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除了对苏联第2任元首忌惮外,为何也害怕苏联第5任元首?

张菲红


列宁逝世后,铁腕强硬的斯大林继任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对内推行军事统一,对外实行扩张政策。建立起一个强大的苏联,咄咄逼人的军事大国。二次世界大战后,更是联合社会主义国家,建立起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联盟阵线,与美国及北约对抗。斯大林以后,苏联的领导人一代不如一代。到第五任曾任克格勃领导人的安德罗波夫,接任以后苏联经济稍微有点起色,也能将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团结起来对抗美国。但天不假年,仅过两年,安德罗波夫撒手人寰。从那以后到苏联解体,再未出现强有力的领导人。


夏天有雨894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很简单,因为安德罗波夫差点就成为苏联的小平叔。

安德罗波夫执政只有1年多时间,试图进行社会的改革,可惜死得太早。

因为他上台时候已经年龄很大,患有严重的慢性病,所以1982年上台,1984年就死了。

安德罗波夫是克格勃出身,是个很有能力、经验丰富的老官僚。

早在1937年,安德罗波夫升任苏联共青团雅罗斯拉夫州委书记,开始进入中高级官僚的行列。

到了50年代,他已经担任苏联驻匈牙利特命全权大使,独当一面了。

这40年的官场历练,安德罗波夫对苏联和国外形式非常了解。

他认为80年代的苏联有很多问题,必须改革。

他执政虽然只有1年多时间,做了很多大事。

安德罗波夫强调高层的集体领导,防止出现斯大林时代独断专行的错误。

他强调净化官僚机构,建立有高度组织性的社会。

对于当时普遍的官僚腐败现象,安德罗波夫发起了反对贪污腐化和低效率的运动,狠狠打击贪污受贿(处理了17名高级官员和31名第一书记)。

对于国有企业的很多问题,他强调狠抓公司厂矿的劳动纪律,整顿社会秩序。 经济方面进行体制改革试验,下放给工厂管理人员更多权力,放松中央经济机构的管制,努力提高质量、提高效率。

在外交上,他强调缓和,同美国和中国都搞好关系,也不要强迫华约国家听命于苏联。

他认为各国的国情不同,不见得苏联模式适合所有的华约国家。

这些观点,与勃列日涅夫强调各国必须遵循“共同规律”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主权有限论相比,是个重大变化。

一般认为,安德罗波夫的这些行为只是第一步。第二步,可能在苏联体制的基础上进行大规模的改革。

遗憾的是,安德罗波夫死得太早,所以第二步也就没有实现。

到了继任者戈尔巴乔夫上台,认为苏联积重难返,干脆彻底将基本制度改革了,没有按照安德罗波夫的思路做下去。


萨沙


说来可能有点扣字眼儿,其实当年苏联领导人并不叫元首的,元首这个词儿总觉得和某个小胡子有点关联。苏联领导人准确的职务应该叫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兼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千万不要弄错,否则就要小心布尔什维克铁拳了。

前三大领袖

苏联的第二任领导人是钢铁慈父斯大林,那是顶着第三帝国打反击的狠茬,美国对他何止是忌惮,罗斯福去世以后,这老兄都快成了灭世魔王级的BOSS,其凶残程度直追希特勒,甚至犹有过之。

斯大林见马克思后接手的是玉米大帝赫鲁晓夫,这个光头虽然不太靠谱,还可能是修正主义分子。好歹相对重视经济,也比较喜欢交流,被西方都黑出翔了依旧痴心不改的到处访问,也算给苏联攒了不少家底儿。

第四个接棒的就是勋章大帝勃列日涅夫,这货的逗逼指数尤胜赫鲁晓夫几分,仗着运气好石油涨价大搞飞机。但对内贪腐成风,对外粗暴干涉,一条有限主权论把朋友弄的越来越少,几次入侵别国把敌人搞得越来越多。而且死不放权,戴着半吨重的勋章进棺材还是没培养接班人。

短命第五棒

勋章大帝挂后接手就是安德罗波夫,他是克格勃出身的官僚,长期从事国家安全工作。上台以后也颇有英主气象,一边利用警察大搞反腐,整顿国内工作风气;另一边着手经济改革,制定了不少松绑政策。

对外他加强了与同阵营的联系,尤其是和中国的关系缓和了不少,他主动提出“改善苏中关系”,“恢复苏中两国人民的友谊”。这些释放善意的举动让两个国家的关系从对抗转向相对平稳,当然其实并没有恢复友好。

遗憾的是这位大哥接任时候就已经67岁,而且长期身体不好,仅仅当了15个月最高领导人就去世了。后来很多人觉得他的经济改革方式和我们实践的很像,于是得出结论,此公若多活10年,大抵苏联应该不会原地自爆。

最后的问题——美国怕他吗?

虽然安德罗波夫在阵营内颇有人望,在与美国的对抗中也表现的很强硬,当吐槽机还是得说,美国一点都不怕他。和他对线的里根是对苏最强硬一任总统,没有之一。

里根上台后不止没有像查德·尼克松、杰拉尔德·福特、吉米·卡特等前任一样对苏联采取缓和态度,反而直接把围堵的政策变成全面对抗。甚至直接给苏联扣了一顶“邪恶帝国”的帽子,话说这是当年纳粹的待遇来着。

而且在种种对抗中几乎一直压着苏联一头,从勋章大帝到安德罗波夫都没啥破局的办法,被认为是最终拖垮苏联的“星球大战计划”就是在安德罗波夫任上提出来的,我实在看不出美国哪点怕他了......


历史吐槽机


看到此题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懵逼树上懵逼果,懵逼树下有个我!

先捋一捋苏联历任最高领导人。

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也就是列宁)(任期:1917年11月8日―1924年1月21日) ;

苏共中央总书记: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任期:1922年4月3日―1953年3月5日);

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任期:1953年9月7日―1964年10月14日);

苏共中央总书记: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任期:1964年10月14日―1982年11月10日);

苏共中央总书记: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安德罗波夫(任期:1982年11月12日―1984年2月9日);

苏共中央总书记:康斯坦丁·乌斯季诺维奇·契尔年科(任期:1984年2月13日―1985年3月10日) ;

苏共中央总书记: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任期:1985年3月11日―1991年8月24日)。


题中所说苏联第二任领导是斯大林,第五任领导是安德罗波夫。要说美国忌惮斯大林也说得过去,但是害怕安德罗波夫的原因何在呢?

关于斯大林这里不多说了,他活着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拿他有办法,重点说说比较不为人所知的安德罗波夫。

安德罗波夫(1914年6月15日-1984年2月9日),13岁时父母双亡,这造成了了他为人低调隐忍的性格。1936年安德罗波夫参加共青团工作进入仕途,1939年入党,1951年进入苏共中央工作。1954年,安德罗波夫任苏联驻匈牙利特命全权大使。



1956年,匈牙利爆发反政府武装行动(匈牙利事件)。安德罗波夫以铁血手段处理了匈牙利事件,得到了苏共领导的赏识。

1961年,安德罗波夫当选苏共中央委员。

1967年,安德罗波夫任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主席,并兼任苏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1968年,安德罗波夫成功处置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之春”事件。


1979年,安德罗波夫在苏联制定入侵阿富汗的决策时起了关键性作用。

1982年11月10日,苏共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去世。两天后,安德罗波夫被选举为苏共中央总书记,成为第一个克格勃领导人出身的书记。

安德罗波夫虽然登上了苏联政治最高峰,但是他的身体并不好,从七十年代末期就饱受疾病困扰,于1984年2月9日因病去世,在位仅仅16个月。

安德罗波夫出身克格勃,这和普京有着相似的经历。普京大帝大家熟悉,面对西方政客张弛有度、收放自如,是个很不好打交道的对手。同样,克格勃掌门人出身的安德罗波夫更加圆滑。


虽然安德罗波夫在位时间极短,但是他当政期间进行了适度的改革,获得了前苏联人民的拥护。如果按照他的设想一直执行下去的话,苏联不一定会解体。

安德罗波夫改革包括政治和经济两方面。

政治方面

安德罗波夫上台后首先将整顿纪律、改进党风作为突破口,展开了卓有成效的反腐运动。

安德罗波夫摒弃个人集权统治,主张“集体领导”,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要有“有条不紊的国家机器”。

在此基础上,安德罗波夫对苏共体制进行了改革,提出了“苏联正处在发达社会主义漫长历史阶段的起点”的观点,一改以往脱离现实的纲领。

经济方面

安德罗波夫在经济体制上进行了改革,提出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推行农业集体和家庭承包制、在工业和建筑业中推广和完善承包作业队、工业部门给予工厂管理人员更多的权力,放松中央政府机构的控制。

这些举措促进了苏联工业增长,提高了人民收入,受到热烈欢迎。

如果安德罗波夫仅仅进行了政治经济方面的改革,也不至于让西方人忌惮。让西方人真正忌惮的是安德罗波夫铁血性格和能力。

上面说了安德罗波夫和普京有着相似的经历,今天西方国家如何看待普京,当时他们就怎么看待安德罗波夫的。

1969年,中苏发生了珍宝岛战役。可能大家都会有疑问,当时苏联已经大兵压境了,为什么冲突没有扩大?这其中就是安德罗波夫起到了重要作用。

当时苏共内部绝大多数人都支持扩大冲突规模,只有克格勃主席安德罗波夫力主控制冲突,最终勃列日涅夫采纳了安德罗波夫的意见。

从这件事上看,安德罗波夫对于国际形势有着清晰的认知,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1979年,在安德罗波夫的主导下,苏军入侵阿富汗。当时中国在南方发动了自卫反击战,苏军入侵阿富汗不得不令中国将更多注意力放在西部地区。

虽然后来苏军失败了,但是当时安德罗波夫的选择无疑是正确的(对于苏联来说)。

1981年,苏联举行了代号“西方-81”的军事演习,震惊了世界。关于此次演习,有兴趣的可以搜索一下。当时给世界的震撼是语言无法表达的,它直接促成了中国建国以来最大的军事演习——华北大演习,也让美国看清了单纯靠西方是无法和苏联进行军事对抗的。而这次演习,安德罗波夫的作用巨大,其中的蓝军部队就是安德罗波夫秘密组建的克格勃内卫军。

这样一个能屈能伸、审时度势的人领导强大的苏联,西方不害怕才怪呢。


别酒流年


说美国忌惮苏联第二任和第五任领导人,有些道理。

第二任领导人斯大林,大家看到许多介绍了,我不再赘述。斯大林是个载入史册的厉害人物。

第五任苏联领导人安德罗波夫,也许有的人知道甚少。为什么西方和美国有些忌惮安德罗波夫呢?主要是安德罗波夫的经历和独到经略。

安德罗波夫这位大国元首,毕竟来自令人生畏的克格勃。除契卡第二任缅仁斯基外,安德罗波夫是克格勃最有修养的人了。他知识渊博,由于英文很好,喜欢阅读原文版,喜欢听爵士乐,还擅长写爱情诗(这点与缅仁斯基相似)。安德罗波夫还有超强的记忆,能够准确复述刚阅读书籍的百页内容。

安德罗波夫的仕途是一步步走出来的。从共青团到苏共卡累利阿芬兰自治共和国第二书记,调入中央后做过外事工作,后因主掌克格勃十五年,可能是安德罗波夫这个经历,是西方关注并忌惮他的一个因素。毕竟苏联历史上还没有克格勃头目担任总书记。

我认为主要原因还是安德罗波夫的执政思路和铁腕吏治。他的一系列举措试图扭转苏联颓势,开启苏联强国路径,尤为西方担忧。

1982年安德罗波夫接任时,苏联已经是千疮百孔,社会经济发展停摆,此谓“停滞时期”,安德罗波夫决定对苏联这个庞大机体施行“手术”。

与所有前任不同,安德罗波夫对事物有着极睿智的认知。他不相信自欺欺人的莺歌燕语,对苏联现状提出实事求是的看法。

在上台后的政治局第一次会议上,他强调苏联当前最大的危险不是资本主义,而是老百姓的困苦,这番话对与会者无不震耳发聩。

在政治组织举措上,安德罗波夫撤换了三分之一州级领导,不称职不作为无能力的下。把影响很坏的勃列日涅夫女婿撤职;大力整肃吏治整顿工作纪律,并赋予警察干预的权利,向贪腐等一切不良现象开战。

在经济上实施改革,推行农业家庭承包制,工矿企业集体承包制,给企业放权,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中引入市场经济。

安德罗波夫认为东欧国家走应该符合国情的道路,不能整齐划一一个模式,他这番话实际上否定了勃列日涅夫“主权有限论”的霸权主义(与现今美国长臂管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我认为,安德罗波夫对1956年匈牙利事件和1968年布拉格事件,应该有着痛切的反思。

安德罗波夫的举措深受欢迎,赢得了民心。这有个关键点,他不仅本人清廉,也反对自己亲属谋取利益。他还将自己每月工资1200卢布捐出一部分给儿童福利院。

安德罗波夫执政一年多因病去世,继任契尔年科也延续了其政策,可是几个月也去世了。

1985年戈尔巴乔夫接任,也同样继续改革,与安德罗波夫不同,他意图在上层建筑来个彻底革新,毕其功于一役,放弃经济改革,搬掉了苏共这个中流砥柱,虽然热闹风光还可取悦于西方政治家的赞美,但乱像丛生,自由多了面包少了,大厦将倾。但戈尔巴乔夫不具备安德罗波夫那样的驾驭能力,眼睁睁的看着大厦倒下。

执政时间短暂的安德罗波夫,被俄罗斯人广泛认为比戈尔巴乔夫更加赞成渐进而富有建设性的改革。被当时的苏联人民看作“彼得大帝、斯大林那样的“明君英主”。(俄罗斯格·阿·阿尔巴托夫著《苏联政治内幕: 知情者的见证》)。

苏联历任领导人身后多备受诟病,唯有安德罗波夫例外,2004年在他工作过的地方卡累利阿芬兰自治共和国,还为他树立一座雕像,可见安德罗波夫的口碑。


掌上三言两语


苏联,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先后有七位领导人,分别是列宁(马克思列宁主义由此)、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第五任)、契尔年科和戈尔巴乔夫。

那么美国为何会害怕这位安德罗波夫呢?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安德罗波夫的不同罢了,这不同之处给美国带来了极大的危机。

畏惧斯大林者,不单其美国,甚至全世界都有蔓延

整个苏联的进程之中,列宁肯定是举世闻名,接下来就是斯大林了,因为斯大林实在是太有威严了,当年一度还是“正义”的代名词。

畏惧斯大林的原因大概是“华约的建立”和“冷战的爆发”,这个盘踞在世界前列的国家,作出了一种惊人的姿态,斯大林也表现出了玉石俱焚的决心。

因为二战原因,苏联得到了大量英美的援助,导致苏联复刻了大量的先进装备武器,这个时候的苏联已经有了跟美国叫板的资格,冷战拉开之后,苏联跟美国寸步不让,苏联的姿态像是随时准备倾尽全国之力横扫西方,这让美国以及诸多西方国家感到惊人的压力。

在这样的压力之下,首当其冲就是美国,美国就像是活在风口浪尖上,随时可能被斯大林一声令下给打沉了,美国自然会畏惧斯大林。

畏惧斯大林很好解释,但是美国畏惧第五任领导者安德罗波夫又是因为什么呢?

安德罗波夫的不同之处,废弃独权而形成的集体主义

苏联崇拜英雄以及个人主义是世界闻名的,比如上面所说的斯大林,苏联人甚至将斯大林给神话了,在斯大林执政期间,他在苏联百姓的眼中就是“无所不能的神”。


俄罗斯崇拜个人英雄主义和救世主,这就像是一个过于神化的信念,给了苏联对抗所有困难的资本,没有人会觉得这个不好,但实际上,安德罗波夫觉得这非常不好,甚至觉得这是畸形的。

安德罗波夫认为崇拜会让人糊涂,会让最高领导人失去集体感,从而独断专言,听不进任何劝说和建议,会把一个正常行驶的列车开进万丈深渊。

安德罗波夫知道这是苏联的最大弱点,很容易让苏联走向不归路,所以上台之后,先是废除个人主义,提倡集体领导制度,主张苏联是一个集体,不是一个人的专制体。

为了国家更加强盛而削权的领导人,怎么不让人害怕,美国如何会不害怕这个没有弱点的领导人。

全新外交政策,新的苏联正在世界注视之下崛起

面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国家,安德罗波夫没有像以前一样去指手画脚,反而自己降低了身份,开始尊重每个社会主义国家,奉行每个国家自己的意愿,走上了独立自主的道路。

“每个国家的国情并不一样,在面对不一样的情况就不能用老办法,一刀切是要不得,社会主义道路应该是多样化的,不是单一性的。”--安德罗波夫

安德罗波夫执政期间,打破了中苏的坚冰,积极推动中苏关系的正常化和亲密化;作为走相同道路的国家,安德罗波夫主张中苏团结,一同制约美国霸权主义。

中苏团结,对于美国来说那真的是坐如针毡,美国始终认为安德罗波夫是自己的大敌,这个国家要起来自己就真的吃不了兜着走,所以美国对于安德罗波夫可以说是异常的畏惧。

安德罗波夫的所有改动,直接让苏联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世界目光之下,并且因为各方关系开始缓和,国内越发的强势,如果就这么下去,或许苏联真的能够一改往日,成为另一个崛起的大国,屹立在世界之巅。

结语:

安德罗波夫可惜就干了两年的总书记,然后就以身殉职了,“出师未捷身先死”却真的令人叹息。

当时的美国对于安德罗波夫的改革,感到非常的恐惧,声称如果任其下去,苏联就要与中国一起在全世界崛起,美国和西方的末日将会出现。

但很多事情没有如果,安德罗波夫的死亡,之后契尔年科接任不到一年,后频繁的更换领导人,使得蒸蒸日上的苏联逐渐走下坡路,美国开始放下了担忧。


笔下点史


美国为什么忌惮前苏联的第二任和第五任最高领导人?

我就照直了说了。

列宁逝世以后,斯大林作为列宁所谓的亲密战友(年轻了许多的战友),继任布尔什维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第二代领导人。客观地说,他是让苏联强大多了!

他对国内的铁腕统治我一个字都不想多说,因为小编不欣赏用大清洗来维护自己领袖地位的铁血手段。

让美国人忌惮的主要有二点。

一,大肆扩张领土,二战后控制中东欧国家输出红色革命思想,虽然涉嫌强横,但是毕竟威胁到了欧美的意识形态,有东风压倒西风的可能。

二,研制核武,发展军备,形成了二极称霸的均衡局势。这虽然无法造成二次大战,对世界人民是好事,但是针对的主要对象是老美,美国能不忌惮吗?

安德罗波夫在赫鲁晓夫(三),勃烈日涅夫(四)之后,是苏联第五任最高领袖。之前是克格勃头子,相当于蓬佩奥以前干过的中央情报局头子一样职务。

对于此人,小编的感情很矛盾,如果他不是才任职二年不到,他的改革的确可以改善人民的生活,使苏联解体延迟。但是如果这样,我们的边防就没有现在这样放松,太累了。苏联我是希望解体的,对我们的领土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安德罗波夫的改革主要是在三个方面。

一,肃贪。部长级官员关了90多个,州长级干部处理了三分之一,还不算更小的中下级的干部。

二,经济上,推进了农业承包到家庭,提高了粮食产量。在工业上,扩大放大给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在工程,企业的某些车间,推行承包责任制。一下子提高了经济活力。

三,外交实行关系缓和。如缓如与西欧的紧张关系,解冻中苏,美苏关系,使之缓如并趋于正常。并放权给中东欧国家一些经济发展的自主经营权。

如果给此人多活三十年,世界直到现在仍然还是二极称霸,我们的经济可能不会受到多少的影响,非但不会和美国贸易战,特朗普还不得不拉拢我们,因为苏联暂时解体不了。

但是弊端是中苏,中越边境仍然吃紧,国防安全逞紧张态势!




南雷霆峰


美国忌惮苏联第五任元首,主要还是其实力是得到认可。

根据1977年苏联颁布的《苏联宪法》中规定,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是苏联政府首脑,相当于西方国家的总理,而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为国家元首,相当于总统。也就是说其实在此之前的70年时间里,苏联并没有一位所谓的苏联元首,通常苏共中央总书记是苏联的最高领导人,而且在苏联初期属于集体领导制。

斯大林在列宁去世后,在20世纪20年代成功巩固权力。苏共中央总书记在此后正式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的代名词,因该职务同时掌控苏共和苏联政府。在赫鲁晓夫期间,总书记以第一书记的名称重建,而勃列日涅夫在1966年又重新改回原来的名称。这一局面直到苏联解体前夕,才用苏联总统取代其权力象征。

列宁去世后接任的李可夫,其实并不掌握实权,实际上是斯大林的橡皮图章,实权还是在斯大林手中。而斯大林去世后,至赫鲁晓夫掌权前,以及赫鲁晓夫下台后至勃列日涅夫巩固领导权前,苏联由一个被称为三驾马车的集体领导共同治理。在此期间没有其中任何一位可以单独拥有领导权。马林科夫实际上也只是在三驾马车时期,能够获得最多支持的苏联领导人。因此,苏联的元首公认的前5任顺序依次是列宁,斯大林,马林科夫,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

苏联第二任元首斯大林被美国忌惮,不用再过多赘述。在斯大林任内,用丘吉尔的话评价,他接手的是一个用木犁耕作的俄国,而留下的却是拥有原子弹的俄国。在二战期间,如果没有苏联在东线顶住纳粹的进攻,那么二战史也将改写。或者说如果苏联和纳粹的同盟关系能够一直维系下去,盟国就很难战胜苏德,西方国家也就能和被打残的二线德军比划两下。

而苏联的第五任元首勃列日涅夫,是苏联时期获得苏联英雄称号最多的二人之一,另外一人是朱可夫,可见其对苏联的贡献不亚于以军功著称的朱可夫。

改革富有成效

勃列日涅夫上台后,终止了前任赫鲁晓夫全面否定斯大林的做法,比较客观地肯定了斯大林的历史作用,而不是一味地批判斯大林的错误。这不仅让苏联重拾了信仰,而且把苏联人民从政治运动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进行国家经济建设。

勃列日涅夫在苏联对市场经济掀起批判浪潮的情况下,只能强调苏联的计划经济的优越性,对其进行小程度的改革。改革重心由扩大企业自主权到加强对企业的控制,由调整苏联与企业的关系转移到合并企业,建立联合公司。但改革在苏联的东欧卫星国还有进一步放宽,比如在其控制的东欧,允许把亏损的国营小型工商企业承包给职工或者私人经营,并且把私营企业的合法雇员放宽到30人,政府只负责收税,不干预企业的经营,允许企业自主在社会招聘。

这些举措尽管放到现在不合时宜,但是在当时却收到了成效,将苏联的国力推向了鼎盛。在勃列日涅夫卸任后,1983年苏联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710美元,是美国同时期的三分之一,而其卫星国东德则达到了5670美元,东方阵营拥有了与美国掰手腕的经济基础。然而勃列日涅夫的经济改革却没有突破固有僵化的模式,不过这在他执政的时期,轻重工业失衡的问题并没有暴发出来。

美苏攻守转换

苏联从上世纪60年代起,开始进行对外扩张。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推行主权有限论,声称华沙的社会主义阵营受到威胁时,苏联可以进行武力干预。这也成为了苏联开始实行霸权主义,干预别国事务的开端,成为著名的勃列日涅夫主义。


勃列日涅夫在1968年派苏军镇压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之春,接连镇压了匈牙利,波兰的改革,至少从表面上稳定住了东欧的局势,不至于出现类似古巴导弹危机时美国后院起火的境地。

苏联在此时还极力在中东地区扩张,苏联的势力开始延伸到了中东。然而中东的复杂局势让苏联并没有在中东站稳脚跟。苏联支持的埃及和叙利亚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再次败北。务实的老阿萨德在美苏之间两边讨好,并没有一边倒地靠向苏联。而埃及的萨达特与苏联彻底闹翻后,埃及彻底倒向了美国。美国与苏联在中东的角逐中还是有优势,勃列日涅夫手里没有一个像以色列的中东桥头堡,特别是石油美元体系形成后,无法再继续与美国抗衡。

1979年,由于阿富汗新政府取消了亲苏政策,苏联发动了阿富汗战争,成为导致苏联衰落和最终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勃列日涅夫的对外扩张政策只能给其带来短暂的利好,而从长远来看却埋下了隐患。

美国的衰落

在赫鲁晓夫时期,美国还能在古巴危机中逼退苏联的势力。而到了勃列日涅夫时期就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了。首先就是苏联在古巴危机中知耻而后勇,大力发展核战略武器,到了1978年,在核弹头的数量上已经超越美国,拥有了与美国及其盟国同归于尽的核震慑力。

而且美国卷入越战之后,其国内的经济开始衰落,就业率降低,通货膨胀加大。当时的美国大街小巷出现了许多摇滚青年,朋克青年,社会的颓废气氛蔓延美国,反战情绪日益高涨,甚至出现了反社会和反政府份子。越战的残酷把美国人对国家的信仰都拖垮了,这个局面直到美军从越南撤军才得到改善。此时的美国已经是内伤,而且是精神层面的创伤。

美国此时已经无力在全球范围内保有影响力,由攻势转为守势,已经无法单扛苏联的威胁。美国的全球战略也不得不进行调整,开始寻找新的盟友以抑制苏联的扩张。而当时东方大国与苏联已经彻底翻脸,而且与苏联在珍宝岛,铁列克提等地爆发了边界冲突。东方大国与美国出于共同对付同一个敌人而走到了一起。随着双方关系的破冰,美国在亚太地区拥有了可以牵制苏联的力量,暂时缓解了苏联对美国在第一岛链的军事威胁。

勃列日涅夫作为苏联的第五任元首,执政时期将苏联推向了世界的顶峰,这个时期也是苏联在冷战时期少有的高光时刻。然而好景不长,其对外扩张的步伐太大,最后扯着了蛋,造成严重的内伤。在其对外扩张时,苏联也错过了经济发展的第二波红利产业,当西方国家在70年代大力发展信息,电子,生物等产业时,苏联还在忙着军工产业的生产,最终苏联不可避免地进入了停滞时代。


梓蕤


苏联的第二任领导人: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1878年12月18日—1953年3月5日,注:斯大林执政时官方称其生日为1879年12月21日,但史学界考证为1878年12月18日),原姓朱加什维利,格鲁吉亚人,苏联主要创始人之一、苏联政治家、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联总理)、苏联大元帅,是苏联执政时间最长(1924-1953年)的最高领导人,他的政治功后绩对二十世纪苏联和世界影响深远。

斯大林在1924年接替列宁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他借助1929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全力引进外国资金、技术、设备,硬性驱动苏联从农业国转为工业国——为苏联打下坚实、雄厚的工业基础,从而使苏联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工业国家!在他的领导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欧洲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红色东欧联盟!在这个红色联盟的支援下,全球各地殖民地、半殖民地都展开了民族独立斗争!

作为世界最强大的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经与苏联紧密合作打击希特勒德国!战后,出于争霸全球控制权的目的,美国与苏联进入激烈竞争状态:欧洲的冷战、全球各国的热战都摆脱不了苏美两国的影响——斯大林强硬而灵活的外交手腕结合强大的军事力量,让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联盟一度处于战略防御的被动状态!



西方对斯大林的评价很高:“他接手的是一个用木犁耕作的俄罗斯,而留下的却是拥有原子弹的俄国。”英国首相丘吉尔代表了大多数西方国家的态度——美苏的"核恐怖和平"让世界大战没有再发生——斯大林的功绩不可抹灭!

苏联的第五任领导人: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安德罗波夫,他生于1914年。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在1982年安德罗波夫68岁的时就任苏联最高统治者。他上台伊始,认真惩治苏联的官僚腐败、加强工业企业的劳动纪律、制订合理的工人工资制度、改革苏联的农业体系、加强政治思想宣传、重新启动经济改革……从1982年11月到1983年年底的这一年时间里,苏联的部长级干部处理了90多人,150多个州级领导人中处理了47个(还不包括那些中低级官员);当时,苏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耕地,但是却一直进口粮食!



为了扩大农业的产量,安德罗波夫开始推行农业家庭承包制。在工业建设方面,由于政府对企业的干预太多,造成企业的发展严重滞后。安德罗波夫经过认真分析之后,建议扩大、放权给工业企业自主权、在工业和建筑业中推广和完善承包作业队。一系列改革让苏联经济有了很大的转机:1983年,苏联的工业产值和农业产值均超过了1982年——苏联国内的民众生活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他也获得了苏联人民的高度赞誉!



在对外关系方面,安德罗波夫主张缓和美苏关系、苏中关系解冻、逐步撤出阿富汗的军队、给予东欧卫星国更多的经济自主权……确实对改善苏联的国际形象加分不少!



客观的说,如果苏联能够沿着安德罗波夫的改革道路走下去,苏联肯定不会出现后来的解体!美国的全球独大肯定也不会出现!美国著名的外交学者——布热津斯基认为:如果安德罗波夫能够多活几年的时间,其政治、经济改革措施能够持续进行下去,前苏联和世界的历史走向很可能会改写。


熊style


美国对苏联第二任元首斯大林忌惮是肯定的,苏联在斯大林的带领下,二战后一举把东欧全部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形成一个庞大的政治军事团体,美国不害怕才怪!其继任者也不是省油的灯,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都对美国产生了极大的威胁,其中美国人最忌惮的是安德罗波夫。

1982年11月10日,统治苏联长达十八年的勃列日涅夫去世,年已69岁的安德罗列夫被推选为苏联共产党总书记。此时的苏联,在勃列日涅夫的统治下,经过长达二十多年的军备竞赛,轻工业,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衡,官员贪污腐败,百姓生活困苦,苏联经济陷入瘫痪倒退状态,社会经济结构矛盾重重,可以说现在的苏联就是一个烂摊子。



在这种困难的情况下,克格勃出身的安德罗列夫最知道国家需要什么,百姓需要什么,于是上台第三天开始他的新官上任三把火。

第一把火:反腐肃贪。经过多年的官僚作风统治,国家社会矛盾突出,他认为苏联现在已经到了无官不贪的地步。所以第一把火便烧在了反贪上。他甚至将勃列日涅夫的好友内务部长索科洛夫和工业出口局局长斯米利亚科夫都执行了枪决。他还将自己的女婿判了终身监禁,可见其反腐的决心。最后,苏联的部长级干部处理了九十多人,州级干部处理了将近五十个。大规模的反腐给安德罗列夫带来了巨大的声望,对于他个人而言,这也是集权的一种表现形态,一朝天子一朝臣,借着反腐清洗勃列日涅夫拥护者,同时又能得到民众的支持,还可以提拔自己的亲信上位,一箭三雕,绝对是政治上的老狐狸。



第二把火:经济改革。稳定政局后,安德罗列夫尝试进行经济制度改革。他大力推行农业集体承包和家庭承包制,调动劳动积极性。扩大苏联国企的自主权,让其在市场经济下运行。在工业和建筑业上也推行承包制,成为一种新的劳动合作模式。从生产力发展来看,安德罗列夫这几项很适合当下苏联现状,如果缓缓推进,以后深化改革,一步步解放生产力,苏联是完全有机会再次崛起跟美国对抗一二的。


第三把火:政治体制。

安德罗列夫的政治体制改革是其上台烧的第三把火,主要中心思想是围绕“加速民主化进程”来展开的。勃列日涅夫培养出的特权阶层已经严重威胁到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已经脱离了原本共产党成立的宗旨。鉴于此,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人民自治,打击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不过,政治体制改革刚开了个头他就病重去世了。


他上任以后改善苏中关系,苏美关系等,缓解苏联在国际上的压力也起到一定作用。

安德罗列夫本质上还是一个铁血领导人,他跟中美等大国缓和关系并不意味着他就是一个温和的人,他上台后并没有撤回之前入侵阿富汗的军队,甚至增添更多的部队投入到战场中,这让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他大为警惕。

经过一年多的改革,东欧政局稳定了许多,华沙条约联盟国家也具有比之前更强的向心力,也许这才是美国真正忌惮他的地方。



像这样一个文武双全的间谍头子出身的苏联领导人是可怕的,美国不知道安德罗列夫什么时候要打什么样的牌,他能屈能伸,关键时刻还能亮肌肉,把摇摇欲坠的华沙诸多国家又团结起来,比起之前的勃列日涅夫的只会蛮干厉害多了。可惜,他仅仅执政一年半,否则的话,苏联情形会更好一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