問題。熱乾麵嚼來嚼去,硬是團不成團。都是個糙,跟牙齒牙齦糙,舌頭翻動也糙,跟上顎還是糙,幹糙糙,不成團,有點吃炒麵的感覺,只是不像炒麵那樣細粉,不小心嗆住,一口咳嗽,炒麵都噴霧器樣呼嘯而出。熱乾麵嚼碎了咽不下也會嗆著,一樣喉嚨癢癢會咳嗽,噴出面粒不是粉。
後來信陽也引進了熱乾麵,進行了一些改進,以適應地方口味。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改革,就是把乾麵變溼面,起碼再不要那麼幹。核心技術有三個:一個是開水燙麵條時,撈出來速度快,帶一部分湯進入碗裡,碗底就有了一點湯;二個是調味料,增加水分比較大的綠豆芽做配菜,稀釋芝麻醬和醬油,調料拌完了碗底會有稀湯;三個是救場湯。真要還嫌幹,另外買碗湯,一口面,一口湯,下嚥再無牽掛。
再後來終於明白,吃熱乾麵咽不下的原因,說出來有點搞笑,但是合情合理。不是熱乾麵不好吃,難吃的咽不下去,或不想吃它不願下嚥,實在是生活習慣不適應。
猛一說這題有點大,一碗熱乾麵竟能扯到生活習慣,不就是吃飯下嚥嘛。其實這裡面有講究,確實是生活習慣,起碼可以說是吃麵習慣不適應。
前面說過,我們幾個都是信陽光山人,從來吃麵都帶湯,第一次吃熱乾麵就是糙的咽不下去,幹噎著往下吞,難受的不得了。要知道吃飯的下嚥環節,是要把食物嚼碎團成團,喉嚨才可以接過來往下嚥。這個問題就出在團團上,熱乾麵進口了,也嚼碎了,為什麼沒團成團?就是缺水,和不成團。光山吃飯習慣,乾的食物都配湯,沒有菜湯就倒點開水乾飯碗裡當湯。吃麵更不說了,湯麵,連湯帶面扒拉嘴裡,幾下就嚼成麵糊,然後順利下嚥。
後來引進信陽的熱乾麵就沒出現難以下嚥的狀況,就是因為多少有了湯,儘管比湯麵少許多,但是足夠咀嚼需要的水分,完全可以嚼碎成團,達到下嚥標準。
最後歸結吃熱乾麵無法下嚥的原因,為什麼屬於生活習慣?
我們吃麵習慣於帶湯,吃熱乾麵沒湯,自身水分不夠成團,唯一解決辦法,就是口腔要及時分泌出足夠的唾液,保證嚼碎團團的水分需要。這個唾液分泌,吃什麼飯,怎麼配套分泌多少,就是習慣,只能是吃到水分不足的食物會加量分泌,還有很刺激的食物,譬如很辣很香很可口的,也會促使唾液腺加量分泌。經常吃熱乾麵的,會有習慣性的唾液腺活動,足量分泌。我們就沒這個習慣,特別是第一次吃這個,整個消化系統都是蒙的,不知如何應對,更別說唾液腺了,它還是印象著湯麵呢,不要分泌就足夠水分了。
所以,沒有外來的水分進入,唾液腺又不知道工作,這個第一次吃熱乾麵就難以下嚥,糙的咽不下去的原因 不是不好吃,也不是不想吃,更不是不愛吃。
普濟
我覺得我算是一個哈,高中畢業之前沒有吃過熱乾麵,可能是地域問題吧,甚至不知道熱乾麵,有點孤陋寡聞了,高中畢業暑假去市區打工,親戚早上給我買了一份熱乾麵,我以為是正常的幹拌麵條,吃了一口就難以下嚥,厚厚的芝麻醬堵在嗓門,難以下嚥,吃了幾口就吃不下去了。
後來上了大學,學校餐廳也有熱乾麵,和同學吃過,多放點醋,才發現原來挺好吃的,以至於到現在經常在外面吃飯的話必定會有一頓是以熱乾麵作為參考!
不過吧我覺得熱乾麵和做的人有很大的關係,裡邊的酸豆角和醃蘿蔔是很好的調味品,剛好中和了熱乾麵厚膩的芝麻醬,熱乾麵好不好吃就在於酸豆角和醃蘿蔔夠不夠酸爽!
這是個人淺見!
攝靈魂影
小時候過早,如果我媽懶得起床煮飯,就給我五毛錢,讓在外面吃。家對面馬路邊的小店裡,熱乾麵兩毛錢一兩,再來一碗幾乎沒有酒味的蛋花米酒,吃完熱乎乎的上學,一上午都不會餓。那時候年齡小,一兩熱乾麵滿滿一小碗,總是吃不完。會跟老闆說:“少放點面,多放點芝麻醬。”米酒也喝不完,最後總會剩下幾口,後來學聰明瞭,不要用碗裝,而是用打包的朔料杯,喝不完可以帶走。
二年級的時候,教我們的數學老師不願意批改作業,放學的時候就讓班上幾個學習好的學生留下來幫他改,我是其中一員。批改完畢放我們回家,跟我們交代:“明天早上都不要吃飯,老師帶你們過早。”當天晚上回家,就喜滋滋的跟媽媽講了。
第一節課下了之後,是升旗和做操時間,老師帶著我們去吃熱乾麵。發現一兩熱乾麵我們吃不完,下次去的時候只要二兩,讓老闆裝在三個碗裡端上來。有個女生特別聰明,回家不跟父母說,還是從父母手裡接過早飯錢。這樣當天她就有錢買零食啦!我也有樣學樣,第二次就被我媽發現了,沒辦法,學校離家太近,開小吃店的老闆跟我媽很熟。我沒捱打,卻被數落了很久。後來我媽就不給我錢了,她跟店老闆商量好,不做早飯的時候讓我直接去吃,吃完了她去結賬。
這些都是關於熱乾麵的美好記憶。離開湖北這幾年,熱乾麵成了我最真實的鄉愁。在上海,除非專門去湖北菜館吃,不然根本吃不到熱乾麵。長寧路上有一家湖北菜館,和朋友去吃過一次,改良過的熱乾麵面粗、芝麻醬不香,蛋花米酒像是直接兌出來,一份熱乾麵只有幾根價錢還不便宜,吃過一次就再也不去了。
有一年,特別饞熱乾麵,過年回家,就從超市裡買了方便裝的帶過來。一次帶了20包,幾個朋友,一人分兩包就沒多少了。那時候剛好單身,對一個男孩子有好感,他找我要的時候,我給了他五包。過幾天問他好不好吃,他告訴我,按照我跟他說的做法做了,但是乾的無法下嚥,只好放了西紅柿和雞蛋加了很多湯煮了吃。可惜鹼面太硬,實在吃不下,最後只好倒掉了。當時煮了兩包,還剩下三包送人了。
那男孩是南方人,沒吃過熱乾麵,覺得無法下嚥是可以理解的。然而當時,我只想多給他一點,卻沒考慮到南北口味差異,只是有些可惜了那些面。
有一年,去河南信陽,被帶去吃據說“比武漢熱乾麵更好吃的信陽熱乾麵”,裡面放了燙過的綠豆芽,芝麻醬很少,還有湯,味道像是熱乾麵和湯麵的結合體。我覺得很怪,朋友吃的津津有味。
去年過年回家,加上產假,整整休息了五個月,可算是把熱乾麵吃過了癮。過年的時候,妹妹也回去了,姑姑開車帶我們到武當山山門口玩,妹妹買了份熱乾麵在車上吃。四歲的小表弟看妹妹吃的香就想要,他們兩個人三口兩口吃完一份。姑姑說,表弟平時吃飯都得哄,也不愛吃熱乾麵,完全是看別人吃的香才會搶著吃的。我知道,常年在外的妹妹跟我一樣,對熱乾麵有著揮之不去的鄉愁。
前陣子下班,路口遇到一個人推著小車賣熱乾麵,很驚訝,我幾乎從來沒有在上海看見過有人賣這個,問了下推車的人原來是河南人。六塊錢一份,倒是不貴,但想著曾經吃過的信陽熱乾麵,怕味道不對,便只買了一份。如果好吃就給妹妹吃,下次我再出來買。結果妹妹不在,我只好一個人吃掉了,還是面粗醬不香,但相對已經不錯了。許是上海買不到剛好粗細的面和正宗芝麻醬的緣故吧!
妹妹回家後我跟她說了這件事,她說,下次遇到,即使不好吃也要買啊!明知道買的人不多但還是會推著車在上海賣熱乾麵是多麼難得的事,一定要支持!
只可惜,那輛賣熱乾麵的小車,從此,便再也沒見過了。
一路向前來
大一時,某北方室友第一次吃熱乾麵差點噎死……之後他開啟了漫長的被同化之路,沉醉於大學後門附近“小香港”的夜色之中!臨近畢業,他每天三頓熱乾麵,他說可能以後都吃不到了……就像他再也回不去的青春!
若干年的同學聚會,他帶了老婆孩子,興沖沖的帶著家人品嚐熱乾麵,結果老婆孩子一如當年的他,差點噎死!他一股腦把剩的全他媽吃了!
武漢是一座生活化的城市,如果您是遊客,沒必要逼迫自己接受熱乾麵,也沒必要詆譭它在武漢土著心中的地位,一方水土一方人嘛!豆汁焦圈照樣令我覺得噁心,人家還不是趨之若鶩!如果您在武漢生活一段時間,肯定會比當初接受,至少沒有當初的不快口感!
目斷閒雲千里
在武漢人的眼中,熱乾麵是當地人不可缺少的必吃美食,就算是身在外地,也必須找一家熱乾麵吃上幾頓。即使味道不地道,至少有一種家的感覺。
你問武漢人有多喜歡熱乾麵?
如果四川人的身體正在流淌的是麻辣火鍋和四川舒舒擔擔麵。所以武漢人的血液裡一定是熱乾麵和芝麻醬。武漢人喜歡的美味麵條是中國十大面食之一。第一次品嚐,大多數的外地人都說說,“太難吃了,根本沒辦法吃!
外國人第一次吃熱乾麵是什麼樣的經歷呢?
首先,不拌開就吃。一半的麵條是白色的,他們已經開始吃了。
其次,不要掌握麵條乾燥的溼度。要麼水太多成了湯麵,要麼太乾了根本拌不開。
第三,不要醋!熱乾麵的原料是鹼性麵條。許多武漢人不習慣這種麵條的鹼味道。他們必須在上面倒醋來壓一下。第一次吃熱乾麵的外地人不會在上面放醋。自然,他們也不能適應麵條的鹼味。
為什麼外地人不習慣熱乾麵,還覺得很難呢?
首先,不會吃。不會拌麵。將碗頂部的芝麻醬和底部的醬反覆均勻地翻動。也就是說,把麵條混合好,這樣每個麵條都有調味汁、湯和芝麻醬在碗裡,這樣熱乾麵就很美味了。許多外地人不會攪拌,麵條結成一團,芝麻醬也成團,一部分麵條完全沒有調料,沒有拌開的麵條要不就是沒有味道,要不就是一塊芝麻醬調料,這一定是不會有人覺得好吃的!
其次,我們找不到美味的麵館。一百碗熱乾麵會有一百種不同的味道,真正美味的味道,只有幾碗,你心裡默默地知道,卻不會說。當外地人第一次來這裡詢問熱乾麵時,只有一個答案:蔡林記。難怪,大部分美味的小大廳都分散在街道和車道上,只有老武漢知道。
第三:飲食差異,真的不習慣。吃從熱乾麵的名字來理解,最大的特別是:幹!武漢人從小就一直在吃,能吃不同的熱乾麵餐館,能感覺到一碗美味的熱乾麵的標準。由於飲食習慣的不同,外地人來到武漢是為了比較他們的飲食習慣和他們認為好吃的。因此,外地人第一次會感覺像嚼蠟,完全吃不慣。
胖子也愛美食
其實地道的老武漢現在過早,吃熱乾麵的還真的不多了。
難以下嚥倒是其次,首先從健康角度出發,用“鹼面”為主要原材料製作的熱乾麵含鹼太多,長期食用,是不利於人體健康的;
熱乾麵,在有些超市裡面就叫做“鹼水面”,因為只有在裡面加入大量的鹼,這樣製作的熱乾麵才不會“坨”(發粘,粘在一起);
另外,細心的吃貨如果站在“燙”熱乾麵的大鍋旁邊看看,就會發現“燙“過熱乾麵的水雖然一直都是沸騰的,可以消毒殺菌,不過上面漂浮著一層黃黃的顏色,除了油就是鹼!
偶爾一兩次,圖個新鮮,嘗一嘗也未嘗不可;不過每天面對這樣一碗熱乾麵是不是考慮一下你究竟吃進去多少沒有用的東西呢?
時過境遷,過早不僅僅要“塊”,更需要樹立健康觀念——不吃或者少吃油炸食品的同時,熱乾麵這樣“快餐”是不是也要淺嘗即止呢?
其實,武漢人過早的選擇多的是,也不在乎捨棄那一口;比如“糊粉”“豆皮”“汽水包子”就不錯;另外,“糊米酒”也不錯,幹稀搭配,不過由於成本,現在也不多見了;
另外,與“面”沒有任何關係的“面窩”,應該也是武漢的一張“過早”的名片——用竹籤子一串四五個,舉在手裡招搖過市,邊吃邊走,不亦樂乎?
熱乾麵,不吃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